#纖維囊腫

瘦子也會長的脂肪瘤 會不會變惡性?

瘦子也會長的脂肪瘤 會不會變惡性?#纖維囊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你是否曾在皮膚下方摸到一團不會痛的腫塊,指頭出點力壓壓看時,會有些許移動。而且甚至你可能發現不只一顆這樣的腫塊?到診所就診後,醫師告訴你說:「這是脂肪瘤。」那脂肪瘤到底要不要緊,我們一起來看看。脂肪瘤的特色*脂肪瘤可以長在身體的各處,無論是脖子、肩膀、背部、腹部、手臂、大腿都可能發現有個皮膚隆起的位置,摸起來在皮下組織處有個腫塊。而外觀上除了隆起外,並沒有明顯的膚色變化。*脂肪瘤可以發生在男性或女性身上,沒有哪個性別較容易好發。*脂肪瘤通常不會太大,臨床上常見的脂肪瘤大約是1到4公分間,大於5公分的脂肪瘤並不多。*摸起來像是皮膚下方有軟軟的一團東西,而且可以動來動去,大部分時間不會痛,但有時還是會痛。*這團脂肪和一般的皮下脂肪不一樣,按下去並不會有壓扁或散開的感覺,因為脂肪瘤的外面包著一層薄薄的纖維組織,因此會維持在一個團塊內的樣貌,難以被壓散。*在任何年齡層都可能長出脂肪瘤,不過於40歲到60歲間大概是最容易出現脂肪瘤的年紀。*脂肪瘤通常無害,如果真的長的太大,或很常會痛的話,要考慮開刀移除。為什麼會長脂肪瘤?相信很多人聽到自己長了脂肪瘤的時候,都會尷尬地問:「是不是太胖了才會長脂肪瘤?」其實,多數意見認為脂肪瘤與胖瘦沒有絕對關係,臨床上很多看起來瘦瘦的,體脂率不高的人,一樣會長出脂肪瘤。假使正在減重,把體脂率從35%降到15%,長出的脂肪瘤也不會因此消失。不僅減脂沒幫忙,目前也沒有發現當避開某些食物,或改變生活習慣,就能讓脂肪瘤不見。長出脂肪瘤的確切原因並不清楚。目前比較能肯定的是脂肪瘤生長應該與基因有關,因為家族裡如果有人身上長著脂肪瘤,子孫也比較有機會後來長出脂肪瘤。有些研究發現如果身體某處受過外傷,可能比較容易長出脂肪瘤。長在通難以分辨的位置時,例如乳房處,應做超音波釐清雖然這樣看下來,脂肪瘤應該是個很無害的東西,但當你第一次發現皮膚下方長了一團新的腫塊時,可能還是要先找醫師看過這些異常突起的腫塊,確定這是脂肪瘤,或者為其他問題才好。最好不要自我診斷。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手臂長過脂肪瘤,那摸到其他位置好像有個團塊時,就逕自認定其為脂肪瘤。這樣不行喔,尤其是長在一些普通難以分辨的位置時,例如在乳房處,就應該要做超音波,確定究竟是乳房纖維腺瘤、纖維囊腫,還是脂肪瘤、皮下囊腫才好。診斷不同,處理方式是不同的,不要逕自診斷。確定是脂肪瘤後,並不一定要處理掉這些脂肪瘤。除非這個脂肪瘤長的位置讓你感覺有礙觀瞻,或是脂肪瘤持續長大,常常會讓你覺得痛,或是長在關節處、長在容易被壓到而不舒服,那就考慮開個小刀把脂肪瘤除。假如決定不開刀,要記得偶爾關心一下自己的狀況。當脂肪瘤快速長大,最好要再度拜訪醫師,看看是否需要做切片證實腫塊的內容物。雖然發生惡性脂肪肉瘤的機率很低,但當腫瘤太大、長的太快,都要關注。(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經期胸脹有腫塊!醫:良性瘤免驚

經期胸脹有腫塊!醫:良性瘤免驚#纖維囊腫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30歲的劉小姐工作壓力大、自我要求高,也常熬夜加班,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最近半年月經期間常感覺胸部漲痛,碰到胸部就痛到想打人,仔細摸還摸到腫塊,但症狀經期後又消失,屢屢發生。求診乳房外科,超音波檢查出胸部長5顆纖維囊腫、2顆纖維腺瘤。醫師表示,纖維囊腫及纖維腺瘤多屬良性,雖然長了很多顆,但只要持續追蹤即可。纖維囊腫、纖維腺瘤形狀不規則、快速長大要小心萬芳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張渭文,30歲年輕女性常見乳房發生纖維囊腫及纖維腺瘤。纖維囊腫主要受賀爾蒙影響,雌激素分泌過多產生,主要在月經來前較痛,有時候會摸到不規則的腫塊,但月經後就會消失或縮小;而纖維腺瘤發生的原因不明,但主要還是跟賀爾蒙不平衡有關,最明顯的特徵是觸摸時腫塊會滑動。但這2種都不是乳癌前病變,只要保持生活作息正常,不需太過擔心。張渭文主任也提醒,雖然纖維囊腫或纖維腺瘤多屬良性,但仍需按照醫師指示半年至一年回門診追蹤,檢查腫塊有沒有快速長大,如果變化太快,要擔心惡化的可能。纖維腺瘤也要觀察形狀,橢圓形最好,多屬良性,但如呈現圓形或不規則,則要進一步檢查。乳癌早期不見得能靠觸摸發現纖維囊腫或纖維腺瘤大多觸摸得到,但乳癌早期不見得摸得出來,乳癌腫塊觸摸到時都已相當嚴重。張渭文主任建議,女性朋友如發現不適或健檢結果異常應及早就醫。除了乳房超音波外,45歲後(二等親內有家族史者為40歲)可再加入乳房攝影。2種檢查方式互相搭配,才能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確保乳房的健康。

乳房纖維囊腫 常見於30-40歲女性

乳房纖維囊腫 常見於30-40歲女性#纖維囊腫

高雄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湯雅涵醫師說,門診最近突然出現好幾個三、四十歲熟女,因乳房出現硬塊而擔心到吃不下、睡不著。他們共同特色,都是懂得享受生活的單身女子,或是上班族媽媽,閒暇抽空去做 SPA 按摩,在美容小姐巧手下赫然在胸部摸出乳房硬塊,心慌慌、意亂亂地來掛號求診。其實,發現乳房腫塊不用過度擔心,因為百分之八十的乳房腫塊並不是乳癌。最常見的是纖維囊腫,常見於三、四十歲左右的女性。纖維囊腫的特徵是兩側都有,會有悶痛、壓痛及脹痛感,尤其是月經來前症狀會更加嚴重,腫塊也曾變大,摸起來感覺輪廓清楚,微微可動,一般會認為是荷爾蒙失調造成,有些婦女在月經來前二個星期,就會發現乳房腫脹,且摸到一些疼痛的硬塊,但在月經來時,硬塊又會自動消失。其次是較常發生在青春期或二十到二十五歲的年輕女性身上纖維腺瘤,腫瘤大小從豆子大到橘子樣大小不等,有時會不止出現一個,觸摸時有圓形、平滑、堅實的特性,類似大理石的質感且會移動,但絕大部分無壓痛感。

台灣女性的隱憂,乳房纖維囊腫發生率提高

台灣女性的隱憂,乳房纖維囊腫發生率提高#纖維囊腫

「怎麼辦!?我的乳房摸到硬硬的東西,是否長了腫瘤!?」,很多女性都有突然發現自己的乳房有硬塊,經期來前腫塊變大,有時會疼痛,有時又不會的經驗,根據統計調查,台灣女性纖維囊腫的發生率高達七成,且有年輕化的趨勢,但多數人卻對於乳房纖維囊腫有很多迷思,到底這個硬塊是不是腫瘤?如果本來是良性的會不會有可能變成惡性?這些問題讓許多女性擔憂不已。乳房影像醫學權威池永昌醫師說明,在西方醫學理論上乳房纖維囊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因乳腺增生導致乳房產生變化的結果(Fibrocystic change)。乳房纖維囊腫形成的主要原因分為兩種,一為內因性因素,如乳腺阻塞、乳腺發炎或乳管受到破壞而導致末端形成囊腫,或因荷爾蒙分泌旺盛所造成;二為外因性因素,如生活習慣、飲食失衡或壓力等原因。池永昌醫師表示,大部分的乳房纖維囊腫都是良性,但建議女性朋友若發現有乳房硬塊,應盡快至專業醫療院所檢查確認,並每年定期追蹤,才能確保乳房健康,或有機會早期發現不正常的乳房組織細胞轉變為惡性腫瘤的先兆。想知道自己的乳房硬塊是不是屬於乳房纖維囊腫,池永昌醫師指出,大部分的乳房纖維囊腫有幾個特徵,如生理期前可能有腫脹、間歇性疼痛、或乳房發癢等症狀,或是在觸摸上為圓形腫塊,且在乳房中會柔軟移動等。不過池永昌醫師提醒,臨床上還是有許多相當不同的案例,建議有相關問題的女性不要自己嚇自己,一發現有硬塊就應該到乳房篩檢機構去檢查,不要以鴕鳥心態來逃避,才是對自我健康負責的態度。針對亞洲女性保守、以及乳房x光攝影造成疼痛、且無法偵測緻密性乳房的缺點,池永昌醫師表示,免觸摸、無痛覺的全自動乳房斷層掃描儀已經問世,這項檢查除能大幅度減少醫護人員與患者間的肢體碰觸外,比起以往的醫師觸診或x光攝影,更容易偵測到高緻密度乳房內的腫瘤,只需幾分鐘就能於電腦中出現400到600張橫向與縱向的影像結果,協助醫師進行臨床早期乳癌徵兆的診斷。雖然大部分的乳房纖維囊腫為良性,但池醫師仍建議如患有纖維囊腫的女性們,一定要每年定期追蹤,注意有無變化,在飲食上盡量避免食用雌激素、咖啡因含量高的食物,平日多吃蔬果及攝取充足的維生素B、維生素E,在生活作息上儘量維持正常作息並多運動以避免體重上升,另外,也建議生產後的媽媽們在哺乳期時悉心照顧乳房,穿著乾淨的內衣,搭配適當的按摩來幫助於乳房乳管的暢通,可以預防乳房纖維囊腫的發生。

小心胸罩、束腹、緊身衣要你的命!

小心胸罩、束腹、緊身衣要你的命!#纖維囊腫

豐胸美臀的模特兒身材,是時下許多女士們爭相仿效的對象。只不過,生活繁忙的女士們,往往並不是努力在運動和飲食上,而是著墨在衣著變化上。一九九五年有一本頗具爭議的書,名為《Dressed to Kill》,書中提到一項發現,就是習慣整天戴胸罩的女性,與從來不戴的女性相比,得到乳癌的機會,相差了一百二十五倍!雖然這只是用對照組觀察,並沒有得到其他相關的研究支持,不過,站在人體力學的角度,過緊的衣著確實對健康有害,哪怕只是胸罩!★ 過緊衣著增加毒素分泌目前乳癌已連續數年,名列臺灣女性第一好發癌症,發生率每十萬人約有四十二人,雖然遠低於英美,但美國婦女發生率最高的年齡是五十到六十歲,台灣卻是四十到五十歲,相比之下,台灣乳癌患者的平均年齡比歐美少了十歲,而且三十五歲以下的亦占了近10%。乳癌的成因固然很多,包括飲食、毒素、生活方式、荷爾蒙代謝甚至遺傳等,但環境荷爾蒙(環境雌激素)的影響,則是絕對不能忽視的。至於過緊的衣著,會干擾局部血液淋巴循環,增加毒素刺激乳腺的說法,雖然並未得到美國癌症學會(ACS)的認同,但站在健康角度,小心找尋適合自己的尺寸,不刻意追隨風氣,似乎是你應予考慮的方向。一九七八年,著名的《刺絡針》(The Lancet)曾刊出了一篇文章,發現胸罩可令乳房的溫度提高,從而推測可能會與乳癌有關,雖然同樣並未有後續的相關研究,不過,在二○○二年一月,《應用人類生理人類學》(J Physiol Anthropol Appl Human Sci)的一篇研究,倒是發現緊身的胸罩的確會影響自律神經系統,可引起健康上的問題。所以在尚未有一致性結論之前,應用「謹慎原則」,在穿著上稍加注意,儘量減少緊身衣著,降低胸罩穿戴時間,也許你就能多增加一項預防法寶了。(本文擷取自『無齡的秘密』一書,由原水文化出版社發行)

30~49歲女性看過來!把握免費乳房超音波篩檢

30~49歲女性看過來!把握免費乳房超音波篩檢#纖維囊腫

楊小姐47歲,育有二名子女,且哺乳皆超過一個月,之前有乳房纖維囊腫問題而在醫院追蹤。但平常忙於工作,住家又地處偏遠,幸有臺北市衛生局指揮轄下的臺北市立聯合醫院至臺北市各區進行98年度社區整合性預防保健服務篩檢,其接受乳房超音波篩檢時,發現疑有1.5公分腫瘤,經建議至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手術後病理報告為良性,於是楊小姐放下心中的塊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盧瑞華說,在臺北市,乳癌已經躍升為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估計每年約有1,000名女性罹患乳癌,主要集中在30 ~70歲年齡層,根據臺北市衛生局資料,去年陽性個案確診率約為4%,其中50~69歲以乳房攝影為主,而30~49歲以乳房超音波為主。根據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97年度支援乳房超音波篩檢(63場,2,139人)結果顯示,在30~49歲女性族群中,有常規乳房檢查的比例約為25%,低於50~69歲族群40%。臺北市衛生局今年將特別提供經費給臺北市30~49歲女性,一年一次乳房超音波篩檢,有意願檢查的女性,可在整合性篩檢、複合性篩檢、搭關懷列車或自行前往醫院乳房特別門診進行檢查。盧瑞華說,市立聯合醫院有6,000名額,執行期間至今年12月中旬。

乳房腫瘤 ≠ 乳癌

乳房腫瘤 ≠ 乳癌#纖維囊腫

乳房除了哺育下一代的功能外,在女性身體及心靈上也佔有很重要位置。除了一般常在意大小及形狀外,它帶給女性最大的困擾就是會長腫瘤。大家可能常從周遭女性朋友,家人或同事聽到乳房長腫瘤,甚至是乳癌。令人不禁對自己的身體更加關注。其實乳房腫瘤並不等於乳癌,常見的乳房腫瘤如纖維瘤、管內乳頭狀瘤等都是良性腫瘤,只有惡性腫瘤才稱乳癌,奇美醫院一般外科 - 顏家聖醫師,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乳癌之觀念。女性乳房從青春期開始,受女性賀爾蒙刺激影響開始發育成為女性重要第二性徵。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及營養增加,女性青春期開始也越來越提早,它所帶來的困擾也隨之提早。在乳房發育時會帶來疼痛,甚至有些家長會緊張小孩怎會這麼早就發育而懷疑長腫瘤,發育之後隨著生理期可能會造成每月乳房漲痛不舒服,其實造成乳房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 (1)週期性疼痛-通常發生於月經前二至三天,那是由於乳房血液供應增加而有脹痛感,於月經過後便漸漸消失。 (2)腋部乳房組織-有些婦女乳房發達延伸至腋下,亦有週期性的腋下疼痛。 (3)穿戴不合適的內衣。(4)龐大懸垂的乳房。(5)外傷有時引起疼痛-如過分撫摸、壓擠、吮吸。(6)乳房感染。(7)懷孕或哺乳期間,乳汁淤積,偶而會引起疼痛。 (8)乳頭因哺乳而發炎、破裂,或過分乾燥破裂亦會疼痛。 (9)情緒引起的乳房疼痛。只有一成左右是因為腫瘤所造成,而這其中又大多是良性腫瘤。反過來說,乳癌初期症狀以疼痛表現只有 5%左右,所以如果以疼痛與否判定是否有惡性腫瘤,及來決定是否看醫師,是非常危險的一件事。顏家聖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如果乳房有腫塊無論疼痛與否、不正常乳頭分泌物、乳房外型改變或皮膚有橘皮樣的變化都是較不好的表徵,需立即給專科醫師檢查。但如果沒有這些症狀,是不是就不需要檢查,當然不是。乳癌好發年齡約在40至50歲且有年輕化傾向,如果您是乳癌高危險群(如有家族史、飲食偏向高脂肪食物者、酗酒者、頻繁患良性乳房腫瘤者、曾患一側乳癌者等)、更年期服用賀爾蒙或40歲以上,建議定期接受超音波或乳房攝影檢查。健康問&答 ◆ 那乳房檢查該掛哪一科?顏家聖醫師:「直覺性上會回答婦產科,其實是錯誤的。乳房專科醫師大多為外科醫師,所以應從一般外科門診中找尋乳房特別門診來就診。乳癌其實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也有可能會罹患乳癌,只是機率約為女性的百分之一,稍加注意就不會錯失治療時機。乳房檢查除了每月自我檢查及定期專科醫師的臨床觸診及問診外,常見的影像檢查有乳房超音波及攝影, 更有核磁共振(MRI)這個利器,臨床醫師會根據情況排定檢查,進一步再作切片檢查或針抽吸細胞檢查來確診。一旦診斷乳癌,治療方式常需要多種治療(外科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賀爾蒙治療)。 其實乳癌雖為女性最常見惡性腫瘤,但其治療效果卻很好,如果能跟醫師配合雖不幸罹患此病痛亦能克服此難關而重獲新生。」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