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

不舒服!卻找不出原因?當心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

不舒服!卻找不出原因?當心自律神經失調的警訊#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會使人體的平衡機制出問題,病患雖然不舒服,卻經常查不出原因。這些人常逛遍各大醫院,接受不必要的檢查,卻無法獲得適當的治療而苦不堪言。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 - 臨床心理師盧世偉表示,其實這很可能是因為壓力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造成的結果。常見的胃腸潰瘍、失眠、呼吸不順、胸悶、心悸、肌肉緊繃、疼痛與焦慮症的產生或惡化,均與自律神經失調有很大的關係。一個人若要有健康的身體,在呼吸、心跳、血壓、胃腸蠕動、內分泌系統與免疫系統的運作上,必須隨著外在環境的要求適時調整、維持平衡。而自律神經就扮演這個重要的功能,它又可分為交感以及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負責一個人遇到壓力時啟動必要的機能,包括使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與肌肉緊張,目的是要使身體處於備戰狀態,對抗壓力。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剛好相反,它負責緩和身體機能的運作,使身體處於平靜、休息的狀態。臨床心理師盧世偉指出,當交感及副交感神經不協調,身體健康就會亮紅燈。由於身體器官沒有問題,而是調控的神經失調,所以做再多的生理檢查也找不到病因。就像是冷氣沒壞,但溫度調錯,就無法達到降溫的效果。生理回饋儀可擷取人類體內反映自律神經活動的相關生理訊號,如,手指的溫度、皮膚的導電度、心跳的頻率與振幅以及肌肉的緊張程度。臨床心理師盧世偉說明,透過特殊的檢測程序可評估一個人面對壓力時與壓力解除後,上述的生理訊號是否過度亢奮,以及是否具有放鬆的能力。這些資料將有助於心理師設計適合病人的生理回饋訓練,以及放鬆療程,讓失調的自律神經以自然、非藥物方法逐漸恢復平衡,緩解症狀。現代生活步調緊湊,不會釋放壓力的人很可能會因自律神經失調產生各種身心困擾。透過專業的檢測與醫療,可幫助您改善症狀、找回健康。

中醫護理 對抗過敏性鼻炎

中醫護理 對抗過敏性鼻炎#自律神經失調

台灣空氣污染嚴重,再加上海島型的潮濕氣候,罹患過敏性鼻炎的人隨處可見,尤其當氣溫驟變與粉塵環境下更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主要特徵為陣發性突然發作的鼻塞、鼻癢、打噴嚏、流鼻涕。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陳彤瑄護理師指出,在中醫門診乃屬常見的疾病,患者久病之後會經常反覆發作且不易痊癒。過敏性鼻炎常見的過敏原包括:空氣中的花粉、灰塵、黴菌、昆蟲類排泄物。 此外,還有遺傳因素,陳彤瑄護理師表示,過敏性鼻炎患者,其病史常可追溯到孩童時期或青春期,而且過敏有體質遺傳的傾向 ,若雙親之一有過敏性鼻炎 ,其小孩的罹病率為25%-30%。若雙親皆有,則機率增至75%-80%。 該病發作時可見鼻黏膜淡紅、蒼白、腫脹。鼻竅內可見清稀鼻涕,未發作時鼻腔黏膜即可恢復正常。但對病史較長,症狀較嚴重的患者,則可見鼻黏膜極度蒼白、腫脹,使得鼻黏膜形成鼻息肉。鼻分泌物檢查或抽血檢查可發現IgE免疫球蛋白偏高。陳彤瑄護理師建議,有這個問題的民眾,日常生活保健與飲食宜忌,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偏「寒證、虛證」患者多為鼻黏膜血管耐受能力低,且對溫差過敏。應該養成長期運動的習慣以助全身性的氣血循環,才能增強機體的防禦能力。飲食禁忌方面應避免生冷飲料〈如:冰淇淋、汽水、啤酒〉,涼性蔬菜〈如:白蘿蔔、竹筍、空心菜、白菜、冬瓜、苦瓜、芹菜、絲瓜〉。涼性水果〈如:西瓜、椰子、橘子、葡萄柚、水梨、番茄〉等。二、偏「熱證」患者常合併有自律神經失調傾向。應多調整自己的生活步調,練習放鬆身心,疏解壓力,練習靜坐、瑜珈或是氣功都是不錯的辦法。飲食方面則忌食油炸類〈如:炒花生、油條、炸雞〉,火爆類〈如:燒雞燒餅、爆米花〉,煙燻類〈如:香腸、火腿〉,高熱量食物〈如:蔥蒜、韭菜、花椒、牛肉、羊肉、鱔魚、南瓜、淡菜、乳酪、酒…等〉。其它如海鮮類及咖啡辣椒、沙茶醬等刺激性食品也應避免。三、簡易家居保健法每天早上只要花五分鐘時間,就可以改善鼻子的功能:早上一醒來先喝一杯溫開水,接著用溫毛巾覆蓋在鼻子上呼吸蒸氣兩分鐘。再由印堂沿鼻樑兩側按摩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來回指壓兩分鐘。最後指壓頸部兩側風池穴一分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