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環境風險

精準環境醫學:看不見的風險,以科學守護全民健康

精準環境醫學:看不見的風險,以科學守護全民健康 #看不見的環境風險

隨著空氣、飲水、食品、居家化學物質及塑膠微粒等「看不見的環境風險」日益複雜,環境 風險正悄悄影響國人的心血管、呼吸、代謝、過敏及癌症。為因應此挑戰,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臺大醫院、桃園醫院共同主辦「精準環境醫學研討會」,並於 11 月 16-17 日在臺大公共衛生學院舉辦為期兩日之國際研討會,邀集來自英國、日本、韓國、新 加坡、中國及臺灣等多國學者,共同分享精準環境醫學的最新研究與政策落地策略。  本次研討會聚焦於如何量化個體一生所暴露的環境因素,並與基因、健康紀錄、臨床資料連 結,以推動疾病預警、臨床照護、公共衛生治理與政策制定。人類暴露體(Exposome)研究國 際前沿,來自英國、日本、韓國、台灣等研究團隊分享全球暴露體研究進展。亞洲出生世代 聯盟(BiCCA)研究合作交流,臺灣、韓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多個出生世代研究共同比較環 境、基因與疾病風險。臺灣精準環境醫學聯盟成果,臺灣兒童與家庭世代研究(TCAF)、桃園 航空城跨世代研究(TACC)、穿戴式感測與家戶暴露監測技術等。  台灣生育率自 1970 年的 3.69 降至 2023 年的 0.87,已為全球最低;同時,兒童異位性皮膚炎、 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較 1970 年代增加數倍。過敏疾病與免疫系統早期發育密切相關, 現代都市化、居家環境潔淨、室內時間增加、飲食型態改變與抗生素使用,使幼兒微生物暴 露減少、免疫調節不足,為過敏上升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發現出生序越高,過敏風險越低; 第二胎與第三胎(含以上)子女的異位性皮膚炎、氣喘與過敏性鼻炎風險均較第一胎顯著下降,  且全國生育率與過敏盛行率呈強烈反向相關。事實上,基因決定的是「體質」,而真正影響健 康結果的,是一生中所接觸的環境;基因體告訴我們「可能會生什麼病」,暴露體則告訴我們 「為什麼真的會生病」。因此,我們需要透過亞洲出生世代研究,了解兒童在真實生活中受到 哪些環境因素影響,找出健康風險來源。臺灣精準環境醫學聯盟的目標,是讓看不見的環境 風險被提早發現、被預防,而不是等到孩子生病才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