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癌症非營利組織—國際抗癌聯盟(Union for International Cancer Control, UICC)執行長 Dr. Cary Adams 睽違 12 年再度訪台,與台灣 UICC 會員團體進行交流座談,並出席《深化國際合作 共築癌症防治新未來》記者會。Dr. Adams推崇台灣健保制度確保全民有公平可近的癌症醫療照護,國家癌症防治計劃致力降低癌症負擔,以及四癌篩檢等成果,可作為全球醫療體系之典範。他也分享UICC甫於七月中旬公布的2025–2028全球行動策略,呼籲各界攜手建立更公平、具韌性且永續的癌症照護體系。 全球癌症負擔攀升,政府應立即行動 UICC成立於1933年,是全球歷史最悠久、最具影響力的癌症非營利組織,是WHO正式合作夥伴,目前擁有超過1100個會員,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UICC持續引領全球癌症防治趨勢,也將每年的2月4日訂為「世界癌症日」,號召全世界響應,儼然成為全球性運動。 根據UICC資料顯示,全球癌症負擔持續攀升,癌症已成為公共衛生與國家治理的重大挑戰。2022 年全球新增癌症病例達2,000萬例,死亡人數約970萬例;據估計2050年全球癌症病例將增加至3,500萬例。Dr. Adams指出主要原因包括:人類壽命延長、人口老化、吸菸、飲酒、不健康飲食以及空氣污染等環境因素,皆會增加罹癌風險。 Dr. Adams表示,政府可以採取許多行動扭轉日益嚴峻的趨勢,其中制定國家癌症防治計畫(National Cancer Control Plan, NCCP)是一關鍵行動。NCCP有助於從預防、緩和照護以及存活者支持等全方位面向,設定該國癌症防治的優先行動。 台灣經驗獲國際肯定:公平照護與創新並進 Dr. Adams觀察到台灣自2005年起推動的 NCCP已建立完整的癌症防治框架,涵蓋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的高覆蓋率篩檢,成為國際醫療體系的重要參考範例。 此外,台灣近年啟動肺癌早期篩檢計畫,針對重度吸菸者及具家族病史者進行篩檢,協助病人及早治療,展現創新防治思維。同時,他也推崇台灣於1979年建置的國家癌症登記系統,認為這套癌症監測系統是癌症防治的基石,為趨勢監測、政策制定與臨床指引提供重要的數據。 衛生福利部部長邱泰源表示,台灣癌症蟬聯我國十大死因首位43年,我國自2003年修正癌症防治法後,即開始推動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推動乳癌、大腸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及肺癌等5項癌症公費篩檢,並積極結合民間團體及參與國際合作,並於2016年起加入UICC,期能透過國際經驗交流提供更優質的癌友照護服務,種種努力希望朝向2030年將癌症標準化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一願景邁進。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莊國偉表示,此次邀請Dr. Adams來台,除了希望讓他更了解台灣政府與民間對於癌症防治的努力與進步,也希望Dr. Adams能夠分享UICC最新2025-2028年癌症防治願景,給予台灣啟發和指導,從而啟動更多的跨國的交流與合作。此外,台灣民間團體長期透過病友支持、衛教推廣及跨界合作補足醫療資源缺口,實踐以人為本的照護精神,期盼未來與 UICC 在亞太地區政策、病友賦能與教育宣導上有更多合作。 立法委員王正旭表示,台灣的癌症防治與照護在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願景下,已是國家優先政策;他強調,從醫界到國會,將持續關注並促請行政部門積極執行相關政策、落實健康台灣目標,確保所有病友皆能獲得公平、持續的照護資源。 UICC 公布新策略 肯定台灣並呼籲深化國際合作 UICC的使命是團結並支持全球癌症社群,減輕癌症負擔、推動公平性,確保癌症防治持續成為全球健康與發展議題的優先項目。因此,每四年會檢視並更新其長期策略目標。最新出爐的2025-2028年六大長期策略分別是:以會員為核心、增進癌症照護可近性、強化癌症醫療體系、強化以病人為中心的照護、聚焦女性癌症以及提高肺癌關注度。 此次Dr. Adams來台特別與台灣UICC會員(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癌症基金會、台灣癌症資訊全人關懷協會)進行癌症防治交流座談,Dr. Adams表示:「台灣的醫療照護,包含癌症防治已經有很好的成績;UICC非常重視與台灣的合作夥伴關係,也樂見政府、國會與民間攜手前行。我們期盼台灣在區域與全球癌症防治網絡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實現我們共同的願景:一個更公平、更具韌性的癌症照護未來。」他希望未來有更多台灣癌症相關團體加入UICC行列,攜手共築癌症防治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