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V單株抗體

RSV單株抗體健保擴增給付未滿36週早產兒 醫學會呼籲:未滿一歲早產兒應盡速施打 預防感染及重症風險

RSV單株抗體健保擴增給付未滿36週早產兒 醫學會呼籲:未滿一歲早產兒應盡速施打 預防感染及重症風險#RSV單株抗體

34週早產兒蔡小妹,在一個月大時感染RSV,先是發燒、呼吸「咻咻」聲症狀,接著出現發紺 (嘴唇發紫)、呼吸窘迫症狀,緊急送醫插管維持呼吸,住進加護病房一個禮拜,家長心急如焚。 台灣出生率持續下探,早產兒比例10年內卻是成長了1.8%,為降低早產兒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後導致重症、插管與誘發氣喘的風險,中央健康保險署自2025年6月1日起正式擴大RSV單株抗體的健保給付範圍,從未滿33週擴增給付至「未滿36週」,也就是實際滿35週加6天的早產兒,預估5年內可照顧到大約4,300多名的早產兒,也讓台灣防疫政策正式接軌日本、韓國,全面提升早產兒RSV防護覆蓋率。 國內每10名新生兒就至少1名早產兒 每年約千名嬰幼兒因RSV住院 國內新生兒持續探底早產兒卻持續成長,根據國民健康署112年統計,台灣早產(<37週) 發生率為10.88%,早產兒的比例10年來成長了1.8%,相當於每10名新生兒就至少一名早產兒,如何讓這些得來不易的小生命健康長大是當務之急。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醫師表示,在台灣每年約有1,000名嬰幼兒因感染RSV而住院。根據疾管署112年統計,2023年RSV確診人數較2022年增加近2倍(1.7倍),更是2021年的4倍(4.3倍)。早產兒一旦感染RSV,重症與住院的機率都比足月兒高,此次健保署擴增給付RSV單株抗體至未滿36週的早產兒,接軌日韓RSV預防政策,讓每位早產兒都能在健保的保護傘下安心長大。 RSV恐對早產兒釀四高危機,單株抗體是有效預防武器 健保擴增給付至未滿36週早產兒,推估114年約8600多名受惠 台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張弘洋醫師指出,RSV是導致早產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具高度傳染性與潛在重症風險,臨床上最常見的風險包含: 高感染率:45%早產兒曾感染過RSV 高重症風險:早產兒若在出生後3個月內感染RSV,住進加護病房的比率高達7成 高插管風險:早產兒若不慎感染RSV將近5成需要插管輔助呼吸 高誘發氣喘率:一歲前感染RSV的早產兒,未來五年內罹患氣喘的機率高出3倍,不僅影響當下健康,更可能種下呼吸道的長期病根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表示,面對少子化及新生兒照護挑戰,健保署持續優化給付制度,此次擴大健保給付在強化早產兒的預防覆蓋率,也為每一個來之不易的生命提供更好的保護。而此項給付條件預估114年共能照顧到約8,600多名未滿36週早產兒預防RSV感染風險。據統計,兒童患者因感染RSV住院的醫療費用可能高達20萬台幣,早產兒基金會董事長張瑞幸醫師從照護經驗提出,早產兒自出生到出院後,由於需要長時間密切觀察照顧監測,造成家屬面臨極大的身心壓力。此次健保擴大給付,不僅是降低早產兒因感染需再返院的風險,也減輕更多早產兒家庭醫療經濟負擔及心理壓力。   RSV單株抗體健保擴大給付 (自2025年6月1日起) 原給付規定 擴大後給付規定 未滿33週早產兒 每月施打1劑,健保給付6劑 未滿33週早產兒 每月施打1劑,健保給付6劑 滿33週至未滿36週(滿35週加6天)早產兒 每個月施打1劑,健保給付3劑 其他給付規定:支氣管肺發育不全嬰兒與血液動力學上顯著之先天性心臟病童,維持每月施打1劑,健保給付最多6劑之規定。 出生後3~6個月是RSV預防黃金期,一歲以內早產兒應盡速回院施打 醫學會攜手基金會呼籲:「按月接種+追蹤」全面守護早產兒健康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秘書長林明志醫師指出,經臨床研究顯示,感染RSV住院案例多半發生在新生兒出生後3至6個月內,且33-35週早產兒出生後6個月內感染RSV住院時間可長達超過一週,為高風險的早產兒施打3至6個月的預防性單株抗體,可以有效降低感染RSV的住院率、住院天數以及需要使用呼吸器的機會。林明志醫師強調RSV並無專門的治療藥物,單株抗體是目前具多國實證的預防藥物,安全且針對高風險族群具有保護力,對胎齡32至35週早產兒,可降低80%的RSV相關住院風險。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常務理事彭純芝醫師呼籲,符合健保給付條件未滿36週(滿35週加6天)的早產兒寶寶,若仍在一歲以內,應盡速回院接種RSV單株抗體。透過RSV單株抗體的按月接種時程,同時追蹤寶寶生長狀況,守護早產兒健康長大。 圖/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理事長楊生湳(左)致贈感謝狀及T袖,感謝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石崇良(右)一起守護早產兒健康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