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

醫訊/吃出健康 健康飲食有一套

醫訊/吃出健康 健康飲食有一套#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衛生署去年公佈了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與「國民飲食指標」提供了很好的健康飲食方向。新版「每日飲食指南」的重要健康概念,有別於舊版梅花圖之「粗茶淡飯保健康」的日常生活應用,不過大家如何將它落實在目前之生活型態,免於疾病的威脅又能享受美食,是一重要的營養課題。在新版的「每日飲食指南」在飲食上仍是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分別是水果類2~4份、蔬菜類3~5碟、全穀根莖類1.5~4碗、豆魚肉蛋類3~8份、低脂乳品類1.5~2杯(一杯240毫升)、油脂與堅果種子類3~7茶匙種子類1份,另外也希望大家多運動、多喝水,運動方面以每日至少30分鐘動態活動,為了健康平日也要避免含糖飲料的攝取,此外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特別邀請總院營養室主任鄭金寶,來告訴大家更多生活上需要注意的健康飲食,歡迎大家踴躍參加。講座時間: 8月15日(三)中午12:30~14:00講座地 點: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六樓多媒體講堂

醫訊/癌症患者也要營養均衡 才有體力抗癌!

醫訊/癌症患者也要營養均衡 才有體力抗癌!#營養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均衡營養是每個人都需注意的事情,癌症病友更是不例外,且造成癌症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營養不良及體重減輕等常見的營養問題,,因此癌症病患必須要有足夠的營養,才能將身體狀況調整到較佳狀態。癌症病患常會因為腫瘤因素引起身體不適,且接受治療(化療或放療)後引起的副作用或病患心理因素等皆會影響食慾不振的情形,導致病患面臨營養不良的結果,此時營養治療對於癌症患者來說相當重要,因此亞東醫院特別邀請賴玉釧營養師提供一些飲食上叮嚀和因應的營養對策,陪伴癌症病患度過這艱辛的過程。講座時間:8月10日(五) 上午10:00~11:00講座地點:亞東醫院舊大樓B1化療室講座洽詢:(02)7728-1229

維他命B群易流失 需每天補充

維他命B群易流失 需每天補充#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維他命B可不是單指一種營養素,其中包含為:B1、B2、菸鹼素、泛酸、B6、生物素、葉酸(B9)和B12。但通常在談到維他命B時,指的是整個「B群」,較少強調個別成員,因為維他命B的每個成員常常需要合作才能在人體發揮功效。維他命B1 ─硫胺素(thiamin)維他命B1可從糙米中攝取。維他命B2 ─核糖黃素(riboflavin)不足時容易疲累、口腔發炎、嘴角乾裂或鼻翼兩側有白色的脂肪分泌物等。牛、動物肝臟、蛋白和酵母都含有維他命B2。維他命B3 ─菸鹼素(nicain)菸鹼素和維他命B1、B2一起協助醣類、蛋白質、脂肪進行轉換,提供細胞正常運作的能量,影響層面以皮膚、腸胃和神經系統為主。像是生物素 ─(biotin)生物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的生物中,醣類、蛋白質和脂肪產製能量的過程,都需要生物素協助。生物素也參與核酸的形成與細胞分裂,對於生長有重大的影響。而尿素形成的過程也需要生物素。6 個月以內嬰兒若有脂漏性皮膚炎,常是缺乏生物素所致。然而一般人缺乏生物素的情況卻不常見,因為多數食物裡都含有生物素。而維他命B可溶於水,由小腸負責吸收,未吸收的部分則從腎臟隨尿液排出,存留在體內的數量少,安全性高,不具毒性問題,也因為維他命B在體內來來去去,所以需天天補充。

過度減肥 當心造成脂肪肝

過度減肥 當心造成脂肪肝#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採訪報導)現在的人強調「瘦」就是美,於是許多年輕人一昧的減重,追求骨感美。但是過度減重不但達不到健康效果,還可能對肝臟造成損傷,造成脂肪肝。署立台東醫院腸胃科許漢廷醫師表示,不要以為肝脂肪只會發生在肥胖的人身上,如果過度減重,會導致營養不足,造成肝臟不正常的脂肪堆積,也會患上肝脂肪。許漢廷醫師解釋,當身體長期處於挨餓狀態時,為了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會從身體其他部位所儲存的脂肪、蛋白質透過肝臟轉化為能量,而過度減重的人會因為營養不足造成代謝系統混亂,肝臟的代謝也會受到影響,使肝臟細胞營養不良,使得脂肪變質,還會讓代謝時所需的維生素大量減少等,最後大量脂肪累積在肝臟,形成脂肪肝。有報導指出,台灣成人平均每3個人就有1個人有脂肪肝,多數人是因為肥胖問題、飲食習慣、長期酗酒所造成。許漢廷醫師表示,脂肪肝不會造成疼痛與不適,因此常常被忽略,等到出現症狀時,通常都已經演變成脂肪肝炎、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等,因此定期接受脂肪肝指數檢測是非常重要的。許漢廷醫師提醒,如果是因為營養不足所引起的脂肪肝,就要多攝取維生素、胺基酸、蛋白質等營養,讓肝臟慢慢恢復代謝功能。至於如何預防脂肪肝?許醫師認為,這需要根據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來判斷。但是一般的通則是盡量吃得清淡些、避免炸物及重鹹食物、避免長期飲酒等,加上適當的運動、充份的睡眠等對肝臟才是最好的幫助。

考生安心、健康吃 維持最佳應考戰力

考生安心、健康吃 維持最佳應考戰力#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大學指考即將來臨,許多家長急忙幫孩子補充營養,希望能維持最佳應考戰力,而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也指出,在大考將至期間,為把關考生營養安全,以掌握最佳應考狀態,針對本市10個考場週邊共241家飲食場所加強衛生稽查,結果均符合規定,建議考生與家長,選擇衛生安全之食品與店家。此外為了保障民眾飲食的健康與安全,衛生局提醒考生及家長,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盒餐、食品與飲料。購買時要注意攤商的保存條件(是否有冷凍、冷藏)、保存時間(是否已變質、腐敗)、從業人員衛生(處理熟食是否有配戴口罩、手套,是否有穿戴工作衣帽)等,若是家中自製食品,也要注意貯存的溫度與條件,避免貯存於室溫中過久,考試當日盒餐與熟食,應於當餐吃完,切勿隔餐食用。除了飲食衛生外,衛生局也叮嚀考生在食物攝取與營養上,三餐營養均衡,且定時、定量,且一定要吃早餐,才能補充大腦與神經細胞所需的能量,例如葡萄糖,且進食後一定要,細嚼慢嚥,切勿暴飲暴食,另外提醒考生,應多吃蔬果,以促進腸道蠕動,避免便秘;多喝白開水,適量補充水分;飲食清淡,避免大魚、大肉,或吃太油膩的食物。

營養加分!考生補錯營養恐適得其反

營養加分!考生補錯營養恐適得其反#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即將迎來的大學指考,已進入最後的衝刺階段,許多父母總會挖空心思為孩子補充營養,不過小心,如果補錯營養反而會適得其反,像是油膩補湯、油炸食物、冰品或餅乾類零食,這些食物會減弱免疫力、增加體內發炎反應,盡量不要吃,才能在大考上加分。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黃育華表示,考生首重體力,不要暴飲暴食,吃太飽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情況;選擇富含維他命B群的食物,例如五穀雜糧、全穀類食物、燕麥等,促進醣類穩定代謝,對神經組織與精神狀態有良好幫助,尤其複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可以增加腦內血清素的濃度、幫助考生提振精神、充沛活力。而在大考最後衝刺階段,長時間閱讀,恐傷及視力,黃育華營養師建議,可多攝取黃、橘、紅色如地瓜、南瓜、紅蘿蔔、木瓜、枸杞等富含維生素A、類胡蘿蔔素、葉黃素的食物,保護眼睛,配合定時看遠處綠色植物,改變目光焦距,就能提振精神、舒解眼睛疲勞。黃育華營養師強調,考生若在短期內要強化記憶力,可以食用小麥胚芽、黃豆製品、雞蛋、香蕉、深海魚及亞麻仁子,小麥胚芽、黃豆製品或雞蛋富含卵磷脂,卵磷脂可以幫助大腦傳遞訊息;而香蕉中,有色胺酸和維生素B6可以製造血清素,振奮精神和提高信心;富含DHA的亞麻仁子、蛋黃與深海魚類能夠幫助腦部神經細胞維持穩定的運作。另外,溫差、壓力與不規則的生活作息,都容易影響正常生理功能,金針菇、鮑魚菇等蕈菇類,不僅含有提昇免疫的多醣體,且口感鮮甜爽脆,但吃油炸食物與冰品冷飲,則有反效果,會減弱免疫功能、增加體內發炎反應,此外許多考生為了提振精神,總是零食配飲料,黃育華營養師指出,這樣反而會加速維生素B群消耗,造成昏沉欲睡的疲倦感,而熬夜一直喝咖啡或濃茶,也可能因為攝取過量引起焦慮不安、心律不整、呼吸急促甚至導致嚴重失眠,進而影響考試成績。因此,黃育華營養師呼籲家長除了鼓勵孩子以外,應多聽聽孩子的心聲、陪伴運動,並且經由健康均衡的飲食來安然渡過考季。

考生最後衝刺期 三餐正常、多補充營養素

考生最後衝刺期 三餐正常、多補充營養素#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隨著7月1日的大學指考即將來臨,對每天挑燈夜戰睡不好的考生來說,越接近大考,越需要保持頭腦清醒,但天氣炎熱、考試壓力大,考生食欲變差、飲食不均衡,運動量不足又常熬夜,有鑑於此,康聯預防醫學資深營養師趙思姿建議,家長可在此最後階段替考生們多補充有益腦神經發展的營養素,包含蛋白質、維生素B、鐵、鈣及抗氧化物等,或多吃一些含有DHA的深海魚類及含有卵磷質的豆類,都可以幫助活化腦力、維持記憶力。許多家長為了鼓勵孩子念書,會準備許多零食,甚至鼓勵增加食量。事實上,在學習時,大腦會消耗葡萄糖,如果大量進食反而讓血液轉移到胃部,大腦不足就容易打瞌睡,反而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建議考前一個月,三餐定食定量,家長在正餐間可準備小份水果,適時補充熱量即可。康聯預防醫學趙思姿營養師建議家長,在準備考試的階段可以替考生多補充蛋白質,以及富含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蔬果,因為足夠的維生素可以活化免疫細胞的功能,抵抗細菌與病毒入侵。針對依賴喝咖啡、濃茶提神熬夜唸書的考生,趙思姿營養師也建議,喝咖啡雖可提振精神,但作用消失後反而更易疲累,考生不妨可以多吃全穀類或全麥類製品,因為有豐富的維他命B群,可以讓代謝變好、提振精神。此外,多吃一些含有DHA的深海魚油及含有食用含膽鹼、卵磷脂的豆類,可以活化腦力、提升記憶力。根據台灣睡眠醫學會五月份剛發布「考生睡眠時數」調查結果,發現7成5考生睡不飽,平均每天睡眠只有6.4小時。基本上,長期睡眠不足容易導致大腦混沌、情緒焦慮,因此,趙思姿營養師建議考生在最後一個月盡量要讓睡眠充足,除了提早睡覺、保持運動習慣外,多吃蔬菜、水果和牛奶,適時補充維生素A、B、C、鈣質,不僅能幫助維持神經系統的穩定,還可舒緩焦慮情緒。此外,牛奶、香蕉及小米裡含有色胺酸,能幫助體內合成抗壓賀荷爾蒙,這時候可再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例如,可以讓更多色胺酸進入腦部發揮作用,可以舒緩壓力、幫助睡眠,希望考生們都能記得,只要有充足的睡眠時間,且多補充營養素,一定能為考試加分。

健康粽大集合 吃粽子也能營養均衡

健康粽大集合 吃粽子也能營養均衡#營養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端午節將至,粽子是必備的佳餚,不過,粽子種類繁多,有甜、有鹹、有葷也有素,從家裡自製到超商訂購,可說是琳瑯滿目。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於14日前舉辦「健康粽大集合記者會」,網羅各地兼具特色及美味的粽子,宜蘭縣政府結合社區家政班、職場及醫院營養師,設計出頂埔養生素粽、養生雜糧補血粽、田媽媽野薑花粽、大隱蔥明健康粽,這些粽子具地方特色,更兼具高纖、低糖、低油等健康訴求。田媽媽野薑花粽榮獲「健康粽大集合記者會」推薦之健康粽,其特色是香而不辣,運用有機野薑花葉製作出宜蘭味的野薑花粽,小巧可愛,讓大家都吃得到媽媽的幸福滋味。 然而在吃粽子的同時,更要照顧到健康。未食用完的粽子應放入冷凍庫保存,若發現粽子有黏稠牽絲狀,就該丟棄,以免食用不新鮮的粽子。 衛生局劉建廷局長表示:一般傳統的粽子大都是高油脂、高熱量食品,糖尿病患甚至一般健康人都不宜攝取過多,若我們將餡料稍作改變,且在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等其他食物,達到均衡飲食,粽子也可以吃的很健康。對於健康粽有興趣的民眾可上宜蘭縣政府衛生局網站查詢相關訊息。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