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德納

今增14例本土 三批188萬劑疫苗抵台

今增14例本土 三批188萬劑疫苗抵台#莫德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表示,日本政府提供第三批的97萬劑AZ疫苗,與台灣自行採購的第三批56萬劑AZ疫苗、第四批35萬劑Moderna疫苗,今日下午陸續運抵桃園機場,待完成通關程序後,將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COVID-19疫苗接種計畫所列實施對象進行接種。副指揮官陳宗彥在記者會中感謝日本自6月4日開始贈台灣三批AZ疫苗,共334萬劑,對提升我國疫苗覆蓋率非常有幫助。新增6例死亡個案此外,疫情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4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新增之14例本土病例,為8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7日至14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9例為最多,其次為桃園市3例、新北市2例;其中11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指揮中心說明,今新增6例死亡個案,為1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29日,確診日介於5月26日至6月30日,死亡日介於7月6日至13日。

血栓還是心肌炎?認識不同疫苗的副作用

血栓還是心肌炎?認識不同疫苗的副作用#莫德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接種新冠疫苗的各種副作用令人不安,「聽說打莫德納比較好?」「打AZ擔心會血栓?」「會不會嚴重過敏、心肌發炎、猝死?」醫師表示,大家要先有一個觀念,台灣每年打600萬劑流感疫苗,根據過往統計,約每100萬劑,有一個人產生嚴重副作用,甚至是死亡,因果關係有時很難100%肯定,但打疫苗這件事本來就沒有絕對安全。急性免疫反應造成不適 引發慢性疾病急性惡化「打疫苗目的就是要誘發免疫反應,然免疫反應確實會產生不適感,有時造成身體血行動力學的變化,有可能讓慢性疾病突然間的急性惡化,進而造成死亡」,聯安診所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奕仲說。由於老年人罹患新冠肺炎致死率高,所以許多國家優先從高齡、高風險的慢性病患者開始施打,很可能因為急性免疫反應造成的不適,引發原來慢性疾病的急性惡化,才導致許多接種疫苗後三天內的猝死案例,國內外皆有相同的情形發生。無論哪一種疫苗,注射後30分鐘內,是有可能引發急性過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這也是接種完要在原地觀察30分鐘後,才可以離開的主要原因。打完疫苗後的三、四天內,施打部位可能有疼痛、紅腫、疲倦、頭痛、發燒、肌肉痠痛等不舒服的副作用,輕重因人而異,很難完全避免。AZ不良反應為「靜脈型態血栓」然而,AZ疫苗、莫德納疫苗的典型副作用型態是不同的。AZ疫苗典型副作用引發的不良反應為「靜脈型態血栓」,醫學上靜脈型態血栓包含腦部靜脈竇栓塞、下肢靜脈栓塞、腸繫膜靜脈血栓以及肺動脈栓塞。然依據疫情指揮中心說明,目前資料顯示,在下肢、肺部靜脈的血栓報告和疫苗可能沒有相關,但有些更罕見、因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廣泛血管栓塞(一個是發生在腦部靜脈竇,一個是在腸繫膜的靜脈栓塞),從國外的報告在打疫苗後的發生率似乎有上升趨勢。莫德納不良反應為「心肌炎、心包膜炎」莫德納疫苗典型副作用會引發的不良反應則是「心肌炎、心包膜炎」,心肌炎是心肌細胞因各種原因引發發炎現象,可能會使心肌細胞受傷、損壞,導致心臟收縮能力減弱,有時也會誘發心律不整,甚至心臟的跳動受影響而使心輸出量減少,嚴重者導致心臟衰竭而死亡;心包膜炎則是心包膜的臟層與壁層的急性炎症,症狀通常是胸痛,尤其呼吸時更加嚴重,可能合併躺下時呼吸易喘、發燒、心悸、腹瀉及嘔吐等症狀。據國外統計,會出現的年齡層多半是年輕人,而且男性的發生率較高;但據外電報導,美國疾管中心已經統計打完輝瑞/BNT疫苗與莫德納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的案例,除及少數案例,絕大多數人都能康復。由此可知,AZ、莫德納兩種疫苗所引發的副作用型態是不同面向,無法直接評估疫苗之間孰優孰劣。施奕仲說,若問到是否接種疫苗?答案是肯定的,全世界的專家一致認為「利」還是遠大於「弊」。他表示接種疫苗是「權衡」下的選擇,建議民眾依照政府安排,及早施打疫苗,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施奕仲提醒,打完疫苗後務必要多喝水,若有症狀,吃點緩解症狀的藥物也很適當。如果四天到一周後,每天持續頭痛、胸悶、胸痛、異常的肚子痛、肢體瘀青腫脹疼痛、甚至呼吸會喘、呼吸急促等症狀,就要立即反應、就醫,並告知醫師疫苗接種史,接受後續的治療與觀察。

疫苗預約平台第三輪登記 唐鳳:採長幼有序原則

疫苗預約平台第三輪登記 唐鳳:採長幼有序原則#莫德納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起開放18歲(含)以上民眾,於「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進行第三輪意願登記,行政院政委唐鳳表示,萬一第三輪勾選AZ疫苗的民眾較多,比AZ疫苗量還要多,就會以「長幼有序」的方式排列並依序通知;第二輪登記者今起可預約接種疫苗,初步僅開放AZ,民眾先前在登記意願時,如果只勾選接種莫德納疫苗,昨天下午就不會加到有資格的預約名單內,呼籲在7月15日前、第三輪預約登記期間到網站編輯修改,把AZ重新勾好並送出,就可跟第三輪一起處理。新增28例本土、6例死亡病例指揮中心今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病例,分別為28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今新增28例本土病例,為18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26日至7月12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5例為最多,其次為台北市9例,桃園市2例,苗栗縣及台中市各1例;其中16例為已知感染源、3例關聯不明、9例調查中,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今新增6例死亡個案,為4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60多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2日至6月18日,確診日介於5月16日至6月19日,死亡日介於7月4日至12日。

孕婦打新冠疫苗 全台名醫6大問題解析

孕婦打新冠疫苗 全台名醫6大問題解析#莫德納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250萬劑美國捐贈的莫德納疫苗抵達台後,政府宣布將孕婦納入COVID-19疫苗公費接種第六類對象,並讓孕婦自行選擇施打AZ或莫德納疫苗,這兩天門診詢問接種疫苗事項的孕婦暴增,台灣周產期醫學會整理出6大孕婦最關心的問題,供準媽媽們參考。學會理事長、台北長庚醫院婦產科系主任洪泰和表示,面對疫情建議孕婦應接種疫苗,學會特別成立「懷孕與COVID-19」工作小組,結集國內數個醫學中心產科主任、醫師,定期討論COVID-19對懷孕影響相關研究的最新發展。 Q:孕婦適不適合打COVID-19疫苗?對胎兒或母體是否有不良的影響?台大醫院婦產部醫師施景中指出,無論是輝瑞-BNT、莫德納或AZ疫苗,目前的證據顯示,孕婦接種這些疫苗並不會增加胎兒先天畸形、流產、胎死腹中、早產、或懷孕併發症發生的風險,孕婦可以安心接種。 雖然國外專科醫學會並沒有建議將孕婦列為優先接種對象,也沒有建議應全面對孕婦進行施打疫苗,但一致強調,孕婦如果有染疫風險時,不需要因為擔心疫苗可能對胎兒或孕婦本身引起不良副作用或併發症,而不願接種疫苗。 Q:要打哪一種疫苗?至於孕婦應該選擇哪一種製程製備的疫苗來施打比較好,施景中解釋,相對於以腺病毒為載體製成的疫苗(AZ、Janssen),國外在懷孕期間接種mRNA疫苗(輝瑞-BNT、莫德納)部分已經累積了超過3萬5000例的個案數和經驗,關於疫苗的安全性數據比較完整,因此建議孕婦如有意願接種COVID-19疫苗時,還是以mRNA疫苗為優先考量。 Q:什麼時候接種疫苗比較恰當?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產科主任區慶建表示,懷孕期間任何階段,甚至是產後哺乳的媽咪都可以接種。雖然如此,大多數的醫師傾向建議孕婦延緩至第二孕期,也就是滿13周後再施打疫苗,避免與懷孕前三個月常發生的萎縮性胚囊、自發性流產、胎死腹中,或早期診斷出的重大畸形有不當的聯想,造成困擾,這也是英國和德國醫學會建議施打的時期。 當然,如果婦女在懷孕初期因工作或個人因素有染疫風險時,則應考慮接種疫苗來保護自己。孕婦要不要接種,應該視個人情況,評估過可能的風險和好處後再施打,如果有疑問的話,可以先和醫生討論過後再做決定。 Q:接種疫苗前要注意什麼事情?除了曾經對疫苗有嚴重的過敏反應病史,或罹患風濕免疫疾病必須例行住院者不適合打COVID-19疫苗外,台北長庚婦產科醫師陳彥廷建議,正在發燒、罹患急重症治療中、或是有明顯感冒症狀的孕婦,等到病情穩定後再接種疫苗,避免和施打疫苗後的反應發生混淆。在懷孕期間如果有使用阿斯匹靈或其他抗凝血藥物的人,並不需要停藥或更改劑量。 Q:打了之後會有什麼症狀?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醫師葉長青指出,國外的統計資料顯示,除了注射部位疼痛外,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人在接種完疫苗後會有疲倦感、肌肉痠痛或頭痛的現象,少部分的人可能還會有噁心、嘔吐、發燒、甚至是畏寒。這些不舒服的症狀多半輕微,可以藉由休息、補充水分、或是服用普拿疼來改善,在48小時內就會緩解。 Q:出現什麼情況該趕快回醫院檢查?台北長庚婦產科醫師莊雅淳指出,國外有報告接種COVID-19疫苗後出現免疫血小板低下症的案例,發生時間大多介於接種疫苗後5到28天。因此,工作小組的醫師專家們提醒,如果接種疫苗後持續高燒、出現嚴重頭痛、視力改變、嚴重腹痛、呼吸困難、四肢浮現紫斑等症狀時,應立即就醫尋求協助。 洪泰和醫師強調,孕婦接種COVID-19疫苗後,如果出現陰道出血、懷疑破水、規則宮縮、持續下腹疼痛或是自覺胎動減少的情形,應儘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確定胎兒健康狀態。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