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

3種症狀,診斷子宮內膜異位

3種症狀,診斷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內膜異位組織如果長在神經末梢或特定器官會產生的症狀,典型症狀有3D:1. Dysmenorrhea(經痛)2. Diarrhea(腹瀉)3. Dyspareunia(性交疼痛)靠近坐骨神經的子宮內膜異位組織也許會造成背痛,在子宮表面的子宮內膜異位則大多沒有症狀。但有25~30%的子宮內膜異位患者是完全沒有症狀的。 【鄭丞傑 醫師指出,常見症狀如下】 《經痛》子宮內膜異位患者的最常見症狀是月經痛,經痛表示經血流出困難,婦科醫師所謂的「原發性經痛」是指沒有明顯器官病變的骨盆疼痛,而子宮內膜異位引起「繼發性經痛」。《性交疼痛》表示在性交時疼痛或有困難,也是子宮內膜異位患者的常見症狀之一。如遇到這種情形,可請對方避免太過深入,以免造成子宮及異位的內膜陷入直接受到撞擊的位置。《背痛》道格拉斯陷凹有子宮內膜異位也會造成經期背痛,子宮內膜異位會與子宮同步在經期產生經血,而這些血卻沒有排出的途徑。患者大多抱怨當她站立時就感到背痛,因此,當這種背痛在月經時期發生,就該懷疑有子宮內膜異位症。《排便疼痛、便血、經期腹瀉或排便次數增加》月經期間腹瀉、排便疼痛或便血可能意味著子宮內膜異位症。長在腸道或直腸上的子宮內膜異位會出現這些症狀。《不孕》25~40%的不孕婦女有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經痛之外,不孕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中最需治療的,也是對子宮內膜異位的相關研究最多的。根據統計:有3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會發生不孕症,相對的,在所有的人口中,只有15%的人有不孕症的困擾,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不孕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至三倍。更重要的是,年齡大於25歲的婦女,罹患不孕症最大的原因即子宮內膜異位症。 《經期不規則》經血過多、經期過長(超過七天以上)、常伴有子宮肌腺症(Adenomyosis),也就是子宮內膜異位侵犯子宮肌層,這些症狀又因每個人的月經週期不同而更形複雜。《其他症狀》例如,腸胃道不適、週期性的下腹不適,也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容易被忽視。

子宮內膜異位,影響卵巢運作,易損「孕」氣

子宮內膜異位,影響卵巢運作,易損「孕」氣#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內膜異位為何會造成不孕?這是一個很複雜的機轉,而不是單一的原理。鄭丞傑 醫師指出有研究顯示,可能有以下幾種機轉容易不孕: 《解剖位置的改變》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細胞在骨盆腔內組織的廣泛分佈,會使子宮、卵巢、輸卵管、直腸等器官互相沾黏,可能造成輸卵管阻塞,阻礙精子的游動,卵子的輸送,不過,解剖位置的改變,並無法解釋所有因內膜異位造成的不孕情況。 《性交疼痛,減少行房的次數》因為病灶容易發生在子宮正後方的道格拉斯陷凹和子宮薦骨韌帶上,正好是陰道頂端的上方,因此,在行房時,陰莖的插入會造成不適及疼痛。 由於疼痛的關係,會造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減少與先生行房的次數,也減少受孕的機會。 《自體免疫的異常及炎性反應》在內膜異位患者身上,可以發現,血液中,存有較高量的一些抗體,這些病患的腹腔液中所含的吞噬細胞、前列腺素等,均高於正常人,這些情況有可能造成精子、卵子或受精卵的傷害,也有可能出現不利於著床的現象。 《卵巢機能的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細胞若附著在卵巢上生長,會佔據正常卵巢結構,並形成巧克力囊腫,使正常卵巢細胞及卵泡受到破壞。 再加上這些內膜異位細胞所造成的炎性反應,也影響了卵巢的正常運作,因此,常會有不排卵,或者即使排卵,但可能品質受影響。同時,黃體功能也會呈現不足,受精卵不易著床的現象。 《流產》有文獻報告,患者即使已懷孕,但自然流產的機會可高達30至40%,而一般人的流產率則約在10至15%之間。若經過治療的內膜異位患者,則流產率可降到20%左右。但此觀點仍有待證實。 總之,子宮內膜異位影響卵巢、子宮、輸卵管、腹膜,甚至影響性交意願。

少女劇烈經痛,子宮內膜異位警兆

少女劇烈經痛,子宮內膜異位警兆#子宮內膜異位

醫師常把子宮內膜異位症戲稱為「良性癌」,因為它在體內就像癌症般蔓延,雖然沒有癌病散發速度之快,但婦女朋友絕對不能耽誤治療時機。早期發現與治療,甚至可以讓輕微的案例治癒。 少女尤其要注意在經期中,劇烈的經痛、下背痠痛以及其他症狀,都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警兆。 到底多早謂之早呢?波士頓兒童醫院曾見過十歲半的小病人;而很多病患在少女時期就有不輕的症狀了。我也見過十五歲,才初經半年的少女,長了巨大的子宮內膜異位瘤。 鄭丞傑 醫師指出有些婦女卻都沒有不適症狀,直到她們想懷孕時才發現問題。從少女時期開始,就要灌輸她們一些婦科檢查的重要性。若她們在十三、四歲時開始有性行為,也需要讓她們知道性交疼痛未必是缺乏性經驗,而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 早期發現不單是年輕人的責任,父母及醫師也要負起責任。做父母的一般都很避諱討論有關性與生殖(包括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問題;醫師也常有類似情況,他們多半會先開止痛藥,而不是先檢查或轉介她們去婦產科。 當然,這都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腹腔鏡是一項手術,如果只是懷疑輕微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避孕藥或止痛藥可做治療;但若十六、七歲的女生有劇痛、腰背痛、便秘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就必須請婦科醫師進一步檢查以評估做腹腔鏡的必要性。 過去,我們常說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於25-45歲的婦女,但近年來不僅廿出頭的女生已有不少人罹患此病,連十七、八歲的少女都有一些經痛其實不是原發性經痛,而是子宮內膜異位造成的。 研究顯示,有原發性痛經,亦即初經即開始經痛的少女,日後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機率比沒有原發性經痛的少女高,值得醫師和家長注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