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

子宮內膜異位及荷爾蒙 是卵巢癌主因

子宮內膜異位及荷爾蒙 是卵巢癌主因#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最近幾年,罹患卵巢癌的年輕患者變多,可能與飲食西化,接觸塑化劑、環境荷爾蒙等環境污染有關。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但因為卵巢位於骨盆腔深處,附近有很大的空間,且不像子宮頸癌可透過抹片進行檢查,一旦罹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腫瘤較大時,則可能出現脹氣、腹痛,以及排便習慣異常等症狀,因與腸胃疾病相似,容易被忽略,未能及時就醫。子宮內膜異位症、荷爾蒙是導致卵巢癌主因卵巢腫瘤是婦女常見疾病,但又根據其功能細分成多種,例如濾泡囊腫、黃體囊腫、巧克力囊腫、畸胎瘤等,腫瘤發病年齡在青春期或更年期,一般功能性囊腫會在1、2個月經週期之內自動消失,因此會建議患者在月經過後再來照一次超音波檢查。近年來發現有越來越多年輕病患屬於與子宮內膜異位相關的上皮細胞類型,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容輕忽。 卵巢腫瘤的常見症狀是下腹不適、下腹痛、摸到腫塊、胃腸不適、月經紊亂、頻尿等,由於大部分都是非特異性的症狀,因此往往容易被忽略,研究:黃體素是婦癌剋星經過一系列的研究發現,排卵過勞與月經過勞是卵巢癌發生的元兇與幫凶,並發現避孕藥其中的黃體素是現代女性好發癌症的剋星。 此外,根據英國《每日郵報》指出,該研究主要針對171940名25~55歲的女性,進行長達30年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經常攝取含有抗氧化劑「類黃酮」的茶葉、紅酒、蘋果和柑橘類水果等,有助於降低罹患卵巢癌率,尤其是茶可降低31%風險,而柳橙汁則可降低21%。卵巢癌患友新曙光 疲憊新藥問世治療卵巢癌,如在早期發現,最好透過手術清光所有腫瘤,但如果進入晚期,術後均建議持續接受鉑類化療,八成癌友反應不錯,但隨著化療次數增加,超過七成患者產生化療抗藥性,又再復發,對於病人來說,宛如惡夢再現,又是一次打擊。卵巢癌患者在接受化療時,若同時搭配「癌因性疲憊症CRF」治療藥,疲憊指數、生活品質獲得穩定控制,9成患者都能維持充沛的體力,順利完成整個化療療程。趁抹片檢查時 一併做骨盆腔內診篩檢診斷卵巢癌主要透過骨盆腔內診、陰道陰音波及抽血檢驗CA-125,建議可在每年例行性子宮頸抹片檢查時順便做骨盆腔內診,若發現卵巢腫瘤則再加做陰道內超音波及抽血檢查CA-125,高度懷疑時也可以安排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查。卵巢癌治療後2年內復發機率最高,完成手術、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後,醫師會制定追蹤檢查計畫,包括骨盆腔內診、CA-125、骨盆腔及腹部的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檢查;卵巢癌每隔3個月應回診追蹤,如果情況良好,可再延長定期追蹤的間隔時間。勿忽視定期檢查的重要性發現卵巢癌平均存活率只有4成,但如能在第一期就發現,5年生存率達90%,而且有些初期卵巢癌或低度惡性卵巢癌,甚至可以保留子宮和對側正常的卵巢。在青春期前、停經後、生育年齡口服避孕藥的婦女,有乳癌、卵巢癌家族史的女性,一定要定期做婦科檢查,以及早發現病灶、盡早展開治療。至於口服避孕藥防癌,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使用口服避孕藥預防卵巢癌的方式,建議還是要由專業醫師評估,依照醫師指示的用量及頻率使用,才能發揮最適合的效果。

劇烈腹痛應警覺 巧克力囊腫恐不孕

劇烈腹痛應警覺 巧克力囊腫恐不孕#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一年輕菲籍勞工A小姐因腹痛至醫院就診,經腹部超音波檢查後發現左側卵巢有一顆約6-7公分的巧克力囊腫,故安排手術。未料A小姐於手術前兩日因劇烈腹痛而急診,醫師判斷為囊腫破裂,立刻住院施行腹腔鏡手術,將囊腫摘除並保留部分完好的卵巢,A小姐出院後狀況穩定並給予治療藥物門診追蹤。巧克力囊腫=子宮內膜異位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婦產科吳志南醫師指出,「巧克力囊腫」其實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就是子宮內膜組織跑到其他部位,好發於骨盆腔、腹腔及肺臟,而隨著每月月經週期,該異位內膜組織也會受到身體荷爾蒙的影響脹大縮小,形成血液積聚並破壞周邊組織引起沾黏瘀滯,造成該處疼痛如經痛、性交疼痛、咳血、骨盆腔疼痛等。臨床上常見處理方法為藥物治療,以抑制排卵減少月經,使異位組織萎縮,如萬一形成囊腫就需要手術摘除,再配合藥物將殘餘不大的內膜組織使其萎縮以達到治療目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易造成婦女不孕吳醫師也說,巧克力囊腫如長期一直存在會有癌變的可能,尤其是超過8cm的囊腫。此症和雌激素水平有關,年輕女性雌激素水平高,因此越是年輕的女性朋友其復發率越高,因此常見年輕女性病人表達因比較常復發所以手術意願低。根據研究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不孕風險,比未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機率高出20倍。吳志南醫師強調,如不做手術囊腫只會一直生長變大,且切除囊腫對生育也有幫助,術後趕快懷孕效果最好。20歲後的續發性經痛 建議就醫診察子宮內膜異位症治療分為手術、藥物或藥物及手術複合治療三種,但無論採取哪一種治療方式,皆以減緩疼痛、預防及減少復發、恢復生育力或盡可能保存生育能力為主要目標。20歲以前的經痛為「原發性經痛」,在子宮發育完全之後會自動痊癒或改善,20歲以後的「續發性經痛」就可能造成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充血或沾粘。若女性於20歲後,每月持續出現續發性經痛,且隨年齡增長而感到愈來愈痛,極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徵兆,建議應趕快至婦產科就醫,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口服黃體素 有效對抗子宮內膜異位

口服黃體素 有效對抗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根據統計,在台灣約有2~5%的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表示有20~40萬的女性受到此病的困擾。在臨床上的主要症狀是經痛、不孕和性交疼痛。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的巧克力囊腫有破裂的可能,在外力的撞擊、性交、激烈運動等任何施予腹部壓力的動作,都有可能造成囊腫破裂。當囊腫破裂會引起急性腹膜炎,需由專業婦產科醫生做手術處理。某位30歲的室內設計師,曾在4年前因子宮內膜異位症造成巧克力囊腫,而接受手術治療,後來持續出現下腹部疼痛、解便不順,甚至持續反覆發燒超過一個月,就醫檢查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卵巢長出5公分的巧克力囊腫,且合併骨盆腔發炎感染,引起持續疼痛及發燒症狀。子宮內膜異位症復發率高達5成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吳珮如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最常見的發生部位以卵巢、子宮、骨盆腔及腹腔居多,引起經痛、骨盆腔疼痛、異常出血及不孕等相關症狀。並非切除病灶,就能永絕後患,5年內高達5成以上的復發率!術後搭配新型口服黃體素 避免復發針對較重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巧克力囊腫大於5公分以上患者,吳珮如醫師指出,除了採用手術治療減緩疼痛與惡化,更建議術後搭配長期的藥物控制,不僅能加乘手術治療效果,還能防止復發及二度手術傷害卵巢。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不僅能緩解疼痛,也較無以往藥物的副作用,患者術後可以長期使用不需停藥,保持每三個月一次定期追蹤。根據日本研究顯示,在早期復發階段的病人,若以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可有效控制疾病,五年復發率降低至4%,為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帶來重複手術之外的治療新選擇。20歲後的續發性經痛 建議就醫診察20歲以前的經痛為「原發性經痛」,在子宮發育完全之後會自動痊癒或改善,20歲以後的「續發性經痛」就可能造成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充血或沾粘。現代社會環境變遷、飲食西化及晚婚影響,子宮內膜異位症有年輕化之趨勢,如果經痛時間變長或頻率變高、性交疼痛或排便不正常等症狀,就應提高警覺,並主動尋求婦產科醫師診斷,以利及早發現及治療。

做月子過食麻油雞 恐使惡露排不乾淨

做月子過食麻油雞 恐使惡露排不乾淨#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生產對女性非常重要,臺灣俗語說「生贏雞肉香,生輸四塊板」。中醫重視坐月子,認為坐月子的好壞悠關女性生產後一輩子的身體健康。成功的產後休養,除了可以恢復正常生理狀況外,對懷孕前的一些宿疾,如子宮內膜異位、痛經及子宮肌瘤等,更是改善體質的契機。做月子以生化湯補身 勿自行抓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坐好月子關鍵在於去瘀生新,產後不能因身體虛弱就亂補一通。去瘀生新成了子宮內膜異位、痛經及子宮肌瘤等疾病的關鍵,特別在於生化湯的使用。生化湯藥方為當歸、川芎、桃仁、生甘草及炮薑,生化湯改善子宮環境,也改善子宮肌瘤與子宮內膜異位狀況。生化湯可排除產婦惡露且幫助身體製造新血,服用生化湯要在合格的中醫師指示下服用,不建議直接去中藥房抓藥。很多產婦在坐月子時,常常服用過多麻油雞或十全大補湯。然而產後惡露仍多,還是不要峻補,以免產婦惡露不淨、腹痛連連。過於溫補反而提高產生痔瘡風險,建議產婦是氣血虛弱體質再服用。產婦宜食母雞湯、蒸蛋 補充高蛋白周宗翰醫師表示,產婦的脾胃功能較差,特別是在分娩後的半個月內。如果這時吃過於溫補油膩的食物,容易使脾胃運化功能受損,引起消化不良、吸收不良,建議吃清淡又能健胃的食品,如豆腐、薏仁粥、玉米粥、紅棗薏仁粥、瘦豬肉湯、蒸蛋。分娩後,產婦面臨子宮復原,逐漸消除惡露,飲食應營養,每天需補充3千卡熱量以上。宜吃高蛋白的母雞湯、蒸蛋、豆腐製品、鯽魚、黃豆、小麥製品,產後藥膳以藥粥和藥肉膳為主。月子做的好,是改變女性體質的重要契機,女性朋友一定要好好把握。

經痛加劇、不孕 原來是「它」害的

經痛加劇、不孕 原來是「它」害的#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一位35歲女性婚前就有經痛問題,結婚後經痛的情形越來越嚴重,而且一直等不到懷孕的好消息,因此到婦產科求診,醫師懷疑是子宮內膜異位,進行病理檢查確認後,並進一步治療。經醫師細心診治,患者順利懷孕,一圓當媽夢想。子宮內膜長錯位置也有可能造成不孕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病理部主任黃賢能醫師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原屬良性子宮裏面的內膜組織,跑到了子宮外例如骨盆腔內的腹膜、大腸和卵巢等部位,造成子宮內膜異位。這些長錯地方的子宮內膜,並不是腫瘤,也不是癌細胞,而是具有子宮內膜同樣功能的組織,只是長錯位置。隨著月經的週期變化,異位的子宮內膜也會剝落出血,除了造成經痛之外,也有可能造成不孕。至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大致上,可分為內科荷爾蒙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兩種。藥物治療方面,常用的藥物有黃體素、口服避孕藥、性腺荷爾蒙刺激素類似劑等。腫瘤過大、粘黏太嚴重的患者不適合採腹腔鏡手術黃賢能醫師表示,手術治療方面,由於腹腔鏡技術的進步,許多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患者,可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但腹腔鏡手術不適用於腫瘤過大、粘黏太嚴重、或發生於泌尿道或胃腸道等部位的病人,此時可採用傳統的開腹手術。對於仍然要計畫懷孕的患者,則要盡量保留卵巢和輸卵管的功能。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不孕症的原因,相當的複雜,可能與賀爾蒙分泌和免疫系統相關。黃賢能醫師呼籲,婦女朋友若有經痛的現象,請至婦產科門診進行檢查,以免錯失早期發現和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機會。

經期痛3天 當心恐為子宮內膜異位

經期痛3天 當心恐為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藝人殷悅(Melody)年輕時因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衰退、兩邊卵巢都有巧克力囊腫等症狀,被醫師宣判為不孕體質。28歲開始接受不孕治療,長期施打排卵針試管嬰兒,但4年過去卻無任何動靜,在某次療程後更因扎針處大量失血差點喪命。後來在調整心態後才終於懷上第一個寶寶。經期痛不欲生 不孕機率高根據臺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中心從國健署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就醫人數約9萬人,就醫人次一年高達24萬人次。臺北醫學大學生殖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暨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教授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好發於25歲至40歲之間的育齡女性,多數患者深受不孕症所苦而前往就診。曾啟瑞教授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成因是「經血逆流」導致。當經期來臨,正常的血液與內膜碎片會順著子宮頸流到陰道,順向對外排出,卻有部分血液和內膜碎片向上逆流至輸卵管流進腹腔中,這些遺留碎片生長在卵巢及腹腔各組織器官,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症。容易腹瀉、引發憂鬱症狀要當心由於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容易被發覺,曾啟瑞教授指出,經期來臨出現連續3天以上經痛,或經痛程度已影響生活及工作,或經期前後容易腹瀉的女性,加上久婚不孕即有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根據研究指出,疼痛感可能於引發8成左右女性罹患抑鬱症或焦慮症。因此,女性若發生上述症狀,應提高警覺前往醫院進行檢查與治療。新型口服黃體素 子宮內膜異位治療新選擇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吳憲銘主任說明,過去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藥物治療,易有胸部縮水、聲音變粗、體重增加、長痘痘、骨質疏鬆等副作用,容易導致患者放棄治療。新型口服黃體素,經核准能顯著降低副作用,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復發率明顯降低,停藥2個月後即可恢復排卵功能,讓欲懷孕婦女保有一線「生」機。

劇烈痛經 恐為子宮內膜異位

劇烈痛經 恐為子宮內膜異位#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經期腹痛別忽略!25歲的王小姐,每逢生理期就經痛,近半年來經痛愈來愈嚴重,止痛藥吃好幾顆也沒效,還頻頻拉肚子,生理期過後下腹部也常常不舒服,求醫後才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經血逆流 子宮內膜細胞可能附著他處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顏志峰表示,子宮內膜會受卵巢荷爾蒙刺激而週期性地增厚、剝落,形成經血,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理事長曾啟瑞醫師指出,當經血逆流,子宮內膜細胞可能附著到其他器官上,長在卵巢上稱為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肌肉層則是子宮肌腺症,甚至有長在直腸、膀胱、肚臍、肺部等案例。月經來潮 可能腹瀉、排便疼痛隨著每次月經來潮,病人除了嚴重痛經、經血過多,還可能發生腹瀉、骨盆腔疼痛、性交疼痛、排便疼痛、血便等症狀,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會使骨盆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破壞卵巢機能,導致不孕和流產。臨床約有5成病人患子宮內膜異位症曾啟瑞醫師表示,臨床發現,不孕的病人經腹腔鏡檢查,約有5成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是良性的,擴散速度卻很快,影響遍及卵巢、子宮、輸卵管、腹膜,手術後仍有相當高的復發率。提高黃體素造成假懷孕 使病灶萎縮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顏志峰解釋,新的用藥趨勢是希望既能對子宮內膜異位病灶有較強的壓制力,又可以持續服用較長時間,新一代口服黃體素能直接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效抑制,除了緩和疼痛外,副作用少、安全性高,不會骨質流失,也更能預防復發,更可提高懷孕機率。劇烈痛經、異常出血、骨盆腔痛要注意顏志峰醫師提及,劇烈痛經,經期間異常出血、骨盆腔痛、腹瀉,都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徵兆,切勿認為是普遍現象而掉以輕心,愈早確診,才能阻止病灶擴大,治療效果也更好。

除6公分囊腫 不孕婦喜獲龍鳳胎

除6公分囊腫 不孕婦喜獲龍鳳胎#子宮內膜異位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31歲陳姓女患者,結婚5年多卻一直無法受孕,因先生是家中獨子,2年前到童綜合醫院婦產科求診不孕原因,經醫師檢查發現患者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即卵巢內形成約6公分巧克力囊腫所導致,安排進行卵巢囊腫切除手術後,復原良好並在1年多前經排卵藥治療且順利自然懷孕,順利產下龍鳳胎。子宮內膜組織 長到子宮腔以外童綜合醫院婦產科醫師張永玲表示,所謂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子宮內膜組織長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長到卵巢內會形成一個充滿積血的血瘤,也就是所謂的「巧克力囊腫」。破壞卵巢、輸卵管 骨盆腔沾黏子宮內膜異位症不但會破壞卵巢和輸卵管,也會造成骨盆腔裡面的器官彼此互相沾黏,嚴重的病例不但受孕機會降低、手術的困難度高、治療效果差、復發的機會也高,因此早期診斷與早期治療是十分重要的。不孕婦女 比例更高達25~35%張永玲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異位症是造成不孕症的重要原因,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婦女中大約有6~10%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孕婦女中罹患此症的比例更高達25~35%左右,醫師考量病灶嚴重程度、病人年紀與生育史等,進行治療,通常未婚女性無明顯症狀,5公分以下的囊腫只需追蹤即可。術後的6個月 懷孕的黃金時期3公分以上的巧克力囊腫,合併不孕,拿掉囊腫就可增加懷孕機會,術後的6個月也是懷孕的黃金時期,如仍不孕,則代表有其他因素,就要尋求不孕的治療,當罹患巧克力囊腫時,應該找專業醫師諮詢而充分了解及認識疾病後,為自己尋求一個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