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齡化社會

「迪化馬光中醫診所」隆重開幕 擘劃北部布局新篇章 融合中藥行底蘊與現代醫療 以全新風格進駐大稻埕人文商圈

「迪化馬光中醫診所」隆重開幕 擘劃北部布局新篇章 融合中藥行底蘊與現代醫療 以全新風格進駐大稻埕人文商圈#超高齡化社會

深耕台灣逾35年的馬光醫療網,憑藉直營體系的專業服務品質與規模化優勢,持續引領產業發展。繼去年底於台北信義區開設北部第一家品牌旗艦院後,今(9/27)正式迎來第二間台北院所——「迪化馬光中醫診所」,將傳統中藥行的文化底蘊與現代化診所的專業服務結合,為大稻埕注入一股兼具歷史人文與現代健康的新風貌!這一間同時是馬光全台第24間直營診所,宣告馬光加速拓展北部市場的企圖心。 放眼整體產業趨勢,台灣正快速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病、健康照護需求增加,中醫不僅在治療疾病上扮演角色,更逐漸成為養生調理與預防醫學的重要支柱,這意味著中醫產業將在健康管理的版圖上佔有更關鍵地位。馬光中醫持續深耕醫護人才培育事業,積極拓點為更多地區民眾帶來最值得信賴的中醫醫療服務。 圖/馬光顧客關係管理專員暖心奉茶,親切問候初訪患者。(馬光中醫提供) 坐落大稻埕文化商圈交會點 開啟北部布局關鍵里程碑 「迪化馬光中醫診所」座落於大稻埕,毗鄰百年商脈-迪化街與國際觀光熱點-寧夏夜市,位於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交會之地,將中藥行的文化底蘊與現代化診所的舒適機能融合,呈現獨具一格的「新東方美學」。馬光醫療網執行長黃福祥表示:「此次進駐大稻埕人文商圈,象徵北部拓點的關鍵里程碑,作為集團於台北的全新據點,我們期許能將中醫療癒之光從此地為核心綻放,照亮台北民眾的健康旅程。」 「迪化馬光的落成,讓我們朝向『台灣中醫第一品牌』的願景更邁進一步!我們相信進駐台北地區的戰略布局,將能加速提升民眾對中醫的正面接受度。馬光誓言要引領產業走向共好,為國人打造最全方位的醫療服務,並持續推動中醫的現代化與國際化。」馬光將持續深耕在地、放眼國際,推動中醫成為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康夥伴。 圖/迪化馬光中醫診所融合傳統中藥行與現代化診所,以全新風格進駐大稻埕人文商圈。(馬光中醫提供) 別出心裁新東方美學設計 百子藥櫃陳設導入中藥互動體驗 「迪化馬光中醫診所」以「傳統中藥行×現代化診所」為概念,融合東方意境與當代簡約靈感,院內空間選材大量運用木質與石材,搭配溫潤柔光營造靜謐療癒氛圍。設計上則以「減法美學」為核心精神,透過圓弧曲線的裝潢細節與間接照明的巧妙配置,形塑沉靜且令人安心的就診環境。 大稻埕以南北乾貨、中藥材、布匹與茶葉等批發零售聞名,擁有深厚的中藥行文化底蘊。承襲漢方智慧與當地時代印記,迪化馬光中醫診所特別導入專注於五感體驗的「中藥互動體驗區」,以傳統中藥行最具標誌性的百子藥櫃為發想,象徵草本智慧的積累與傳承,也承載著執行長黃福祥的兒時回憶。這項設計不僅回應現代人對於身心療癒的需求,更將文化意涵融入診療體驗,讓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同步感受中醫文化的溫度與情感。 圖/院所首創漢方小學堂吸引大批民中爭相報名參加,了解更多中醫藥知識。(馬光中醫提供) 領先業界的服務模式:顧客關係服務團隊、全預約制看診 打造安心醫療體驗 除了硬體與文化特色,馬光更以軟性服務領先業界。一般人常覺得看中醫需要等待數小時,為改善這一痛點,馬光率先推行「全預約制」 模式,患者只需於預約前10分鐘報到,即可省去冗長候診時間,有效提升就醫效率。此外,馬光特別設立CRM顧客關係管理部門,每間院所皆配有專屬客服專員,主動關心患者需求,提供如同朋友與家人般的貼心照護,讓看診體驗超越醫療層次,帶來全方位的安心感。 圖/院所首創漢方小學堂吸引大批民中爭相報名參加,了解更多中醫藥知識。(馬光中醫提供) 圖/迪化馬光周慧雯院長專業問診收獲民眾好評。(馬光中醫提供)  

國泰醫院舉辦整合醫學國際研討會!丹麥荷蘭台灣專家齊聚,迎戰高齡化挑戰推動全人照護新模式

國泰醫院舉辦整合醫學國際研討會!丹麥荷蘭台灣專家齊聚,迎戰高齡化挑戰推動全人照護新模式#超高齡化社會

隨著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3.0、健康老化、在宅醫療,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照護模式,已是當前重要熱門的課題,亦是國家重要的發展方向。面對人口老化及醫療照護的轉型挑戰,國泰綜合醫院日前盛大舉辦「整合醫學品質國際研討會」,特別邀請兩位重量級國際衛生專家,國際健康照護品質協會(ISQua)執行長Dr. Carsten Engel與候任主席Dr. Ellen Joan van Vliet來台發表專題演講,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社團法人臺灣醫院整合醫學醫學會盛望徽理事長亦特別出席,期盼透過國內外經驗分享與專業對話,共同探討在超高齡社會中,如何透過整合照護、科技創新與品質提升,打造更友善、更有韌性的健康照護體系。 國際專家分享外部評鑑新趨勢 ISQua執行長Dr. Carsten Engel會中分享外部評鑑(醫療機構認證)在全球的重要性。他指出,過去幾十年來,醫療評鑑主要著重在是否遵循流程、符合專業標準,而現在「照護品質」的定義更加多元,除了病人滿意度、個別健康,也開始納入「地球健康」與「永續性」等更宏觀的觀點。 Dr. Carsten Engel強調,未來醫療不再侷限於醫院,而是走入社區與居家,加上AI與數位科技的應用,將大幅改變醫療服務模式。他也分享ISQua如何運用科技提升評鑑效能,協助各國邁向更高品質、更有彈性的健康體系。 荷蘭經驗:從前線創造照護價值 Dr. Ellen Joan van Vliet以「整合性的全人照護達到優質照護」為題,分享荷蘭兩家教學醫院的實際做法。她表示,當醫護人員能在安全、互信的環境下發揮主動性,不僅工作更有意義,病患的參與感也會提升。透過簡單有效的溝通與團隊合作,照護品質自然提升,病人也更能感受到「被傾聽」、「被尊重」。 強調各層級醫療品質整合與促進 此次研討會主軸更聚焦於不同層級醫療的整合與品質促進,強調所有醫療照護層面,無論是急性期、慢性期、長照、精神醫療或在宅醫療,皆應重視品質,會中,國內專家亦分享多項實務經驗,包含在基層診所與區域醫院間建立無縫轉銜制度、發展以功能導向的長照服務設計,及推動社區醫療資源共享等創新作法。 此場「整合醫學品質國際研討會」不僅為台灣醫療界與國際權威建立起深度對話的橋樑,更呼應國家面對高齡化、慢病共病與多元照護需求的策略方向。國泰綜合醫院簡志誠院長表示,未來將持續推動「以人為本、跨域整合」的照護理念,協助實踐永續且有韌性的健康照護體系,讓每位民眾都能獲得持續且有品質的照護支持,安心老化。

全台首見跨領域醫事團體集結 「全人健康衛星扶輪社」由點到面推動全人健康關懷

全台首見跨領域醫事團體集結 「全人健康衛星扶輪社」由點到面推動全人健康關懷#超高齡化社會

預防高齡社會失能化 跨領域諮詢服務減少不健康餘命 為推動落實預防醫學與全人照護理念,由跨領域醫事團體領袖組成的「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於今年12月宣告成立,集結牙科、醫科、用藥安全、職能治療、語言治療、營養諮詢等重要團體,結合扶輪社的社會服務理念,由點到面推動社區健康促進,是全台第一個由跨領域專業醫事人員組成的衛星扶輪社。 臺北市東區扶輪社社長潘建誠醫師指出,台灣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醫療支出佔健保總額不斷上升,如何透過照護服務幫助減少失能問題,降低高達7-8年的「不健康餘命」是重要工作。以全台高齡化第二嚴重的臺北市長者看牙問題為例,從預約到就診之間的困難與不便,對行動能力不佳的長者而言是極大的挑戰。如能結合到府諮詢與職能治療,讓蝸居的長輩獲得健康支持,對減少整體社會的照護負擔都有幫助。 接軌世界衛生組織永續觀念 關懷全齡族群身心健康 臺北市牙體技術師公會鄭素蘭理事長表示,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以推動健康服務為核心理念,旨在促進健康預防,減少醫療支出,並與世界衛生組織的宣示接軌。將通過每月例會、年度社會服務活動(如新竹的健康諮詢)以及長期目標(如建立醫療車)等措施實現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職能治療室主任吳益芳表示,心理健康問題在不同年齡群體,尤其是老年人和職場、校園,如老年人因退化而出現老年憂鬱症過較少受到重視,而近年校園、職場霸淩等議題亦反映出心理健康缺乏支持對於個人及社會的不利影響。 正如WHO強調必須具有心理健康才有真正的健康平權,未來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將結合跨領域的醫事團體,銜接醫院以外的機構、學校與社區,共同推動心理關懷服務進一步落實健康福祉的永續發展。 跳脫體系框架 秉持服務理念推動前瞻預防 鄭素蘭理事長強調,東區全人健康衛星社秉持扶輪社的「服務」精神,最終目標是讓每位成員能在服務中成長,並透過團隊的力量為社會創造更多價值。脫脫醫療系統的框架,組成跨領域的服務團隊走向社區和居家服務,帶動全人健康的預防觀念。以更前瞻的方式促進國人身心健康。現階段將持續擴大團隊,促進彼此的溝通瞭解,與各地區服務不同族群的扶輪社共同合作,將預防健康的種子帶入各個產業領域。 關於扶輪社:扶輪社是一個國際性的志願服務組織,致力於促進社會服務與世界和平。扶輪社成員來自各行各業,透過行動展現「服務人群超我」的精神。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