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松彥

溫馨五月暖到「骨質」裡!別讓沉默殺手「骨質疏鬆症」奪走摯愛家人的健康

溫馨五月暖到「骨質」裡!別讓沉默殺手「骨質疏鬆症」奪走摯愛家人的健康#林松彥

五月是個充滿愛的月份,恰逢日前母親節,回家時是否發現媽媽的身體外觀出現異狀?台灣慢性病之王「三高一低」,其中「低」即是「低骨密」,骨密度過低將進而造成骨質疏鬆症的發生。於此同時,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數據顯示,推估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2024年公告之《亞太地區骨質疏鬆症長期接續治療共識 (Asia-Pacific consensus on long-term and sequential therapy for osteoporosis)》指出,骨質疏鬆症將增加脆弱性骨折風險,據調查顯示,亞太地區此類骨折的負擔尤其嚴重,預測顯示髖部骨折人數將顯著增加,從 2018 年的 1,124,060 例增加到 2050 年的 2,563,488 例;在台灣,根據統計調查,臺灣65歲以上的民眾發生一次以上的脊椎體壓迫性骨折,女性佔19.8%,男性則佔12.5%,而更年期的婦女骨質疏鬆症的盛行率約為30% ,足以見得骨質疏鬆症更為台灣全民健康未來高度隱憂。 骨鬆性骨折留下的後遺症無法完全康復補救 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高醫岡山醫院骨科部 林松彥醫師主任憂心指出,大多數患者直到發生骨折後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鬆。然而,骨鬆性骨折對生活的影響非常嚴重,除了可能導致行動不便,嚴重者甚至無法自理。林松彥醫師更表示,一旦骨質疏鬆性骨折,患者留下的併發症是完全無法補救的,「即便擁有再高深的手術技術,但面對骨質疏鬆性骨折,也沒辦法達到穩定的固定,這些患者無法早期康復、活動,進而發生無法補救的後遺症及併發症。」 要想有效治癒,「預防性治療」才是王道。林松彥醫師說明,最有效避免骨鬆性骨折以及其帶來的後遺症,即是還沒發生骨折前,先行檢測出骨密度的異樣,加以預防骨折的發生。林松彥醫師舉例,「低骨密」無法如同「三高」一般,在一般健康檢查中以抽血、量血壓等方式,輕鬆掌握自己血壓或血糖狀況;骨質疏鬆症相對為「沉默的疾病」,若無發生骨折將很難察覺。林松彥醫師坦言:「當你已經有症狀的時候,已是相當嚴重的骨質疏鬆症。」 因此,林松彥醫師醫師強調:「國人應要在早期骨密尚未流失之前,就定期接受DXA骨密度篩檢,持續追蹤、早期發現、及時治療。」林松彥醫師表示,臨床上骨質疏鬆症的診斷標準是以「雙能量X光吸光式測定儀」(DXA)數值作為判斷,只需要「躺著測」5至6分鐘的時間,即可得到一份完整的骨密度鑑定資料,甚至施測一次DXA的輻射暴露劑量,一般少於10μSv(微西弗),僅約為一張胸部X光片的1至4% ,民眾帶著去尋求專業骨科醫師診斷,並依據T值給予治療或是飲食生活建議。T值若在-1與-2.5之間,表示骨質正在逐漸流失、骨密度已變低,若T值低於-2.5就確診為骨質疏鬆症。林松彥醫師提到,目前全台各醫學中心及部分醫院診所皆有DXA,民眾可於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官網查詢到「骨鬆友善機構分布圖」及「台灣DXA分布圖」,輕鬆了解到何處可以洽詢施測DXA骨密度檢測,既方便又快速。 長輩的健康是最好的禮物!注意「駝、矮、痛」3症狀 及早篩檢、及早治療 近來恰逢母親節,林松彥醫師語重心長呼籲民眾多多觀察家中長輩若出現「駝、矮、痛」,如身高縮水4公分、嚴重駝背、發生背痛症狀等,就要提高警覺「可能是骨質疏鬆症」,並趕緊帶長輩就醫治療。林松彥醫師分享道,曾經收治過一位60歲的女性患者,來就診時已經發生骨折,並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不過讓林松彥醫師至今無法忘記的並非完全是這位患者,而是她身邊滿臉愁容地陪女兒看診、年屆90歲高齡的老媽媽,而她的身形已明顯看出嚴重駝背,在林松彥醫師的關心下鬆口「會痛、身高變矮」,符合骨質疏鬆症狀。 在林松彥醫師的堅持下替老婦安排了一次DXA骨密度檢測,「老婦的骨密度T值已呈現-4,遠低於-2.5指數,且多處壓迫性骨折,屬於相當嚴重」這讓林松彥醫師不禁感慨,在傳統思維中,駝背、變矮、下背痛皆屬於正常老化現象,「因此這些身體的警訊經常會被年紀較大的患者忽略,進而沒有主動安排骨質密度檢測的意識」;同時,也因現代人生活繁忙,鮮少時刻關心家中長輩身形、健康變化。對此,林松彥呼籲民眾,平時多留意身邊年老長輩身體發出的健康警訊,若外觀明顯出現「駝背、變矮、下背痛」3大症狀,請立即主動安排骨密度檢測,若確診為骨質疏鬆症也要督促長輩持續規律接受藥物治療,才是最好的孝親禮物。 在充滿愛的五月,林松彥醫師以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身份再次呼籲,骨質疏鬆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我們更應該為自己和家人保持警覺,及早檢測並積極治療。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與台灣安進長期關注民眾的骨骼健康,持續呼籲民眾關心自己和身邊長輩的健康狀況,以實現「骨鬆早篩檢,骨折不出現」的理念,避免更多因骨質疏鬆而引發的骨折遺憾。 

(FFN)Taiwan強化對脆弱性骨折病人之醫療照顧,並促進台灣的國際參與!

(FFN)Taiwan強化對脆弱性骨折病人之醫療照顧,並促進台灣的國際參與!#林松彥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Taiwan Osteoporosis Association, TOA)今日(2024年4月28日)表示,為了提升全球脆弱性骨折患者的醫療品質,國際脆弱性骨折網絡組織(FFN, Fragility Fracture Network)多年來致力於推廣四大主軸,包括急性照護、康復治療、次級預防及政策制定等,以整合跨領域團隊的力量提供全面的骨折後醫療照顧。目前,FFN已在全球各大洲設立區域級分部,並在多個國家成立了國家級分部,參與國家已達102個,其中包括亞洲地區眾多國家,如新加坡、日本、中國、南韓、馬來西亞等。FFN的結構已在國際上廣泛應用,成為重要的脆弱性骨折患者照護模式。 TOA現任理事長陳崇桓醫師特別指出,TOA多年來在台灣推動骨折後聯合照護服務(Fracture Liaison Service, FLS),台灣多家醫院在TOA的引領下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被廣泛認可 在這種背景下,TOA已整合相關領域專家,成立了FFN Taiwan跨領域團隊工作小組,包括骨科醫師、老年醫學科醫師、復健科醫師、護理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營養師等核心成員。經過專家會議討論,預計在TOA的架構下成立FFN Taiwan,由TOA理事長兼任FFN Taiwan主席。預計在2024年4月28日於台大景福館一樓舉辦FFN Taiwan成立大會暨學術活動,以強化台灣與全球FFN的合作與連結。TOA理事長兼FFN Taiwan第一屆主席陳崇桓醫師表示,在TOA整合國內骨質疏鬆及骨折後聯合照護服務的基礎上,FFN Taiwan成立後將得到最佳的資源整合,發揮最大的效益,進一步提升台灣脆弱性骨折的醫療品質,在國際上展現出色。 FFN Taiwan副主席詹鼎正醫師也提到,FFN Taiwan成立大會的學術演講活動將以FFN的四大主軸為主題,旨在呼應FFN的核心理念,並讓參與者對FFN的病人照護模式有更深入的了解。誠摯歡迎各界賢達蒞臨指導,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時刻。 這次的活動流程,在一開始的貴賓致詞之後,就會有脆弱骨質相關醫療主題之系列演講。我們首先會請TOA秘書長林松彥醫師,探討髖部骨折手術及術後照護的相關骨科議題,接著由萬芳醫院陳昱斌醫師,介紹台灣髖部骨折登錄系統的運作情形,及其對於脆弱性骨折相關治療追蹤的助益。針對骨折之後的恢復過程,則會由西園醫院徐伯誠醫師來探討髖部骨折術後復健的相關議題。我們也邀請到台大醫院鄭千惠營養師,研討髖部骨折後之營養照護。最後由於骨折後的跨領域跨團隊醫療服務,需要有個案管理師來進行追蹤及資源整合,會由黃文絹個管師來介紹骨折聯合照護個案管理的運作現況。整個會議研習的內容,貫穿了FFN四大主軸的相關議題,呼應了FFN的核心觀念,使FFN Taiwan的成立能更接軌國際的腳步。 主席:陳崇桓 副主席:詹鼎正 秘書長:林松彥 副秘書長:楊鎮嘉 成員: 韓德生、郝德慧、王興國、謝清麟、黃文絹、鄭千惠、陳昱斌、徐伯誠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