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

長期服用類固醇 當心嚴重骨鬆

長期服用類固醇 當心嚴重骨鬆#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水牛肩、月亮臉,還有體重異常飆高,這都是長期服用類固醇會出現的副作用,但可能你沒想過,類固醇也會導致嚴重骨鬆!苗栗就有一名五十六歲的張姓男子,近日因腰痠背痛,嚴重影響生活作息,直到去醫院檢查,這才赫然發現,張男的脊椎已呈現壓迫性骨折,經追問之下,原來他因為慢性肺病,需長期服用類固醇,使得骨頭代謝異常所致!類固醇會抑制造骨細胞 使得骨質快速流失大千綜合醫院骨科劉少政醫師表示,由於類固醇容易造成骨頭代謝異常,並抑制造骨細胞的活性,導致骨質快速流失,因此若是長期服用類固醇的病患都是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若忽視骨質疏鬆而造成壓迫性骨折,則容易產生駝背、身高變矮及胸腰椎疼痛的狀況,嚴重時胸前也會有疼痛感,而出現胸悶的情形。他進一步說明,壓迫性骨折現行可利用經皮椎體成形術來治療,此手術屬於局部麻醉,同時傷口小、恢復快、效果佳,病人可視狀況選擇是否要住院,因此較不影響術後生活品質。劉少政提醒,如有長期服用類固醇,要記得定期追蹤骨質密度,若出現腰酸背痛的狀況,一定要儘早就醫。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

治乾癬不依賴類固醇!青黛膏+中醫藥方也有解#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乾癬不僅是種會侵犯關節,造成永久性破壞的一種皮膚病外,更會反覆發作、嚴重脫屑,進而影響患者社交、工作及求學,根據統計指出,我國乾癬的盛行率約為千分之2.35,且男性好發於女性。雖然目前在治療上有許多方式,例如:類固醇、照光、生物製劑等,但仍有患者在接受這些治療後仍無改善,像是一名患有乾癬10多年的古先生,因長期塗抹類固醇,產生耐受性,所以,逐漸失去療效,所幸後來在接受中醫治療下,才將症狀控制住。乾癬也分四大型 辨別後才可對症下藥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許春宏醫師,乾癬在中醫上俗稱為銀屑病,其特點為膚生紅斑、上覆多層白色鱗屑,但因消退緩慢、易反覆發作、病因複雜,所以,難以根除,不過大部分的患者經過適當治療後,可獲得控制。在中醫治療上,需先經過辨證分型確定診斷後,才能擬訂治療計畫,除了內服方藥外,也需外塗藥膏,如青黛膏:1)血熱證/皮疹多、顏色鮮紅、鱗屑厚、癢甚搔抓流血水等,因此,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營湯藥方。2)血瘀證/皮膚顏色暗紅、經久不退,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血府逐瘀湯藥方。3)血燥證/皮膚紅斑色淡乾燥、鱗屑較多或有龜裂,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當歸飲子藥方。4)火毒證/全身皮膚紅腫灼熱、大量脫皮或有密集小膿皰、伴發熱,在治療上多以青黛膏加清瘟敗毒飲藥方。避免食用海鮮、牛肉 有助於治療乾癬乾癬的治療需要長時間的耐心治療,維持療效必須內外兼顧,在內,需保持心情愉悅、適當紓解壓力、良好的睡眠、規則的運動,飲食上以簡單清淡為原則,不一定要素食,但避免牛、羊肉、有殼的海鮮,不吃燒烤炸辣食物,可多食用蔬菜水果。在外,除了塗抹藥膏外,勤塗乳液維持良好的保濕可以減少脫皮及癢感,另外要減少皮膚的受傷,因為皮膚一旦有外傷,就容易引起乾癬。

她以為血便是痔瘡所致 檢查後竟是直腸癌

她以為血便是痔瘡所致 檢查後竟是直腸癌#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生活作息正常、愛運動,但三餐老是在外的民眾請注意,當心你可能也是罹患直腸癌的危險族群之一!日前,有一名38歲的賈小姐,平日上班忙碌、工作壓力大,且三餐在外,愛吃油炸類食物、麻辣鍋等,雖然平常保有愛運動的好習慣,但因她有10多年的痔瘡病史,總是認為血便是痔瘡所造成,所以不以為意。直到今年公司健康檢查後才發現,她潛血反應為陽性,進一步安排檢大腸鏡檢查,確診為直腸癌第二期,但因她的腫瘤靠近肛門,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了機器手臂手術切除腫瘤,而目前恢復情況良好。骨盆腔狹窄者 透過機械手臂可保留完整肛門臺大醫院外科部梁金銅醫師表示,近十年來機器手臂微創手術系統已在全球許多國家中廣為使用,主要是因為機器手臂微創手術,可讓外科醫師進行更複雜、更高精準度的手術,進而突破傳統手術及傳統腹腔鏡手術時所遭遇到的困難。因此,對於骨盆腔狹窄、低位腫瘤、肥胖及需保留自律神經等患者而言,若使用傳統手術,恐有破壞肛門、影響生育能力等問題產生,但醫師若機器手臂進行處理,不僅可幫病患解決問題,更可保留肛門、自律神經等,使得男性患者在術後仍可維持性功能,女性則可保留生育能力,只不過目前此手術仍處於自費狀態,平均要價約20萬。定期接受篩檢 才可有效遠離大腸癌最後,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大腸直腸癌每年新增人數高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但大腸瘜肉(腺瘤性瘜肉)發展為大腸癌時間需時5~10年,因此,醫師提醒若能遠離大腸癌危險因子,包括不當飲食、不運動、抽菸、喝酒以及腰圍過大等,並定期篩檢,大腸癌是有機會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癌症之一。

樂閱讀/掌握4重點 聰明擦對類固醇

樂閱讀/掌握4重點 聰明擦對類固醇#類固醇

「治療的最高境界,是用最少、最簡單的藥物,達到最佳控制效果,」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認為。對付異位性皮膚炎,早期有效治療能穩定病情,增加青春期後痊癒的機會。用藥要把握哪些重點?外用藥物包括消炎用的類固醇和非類固醇藥膏,改善乾燥皮膚的保濕劑如尿素,及止癢藥膏。類固醇並不可怕傳統是以不同種類的類固醇藥膏治療,「類固醇還是臨床上最有效的藥膏,」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時,類固醇可以迅速抑制,但長期使用的確會出現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改變、長毛、毛囊炎、微血管擴張等副作用,令不少家長聞之色變。「類固醇用得好可以救命,濫用就是毒藥,」具有中西醫背景的鄭慧滿醫師認為,目前使用的類固醇藥膏,從超強效到弱效一共可分為七級,必須根據濕疹的狀態、部位,及患者的年齡評估用藥,劑型、劑量也因人而異,只要依醫師指示,即可降低副作用影響。使用時應注意:1)遵守塗抹藥量和次數/不可自行打折,例如有些人自作聰明把擦兩次改成擦一次,療效降低,一直擦不好反而帶來副作用。但也不能把類固醇當保養品,擦比較多次不會更有效。2)不要自行購買使用/每次發作狀況不同,使用的類固醇也可能改變,如果不嚴重卻買了強效類固醇來擦,得不償失。3)如果在意副作用,一定要跟醫生溝通/很多家長對類固醇知識不夠,又不敢問醫生,任意停藥或減藥,都會惡化病情。4)正確擦法/藥量以病人手指一節塗完一個手掌面積為準,把藥膏點在濕疹上,輕輕塗開兩三下即可,不要搓揉皮膚。沒有發炎的地方擦保濕品即可,不需要擦藥。原則上,出現紅疹、發癢、流湯流水代表急性發作,需要擦藥膏。單以濕疹面積分,病人的一個手掌是1%,如果面積超過30%就是中重度,30%以下則為輕度。因為皮膚厚度不同,臉部通常擦弱到中效的藥膏,中效到強效的藥膏則擦在身體上。(本文作者/張曉卉、曾慧雯)(摘自/戰勝過敏/天下雜誌出版)

雙膝換置人工關節 勤運動甩肉35公斤

雙膝換置人工關節 勤運動甩肉35公斤#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李玟瑾/綜合報導)雙膝關節變形竟導致肥胖!經過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成功減肥35公斤,黑白的人生重新變回彩色!日前一位六十多歲何姓婦人因雙膝疼痛無法行走,至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骨科尋求醫療協助,經過骨科主任周禮智診察,發現何姓婦人過去因膝關節疼痛而持續服用類固醇止痛,半年來導致月亮臉、全身水腫,更因此體重增加至105公斤,過重的體重與膝關節疼痛引發惡性循環,無法運動身體健康每況愈下。術後努力健走 甩肉35公斤骨科主任周禮智表示,何女士雙膝長骨刺且嚴重變形,對其健康及生活產生極大負面影響,評估何姓婦人狀況後,一次施作雙膝人工關節置換術,術後恢復良好,加上何女士每天努力運動行走,持續三個月後,體重由105公斤減至70公斤,回診時判若兩人,目前行動自如不再需要倚靠止痛藥生活。何姓婦人說,雙腳的膝蓋約從五年前開始隱約感到疼痛,去年已痛到完全無法行走,甚至只能吃類固醇,到其他醫院就醫也曾建議她手術,但因恐懼一直沒有面對膝關節已完全變形需要手術的事實,直到今年求助周禮智醫師,經過他詳細的解說才真正解除恐懼,下定決心手術。

肩膀長石頭?手舉不起來?小心鈣化性肌腱炎

肩膀長石頭?手舉不起來?小心鈣化性肌腱炎#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靜梅/綜合報導)一名40餘歲王姓女上班族,工作長時間使用電腦,偶而會肩膀痠痛1-2天,但休息過後疼痛會改善,長年下來不以為意,直至日前,肩膀劇痛、手無法舉起,連忙前往急診照X-光檢查,檢查結果無明顯問題、打止痛針後即返家休息,但夜裡又反覆疼痛,於是前往復健科求診後才發現肩膀長了結石。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復健科主任武俊傑表示,患者經過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旋轉肌腱」內有數個鈣化點,俗稱的「結石」,經局部類固醇注射、配合復健和口服藥物治療後,王女士急性疼痛明顯緩解,手部已可自然活動。鈣化變軟使X-光不易顯影 需搭配超音波檢查武俊傑醫師說明,人體鈣化性肌腱炎(長石頭)最常出現在肩部旋轉肌腱,其他部位如足跟阿基里氏腱也有發現;根據調查發現,有2.7%的上班族在肩關節部位會出現鈣化性沉積,急性發作時鈣化會變軟,因此有時X-光檢查不易顯影發現,需進行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再次確認。頑固疾病容易反覆發作 調整施力處配合運動改善目前造成鈣化性肌腱炎的原因還不清楚,但一般認為與肌腱反覆性受傷有關,最容易發生在肩部旋轉肌的棘上肌;治療方式以局部類固醇注射,搭配復健物理治療和口服消炎止痛藥為主,可明顯降低疼痛、改善生活品質。除此之外,震波碎石治療也是一種方法,但健保尚未給付,而手術治療則是最後採取的方式。武主任強調,鈣化性肌腱炎是一頑固疾病,極易反覆發作,因此更須配合調整工作和施力習慣,合併適當運動,避免再發。

醫訊/健不健康的雙面刃~美國仙丹或毒藥?

醫訊/健不健康的雙面刃~美國仙丹或毒藥?#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類固醇是一群結構類似膽固醇的分子之統稱。它們是良好的消炎藥,常被稱為「美國仙丹」,但是副作用也不可小覷。同時,它們也是我們體內不可或缺的荷爾蒙,會被當作永保青春的保健品。類固醇太多或太少,都會引起各種疾病。許多人的生活中,常接觸到這類藥物,對它又愛又怕。類固醇到底有那些作用?它在體內如何受到調控?科學家又如何尋找新型類固醇,去治療更多的疾病?且讓我們為這些問題尋找答案。有鑑於此,行天宮文教基金會特舉辦心靈成長講座,這次主題為「類固醇與健康」,將邀請中研院分子生物所特聘研究員鍾邦柱博士主講。該單位歡迎民眾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該單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當日18點發「號碼牌」,18:40憑牌依序進場(逾時無效),18:45開放自由入座,額滿為止(160席次,立位40名),所以請提早報到抽號碼牌。名稱:類固醇與健康時間:102年9月27日(五)下午19:00~21:00地點:玄空圖書館(台北敦化北路120巷9號;近捷運南京東路站)4樓禮堂洽詢:02-2713 6165轉342 推廣組

常服止痛藥易引潰瘍 嚴重恐合併出血

常服止痛藥易引潰瘍 嚴重恐合併出血#類固醇

(優活健康網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一名87歲的陳爺爺患有高血壓並有服用阿斯匹林,日前因膝蓋痛到診所拿止痛藥吃,近兩三天開始覺得頭暈、食慾不振,於是到台中醫院求診,經檢查發現,患者上腹部有輕微壓痛,懷疑可能是胃出血。 台中醫院肝膽腸胃內科醫師童圭涵表示,胃鏡檢查發現患者的胃部及十二指腸有多發性的潰瘍合併近期出血的徵候,即使已有半天未進食,胃裡面仍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除阿斯匹林暫時先停止服用、止痛藥也不能吃之外,童圭涵也特別提醒,老人家用藥多,一定要特別注意,避免再引起胃潰瘍及出血;建議可將老人家所有用藥讓醫師看過並重新整合,另外也要注意長者的大便顏色,若有出血以便提早發現。童圭涵醫師指出,消化性潰瘍常見的原因有飲食、酒精、壓力、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等,然而在老年人常見到的是藥物引起的潰瘍,尤其是止痛藥,止痛針或抗凝血的藥物。止痛藥引起的潰瘍以胃潰瘍為主,一般為多發性,嚴重時會合併出血或穿孔。一般老年人關節痛的問題多,合併症也多,常常合併使用多種藥物,同時藥物的代謝速度較慢,且胃潰瘍腹痛的症狀不明顯,一般人也不會特別去注意大便的顏色,常常是因為出血導致貧血頭暈甚至跌倒就醫才發現是胃潰瘍出血。老年人及曾有潰瘍病史者,應儘量避免使用傳統的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若是需要長期使用止痛藥的人,可以使用其他替代的止痛藥或是合併使用氫離子幫浦阻斷劑。若是有出現頭暈,腹痛,瀝青便的狀況,應該儘速到醫院就診。在已出現消化性潰瘍的病患,進食儘量以少量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尤其應該要避免刺激性(太油、太酸、太辣)的食物。(圖片來源:台中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