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腫

痔瘡術後比生小孩痛?醫:「先消腫」成減痛關鍵

痔瘡術後比生小孩痛?醫:「先消腫」成減痛關鍵#消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馮逸華/綜合報導)43歲陳小姐在6年前生完小孩後,就一直有痔瘡腫大的問題,一開始只覺得如廁後肛門有腫脹感,通常在上完廁所半個小時之後會慢慢無感。但在1、2年之後,腫脹的情形愈來愈久也愈來愈大,常伴隨著疼痛感與灼熱感,有時甚至需要用手將突出的部位推回去才能緩解。由於害怕痔瘡手術的術後疼痛,陳小姐選擇默默忍受、拖延至醫院治療,然而最近如廁後竟開始出現出血情況,一開始只是衛生紙上沾有血絲,後來多次發現整個馬桶的水都被染成淡紅色,甚至發生外褲被血染溼的情形,才驚覺不該再拖延,鼓起勇氣到醫院就診。痔瘡手術後到底有多痛?痛多久?郭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吳俊賢表示,「痔瘡術後疼痛」一直是讓許多人擔心害怕的問題,有些患者甚至因此不敢前來就診,讓本來可以輕鬆處理的症狀嚴重惡化。根據醫療期刊統計,若以傳統痔瘡手術的術後疼痛,拿來與生小孩時的疼痛比較,生小孩的疼痛是滿分10分,則剛開完痔瘡手術時的疼痛感,最嚴重可能會達到7~8分。而痔瘡手術後最痛的時間,約在術後24小時內,之後就會慢慢趨緩,在正常情況下,術後約10~14天疼痛會變得較無感。痔瘡腫脹就像水球!先消腫才能減痛吳俊賢說明,痔瘡就像是長在肛門上面腫起來裝水的水球,手術可以想像成拿剪刀剪水球。如果水太滿痔瘡太腫,在開刀切除的時候容易造成水球破裂,會使得手術中流血較多、傷口較大、術後也較疼痛。若在開刀的時候,痔瘡本身就已消腫,水球裡面都沒有水,只剩薄薄扁扁的汽球皮,那再拿剪刀去剪了之後,流血很少、傷口很小,術後的疼痛也較小。所以開刀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先將痔瘡消腫,如此可以有效將術後的疼痛感降低。吳俊賢分享,由於該患者最擔心的就是術後疼痛,因此在手術時選擇了「多模式止痛」方法:先用藥物與改變生活習慣將腫脹的痔瘡縮小,另外在術前施打長效減痛針,術中選擇改良式傳統切除手術,術後再加上延長性止痛麻醉,並配合短效性止痛藥與軟便藥服用。患者在手術完2個星期後排便時就已幾乎沒有不適感,術後疼痛的預期嚴重程度,也比起傳統痔瘡手術減少很多。肛門排便易拉扯傷口,多模式止痛效果更佳吳俊賢補充,肛門本身就是一個比較敏感的部位,又因術後仍需每日排便,因此造成傷口會一直處於「剛長好,但在排便後被拉開,又長好,又被拉開」的循環之中,恢復的時間更久,疼痛感也持續更久。若僅靠單一種止痛方式,在止痛效果上有其極限,建議以多模式止痛方式合併使用,可同時將單一種藥物的劑量降低,避免因過量造成副作用;也能產生協同效果,讓止痛所涵蓋的時間更長、效果更好。除了維持良好的日常作息,養成健康的排便、飲食與運動習慣,好好保養讓痔瘡不要處於腫脹的狀態之外,吳俊賢也建議,患者應在術前與醫師進行充分溝通,先確立自己的症狀與需求,才能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開刀方式,達到最好的療效與最低的疼痛。

妳其實是水腫!上班族必學消腫秘方!

妳其實是水腫!上班族必學消腫秘方!#消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有一位好姊妹,時常睡眠不足;又因為被好多人說發福了,於是晚餐完全不碰澱粉;加上連日行程暴增,最近都沒時間運動。雖然她只胖了0.5 公斤,看起來卻肥了一大圈!我們的身體組織中有50 ∼ 70% 的水,它能幫助體內代謝的運作。但當組織間隙的水分異常蓄積時,便會引起腫脹不適,特別在眼皮、下顎處、手臂、小腿、腳踝等處,也就是所謂的「水腫」。排除因腎臟病、心臟衰竭、肝硬化、局部靜脈堵塞或藥物引發的狀況,大多的水腫是因營養失衡、活動不足、生理狀況所引起的非病態性水腫。「非病態性水腫」有幾個特徵,包括血液生化數值都正常、久壓皮膚後,凹陷處很快會回彈、與生活習慣有關,20 ∼ 40 歲的女性較常見。水分鬱積的情況是即使沒有多吃,體重仍會增加0.5 ∼ 1 公斤,甚至有些人會到2 公斤。與其說變胖,我覺得變腫更能形容這種窘境。以下,讓營養師帶你了解有哪些易腫因素和改善方法:營養失衡鈉是鞏固組織間隙水分的物質,攝取過度的鈉,會讓液體滯留,造成水腫。衛福部建議成人一天的攝取量為2400 毫克。扣除從蔬菜、乳製品、肉類等天然食材攝入的400 ∼ 600 毫克,平均一餐約剩下600 ∼ 700 毫克的額度。許多人都以為鹽、醬油、烏醋、沙茶醬、番茄醬等調味料,或者酸梅、泡菜、酸菜等醃製品,以及餅乾、罐頭、泡麵、零嘴、起司、湯品等鹹味食物才有鈉,其實部分甜味或鹹甜的零食、肉乾、麵包也會加小蘇打或其他添加物,鈉含量也不容小覷。像是大的零卡果凍(1 個)、半包OREO 餅乾、豬肉乾(4 片)、肉鬆麵包(1 個)、花生夾心吐司,也含有約200 ∼ 350 毫克。此外,蛋白質也會影響身體的水分平衡,攝取不足或消耗增多時也會誘發水腫。尤其是減重者怕胖而吃太少肉,或過度勞累會損耗身體蛋白質;加上澱粉攝取不足,吃進的蛋白質改以供給熱量為主,讓整體蛋白質的供需不佳,浮腫容易變得更嚴重。縱使外食者很難避開鈉的重重陷阱,但盡量選擇少加工、少調味的餐點,並且搭配可促進鈉的排出、富含鉀的食物,或多或少能有些補救:高鉀澱粉:山藥、皇帝豆、南瓜、馬鈴薯、芋頭、蓮藕等。高鉀蔬菜:菠菜、大陸妹、空心菜、韭菜、綠花椰菜、芹菜、地瓜葉、金針菇等。高鉀水果:木瓜、奇異果、小蕃茄、草莓、哈密瓜、西瓜、泰國芭樂、棗子等。另一方面,記得搭配一餐1 手掌心的肉類(手掌不包含手指的區塊),一天最少吃0.5 ∼ 1 碗的飯或麵,能緩衝因營養失衡而造成的水腫。活動不足長時間的站立或坐著都會導致血液循環不佳,讓腿部的水分無法順利回流,一整天下來,下肢會特別浮腫,到了晚上腳掌可能會比早上大上半至一號。想要改善這樣的下半身水腫,我推薦這三種舒緩方式:夜晚抬高腿部晚上平躺在床上,使用枕頭、坐墊、瑜伽墊或毛巾等柔軟物品,把腳踝墊高10 ∼ 15 公分,略高於心臟即可幫助血液回流、腿部放鬆。若是配合足浴(泡到腳踝、小腿肚、膝蓋都可以),舒緩效果會更好。在泡腳時,從腳跟往大腿的同方向按摩,能讓血液回流得更快速!穿彈性襪必須久站久坐的工作者,可穿彈性襪來對腿部適當加壓,協助下肢血液回流。如果能選擇壓力從腳踝往小腿遞減,分段式加壓的彈性襪更合適。襪子的丹數僅表示織品的重量單位,並不能決定加壓力道;能決定加壓程度的,是材質及編織方法。建議購買壓力最輕的醫療級產品,免得不適宜的襪子反而讓血液循環更差。適量活動當腿部肌肉的收縮力較佳時,血管回彈力也會進步。保持血液流動順暢,更可讓小腿纖細哦!比如我個人推薦下班時早兩∼三站下車,或邊看電視邊原地踏步等,都是不花錢也不需器材的好方法!生理狀況有些女生在生理期,或懷孕時下肢水腫,這些都是雌激素所誘發的。雖然飲食和日常的改善程度有限,但上述的方法應該還是能稍稍減少不適。另外,如果長期飲食中缺碘、或慢性自體免疫甲狀腺炎,都有可能讓甲狀腺功能低下而造成水腫。如果最近有消化不良、腹脹便秘、記憶衰退、體重增加、持續疲憊、心跳變慢等狀況,建議至家醫診所進一步檢查,有沒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狀況。另外,水腫和飲水量沒有太大的關聯!水腫是組織間液體的調節失常,正常人喝2000 ∼ 3000 毫升的水都沒問題。假如喝水會水腫,大多是吃太鹹或隱藏鈉的加工食品,而讓體內的鈉過高、水分滯留,反而應該要喝多點水來排除鈉。最重要的關鍵為減少鈉、增加鉀,而不是限水!(本文摘自/帶你爽吃美食又能瘦,才是營養師!:鹹酥雞?手搖飲?下午茶?2.5秒選對吃!/如何出版 )

誤信「左手香」敷眼能消腫 婦人單眼失明

誤信「左手香」敷眼能消腫 婦人單眼失明#消腫

(優活健康網記者沈俐萱/綜合報導)眼睛是人類的靈魂之窗,當發生任何眼疾時,千萬不要誤信偏方,避免使用不當的治療,以免產生嚴重病變,甚至失明,日前一名74歲女性,因雙眼罹患青光眼,在家附近診所接受兩眼周邊虹膜切開術,術後便以家中所種植的「左手香」葉搗碎後敷在兩眼上,認為可以消腫、解毒,不料一個禮拜後左眼開始模糊,流淚、怕光,後竟造成角膜及眼球內黴菌感染,雖然右眼視力維持原來的零點四,但左眼視力則僅存光感。臺北榮總眼科部醫師陳克華指出,初診時病患左眼視力僅可辨手動,眼壓高達45毫米汞柱,眼角有嚴重感染及水腫,前房有嚴重發炎反應及蓄膿現象,右眼情況類似但較輕微,在兩眼黴菌性角膜感染及眼球內感染的診斷下,立即給予局部及全身性的抗黴菌藥物治療,三個星期後始控制病情,其間幾度因黴菌感染擴大而考慮眼球摘除,出院回家繼續點抗黴菌藥物治療,六個星期後完全停藥,而左眼又因治療期嚴重發炎及白內障導致眼壓上昇, 經手術後眼壓恢復正常,但最終左眼視力僅存光感,右眼則維持原來的零點四。陳克華醫師表示,由於植物葉片上經常沾附大量薇菌,在搗碎後敷在開放性傷口易造成黴菌感染, 此病人以左手香葉片敷在手術後眼球表面,造成角膜及眼球內黴菌感染,提醒民眾,有任何眼疾問題,最好先就醫,千萬不要使用不當的治療方式,以免造成嚴重的後遺症。 

遭蜈蚣咬傷勿隨意塗藥! 可先冰敷消腫再就醫

遭蜈蚣咬傷勿隨意塗藥! 可先冰敷消腫再就醫#消腫

日前一位30歲左右的女性,在半夜裡不小心摸到棉被上一條刺刺的東西,驚醒後嚇然發現是一隻長4公分褐綠色的蜈蚣;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科施兆明醫師表示,女患者被蜈蚣咬到後,右手迅速腫痛,於是緊急就醫。經醫師給予傷口消毒,施打止痛及抗過敏針,再開立消炎、止痛和抗過敏藥後,女患者無礙返家。  施兆明醫師表示,蜈蚣有時會誤闖住家,尤其是溫暖季節為多。蜈蚣的頭上有觸角,它們用氣管呼吸,為卵生動物,蜈蚣的腳(附肢)通常有21或23對,第一對附肢特化為毒爪,用來捕殺獵物。蜈蚣行動快速,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區域。白天藏居於腐敗的落葉、朽木、石頭或瓦片下之陰濕處,晚上才爬出來獵食。蜈蚣在受到驚嚇後,咬人一口隨即逃逸,遭蜈蚣咬傷非常痛,而且會痛上好幾個小時,咬到的地方可以看到一或兩個咬痕,傷口的附近會紅腫,並有發熱的感覺,有時會出現發燒、胸悶的現象,很少部份的人可能因感染而產生淋巴腺炎、心跳不規則,症狀在幾天後就會完全復原。  施兆明醫師指出,預防的方法最主要是維護住家附近的清潔,應勤打掃腐敗的落葉及垃圾,以免蜈蚣滋生。另外,在戶外工作時,如需靠近進草叢或朽木堆積的地方,最好穿長袖長褲;不要穿涼鞋、拖鞋等保護功能差的鞋子,以避免被咬傷。同時,避免屋內潮濕也很重要,因蜈蚣喜歡躲在潮濕的地方例如浴室、廁所。  施兆明醫師表示,治療蜈蚣咬傷,以症狀治療為主。被蜈蚣咬傷後,請民眾先不要自行塗抹藥膏,應先直接冰敷傷口,冰敷有消腫的作用,然後就醫治療。通常會施予破傷風類毒素0.5CC的注射,破傷風藥效可維持5年,所以5年內有打過的人可以不用再施打。醫師會給予傷口消毒,可能依病人疼痛或傷口情況施打止痛針及抗過敏針,再開些消炎、止痛和抗過敏的藥,回家後繼續冰敷。冰敷10分鐘、休息5分鐘後再繼續冰敷,以避免凍傷。2~3天後,可視情況決定是否再回外科門診追蹤傷口情形。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