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XA骨密度檢測

喬位用力抬機車腰椎撐不住骨折 52歲男子患骨鬆全不知

喬位用力抬機車腰椎撐不住骨折 52歲男子患骨鬆全不知#DXA骨密度檢測

機車族平時抬車移車,是很普通日常生活,但骨頭狀態不佳恐怕帶來腰椎骨折!1名居住新北52歲男性,平時都用機車代步上下班,有天在挪動機車時,在抬起車子當下突然感覺腰椎疼痛,失去平衡摔倒在地,原本以為僅腰部挫傷,但服藥止痛1個月都未見改善,再檢查竟然發現腰椎壓迫性性骨折。 長期服用類固醇讓骨鬆提前發生 高風險族群小心身體三徵兆 亞東醫院神經腫瘤科主任醫師黃詩浩表示,52歲個案如果以年紀判斷,骨頭應保持一定健康,但因代謝性疾病長期服用類固醇,讓骨質在藥物副作用影響下逐漸變差,骨密度檢查T值僅-3.0,先施予椎體整形手術處理骨折處,緩解疼痛,同時並用藥物注射提升骨密度,在治療約一年左右其骨密度T值便上升至較安全範圍的-2.6。 黃詩浩主任說明,女性65歲以上、男性70歲以上,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但骨鬆對青壯年民眾也有隱患,包含停經、代謝性疾病,服用特殊藥物、洗腎、過瘦、長期運動與日曬不足、吸菸喝酒等,也都容易誘發骨鬆。一般民眾若自我注意到身高比年輕時矮了3至4公分、背貼牆站時頭跟牆有個拳頭間隙、不明長期腰背疼痛,就要小心骨鬆已經找上你了! 骨密度T值低於-3.0骨質流失80% 兩種治療方式穩定骨質健康 黃詩浩主任強調,一旦發現已有骨鬆跡象,就要趕緊就醫接受DXA骨密度檢測,骨密度T值在-1.0至-2.5間,表示骨量減少,便要開始積極地保骨措施,若T值低於-2.5,已達骨質疏鬆標準,也意味著骨量比年輕時已少了40%,此時便要接受抗骨鬆藥物治療,一旦T值低於-3.0,骨量比年輕時流失了50-60%,甚至更差,就屬於骨折風險族群,更應積極治療骨鬆! 黃詩浩主任補充,抗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有兩種方式,若骨骨密度檢測值仍在-2.5以上,應使用第一線抑制蝕骨細胞藥物,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若骨密度為-3.0以下之嚴重骨鬆,再加上髖部及脊椎骨折,便需要使用第二線藥物促進成骨母細胞作用,讓骨質快速提升。健保雖然將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放在第一線,但手術前病人骨質狀態不佳,亦會建議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快速提升骨密度。 快速提升骨密度有助手術成功率 擅自停藥小心治療成果歸零 黃詩浩主任指出,替骨鬆病患做手術時,骨癒合不良及植入物鬆脫是最令人擔心之處,因此如何快速提升骨質,加速癒合並減少植入物鬆脫情形至關重要,故手術後會醫師亦會建議家屬在經濟狀況許可下,先自費3至6個月使用第二線促進骨質生成藥物,配合高鈣飲食攝取足量鈣質,有助於提高手術成功率。 黃詩浩主任提醒,一旦接受抗骨鬆治療,一定要長期且規律,切勿自行停藥恐會導致反彈性骨質快速流失。新冠疫情期間部分病人擔心感染,中斷了治療導致骨至迅速退步,甚至只因劇烈咳嗽,或坐車震動,導致骨折而需再次就醫治療。 骨鬆不再被視為老化現象 亞東團隊合作提升治療照護品質 黃詩浩主任提到,世界衛生組織( WHO )已將骨質疏鬆認定為一種疾病而不在只是老化現象,若發生骨折每年造成老年族群致死致殘率超過30%不僅危害健康,亦造成許多家庭問題,不可輕忽!據統計,台灣地區骨鬆的盛行率僅次於高血壓!亞東醫院為了擴大骨鬆的治療族群及提升骨鬆病患治療品質,神外、骨科、復健、家醫、新陳代謝等科別,都能夠提供骨鬆治療與資訊,亦成立骨鬆衛教團隊,給予營養、運動、生活作息等完整資訊,俾使民眾能有更完整的概念促進健康讓大家都有好骨力! (圖/亞東醫院神經腫瘤科主任醫師 黃詩浩醫師)

一分鐘自我檢測骨鬆風險 遠離骨折拯救失能危機

一分鐘自我檢測骨鬆風險 遠離骨折拯救失能危機#DXA骨密度檢測

骨質疏鬆症是沉默的疾病,不會有明顯的不舒服症狀,即使已經發生壓迫性骨折而出現慢性腰背疼痛時,一般人也多半只是吃止痛藥,鮮少願意去醫院就診。 然而,一旦發生骨鬆性骨折,不僅會造成手術困難,術後復原效果也不佳,甚至恐有長期失能或引發併發症的危機。如何知道是否為骨鬆高風險族群,可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測,以預防日後骨折的發生。 5個居家簡單觀測法,幫你評估骨鬆高風險 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翼安指出,臨床遇到骨鬆患者有高齡、體重較輕2大特點,包括停經後婦女、70歲以上男性、身體質量指數(BMI小於18.5),都屬於高風險骨鬆族群。他建議平日可靠下列幾種檢測方式自我評估: 身高比年輕時少了4公分以上。建議長輩最好半年追蹤一次身高變化。 停經後婦女自我檢測公式:(年齡-體重公斤數)X0.2。若大於2,骨鬆機率達6成以上。 70歲以上男性檢測公式:(0.3X體重公斤數)-(0.1X年齡)。若小於11,可能為骨鬆高風險族群。 臀部與後腳跟貼緊牆壁,眼睛自然往前看,若後腦杓與牆壁水平距離超過3公分(或3個指幅),可斷定有胸椎骨折。 自然站立,兩手平舉,肋骨下緣與骨盆上緣的距離若小於2公分(2指幅),可斷定有腰椎的壓迫性骨折。 「很多長輩很能忍痛。」李翼安醫師提醒,若發現家中長輩有上述任一症狀,務必要積極就醫進一步接受DXA骨密度檢測,以了解是否有骨鬆並接受治療。 骨鬆要長期控制,藥物與非藥物雙管齊下 目前骨鬆治療是採非藥物及藥物治療雙管齊下方式,骨鬆藥物可分為抗骨質流失類藥物及促進骨質生成類藥物,抗骨質流失類藥物包含單株抗體、雙磷酸鹽類藥物及選擇性的雌激素調節劑,皆為第一線治療使用。而針對極高骨折風險患者會建議以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為優先使用,包括副甲狀腺製劑,以及新的單株抗體藥物。 根據美國內分泌醫學會建議,極高骨折風險的患者,在接受一線骨鬆藥物治療後仍發生骨折、有多發性骨鬆性骨折、T值小於-3.0或更低,並有跌倒高風險或慢性疾病,強烈建議要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類藥物,當促進骨質生成類藥物療程結束再接續使用抗骨質流失的骨鬆藥物。 李翼安醫師指出,骨鬆治療必須長期對抗,不能因為骨折治療完成後就結束,任何藥物都要持續至少一年以上,停藥會讓骨鬆治療失效。而在進行藥物治療期間,也要持續補充足量的鈣質與維生素D,適量運動訓練平衡感等非藥物治療,以降低因跌倒骨折所造成的失能遺憾。 (圖/彰化基督教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李翼安醫師)

89歲老阿嬤骨鬆僅治2個月就中斷 再骨折只能坐輪椅很後悔

89歲老阿嬤骨鬆僅治2個月就中斷 再骨折只能坐輪椅很後悔#DXA骨密度檢測

1名89歲獨居老阿嬤,生活多能自理不需家人太操心,某天因感到髖部疼痛,就醫檢查發現2處壓迫性骨折,骨密度T值僅-3.2確診骨質疏鬆症,立刻使用藥物治療,但老阿嬤容易健忘加上孩子忙碌,慢慢就沒有繼續回診用藥,1年後老阿嬤在家因摔倒再度骨折,雖然再度接受治療也只能坐輪椅往返。 發現骨鬆常在骨折發生後 主動規律檢查骨質不佳盡快治療 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黃俊憲表示,骨鬆是隱形殺手,許多病患都在骨折發生後,才知已罹患骨鬆,年紀、運動不足、長期吸菸喝酒、鈣質攝取不足、內分泌疾病、糖尿病與腎臟病等,都是骨鬆高風險因子,如果發現身高矮了4公分,駝背越來越明顯,背痛一直好不了,最好主動就醫檢查。 黃俊憲醫師提到,骨質健康可用DXA骨密度檢測,骨密度T值最好在-1以上,如果在-1至-2.5間,屬於骨質稀少要特別注意保骨措施,一旦在-2.5以下就確診罹患骨鬆,目前健保給付規定,骨鬆合併一處壓迫性或髖部骨折,就會給付減少骨質流失藥物,假使治療超過一年狀況不佳再骨折且T值小於-3,則會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骨鬆治療藥物從2機制著手 非急迫性手術前可先提高骨密度 黃俊憲醫師指出,骨頭維持新陳代謝,會由蝕骨細胞將舊骨頭破壞掉,再藉著成骨細胞長出新骨頭,當骨頭新生趕不上破壞,骨密度就開始慢慢降低,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抑制蝕骨細胞,減緩骨頭破壞速度,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則是加快成骨細胞工作,讓骨密度快速增加,能在短時間內趕快降低再骨折風險。 黃俊憲醫師也說,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在重大脊椎手術前,如果病人骨質疏鬆,在非緊急狀態下,會建議先提升骨密度,能減少手術中失血量外,固定鋼釘與鋼板也比較牢靠,提升手術成功率,但病人不一定都符合健保給付條件,如果在經濟能力許可下,會建議先自費用藥一段時間,穩固手術治療成果。 骨鬆用藥須長期規律才有效果 擅自中斷再骨折恐降低行動能力 黃俊憲醫師提醒,骨鬆治療須長期用藥,才能展現治療效果,最怕擅自中斷引發更大傷害,臨床曾有病人髖骨合併脊椎骨折,因骨鬆建議用藥物治療,但僅維持兩個月就沒有複診,一年後不小心跌倒導致右側髖部骨折,原本還能自行走路,目前只能坐輪椅與躺床,24小時都要人照顧,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黃俊憲醫師強調,骨鬆雖然沒有明顯不舒服,但如果沒有長期穩定治療,就會承擔許多骨折隱憂,特別年長者不容易完好復原,很可能像89歲個案一樣,行動能力減退需要旁人在側照顧,許多醫師在門診時不斷耳提面命規律回診外,用藥時也要考慮病人居住環境是否方便回診,選用適切藥物增加就醫意願。 人口老化與交通不便阻礙穩定健康 彰濱秀傳主動深入社區 黃俊憲醫師提及,彰濱秀傳紀念醫院因地理位置,發現彰化西南角海線人口老化非常嚴重,許多獨居長者難以定期回診,除了沒有交通能力外,孩子也多在外地工作,因此醫院合作有DXA骨密度檢測巴士,會定期到社區協助骨密度篩檢,不僅提供年長者醫療照護,也會不斷保持溝通與關懷,讓長輩健康更加有保障。 (圖/彰濱秀傳紀念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 黃俊憲醫師)

雨天騎車一滑腿撐地引骨折 40歲女長期用類固醇患骨鬆

雨天騎車一滑腿撐地引骨折 40歲女長期用類固醇患骨鬆#DXA骨密度檢測

長期服用類固醇控制疾病,年紀輕輕骨鬆找上身!1名40多歲女性,因體質長年受到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一直使用類固醇控制病況,某日雨天騎車,輪胎壓到路面標線突然一滑,直覺用左腳撐地穩住車身,馬上覺得腿部疼痛,就醫檢查確認脛骨骨折,手術後檢測骨密度,竟然年紀輕輕就罹患骨質疏鬆症。 骨鬆不是年長者專利 長期服用類固醇也要定期檢測骨密度 臺北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姚又誠表示,停經後女性、65歲以上女性、70歲以上男性,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但骨鬆不是高齡專利,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等免疫性疾病,需長期服用類固醇控制免疫力,也很容易導致骨質流失,可能在30至40歲左右,就不知不覺罹患骨鬆。 姚又誠醫師補充,40歲個案沒有發生車禍,僅用腳撐地面,腿部脛骨就發生骨折,手術接骨當下鎖骨釘時,就察覺骨質不如一般人牢固,使用石膏輔助固定時間也比較久,DXA骨密度檢測發現T值僅-2.7,年紀很輕就罹患骨鬆,手術後立刻用骨鬆藥物約1年,促進骨質快速生成,目前生活恢復往常能騎車通勤。 骨密度T值小於-2.5即罹患骨鬆 治療第一線用藥抑制骨質流失 姚又誠醫師強調,不論年齡為何,只要是骨鬆高風險族群,就應與醫師討論,是否規律接受DXA骨密度檢測,一旦骨密度T值小於-2.5,就確診罹患骨鬆,首先會做骨折風險評估,如果評估發現具有高風險,甚至已經有骨折跡象,最好馬上用藥展開治療,目前有兩種機制藥物,協助穩定與增加骨密度。 姚又誠醫師說明,身體維持骨頭新陳代謝,有噬骨與成骨兩種機制,破壞舊骨長出新骨,原則上兩種機制保持穩定,但骨鬆患者往往噬骨速度太快,新生成骨頭速度趕不上,健保第一線骨鬆藥物,就是抑制噬骨作用阻擋骨質流失,假使治療效用不佳,病患再次發生骨折,就可使用第二線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骨生成藥物能快速提升骨密度 骨鬆嚴重可考慮儘早使用 姚又誠醫師補充,雖然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在台灣是第二線用藥,但國際醫學界已經發現,如果嚴重骨鬆患者應直接使用骨生成藥物治療,來快速提升骨密度。且骨鬆患者手術前,也可先利用骨生成藥物快速提高骨質,能夠讓骨釘與鋼板鎖定更牢靠,手術出血也能減少,術後癒合與恢復比較好,所以如果手術病人經濟許可,會建議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增加手術預期效果。 治療骨鬆最怕自行中斷用藥打回原型 營養補充與增加肌肉也很重要 姚又誠醫師提醒,臨床經常有骨鬆病患,治療一段期間確認骨密度回升,對於降低骨折風險相當開心,卻覺得規律回診很麻煩,或混淆軟骨保養品,甚至用了偏方,就自行停止就醫,讓骨頭沒有了藥物保護,骨質再次快速流失,讓骨密度回到治療前,然而保護骨質必須長期治療,不能隨意中斷用藥。 姚又誠醫師也說,維護骨頭健康除了用藥外,營養補充也非常重要,每天鈣質攝取量最好在1200至1500毫克,如果已有骨鬆性骨折,最好要在1500毫克以上,維生素D則要攝取800 IU以上,同時也要配合適量肌力訓練,如果身體肌肉量不足,很容易發生意外跌倒,骨鬆病患經常伴隨著肌肉不足。 骨科與新陳代謝科攜手對抗骨鬆 提醒高風險病患注意骨質狀況 姚又誠醫師提到,骨鬆已是普遍認知的慢性病,臺北榮總同時在骨科與新陳代謝科,都在密切關心高風險族群骨質狀況,評估高齡長者骨折風險外,具有特定疾病年輕族群,也會提醒注意骨質狀況,正在治療骨鬆患者,都會有個管師隨時追蹤病患用藥狀況,也會定期提醒回診,確保病人能穩定維持骨頭健康。 (圖/臺北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 姚又誠醫師)

骨釘難鎖!70歲嬤髖骨骨折手術難 醫警告:骨鬆無聲毀生命

骨釘難鎖!70歲嬤髖骨骨折手術難 醫警告:骨鬆無聲毀生命#DXA骨密度檢測

一名居住南投70歲老奶奶,一次不小心在浴室摔倒,立即感覺髖部劇烈疼痛,家人趕快送醫求助,X光檢查發現髖部骨折,醫生馬上手術治療,術中鎖骨釘時察覺老奶奶骨質不佳,老奶奶出院後回診,醫生安排骨密度檢測,竟然T值僅-3.9,屬於嚴重骨質疏鬆病人,才立刻用藥治療降低未來再骨折危機。 骨鬆沒有明顯症狀不容易察覺 身高變矮或頭挺不直主動接受檢查 佑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何旭育表示,女性停經後,或65歲以上,以及男性75歲以上,都是骨鬆高風險族群,另外體重太輕、糖尿病、長期使用類固醇、曾經骨折等,也都是骨鬆危險因子,單僅骨鬆沒有明顯症狀容易遭到忽略,經常在病患跌倒引起骨折,到醫院治療後,才知道骨頭已經陷入高危險。 何旭育醫師提醒,當發現身高矮了3公分以上,背部貼牆後腦杓卻沒辦法靠牆,甚至經常下背部疼痛,最好馬上到醫院確認骨質狀態,藉由DXA骨密度檢測,能準確分析骨頭健康,當骨密度T值在-1.0至-2.5之間,骨質已經開始稀疏須注意小心,一旦T值在-2.5以下,就已罹患骨鬆應接受治療。 嚴重骨鬆先促進骨質快速生成 有助減少手術失敗與再骨折風險 何旭育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骨鬆有兩大類,減少骨質流失藥物能抑制蝕骨細胞作用,能穩定住骨質,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則是加快成骨細胞活性,讓骨密度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按照健保給付規定,骨鬆治療第一線會先給付減少骨質流失藥物,當藥物效果有限再次發生骨折,才會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何旭育醫師說明,臨床上遇到骨鬆相當嚴重患者,如果經濟狀況許可,會建議先使用骨質生成藥物,讓骨質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回升,除了減少骨折風險外,如果未來需要手術,也能提高成功率與降低併發症危害,骨鬆程度相較和緩的病人,若經濟條件需要多考量,也可以跟著健保先使用減少骨質流失藥物。 骨鬆治療最怕擅自停藥 骨質缺乏藥物保護將再次快速流失 何旭育醫師提醒,治療骨鬆最怕病人擅自停藥,南投山區多,交通較不方便,年長者出門就醫不容易,增加持續用藥難度,部分年長者病患自覺沒有異狀就未回診,當再次骨折才重新就醫,其實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就有研究分析了美國近50萬名治療骨鬆病患,發現長期用藥才能有效降低骨折風險。 何旭育醫師也說,醫學界目前對骨鬆觀念,就是當作慢性病看待,如同糖尿病與高血壓,一旦發現就要積極治療,年紀越大發生率越高,停藥雖然沒有立即性危險,但骨質缺乏保護馬上又快速流失,當再次發生骨折,復原期間帶來的生活不便,與誘發併發症的生命危害,總是讓停藥病人直說悔不當初。 維護健康不應受交通阻礙 醫院主動出擊照顧偏鄉年長者 何旭育醫師也說,南投山區許多年長病患,需要醫院主動前往關懷,佑民醫院推出骨鬆篩檢巴士,內部就有正式檢查儀器,希望骨鬆檢查能夠深入南投各個社區,也呼籲民眾多留意自身或身邊長輩有沒有骨鬆危險因子,並主動參與社區篩檢或前往醫院掛號,一起及早發現骨鬆預防骨折,守護骨骼健康。 (圖/佑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何旭育醫師)

輕輕彎個腰脊椎就立感劇痛 75歲阿嬤罹患骨鬆全不知

輕輕彎個腰脊椎就立感劇痛 75歲阿嬤罹患骨鬆全不知#DXA骨密度檢測

1名75歲阿嬤平時行動無異狀,生活作息大多能自理,有天想活動身體,彎腰伸展一下,沒有搬重物也沒有特別用力,把背挺直後突然感覺背部劇痛,就醫檢查發現第12胸椎低能量性骨折,骨密度T值僅有-2.7,確診罹患骨質疏鬆症,經由保守性治療包含護腰以及藥物控制疼痛,再藉由注射骨質疏鬆藥物拉高骨密度後,目前已恢復能行走。 罹患骨鬆無症狀難察覺 4、3、2口訣符合一項馬上就醫 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表示,單純骨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就如同75歲個案,不知道自己已陷入骨折危險,因此瞭解骨鬆高風險因子很重要,停經後、65歲以上女性、或70歲以上男性,都是高危險族群,另外,長期使用類固醇藥物、長時間臥床、吃素,也都會增加骨鬆危險,必須特別注意。 吳宗穆醫師提醒,只要發現自己有「4、3、2」口訣其中一項徵兆,就要馬上就醫接受檢查,測量身高比年輕時矮了4公分,背部貼著牆壁站立,後腦杓無法緊靠牆,間距超過3公分,下肋骨距離骨盆僅有2公分,恐怕已經陷入骨鬆危險,一定要馬上就醫檢查,目前可用DXA骨密度檢測,確認骨密度狀況。 兩大武器治療骨鬆維護骨質 病況嚴重可先快速提高骨密 吳宗穆醫師指出,DXA骨密度檢測利用低輻射量X光分析骨質健康,儀器會比較受測者與20至30歲白人女性族群骨質差別,測出T值小於-2.5就可確診罹患骨鬆,目前治療骨鬆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藥物,健保在資源有限考量下,先給付符合條件病患減少骨質流失藥物,治療成效不佳再給付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吳宗穆醫師補充,臨床上施做脊椎手術時,如果遇到骨鬆嚴重病患,經常發生骨釘很難牢固在骨頭上,國外已有研究佐證,骨鬆病患面對非急迫性脊椎手術前,先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3個月至6個月左右,能降低椎弓釘鬆脫風險一半以上,脊椎融合手術成功率也會翻倍,術後繼續治療骨質疏鬆亦可降低手術失敗或併發症相關困擾。 長期規律用藥才能降低骨折危險 用藥選擇可與醫師討論合適處方 吳宗穆醫師強調,近年來醫界慢慢強調,骨鬆就是慢性病,須長期接受藥物治療,在診間常會提醒病人,如果沒有配合治療,恐怕咳嗽或彎腰就會骨折,2023年骨質疏鬆症、骨關節炎和肌肉骨骼疾病世界大會(WCO-IOF-ESCEO)就有研究發表分析美國Medicare醫療保險資料庫約50萬名骨鬆治療病患,發現不論藥物種類,長期用藥才能降低骨折發生率。 吳宗穆醫師也說,發現骨鬆接受治療不用太悲觀,目前已有多種藥物選擇可以治療骨鬆降低骨折發生,如果用藥有特殊考量,可與醫師討論自己健康狀況與就醫習慣,選擇合適的藥物減少中斷治的情況,讓病人安排生活更容易,也建議治療後仍要規律回診觀察骨質變化狀況。 鈣質與維生素D足量攝取 適當重量訓練有助維護骨質 吳宗穆醫師提到,維護骨質除了藥物外,適當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也很重要,但臨床常發現病人難在食物攝取到充足量,營養補充劑可以作為輔助角色。另外肌力運動也是維護骨質關鍵,65歲前最好都要有適當的重量訓練、阻力訓練,再搭配心肺有氧運動,65歲之後,規律的運動習慣則是最重要的,也可以在有專人指導下進行適量的阻力訓練。 (圖/奇美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宗穆)    

好巧!65歲姊妹一個月內都手腕骨折 原來都是骨鬆作祟

好巧!65歲姊妹一個月內都手腕骨折 原來都是骨鬆作祟#DXA骨密度檢測

1名居住台中65歲婆婆,有天不小心在家跌坐,下意識手撐地板,手腕無法承受撞擊力道,引發劇烈疼痛由家人陪同送醫,檢查發現不僅遠端橈骨骨折,也發現有骨質疏鬆症,無獨有偶僅差不到一個月,婆婆的妹妹也因在停車場跌坐,導致遠端橈骨骨折,發現竟也有骨鬆,醫生提醒手腕骨折是常見的骨質疏鬆症重大警訊之一。 女性停經後1至2年就要檢查骨密度 身高變矮是骨質疏鬆症明顯徵兆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林聖傑醫師表示,女性在更年期後因女性荷爾蒙分泌下降,骨質疏鬆症風險就會跟著上升,因此臨床常建議停經後約1至2年,就要檢查骨密度變化,事實上女性高於65歲,男性高於70歲,就要密切觀察骨質,長期服用類固醇或荷爾蒙藥物,更要提早關注骨質疏鬆的相關問題,降低骨折發生風險。 林聖傑醫師補充,是否罹患骨質疏症,身體變化也能初步判斷,身高比起過往下降3到4公分,身體靠牆站頭枕部無法貼牆,頭與牆距離超過一個拳頭或是三公分,肋骨下緣與盆股間距不到兩至三指寬等等,都可能是罹患骨質疏鬆徵兆,最好立刻前往醫院接受DXA骨密度檢測(雙能量X光吸光儀),一旦確診,也才能馬上接受藥物治療,保護骨質不繼續下降。 提早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 盡快減少骨折危機有助維持生活品質 林聖傑醫師指出,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有兩大類藥物,按照健保給付規定,第一線是抑制破骨細胞作用藥物,第二線是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但極高骨折風險骨質疏鬆症病患,目前在國外的幾個相關學會治療指引中,已經建議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但若考量健保現況,如不符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給付條件,想趕快提升骨密度避免骨折,仍可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否則一旦發生骨折帶來的損失與醫療花費或是家人照顧奔波的辛苦,都可能比藥費更可觀。 林聖傑醫師說明,一旦骨質疏鬆症導致骨折,不論是骨水泥、鋼板、螺絲、住院等手術相關費用,加上家屬請假照顧與生活不便等隱性成本,花費恐怕比自付藥費還可觀。因此在經濟條件允許下,先以自費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當骨質恢復到一定狀態,再接續健保給付第一線抑制破骨細胞作用藥物,也是臨床常見治療方式。 骨質疏鬆症未能及時治療 骨折再手術機會高於常人近三倍 林聖傑醫師強調,確診骨質疏鬆症後一定要接受治療,根據2005年挪威一項研究發現,比較骨質疏鬆病患與一般人,同時因為骨折使用鋼釘治療,有四成骨鬆病人需要再次手術,等同高出一般人近三倍風險,另外一項研究也發現,針對脊椎手術後病人,有骨質疏鬆症卻未適當治療,重新翻修風險也會提高一半以上風險,造成龐大健康威脅。  林聖傑醫師也說,治療骨質疏鬆症最怕病患中斷治療,不論是抑制破骨細胞作用藥物或是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暫停用藥都有可能喪失原有治療成果,有些藥物甚至會讓骨質短時間加速下滑。某些破骨細胞的抑制藥物,可以比擬偷走骨質的小偷,在藥物作用下暫停了行動,一旦突然沒有藥物介入,小偷馬上就會恢復活動,甚至會讓偷竊骨質速度更快,骨折風險也跟著不斷快速上升。 醫治骨質疏鬆最怕中斷用藥 原有治療成果恐短時間歸零 林聖傑醫師提到,前兩年因新冠疫情影響,部分病人擔心到醫院感染病毒,因此不敢到醫院中斷用藥治療,導致骨折發生。也有病患因搬家、工作、家屬不易陪同到醫院等因素,沒有到診間持續用藥,讓原有治療效果打了折扣相當可惜,因此在診間都會一再提醒病人,能否暫停用藥一定要與醫生充分討論。 林聖傑醫師提醒,單純骨質疏鬆症沒有特別病痛,很容易遭受忽略,骨頭漸漸淘空也就無法承受外來衝擊,發生骨折將帶來許多生活不便,因此最好預防方式,就是高風險族群主動前往檢查,原則上每2年檢查一次,長期觀察骨質狀況,一旦發現開始異常,務必與醫生充分討論,及早治療鞏固骨頭健康。 (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 林聖傑醫師)

80歲老婆婆因骨鬆放棄摯愛 無聲無息骨質流失難察覺

80歲老婆婆因骨鬆放棄摯愛 無聲無息骨質流失難察覺#DXA骨密度檢測

1名台中居住山區80歲老婆婆,平時喜歡在自家周圍花圃設計漂亮植栽,但因下背部疼痛日漸劇烈難以行走,只能放棄最愛的小庭園,家人推著輪椅就醫檢查發現,老婆婆罹患骨質疏鬆症與脊椎狹窄壓迫神經,馬上疼痛控制與投入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病情獲得大幅改善恢復行走,已能再次修剪心愛花花草草。 不論男女都可能骨鬆高風險 出現「矮駝痛」小心骨質陷危機 中國附醫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曾準表示,女性停經後或超過65歲,男性70歲以上,就為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由於骨質快速流失,骨頭健康程度也就越來越差,常見症狀包含身高降低,比起以往身高減少2至3公分,或背部拱起外觀能看出駝背,若再嚴重會發生壓迫性骨折,導致慢性下背疼痛難耐。 曾準說明,老婆婆因中下背部劇烈疼痛,難以行走只能靠輪椅活動,骨密度檢查T值已到-4左右,骨質流失相當嚴重,同時神經因脊椎孔狹窄受到壓迫,導致坐骨神經劇烈疼痛,考慮老婆婆年紀不是太適合手術,因此使用神經阻斷術在受壓迫神經周邊,配合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目前病況明顯改善。 罹患骨鬆難自覺增骨折手術難度 規律檢查確診就立即用藥 曾準指出,骨質流失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很難察覺身體已有異狀,當骨質喪失越來越嚴重,不小心發生摔倒等撞擊,一旦骨折需要手術治療,骨質疏鬆症病患骨頭恐怕如同沙地,要鎖上骨釘與鋼板就會非常困難,也增加手術失敗風險,因此高風險族群最好定期檢查骨密度,一旦確診也要規律接受藥物治療。 曾準提醒,高風險族群要確認骨頭健康,可在醫療院所安排DXA骨密度檢測,如果數值在-1.0至-2.5間,骨質已經稀缺須特別注意,當數值小於等於-2.5,就已罹患骨質疏鬆症要投入藥物治療,目前治療骨質疏鬆症有「減少骨質流失」與「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要能快速提升骨質,後者效果較為顯著。 骨鬆是慢性病須不間斷規律服藥 陽光下適當運動有利鞏固骨質 曾準強調,平時常提醒病人,骨質疏鬆症就是慢性病,使用藥物必須規律使用不能說停就停,一旦停藥原先治療成果恐怕付諸流水,骨質可能比治療前更差,讓骨質危機再次湧現,並且不僅規律用藥,良好生活習慣也很重要,妥善營養補充與接受日照,和緩運動維持肌力,都有助於維護鞏固骨質穩定。 曾準補充,不論是骨質疏鬆症患者與年長者,最好能在陽光下適當運動,讓身體產生維生素D外,也能協助肌肉維持一定負重運動,例如在公園散散步腳不離地輕拉單槓,都有助於穩定骨質健康,飲食上一定要攝取足量鈣質,可以使用鈣片與維生素D補充劑輔助,如果有吸菸與喝酒習慣一定要戒除與避免。 骨鬆病患容易引起脊椎傷害 專業團隊有助提供完善治療 曾準也說,台灣許多民眾都受骨質疏鬆症所苦,尤其引起嚴重骨折或脊椎壓迫病患,非常需要專業團隊特殊照料,中國附醫結合骨科與神經外科專長,成立脊椎中心,包含脊椎微創顯微手術、脊椎內視鏡手術、脊椎骨折等。 新推出的脊椎微創內視鏡減壓手術,透過小切口使用內視鏡,精準移除壓迫神經的組織。此外,脊椎微創內視鏡融合手術,通過植入螺絲和桿來穩定脊椎,為複雜的病症提供更加穩固的解決方案。輔以電腦導航技術的脊椎微創手術,則利用高端影像技術確保手術的高精準度,減少周圍組織的損傷,大大提升手術成功率。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患者能夠享受到更少的手術創傷、更短的住院時間、更低的感染風險,以及更快的恢復過程。專業團隊的精心設計治療計劃,讓每位患者都能得到最適合自己狀況的治療。 中國附醫脊椎中心歡迎所有尋求專業脊椎照護的民眾,運用現代化脊椎微創手術技術,幫助患者有效治療脊椎管狹窄或椎間盤突出等問題,減輕痛楚,恢復活力。在骨質疏鬆症患者日益增加的今天,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脊椎中心用尖端技術與最佳的骨質疏鬆治療藥物讓中部民眾擁有最完整醫療服務。 (圖/中國附醫骨科部脊椎外科主治醫師 曾準醫師)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