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

打孩子給親戚看 低自尊阿爸心中的痛

打孩子給親戚看 低自尊阿爸心中的痛#潛意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阿傑從小常挨老爸拳打腳踢,以現在的標準來看,他都算得上受虐兒了。這一天,在成長課程裡,阿傑透露原生家族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自己的孩子犯錯,要先下手為強,以免被人論斷。然而,有時阿傑沒做錯也挨打,因為他老爸潛意識恐懼太深,使他經常無辜受罰。「其實,我爸常騎腳踏車載我四處逛,還會買熱豆花給我吃。」 「聽起來你爸挺疼孩子的啊 !怎麼打你這麼不留情?」我好奇地問。「主要是打給別人看啦 !」聽阿傑這麼一說,同學們都笑了開來。原來,阿傑出身在大家庭,伯叔姑嬸之間常為了芝麻綠豆小事,打自家小孩給長輩和親戚看。有一回,大阿傑一歲的堂哥阿勇拿彈弓捉弄堂妹珊珊,見珊珊痛得哇哇大叫,阿勇轉身就跑。這時,阿傑正巧路過,又湊巧被老爸看到,馬上就被不分青紅皂白地打了一拳,「叫你不要欺負珊珊,你怎麼都講不聽 !」 阿傑覺得很冤枉,肩膀也被打得痛徹心腑,便大哭起來。這時,小嬸跑過來解釋說:「三哥,不是阿傑啦 !是阿勇打的,我在旁邊洗菜,看得清清楚楚。」 阿傑在大家庭長大,看得出體弱多病的爸爸工作能力不如家族中其他男人,書也讀不好,在七位兄弟中,最不受阿公阿嬤重視,加上只生了阿傑一個,在勢單力薄的局面下,便常打阿傑,以表示自己有好好管教小孩。幸好阿傑很爭氣,他有媽媽聰明伶俐的基因,功課好、運動好、人緣好, 是班上的佼佼者,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後,就不再挨爸爸打了。成績優異成了他的防護罩,加上阿公阿嬤相繼離世,伯叔分產分家各自發展,大家族的陰影便漸漸淡化。然而,潛意識的恐懼還是找到了機會悄然作祟。阿傑後來考上醫學院,擔任實習醫師時,媽媽因罹患胰臟癌很快就過世了。阿傑責怪自己太晚注意到媽媽的異狀,便把老爸接到北部一起生活,以便就近照顧。一年後,阿傑結了婚,也有了兒子小明。有一天,三歲的小明不小心打翻了茶几上的熱水杯,雖然沒被燙到,但仍被阿傑抓起來痛打屁股。「你為什麼要打他?他又不是故意的。」在房裡聽到動靜,行動已不太靈活的老爸勉強跑出來阻止阿傑。這時,阿傑更加不滿,喝斥道:「當年你打得比我還兇,現在怎麼又不准我教訓孩子?」 老爸頓時不知如何回應。見爸爸慢慢走向客廳的沙發頹然坐下,阿傑停住了手,又聽小明不停抽泣,他知道自己情緒失控、出手過重了,當場懊惱得痛哭流涕。沒想到,兒子反過來安慰他:「爸爸不哭,我以後會乖乖。」 阿傑聽到兒子這麼一說,小時候的委屈、膽怯、憤怒突然排山倒海而來。這天是週末,阿傑的老婆有事外出,他哄兒子睡午覺之後,來到客廳準備擦地板,卻見老爸佝僂著身子,正吃力地抹去地上的水漬。「爸,我來,你休息吧 !」阿傑說了兩、三遍,老爸仍悶頭擦拭。這時,阿傑突然聽到這一生最想聽到的話。「阿傑,以前阿爸常打你,是阿爸不對,但你要原諒我啊 !在那個時代, 家族裡大家都看不起我,我可不想讓他們說我連自己的兒子都教不好。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你不要再打小明……」老父親努力壓低哭聲,肩膀卻不停抖動揭穿了他的情緒。阿傑看了於心不忍,一把抱起老爸:「爸,過去的事不要提了。你趕緊坐下,身體要顧好。」 扶著瘦弱的老爸坐好後,阿傑就看到他淚流滿面,還喃喃自語:「你別學我那樣打小孩。」 說到這裡,阿傑對著班上同學感嘆道:「在那樣的時刻,我才知道我多年來的恨其實老爸心裡都清楚。」 「你現在還恨嗎?」有學員突然冒出這句話。只見阿傑搖搖頭,堅定而溫柔地說:「當然不恨了,老爸只有一個,現在我疼他都來不及啊 !」 原生家族潛意識的恐懼──畏忌被親戚說閒話而矯枉過正「族人凝視」是指原生家族裡以共同的默契、慣例來約束彼此。通常祖輩的想法、做法會一脈相承往下傳遞,可能從祖父母那一代開始,也可能要往上追溯到曾祖輩。親戚之間很多話是不講開來的,只會以眼神默默地行使家法,讓大家在互相監視下都能謹守家規。在這過程中,當然也會將祖先潛意識的恐懼一代一代傳下去,然而,上一代的人害怕被說閒話、擔心被瞧不起,不免會使被教養的兒孫成了代罪羔羊。(本文摘自/毒親教養:在不知覺中當了有毒的父母嗎?吳娟瑜教你停止複製創傷!超越內在恐懼,正確教養孩子/出色文化)

我不值得快樂?4個練習告別內在恐懼

我不值得快樂?4個練習告別內在恐懼#潛意識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剛跟朋友吃完午餐回到辦公室,談論我們正在進行的計畫,愉快地聊了一個小時。我的工作很順利,對感情生活也很滿意。我往後靠在椅背上,好好伸展一下,散發出一種放鬆的滿足感,我感覺棒極了。但幾秒鐘後,我卻發現自己在擔心我的女兒亞曼達,她去了一個離家很遠,但她很想參加的夏令營。一連串影像在我腦海裡快速閃過:亞曼達因為離家而感覺孤單又悲慘,亞曼達被其他小孩嘲笑。在我的心智繼續製造這些接連不斷的影像時,內在的喜悅就從我身體裡消失了。感覺良好時更脆弱 擔心失去某些事物我接著打電話給活動的負責人,得知女兒一切都好。我覺得自己很蠢,也疑惑著怎麼會在這一刻感覺很好,但下一刻就看到那些充滿痛苦的影像不停播放。聽起來熟悉嗎?讓我們來解構「認為快樂是不安全的」這個信念。雪瑞兒・保羅在其新書《焦慮是禮物》指出,從許多方面來說,人感覺良好的時候甚至更脆弱;因為在你感覺良好的時候,代表你正擁有某些可能失去的事物;而自我最害怕的,就是失去。因此,為了學著更常接受當下這一刻生命的脆弱,我們需要去探索當我們感覺良好時,會自然而然浮現的抗拒。 你渴望感覺好一些,你已經受夠痛苦了,但一有好事上門,你就會注意有個思考過程用某些想法將之拒於門外,像是「我不值得快樂」,或「如果我覺得快樂,就會有什麼東西來奪走它」。這是你的防禦系統在運作,你的自我超時工作,為了不讓你承擔可能受傷的危險。因為感覺良好和感覺痛苦一樣,我們所冒的風險都很大。你能夠控制如何回應這些出於恐懼,和「要是……怎麼辦」的想法,它們像雪崩排山倒海地朝你的心智而來,試著將你從此刻、此地與當下拉走。你可以掌握如何回應自己的內心世界,以及你願意為自己的安樂扛起多少責任?這是你將在下個練習中學到的。 學習處理感覺過於良好的恐懼當你意識到感覺過於良好的恐懼浮現在腦海中時,請進行下列練習: 1.注意恐懼注意你的好心情突然轉變成擔憂和嚴肅思考的時刻,讓這些時刻能夠被察覺到。你對這個習慣有越高的覺知,就越容易改變它。 2.列出你的自我想法,與它們正面對決自我在黑暗中,隱藏在大魔法師奧茲的布幕後運作時,是其影響力最強的時候。當你拉開布幕,會發現那個自我就像魔法師奧茲一樣,並不是擁有宏亮嗓音的可怕壯漢;它實際上只是我們感到恐懼的那一小部分。在你寫下自我的所有想法時,就是用意識的光照亮這些信念,而它們將開始煙消雲散。 3.寫下或深入探究在你的生命中,遭受別人打擊的時刻如果你有這樣的經驗,在你獨特、出色並閃耀地完整做自己時,會引導到「這樣不安全」的想法的話,也把這些經驗寫下。大多數人都是在某些地方學到「認為自己很棒是不對的」,以及「保持平庸比較安全」。當你在探索這些經驗時,就能將它們從你的潛意識中解放出來,在你與這些被迫感覺卑微的回憶直接接觸時,也可能浮現出悲傷,特別是與你的雙親相關的回憶。 4.說出你的恐懼寫下在你進行內在功課時,讓你害怕的事物,即便它們最終也許會讓你感覺自己更完整、更愉悅。在你持續幾年或幾十年認定自己的痛苦和焦慮後,要想像自己對於良好感覺的全新認同,可能會讓你感到恐懼。大部分人抗拒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投入,是因為害怕自己即將發現的事物。

總喜歡上錯的人?潛意識信念作祟

總喜歡上錯的人?潛意識信念作祟#潛意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當我們處於一個不了解自己的狀態的時候,無法知道自己如何被那些「不對的」對象吸引,跟為何被吸引。我們要開始理解自己的愛情模式、會喜歡上怎樣的人,其實都沒有意外,每件事都有它發生的原因。每一種物質與非物質的產生也都有其原因跟脈絡,而只有當我們找到源頭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地去改變我們外在所經歷的處境跟結果。喜歡上「不對的人」是我們自己決定的喜歡上「不對的人」是我們自己決定的。這邊所謂的「自己決定」,意思不是指我們的理性的意識, 而是藏在我們心中,用什麼角度去看世界,與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所決定的,也就是各種不同關於情感概念的「潛意識裡的信念」。而我們都會去試圖證明自己所相信的東西,例如我認為某人有偷我的東西,所以我就會去蒐集對方有偷的證據,而不是去蒐集對方可能是無辜的證據。但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情形是「我不想要相信他有偷我東西」,所以會去找對方可能是無辜的證據,但這句話的前提還是「我感性上覺得他有偷我東西,只是我理性上不想相信而已」,還是立基於「我感覺對方有偷我東西」這個感受上。因為如果我真心認為對方沒有偷我東西,就根本不會去做任何事。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 而喜歡上不安定的對象所以最終即使我們在理性上騙了自己,感性上還是會讓內心感到痛苦跟糾結,因為我們感受到的跟腦子應該想的並不一致。因此可以知道,當我們潛意識中的信念相信自己「不值得被愛」的時候,我們就會去尋找自己不能被愛的證據,跟創造自己不能被愛的狀況。例如這樣的人會喜歡「不安定」的感覺,或是能夠給予自己不安定感的對象(例如容易喜歡上對自己忽冷忽熱的對象,喜歡那種上上下下的不確定感,反而對於能夠給自己承諾的人卻無法感受到愛情的存在),而且會對這種感覺上癮。上癮的原因是因為潛意識認為自己「不值得擁有愛」,我們會強烈渴望著我們所沒有的東西。通常會覺得自己不值得被愛的人,可能沒有感受過「愛」的本質,只是藉由浪漫跟激情去想像愛的樣貌。而浪漫跟激情就像是能夠救贖自己「沒有愛」的人生一樣,感受上會很強烈而且像是上癮一般的依附著那種刺激的感覺,而正因為安定的感覺無法提供刺激,所以信念上認為自己不能被愛的人,就會不斷地一直讓自己陷入一種「得不到,並且證明自己不能被愛」的循環之中。潛意識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不會強烈渴望那種刺激而相反地,潛意識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的人反而不會強烈渴望那種刺激,因為認為自己值得被愛的人,已經擁有可以給予自己愛與關懷的能力,所以不會把激情跟浪漫投射成「可以救贖我的人生」那樣子的存在,而因為這樣的人找的是「能夠被愛」而且對於愛有比較接近的理解,所以那樣子不安定的刺激,反而會讓覺得自己值得被愛的人覺得索然無味。跟自己能夠給予自己的愛比起來,他們明白這種刺激感並不會帶給自己滿足。結果上就不會被「不對的人」(或是換句話說,不安定的狀態)吸引, 也就身處於證明了自己值得被愛的循環之中。雖然我們理性上可能會覺得「但是我想被愛啊」,但感性上並不這麼認為,可是潛意識是跟著我們的感性走而不是理性走的。(本文摘自/是男人沒有眼光,還是妳不懂得發光:這樣做球男人才接得到/時報出版)

從夢境剖析潛意識 看見內在潛能

從夢境剖析潛意識 看見內在潛能#潛意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你可以想像,夢境就是我們內心的潛意識,根據自己「壓抑」的情緒、情結、議題等等,所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可能是一件件的靜態雕刻,陳列展示著;可能是進化版繪本,再添加些奇幻元素;也可能是一部得獎電影一樣,劇情卻沒有邏輯可言。夢境——潛意識創作的藝術品關鍵就在於每個物件、環節的「象徵意義」,如果你懂了「創作者——潛意識」的用意,找出每個環節的象徵意義,那才有可能心領神會出一番滋味,也是深層理解潛意識的機會。透過解夢可以獲得什麼成長?為什麼夢境要費盡心思演出潛意識的狀態讓我們看見呢?看懂了夢境又可以獲得什麼? 了解深層的自己。 抒發被壓抑的負面情緒。 看見自己的特質,接納後朝向積極面發揮。 看見糾結的關係與互動。 擁抱內在小孩。 停下舊有的無效模式。 陪伴自己的感受。 面對真正的困境。 覺察成長過程的議題和影響。 看見問題解決的方式。 面對內在恐懼。 看見個人對待自己的方式。 看見真實的渴望。 提醒身心健康的訊息。 獲得內在指引。 預知未來變化,以預備好現在狀態。 看見內在潛能。自我整合——潛意識的最終使命內在自我指引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個體能夠走在自我整合的道路上,也就是每個人都能夠生活得更自在、幸福,更發揮潛能和特色。 跟身邊的人關係變得更好。 欣賞且接納自己的每個面向。 可以分辨焦慮和積極是不同的。 內心感覺平靜、滿足、喜樂。 不被內心的脆弱點控制。 不被過去的遺憾所困住。 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天賦。 能夠靠近自己和身邊的人。 對於無法改變的事實可以釋然。 能夠陪伴自己。 獨處時自在,和他人相處時也自在。 允許不同的自我特質可以共存。 對他人或環境有好的影響力。 肯定自己,提升自信。 身心靈都更加健康。這些,都是重要的方向,也都在自我整合的大道上。(本文摘自/夢,沉睡的療癒力:從解夢到自我追尋/心靈工坊)

面對潛意識!解夢前心理準備8要點

面對潛意識!解夢前心理準備8要點#潛意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解夢,是直接面對自己的潛意識。你必須準備好以下的心情:1.解夢有可能會連結到以前的回憶或情緒,也可能會勾起不想面對的問題。想要探索夢境的夥伴,必須要準備好開放度和勇氣。如果你覺得還沒準備好要面對,就不要勉強自己。2.第一次接觸解夢的初學者,可以先多閱讀一些解夢的案例,讓自己做好心理和知識上的預備。3.探索夢境要「主動」參與其中,例如:積極地自由聯想、努力地表達感受、大膽地思考意義等等,不能「被動」等待解夢老師給答案,因為真正的答案在每個人的內心。4.情緒是夢境的第二語言,任何微小的情緒變化都有可能是潛意識的關鍵報告。因此解夢過程要留意情緒的變化,建議探索方式需要面對面的進行。若是自我解析時,需要誠實地寫下所有情緒。5.解夢過程費時費神,要留一段安靜思考的時間給自己;解完後也需要一段時間收拾與陪伴心情,要相信自己是最強大的陪伴者。6.探索夢境的過程很重要,回到生活中的持續反思和改變行動,也很重要。如此才有可能將發現的意義,運用到生活中,持續自我成長、改變與他人的關係,創造更幸福自在的生活方式。7.解夢技巧需要反覆學習與練習,沒有捷徑可以速成,閱讀一遍解夢筆記只是基礎,需要搭配課程和練習才能實用。8.若有一天你學會了解夢技巧,切記要尊重他人。解夢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能力,也不是製造趣味話題而已,更不能粗魯地揭開他人傷口,也別強迫他人要面對或改變。解夢是為了幫助自己、幫助他人。(本文摘自/夢,沉睡的療癒力:從解夢到自我追尋/心靈工坊)

隱約不安、預知危險 潛意識發出訊息

隱約不安、預知危險 潛意識發出訊息#潛意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如果我們多留意一天當中經歷的各種信號,就會發現,潛意識隨時都在透過某種形式與我們溝通。例如,你是否曾在準備出門時,隱約覺得不安或是忘了帶某樣東西?之後,若再度出現這種感覺時,你便會停下腳步檢查一遍,讓這些感覺有時間可以引導你的注意力,進而發現遺忘的物品,譬如手機或錢包。預知危險、抗拒他人宣稱的意圖 都是潛意識發出的訊息每個人都會收到潛意識發出的訊息,不論是預知危險、抗拒他人宣稱的意圖,或是需要外出散步透透氣。「意識」有點像是電腦螢幕,而這台電腦的主要作業系統,運作的過程是我們看不見的,每隔幾毫微秒,就會跳出有待評估的資訊。我們在思考過程中,以為可以代表「真實自我」的經驗,通常也是形塑我們個性的主因,例如深思熟慮、主動積極、對資訊敏銳、思考方式為連續性、邏輯性、線性與注重結果的,其中包含在現代社會中成功的必要條件─各方面的組織能力。「意識」善於根據不同情況,選擇解決方法、目標及偏好,譬如,「要是我不再欠卡債就好了」、「我要戒酒一個月」、「我真的不需要甜點」、「我再也不對孩子大叫」、「我要開始寫一本書或實行一項計畫」、「不再害怕搭電梯」、「我其實不比她差」、「這次演講我不會發抖和結巴」等等。不幸的是,倘若潛意識與這種有意識的決定不一致─也就是做決定的人本身有矛盾─我們都非常清楚,這類的指令最後會有什麼結果。精神分析理論問世前 已知潛意識存在早在佛洛伊德學派的精神分析理論問世之前,人們就已經知道,神秘的潛在自我─潛意識─的存在。我們通常以為,潛意識會造成一些不受歡迎的特質,也經常將野蠻、自私、懷有偏見、容易激動與好吃懶做等我們不願負責的行為,歸咎於潛意識。不過,我們批評的這些行為,其實是人類生存的主要情況。在這些情況中,絕大多數的維生過程都在潛意識的指揮下發生。人體的細胞由某些至今還未知的生物協作機制所管控,消化、修復、免疫、視力、聽力、平衡、能量、代謝、增/減重、生長、再生及言語能力,全都不受意識干擾。在我看來,現在是時候該停止誤會「潛意識」,真正去了解它、甚或是人類本質的時候。我們不經思考地表現時 潛意識其實是幕後主使潛意識似乎仍然難以評斷好與壞。潛意識能令你我有感受、會經歷各種狀態、做出直覺判斷、(似乎會)嘗試學習,而且主要以非口語的形式表達。最重要的是,多數的行為都可能是從這個形式與能量的系統而來。這意味著,我們不經思考地表現具有生產力、正面的行為時,潛意識其實是幕後主使;而當我們做出各種負面行為時,也是如此。然而,意識與潛意識這兩種處理的形式或類型,似乎截然不同,至少就邏輯而言是如此。我這麼說的意思是,每個人對於心靈的體會迥異,以致意識與潛意識的運作方式絲毫沒有重疊或模糊地帶。「溝通」就是一個例子,我們利用言語來表達意識,而我們的肢體語言、口氣和語調,則透露了潛意識的想法。意識與潛意識相違背 感受不能騙人意識與潛意識的差異,也確實影響了我們的生活。人們常希望能擁有某一種生活,實際上卻過著另一種生活。而那些成功讓意識與潛意識達成一致的人,創造了一種和諧的運作,將這兩種意識合而為一,朝著共同的夢想、目標與生活邁進。最困難的事,莫過於在意識與潛意識分歧時,試圖創造理想的生活。你也許曾經為了生活而奮鬥、掙扎而且努力。你也有可能是生育後重新回到職場、卻整天都擔心小孩過得如何的母親;或是為了擁有美妙體態而努力減重,之後發現,瘦下來比不上與朋友大吃大喝來得開心的人。我指導過一些生活無虞卻處境悲慘的學員,他們在意識上選擇了工作,唯利是圖,但也憎恨金錢。其中,許多人經常有股強烈慾望,希望能從事與目前截然不同、「夢想」中的工作,像是藝術家、教師、演員、消防員或機師。我們能以堅定的決心戰勝潛意識的慾望,卻很難擺脫行為與潛意識相違背而產生的真實感受。問題在於,我們該如何縮小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距離?這兩者達成一致時,又會是什麼模樣呢?(本文摘自/做自己的自由:掙脫束縛、打破常規、創造理想美好生活的七種練習/大好書屋)

孩子愛拖拖拉拉?潛意識壓力太大!

孩子愛拖拖拉拉?潛意識壓力太大!#潛意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沒有遇過孩子房間亂糟糟,卻怎麼講都不願意動手整理的狀況?有次遇到信眾來求助,問了這個問題,紫嚴導師這是認為發生在「細微意識」層的問題,孩子可能知道房間很亂,但就是無法動手,不知道怎麼整理。道家對意識的看法,跟科學家、心理學家不太一樣。道家講究元神,王重陽在《重陽真人授丹陽二十四訣》中說:「性者即元神」,又在《五篇靈文注》裡頭說:「元神者,乃不生不滅,無朽無壞之真靈,非思慮妄想之心」。元神是一切意識的總和,紫嚴導師說道家沒有「潛意識」這個名詞:「道家會形容人有許多『細微的意識』,但這些意識離元神還很遠,最多只能觸及一點點靈識。打個比喻,元神是一張紙,靈識只是上面的墨跡而已,而細微意識可能是構成的圖案。我說這是潛在的意識,不容易察覺的意識。」深入細微意識需要勇氣與實際動作現在的意識,被所有前世帶來,以及今生遇到的人事物給支配。紫嚴導師說,「今生的抉擇,是現在的意識與曾經的意識,也就是靈識,共同做的新創作,現在的每一個抉擇,都是過去的我和現在的我,共同做的一個判斷。」人類的抉擇一定是靠過去的經驗,這是埋藏在細微意識中,連自己都不知何時建構的某種相信,影響著現在的行為與生活。如何判讀藏在細微意識中的這些黑盒子,建立新的相信?紫嚴導師說,「什麼東西會在意識中創造出堅信,有賴於我們人的思考跟行為去發現,細微意識的構成,是靈魂慣性,一般來說,人只要有勇氣,願意反覆操作,都可以進入比較深層的意識。」就像學習一個軟體,熟能生巧,一定可以學會,並且越用越直覺,不需要一直看說明書,不需要一直找功能鍵在哪裡,透過不斷操作變成慣性,紫嚴導師說,「細微意識也是如此,建構新的相信,不能只用想的,你要有勇氣,要相信自己可以學會,這樣的勇氣與不斷反覆操作,會進入細微意識,回饋到你的行為,你就學會了,建構了新的相信。」不要焦慮 該做什麼就做什麼前面說到孩子不整理房間,要怎麼操作,紫嚴導師說,「告訴孩子,只要很有勇氣的去面對你擁有的物品,有勇氣地去一件一件整理,該折的折,該撿的撿,該收哪裡就收進哪裡,輕鬆地整理好。帶著他反覆這樣幾次之後,就會進入細微意識,建立新的慣性,以後他就會想整理房間。」可是這裡有一個重點,紫嚴導師告訴我們,如果操作時帶著焦慮,是無法進入細微意識的,「一旦產生焦慮感,細微意識就會把你在做的事情,歸納大腦中的隔離區去,你在做的事情就不會產生新的堅信,所以,做的時候不需帶有情緒。」紫嚴導師再三提醒。 「帶有焦慮的意識,除了會進入隔離區,還有可能產生另外一種行為。比方說,小朋友不想整理房間,但被媽媽逼著要整理,這股焦慮意識進入隔離區之後,它就會出現反作用力,出現不肯早早上床睡覺,東摸西摸,遲到等等。生命開始會拖延,沒有動力,因為隔離區的東西會產生壓力需要釋放,變成一個拖拖拉拉的人。」(本文摘自/魅麗雜誌 116期5月號)

認清潛意識 學會與自我溝通

認清潛意識 學會與自我溝通#潛意識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認識自己的潛意識,就是認識自己的性格。當你「認了」自己,就能夠不為難自己,更寬容別人,找到自在相處的空間。「潛意識是什麼?」在精神科、心理學、靈性上,每個領域詮釋的方式都略有不同。擁有認知心理學、心理諮商師及管理學的背景的沈唐認為:「潛意識就是能量,也是一種訊息。」我們能夠從外在看得到的部分,大多都是來自意識頭腦的運作。包括在商場工作時,會讓自己有比較俐落的打扮;想要塑造溫柔婉約的形象時,會選擇穿著比較柔軟的布料,或是講話的速度刻意放慢,聲調也會比較溫柔。依照不同場合與需求,外表就會有不同層次的偽裝。穿越外表的層層包裝 看進不會騙人的潛意識中若只靠外在判斷一個人,常常會有失誤的情形。沈唐以自己的經驗為例,在自己經營公司的過程中,有時來應徵者的學歷漂亮,外表、行為、談吐都很有內容,但後來錄取進入團隊後,才發現他說一套做一套,完全沒有行動力。無論在公事上「該不該和那間公司合作?」或是個人生活中「適不適合和這個人交往?」很多時候彼此沒說出口的訊息才是真正的關鍵,當我們能夠看到沒說出口的那一部分,就可以事先知道和不同的人合作要注意些什麼,不再因為表面的訊息吃虧,也知道下一步該怎麼做。認識自己的潛意識,也能解開自我探索的答案。不再重複出現「自己明明知道要好好跟另一半相處,但是做出來的行為卻往往把對方推得更遠。」「新年一開始告訴自己要戒菸早睡早起多運動對健康好,但是轉眼到了年底卻發現連一天也沒做到。」「同樣的人生問題,不斷地去上不同心靈成長課程、不斷地詢問不同的通靈老師,仍得不到解決問題的答案。」沈唐為了認識自己的潛意識,也看進他人的潛意識,設計了一套圖卡,取名就叫「我懂你(I see U)牌卡」。她表示自己設計的這套圖卡工具,就是要告訴大家,若能好好重視潛意識告訴自己的訊息現象,就會發現問題的根源與解答都來自於自己。潛意識溝通 你不說我知道當我們問起什麼是「潛意識溝通」?沈唐表示:「第一個就是要能做到『你不說,我能知道』;第二要能夠預知、預見、預感你的下一步。」達到這兩個要素的行為,在台灣常被稱為通靈,在上海則被稱為讀心術,其實都是和潛意識溝通,只是描述的詞彙不同而已。透過牌卡和潛意識溝通,抽到的牌就是自己潛意識能量的投射,圖片則是潛意識顯化的訊息。沈唐說明:「這個原理就是榮格提到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你只會抽到適合自己當下狀態能量的牌卡,無論同時進行鳥卦、抽塔羅牌,都會看到相同的結果。」因為這就是宇宙間的現象,只是透過不同方式去讀取。這個探索的過程,無論透過什麼方式看到自己,就是一個跟內在溝通的管道。(本文摘自/魅麗雜誌114號5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