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議題

街頭竟成安全的港灣?社工觀察「女性街友悲歌」:她們有家回不去

街頭竟成安全的港灣?社工觀察「女性街友悲歌」:她們有家回不去#社會議題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女性占所有露宿者的十分之一,她們為什麼會成為流浪在外呢?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畢業、社工楊小豌於《街頭的流離者》一書中,分享多位無家者的故事,包括女性無家者、高齡無家者、精神疾病、街頭詐騙、酒精成癮⋯⋯等族群,只要有一個人知道自己的苦難被看見了,療癒便發生了。以下為原書摘文:

明明是他做錯了,為何要我原諒他?腦科學家:做到「這件事」就夠了

明明是他做錯了,為何要我原諒他?腦科學家:做到「這件事」就夠了#社會議題

我們總會有「無法原諒他人」的時候,想著要對方付出代價,要原諒傷害我們的人並不容易。日本腦科學專家中野信子於《正義中毒》一書中,以腦科學角度解析人類之所以無法原諒他人的思維模式,提出「正義中毒」的論點,幫助養成客觀思考習慣、進行正念認知練習。以下為原書摘文:

工廠老闆「淪落街頭」靠打工維生⋯他揭街友「貧窮原因」非好吃懶做

工廠老闆「淪落街頭」靠打工維生⋯他揭街友「貧窮原因」非好吃懶做#社會議題

台北車站交通方便、資源集中,逐漸成為無家者的重要聚集地,有的用紙箱鋪地而睡,有的裹著身子鑽進睡袋⋯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睡在街頭?《鏡週刊》文化組記者呂苡榕於《老窮奇幻紀事》一書中,透過無家者的人生經歷、人際網絡,延伸出老齡貧窮者從生到死所遇到的問題,並記錄這群人拒絕屈服於困苦的生命軌跡。以下為原書摘文:

博愛座爭議》呼籲讓位精神!衛福部長表態「先脫鉤身權法」改名優先席

博愛座爭議》呼籲讓位精神!衛福部長表態「先脫鉤身權法」改名優先席#社會議題

博愛座掀存廢爭議!捷運、公車上,不時傳出長者逼迫年輕人「讓位」引起糾紛,甚至大打出手。衛福部長邱泰源於21日針對博愛座修法規劃表示,未來須透過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法,如改名優先席、擴大優先乘坐對象為有實際需要者,但身權法草案涉及其他複雜身心障礙者權益議題,研擬單獨處理博愛座修法。

衛福部長「沒坐過博愛座」表態一定會保留:擬參考日本模式再改善

衛福部長「沒坐過博愛座」表態一定會保留:擬參考日本模式再改善#社會議題

你敢坐博愛座嗎?近期博愛座再度成為爭議話題,屢屢因讓座與否起衝突,推擠、辱罵、掌摑⋯肢體衝突樣樣來,甚至還因相爭博愛座而告上法院,無論是公車、捷運、台鐵⋯幾乎所有大眾運輸工具都曾發生類似衝突。衛福部長邱泰源於20日表態支持保留博愛座,但未來將朝2大方向優化,包含參考其他國家做法將博愛座改名與修法擴大優先乘坐對象。

老人家動手逼迫,博愛座一定要讓嗎?衛福部提修法:擴大優先對象

老人家動手逼迫,博愛座一定要讓嗎?衛福部提修法:擴大優先對象#社會議題

日前,台北捷運發生女子被強逼讓出博愛座後撞柱事件,近日又有名75歲長者要求乘客讓座,被拒絕後竟用雙掌合擊對方頭部,也讓博愛座的存廢再引發討論。衛福部曾將擴大「實際需要者」優先乘坐對象草案送立法院審查,但新舊任立委交接屆期不續審,社家署承諾儘速凝聚共識重提修法。

為什麼我們會輕易憎恨他人?腦科學家解析真相:人們擁有「這特質」

為什麼我們會輕易憎恨他人?腦科學家解析真相:人們擁有「這特質」#社會議題

每種情緒的出現都有原因,其中「憎恨」也是人類常見的情感,而我們可從追溯憎恨來源。日本腦科學專家中野信子於《正義中毒》一書中,以腦科學角度解析人類之所以無法原諒他人的思維模式,提出「正義中毒」的論點,幫助養成客觀思考習慣、進行正念認知練習。以下為原書摘文:

母逼女兒讀書⋯拿菜刀割傷、熱水燙大腿!家暴受害者揭童年傷痛記憶

母逼女兒讀書⋯拿菜刀割傷、熱水燙大腿!家暴受害者揭童年傷痛記憶#社會議題

近期藍營大咖傳出是家暴慣犯,常常情緒暴走對妻兒叫辱罵,更失控作勢用手機砸兒子,妻子忍不住多次向家暴中心通報。事實上,不管身體或精神上的施暴,都是家庭暴力的行為,隱忍多半不能解決問題。日本前司法記者齊藤彩於《母愛的枷鎖,女兒的牢籠》一書中,針對童年傷害、過度教養、情緒勒索、求助管道寫下各種感想,並寄予無限的祝福。以下為原書摘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