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痠痛

樂閱讀/放鬆4原則:頭有枕、肘有撐、背有靠、腳有踏

樂閱讀/放鬆4原則:頭有枕、肘有撐、背有靠、腳有踏#痠痛

除了練習呼吸與放鬆之外,不妨也善用一些小道具,有助於舒緩痠痛的部位。四大原則就是:頭有枕,肘有撐、背有靠、腳有踏。頭有枕/俗語說:「一顆頭顱九斤重。」人的頭部其實很重,約5~6公斤,頸部的負擔其實很大,坐著時有個頭枕讓頭可以靠著,脖子就比較能放鬆。如果頸部痠痛,坐著的時候可以讓頭靠著牆,搭車、搭飛機時打瞌睡頭容易歪一邊,過一會兒脖子就很痠,最好自備小頭枕、頸圈來幫忙頸椎固定、分擔頭部重量。躺著睡覺時,也應該使用枕頭比較好。肘有撐/如果你的肩膀痠痛,手臂還晃來晃去,這樣一定很不舒服,不妨將手擱在椅子扶手、枕頭、口袋、衣襟等幫助放鬆。例如挑有扶手的椅子坐,將手肘擱在扶手上,或是拿一個抱枕、枕頭支撐手臂,都能減輕肩膀關節的負荷。走動時,則可以把手放在口袋或是衣襟裡,類似骨折患者用三角巾吊著手臂固定的概念,如此一來就能減少手臂的晃動,痠痛自然比較能夠舒緩。背有靠/腰痠背痛時,不妨試著坐得更靠近椅背一點,然候在腰後面墊一個靠枕;平躺的時候,由於雙腿伸直會讓腰部比較不易放鬆,所以建議在膝蓋下放個枕頭,讓小腿、大腿有支撐物,可以讓骨盆後傾、有助放鬆;側躺的時候,則可以在背後放個枕頭靠一下,或讓上方的腿擱著,也能幫助放鬆。腳有踏/腳下有支撐物踏著的話,腿部比較能放鬆。舉凡坐高腳椅、蹺二郎腿,腳懸空的時候不易放鬆,會覺得腿痠發麻;腳能踏在支撐物或是地板上時,膝蓋的負擔就會減輕。有人走了一整天的路,回到家腳很痠,我很鼓勵大家把枕頭、棉被疊得高高的,讓腳擱在上面休息;抬腿放鬆很好,但別直接舉起腳靠牆,因為足跟不穩會滑掉,為了怕腳滑掉,你反而要出力去控制,無法真正放鬆。(本文作者/簡文仁、曾慧雯)(摘自/就一招,痠痛立消:簡文仁自療法/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你該注意! 4大痠痛警訊

樂閱讀/你該注意! 4大痠痛警訊#痠痛

有些人稍微痠痛就跑去看醫生,也有些人覺得痠痛忍忍就好了,但有些痠痛其實是健康的危險訊號,千萬別掉以輕心。以下這幾種類型的痛要趕快去看醫生:1)夜間疼痛,例如睡到半夜會特別痛,甚至痛醒。2)持續性的痛。3)激烈的疼痛。4)疼痛且伴有其他異狀,例如發燒、紅腫、無力。某些痛其實不是拉傷或扭傷,而是嚴重疾病的警訊,例如癌症等。我碰過有個病人一直說肩膀很痛、治療很久都好不了,我發覺病情可能不單純,就建議他去檢查一下心臟有沒有問題,結果發現這位病人其實是心臟病造成左肩疼痛,血管已經堵塞很久了。他在裝了心臟支架打通血管後,肩膀就不再疼痛。雖然機率很低,但心臟病確實可能會引起肩膀及後背疼痛。如果劇烈疼痛,或是痛很久、一直好不了,就要懷疑是不是其他疾病所引起,不能輕忽。(本文作者/簡文仁、曾慧雯)(摘自/就一招,痠痛立消:簡文仁自療法/天下雜誌出版)

樂閱讀/小小痠痛 是身體發出的警訊

樂閱讀/小小痠痛 是身體發出的警訊#痠痛

痠痛問題雖然挺惱人的,但實際上不難解決,最怕就是刻意忽視痠痛,不進行任何處置。小心,小問題放著放著,會變成大麻煩!痠痛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常見急性痠痛如運動傷害、車禍、碰撞、生活中姿勢不當造成的扭拉傷。一般來說,急性疼痛來得快、去得也快。它的表現是紅、腫、熱、痛,雖然痠痛來臨時,你可能會歷經鬼哭神號、大呼小叫的慘痛過程,但是,急性痠痛多半只會造成短期的不適,只要適當治療症狀馬上就能獲得緩解,復原期也不會太久。慢性痠痛的威力就不同了,它會在無聲中默默一點一滴搜刮、蠶食我們的健康,對身體組織造成傷害。刻意忽視身體所傳達的警訊,以及在急性痠痛時缺乏適當治療,是慢性痠痛形成的主因。痠痛問題實際上不容小覷,但不少人卻在初期痠痛發生時掉以輕心,或是乾脆當個鴕鳥躲起來,以致於讓原本範圍小且淺的痠痛,慢慢一步一步進攻,最後痠痛範圍不僅會擴大還會加深,讓小問題演變成大麻煩。出其不意的痠痛困擾• 打球造成習慣性扭傷/許多熱愛籃球的年輕人,在運動時經常發生扭傷腳踝的意外。但是處置態度輕率,往往隨便冰敷個幾分鐘,等到疼痛感降低了,就又馬上不顧一切的回到場上追趕跑跳,最後形成腳踝的習慣性扭傷。這就是因為韌帶拉扯後引起的鬆弛沒有完全恢復,導致關節變得鬆脫,因此就會經常上演「舊疾復發」的戲碼。• 手機低頭族容易頸椎退化/在捷運、公車甚至是大馬路上常見的低頭族,三不五時就低著頭把臉貼近手機,與手機黏在一塊,如此長期過度使用頸部,容易造成頸椎退化,很可能產生骨刺,進而壓迫到神經,造成頸部、肩膀、手臂的不適。• 坐姿不正而脊椎側彎/每天晚上回到家後就開始享受不時轉動著手裡的遙控器,整個人深深陷在沙發裡的「沙發馬鈴薯族群」,也常會因為坐姿不正而引發莫名的腰背痠痛,長期不理最後可能會形成脊椎側彎,引起坐骨神經痛,輕則下半身麻、痛、酸,晚上常抽筋不好睡,重則影響膀胱功能引起尿失禁。• 五十肩引起日常不便/五十肩也是常見「小問題變成大麻煩」的案例,通常都是因為扭拉傷造成肩關節肌肉發炎而未能積極治療,最後形成組織沾黏,導致肩膀可以活動的範圍變小,連梳頭髮、穿脫衣服這類簡單的動作,都難以完成,且不論治療、復原都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論是慣性扭傷、長骨刺、組織沾黏……要治療困難度肯定加倍,且復原狀況不見得令人百分之百滿意。提醒大家,痠痛就是身體所提出的無言抗議,這時候千萬不能只是草率處理或忍痛不理,小心忍到最後一身是病,賠了夫人又折兵。也不要以「工作忙碌,沒時間看病」為藉口,一天拖過一天,錯失治療的黃金時機。面對酸痛最好的策略,就是即時且立即的正面回應,進行適當的治療,以免日後它來個大反撲,釀成身體健康更嚴重且難以收拾的大災難。(本文作者/賴清旭)(摘自/腰痠背痛不要來/凱特文化出版)

鼠蹊部不明痠痛 50歲婦人患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

鼠蹊部不明痠痛 50歲婦人患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痠痛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施太太一直有鼠蹊部痠痛的問題,年初因為痛到無法上下樓梯因而就醫,才發現自己罹患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林口長庚醫院骨科張毓翰醫師表示,髖關節退化性關節炎好發於4、50歲的中年婦女,常見症狀有鼠蹊部及大腿痠痛,嚴重甚至連走路都會痛,呼籲民眾,若發現自己有以上症狀,就可能有髖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問題,應盡早就醫。髖關節退化好發於愛喝酒男性及4、50歲以上婦女張毓翰醫師表示,以女性而言,髖關節退化多半發生於4、50歲以上的婦女,大部分原因是先天性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導致,少數是因為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男性發生則多半是因愛喝酒,導致股骨頭發生缺血性壞死,因而造成髖關節退化問題。然而,因髖關節退化在初期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容易被當成一般扭傷或肌肉痠痛處理,所以很多患者確定就診時,大都已經出現厲害疼痛,甚至是長短腳的情況,提醒民眾不可不慎!鼠蹊部、大腿、屁股痠痛 你的髖關節可能退化了「該如何判斷自己是髖關節退化?」張毓翰醫師解釋,髖關節退化引起的症狀表現,除了靠近鼠蹊部位置會痠痛外,若症狀較嚴重,大腿外側及後側屁股都可能會痠痛,嚴重甚至走路、上下樓梯,騎腳踏車都會不舒服,簡單判斷標準如下:1) 鼠蹊部及大腿有痠痛僵硬感,有些病患疼痛甚至會延展到臀部或大腿外側。2) 走路、上下樓梯、騎腳踏車時會不舒服。我是膝關節退化還是髖關節退化?至於有些民眾疑問,同樣都是大腿痠痛,該如何判斷自己是膝關節退化還是髖關節退化?張毓翰醫師說明,兩種疼痛表現是不同的,髖關節退化除了大腿痠痛外,同時會有鼠蹊部及屁股後側痠痛的問題,治療會以給予輔助器的使用,以減少病患髖關節的負荷,並輔以藥物治療使疼痛減輕,嚴重可能要置換人工髖關節;而膝關節退化雖然同樣會有大腿痠痛問題,但上下樓梯會有膝關節無力感。目前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方式依症狀做區分,初期以藥物治療或補充葡萄醣胺,到了中晚期則以玻尿酸注射潤滑磨損的關節,若情況嚴重,可能會進一步以手術的方式更換人工膝關節。 DIY緩解髖關節退化疼痛髖關節退化的民眾該如何保養呢?張毓翰醫師指出,患者平時應維持適當體重,避免長時間蹲跪的動作,以免增加關節的負擔;除此之外,張毓翰醫師教大家做簡單的體操運動:維持半蹲姿勢,將力量集中在屁股靠近大腿處肌肉(類似蹲馬步的動作),此動作有助增加髖關節周圍肌肉與韌帶的強度(每次維持15至30秒,共做4到5次,早晚各兩次)。

氣溫變化痠痛找上門 4類營養素來舒緩

氣溫變化痠痛找上門 4類營養素來舒緩#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3月氣候多變化,在濕冷的天氣影響下,不僅肌肉、韌帶的韌性變差,對關節的保護力也變弱,其中,老年人或骨關節肌肉受過傷的民眾,更容易感到筋骨痠痛、不適。醫師表示,天寒肌肉痠痛的原因大多是因血液循環不佳、及保暖工作沒做好所導致。因此,建議可攝取包括:維生素B群、維生素C、堅果類及抗氧化等4類營養素,以促進血液循環可減少冬天的肌肉痠痛。家醫科醫師洛桑加參指出,天氣寒冷時,老年人的筋骨疼痛的狀況更容易復發,尤其以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患會更加感到不適。然而,除了骨骼、肌肉痠痛外,俗稱滑鼠手的腕隧道症候群、關節炎也容易在天冷的時期發作;其他如較少運動的人及老年人都會因循環不好造成肌肉僵硬不適;而對於曾經在骨頭關節和肌肉受過傷的民眾或開過刀的人,當心冬天會更容易舊疾發作。補充4類營養素加速新陳代謝 減緩肌肉痠痛除了上述狀況外,洛桑醫師也表示,由於冬天身體新陳代謝較慢,容易造成乳酸堆積,使人感到疲勞、肌肉酸痛,特別是在劇烈運動或久坐工作後會覺得更加腰痠背痛。因此,建議可以攝取以下4類營養素,加速新陳代謝及幫助血液循環,包括:1)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深綠色葉菜類、魚、全穀類等。2)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芭樂、檸檬、柑橘等。3)堅果類食物/如腰果、核桃等。4)抗氧化的營養素/如大蒜、洋蔥、兒茶素、蝦紅素等。事實上,肌肉痠痛與自由基也有關連,因為當體內產生過多自由基會產生發炎反應,久而久之,這些發炎反應會使身體產生慢性疼痛。因此建議民眾,平日除可適時補充維他命D3、鈣質和葡萄糖胺外,也可透過抗氧化營養素(如蝦紅素)來幫助減緩或消除因發炎反應所帶來的大量自由基,並改善發炎的不適症狀。冬天關節肌肉保健 運動+營養素補充洛桑醫師解釋,蝦紅素為類胡蘿蔔素的一種,根據醫學研究顯示,蝦紅素能抑制發炎物質的產生而減緩疼痛感,且在眾多抗氧化劑中,是抗氧化效能較強的營養素。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蝦紅素,只能從平日飲食中去攝取,但要從一般食物中補充到健康改善的劑量,往往要吃上好幾公斤的食物不容易做到,所以市面上也有從藻類萃取的高劑量蝦紅素保健食品,也是很好的攝取來源。此外,國外研究也發現,適時補充蝦紅素能減輕疼痛,如:腕隧道症候群、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同時也能加強全身抗氧化效能,如:心血管、眼睛、全身皮膚等,降低過多自由基所造成的老化症狀。提醒民眾,冬天想保養關節及肌肉,首重保暖,老人家則要避免動作太大的使用關節及肌肉,以免造成傷害,而平日除了可適時補充抗氧化營養素之外,也應保持適當運動、多曬太陽,才是冬日肌肉、關節的保健之道。

唉喲!腰好痠好痛該怎麼辦?

唉喲!腰好痠好痛該怎麼辦?#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是時常腰酸背痛的民眾嗎?腰一痛或酸起來,甚至連坐著都感覺難過。對此,阮綜合醫院神經外科楊子旻醫師指出,現代人的各式頭痛症狀日漸普及,主因是太少運動,又加上交通工具的便捷,讓人們的肌肉無法獲得適當的鍛鍊,如又加以突然的勞動與忙碌的工作,就容易產生神經系統受損的病症。神經受損又酸又痛 可透過高頻熱凝療法治療楊子旻表示,而這些神經系統受損,而產生的各種酸痛,可透過高頻熱凝療法,其原理是藉由一神經導管針穿刺到神經組織附近,並經由高周波的高電流脈衝對神經系統作去敏感化及緩解化的治療,有效的對神經系統作出回復其正常電流傳導的功能(生物的神經系統是藉由微弱的電流作訊號傳導,藉由微弱的電流傳導知覺,還有各種動作)。他解釋,像是頸、胸、腰椎小面關節症候群之疼痛及背痛患者治療。頸、胸、腰椎間盤引起之背痛。其他部位之慢性疼痛,如五十肩、足底筋膜炎、幻肢痛(截肢後疼痛)、糖尿病病足神經痛、皰疹性神經痛及其他頑固難治性疼痛,可藉由高頻熱凝療法獲得有效的治療。最後,楊子旻呼籲,患有長期性疼痛的病患能提早就醫,減少長期吃止痛藥造成的後遺症,或是避免因為疼痛在坊間做推拿跟尋求偏方導致神經系統物理結構性的嚴重破壞(如:椎間盤破裂、癱瘓)。

關節痠痛好苦惱 震波治療可舒緩?

關節痠痛好苦惱 震波治療可舒緩?#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相信許多人都有腰痛、背痛或全身痠痛的問題,樂生療養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鄭鈞云表示,一般坊間治療筋骨問題的方法包括針灸拔罐、徒手按摩、整脊等,雖都有舒緩感及部分療效,但對於骨頭肌腱的傷害、肌筋膜的肌痛點,其實並非有效治療而且易復發。樂生療養院家醫科醫師鄭鈞云表示,我們在接受手法推拿時,若力道強到產生痛感,或剛好到按到肌痛點,肌肉已有反射性的收縮,此時若加強力道,肌肉收縮力相對更大,勉強按摩反會造成傷害。但震波治療因為在極短波段間隔內打出高能量震波,不易產生痛感,可打散深層的發炎細胞或鈣化組織,同時產生微創進而讓微血管增生。鄭鈞云醫師也強調震波治療,目前適應症包括肩關節肌腱炎、網球肘、足底筋膜炎、骨折延遲癒合、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由於安全性高副作用較小,多數運動傷害、慢性關節炎和肌肉酸痛均可接受治療。不過下列族群並不建議施打,包括:懷孕、感染、有惡性腫瘤或凝血疾患病史及14歲以下兒童。

生理回饋治療 改善焦慮症全身痛?

生理回饋治療 改善焦慮症全身痛?#痠痛

(優活健康網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我這裡也痛,那裡也痛,該怎麼辦?」這是許多焦慮症患者的心聲,焦慮症的患者常因身體的不適四處求醫,但往往被告知並無發現任何疾病,而被轉介至精神科門診,甚至有醫師直接以「自律神經失調」為診斷,讓最近在門診自律神經失調的說法越來越盛行。現今台灣各大醫院皆備有生理回饋治療的設備,生理回饋治療猶如反應情緒的一面鏡子,能測量患者的身體因情緒或外在環境帶來的細微改變,再經由電腦的分析與整理,讓這些平常身體感覺不到的細微變化能清楚的呈現,改善焦慮症患者找不出病症的狀況。成大斗六分院精神科成毓賢醫師表示,自律神經失調往往是長期焦慮導致的結果,且焦慮症患者會全身上下都感到不適,目前傳統的治療方法除了使用藥物及心理治療外,生理回饋治療也逐漸變得普遍。成毓賢指出,生理回饋治療和一般藥物治療最大的差別,除了無明顯副作用和方式較為自然之外,透過自我練習得來的治療方式,只要持續治療,就能維持良好的治療效果。成毓賢說明,生理回饋治療最重要的,就是增加病患對情緒或外在環境帶來身體改變的了解與敏感度,並學習如何改變失衡的生理狀態,透過生理回饋治療儀器的輔助,可以看到身體在真正放鬆狀態下的生理指標,如心跳、血壓、肌肉狀態的變化狀況,幫助了解使用何種方式能讓身體達到最放鬆的狀態。成毓賢醫師表示,若願意在自己的身心健康上多花點時間,生理回饋治療對於焦慮症或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來說,是一個藥物以外的良好選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