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

長者慎防跌倒!事故傷害死亡亞軍

長者慎防跌倒!事故傷害死亡亞軍#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臺灣65歲以上長者中,跌倒是因事故傷害導致死亡的第2名。根據國內統計,長者跌倒機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每年跌倒的發生率約為15至40%。根據2007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調查,在臺灣社區長者跌倒發生率為10.7至20.5%。怕跌倒而限制行動 反造成身體活動力下降臺灣長者跌倒盛行率高,每6人中就有1人曾發生跌倒。臺北市政府衛生局於106年10月到11月期間,就設籍或居住在臺北市1,088位65歲以上長者進行健康行為與跌倒風險調查,65歲以上長者有78.6%多以走路當作運動,運動強度明顯不足。22.2%長者過去1年曾跌倒,跌倒2次以上的比率高達44%。長者跌倒的比率有逐年增加趨勢,部分長者更因有跌倒經驗害怕再跌倒,而自我限制行動,間接導致身體功能及活動能力下降。為防止長者因跌倒而失能、失常,應該培養長者運動習慣。除了日常走路身體活動,更應該透過其他中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幫助長者增加肌力、平衡感、敏捷力,避免跌倒事件在生活中屢屢發生。長者看電視、上網比例增 久坐恐使身體機能下降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世傑局長表示,臺北市高齡長者採坐式生活型態的時間太長,特別是坐著看電視、上網,其中坐著上網的人口快速增加。長者運動時間越少,身體機能越不好。日常生活中,因身體機能下降,造成跌倒的機率增加,長者一旦跌倒,對日後的生活造成許多不便。黃世傑局長提醒,衰弱對於長者的生活功能和品質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家中有年滿65歲以上的長者應多關懷,並可利用臺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衰弱篩檢評估服務或索取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防跌手冊。相關訊息請撥打臺北市民當家熱線1999轉1801至1807及洽詢臺北市十二區健康服務中心或上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網站https://health.gov.taipei/查詢。

長壽飲食有效?人瑞常採「限時進食」

長壽飲食有效?人瑞常採「限時進食」#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在我們經常聽到的營養指導原則中,最大的錯誤就是把理論上可行的跟實際上可行的混為一談。我們經常聽到人們說應該一天吃五到六次,以維持健康的體重。但是,先不要說並沒有證據顯示其效果,對於大部分要這麼頻繁進食的人而言,想要調節食物的攝取量,更是不容易。三餐為早餐、主餐加上點心 避免攝取過多熱量除非你的腰圍和體重正常或者是低於標準,否則你最好還是每天吃早餐、加一餐、再加一份低熱量和低糖、但營養豐富的點心。如果你的體重或肌肉量太低,那麼就一天吃三餐再加一份點心。所以,即使一天吃六餐,每餐平均應該包含三百大卡,但是卻吃進了三百零五大卡。每天那多出來的三十大卡,或者是每個月多出來的九百大卡,表示每年會因此多增加三磅(約一點三公斤)的脂肪。所以,一點也不讓人意外的,在這個飲食法盛行的那段期間,美國過重和糖尿病患者的比率達到前所未有的百分之七十的高峰。限時進食 每天在12小時內進食反之,如果一天只吃二次半,而且只有一餐是主餐,就比較不容易過量,尤其如果你的飲食是以植物和魚為基礎的話。因為這麼一來,你就會攝取大量的豆類和蔬菜,以達到一個主餐所需要的一千兩百大卡熱量。營養豐富的食物,加上該餐的量,就會將「你已經吃夠了」的訊息傳送給你的胃和大腦。至於年長者,則必須把一個主餐打散成為兩個較小的餐,以免產生消化問題。另外一個許多人瑞都採用,並且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上都證實有效的做法就是限時進食(time-restricted feeding),也就是每天在十二小時之內進食。換句話說,就是在早上八點吃早餐並且在晚上八點之前吃晚餐。進食的時段越短(十小時或更短)證實更為有效,只是比較難以做到,而且也會增加副作用的風險,例如膽結石。(本文摘自/長壽健康飲食法/遠流出版)

研究:2成以上長者每週進食嗆到3次

研究:2成以上長者每週進食嗆到3次#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長者若因器官退化、虛弱或因中風、帕金森氏症等疾病有吞嚥困難問題,進食時易發生嗆咳、吸入性肺炎。國內研究發現,台灣社區65歲以上長者21.8%每週至少3次進食嗆到,12.8%評估為吞嚥異常,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長者咀嚼、吞嚥問題 易導致消化變弱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長者因感覺功能變差,面臨咀嚼、吞嚥能力,腸胃消化功能漸弱等情況,容易衍生營養不良問題,建議及時尋求在地社區營養師及語言治療師諮詢協助,改善吞嚥功能及營養攝取。隨著年齡老化,肌少症屬老年症候群,骨骼肌肉質量減少、功能降低,臉部、咀嚼肌及舌肌的吞嚥相關肌群功能也減退,造成吞嚥功能改變。長者平日生活在家除了多動動手腳增強肌肉,吞嚥肌肉也需要運動。長者透過加強吞嚥功能的訓練,不但可改善因吃不下造成營養攝取不足問題,也能提昇生活品質。飯前進行吞嚥健康操 防食物嗆咳、卡住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蘇心怡指出,65歲以上老人常出現的吞嚥問題為進食速度慢、食物停留在口咽時間延長等,容易發生食物嗆咳或食物卡在咽部造成阻塞。「呷百二吞嚥健康操」建議長者每天三餐飯前10分鐘進行,易發生吞嚥障礙高風險族群,如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患者,即早進行「呷百二吞嚥健康操」可預防或延緩被放置胃管。若有吃東西、吞嚥上的困難,如吃東西、喝水時會嗆到或是喉嚨感覺卡卡的、吞不乾淨等問題,建議尋求醫師及語言治療師的幫忙,做進一步諮詢與檢查。「呷百二吞嚥健康操」可於https://goo.gl/4fzfZf查詢。

「在地老化」趨勢 復健師走入社區

「在地老化」趨勢 復健師走入社區#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81歲的陳奶奶3年前騎自行車自摔,加上多年前車禍舊傷導致右腳輕微水腫,看過無數次門診稍有改善,但走路時仍會疼痛,經社區復健物理治療師指導如何正確按摩來促進循環,走路輕鬆許多。社區設有復健師 幫助長者恢復自主能力人口快速老化伴隨慢性疾病,失能人口快速攀升,醫療與長照服務需求增加,對國家、社會與家庭造成沉重負擔。長者罹病後回到社區仍需要復健,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請復健師進入社區,提供預防醫學及減少運動傷害的方法和知識,讓出院後急性後期民眾在自己熟悉的社區就能接受復健服務,恢復生活自主能力。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辦理社區復健計畫,106年度持續擴展社區復健站服務,積極佈建社區復健服務據點,並以社區共餐據點、老人活動據點、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及長照A、B、C據點爲主,達到社區整體照顧服務,目前仍持續佈建服務據點。在地老化 長者獲得在地化照顧服務台北市衛生局表示,「在地老化」是世界趨勢,面對高齡社會的到來,使老人獲得在地化的支持與照顧。建構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透過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提供民眾在社區看得到、用得到、找得到的健康照顧(護)服務。針對社區中有需要長期照顧(護)個案、家屬及照顧者,由資深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駐點服務,使社區長者就近接受運動、日常生活功能訓練與復健指導服務,同時能強化社會參與,促進長者身心健康,以維持及增進衰弱長者之健康與良好生活品質,延長國人健康平均餘命,預防延緩失能、失智及在地老化。

久坐看電視4小時 心臟病率增8成!

久坐看電視4小時 心臟病率增8成!#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每天坐著看電視4小時,比起坐2小時,患心血管疾病機率多80%!身體活動不足,罹患心血管疾病、乳癌、大腸癌、高血壓、呼吸系統問題等機率都增高。生活中有許多日常活動,只要增加一些小技巧,就可以提升身體功能及生活樂趣,還能強化身體的平衡力、肌力、柔軟度或心肺耐力。日常生活5動作 看電視、夾菜也能動台灣職能治療協會張玲慧理事長提醒,平時輕度活動,如洗碗、燙衣服、用洗衣機洗衣服、澆花,以及中度費力,如煮飯、拖地、購物提東西、散步等日常家事,最好都自己做。操作時注意環境安全,光線明亮、通風、地面平穩、乾燥、防滑,加強訓練時要穿合腳的平底鞋等,並適當補充水分。國民健康署首度出版長者「動動生活」手冊,教導長者透過平時身體活動預防或減緩隨年齡增長導致體力和身體功能衰退。內容包括自我健康的檢視、活動強度與注意事項,以及操作安全。以下舉例5個簡單動作,鼓勵長者日常生活多活動:1) 看電視時將遙控器放在高處要使用遙控器就會起身動一動,並舉手伸展,訓練身體與手臂柔軟度與肌肉力量。2) 一邊看電視一邊微蹲蹲越久越好,也可輪流將一隻腳伸直,維持伸直的姿勢越久越好,訓練雙腳柔軟度與肌肉力量。3) 夾菜伸直手吃飯時將菜放在比手伸直再遠一點的距離,或手向前伸直夾菜,維持動作10至30秒,這個動作可以訓練身體柔軟度,訓練身體與手臂肌肉力量。4) 外出至社區超市購物時帶購物袋可鍛鍊手肌肉和核心肌群的肌耐力。5) 等公車時站直身體雙腳併攏,身體挺直,儘量保持平衡、不要左右晃動,再踮腳尖或翹腳尖站立。訓練站立平衡、核心肌群。每次運動至少10分鐘 每週累計150分鐘長者可以透過規律的身體活動、均衡飲食和預防保健維持健康,可依身體狀況和體力先自我評估,先從基礎動作開始。已獲得改善時,則可以進階動作逐項增加活動強度和時間,並將每日活動做紀錄,每次至少10分鐘以上,累積每週150分鐘中強度運動量,促進健康,增加參與社區活動,維持健康的老年生活。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手冊中的動作只要掃描圖片旁的QR code,即可看到影片示範動作,並且有各15分鐘的國、臺語影片,免費提供民眾下載使用。手冊及影片相關訊息,可於https://goo.gl/Pcfm2n,或地方政府衛生局查詢。

營養師走入社區 教導長者聰明吃!

營養師走入社區 教導長者聰明吃!#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在外打拚的遊子們,是否擔心獨自在家的父母,都已年事已高,不知道有沒有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吃飯?國民健康署106年首次結合臺中市、臺南市、花蓮縣等3縣市政府試辦社區營養教育模式,為社區長者的健康好好努力。輔導店家、衛教宣導 幫助轉變飲食健康臺中市政府透過營養師定時駐點,設置新營養食代線上平台,提供即時營養新知。臺南市政府依不同族群設計營養教育課程,輔導店家提供健康飲食。花蓮縣政府輔導業者提供少糖、少鹽、少油健康名產與餐飲,定期辦理營養衛教宣導。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有鑑於社區長者為首要照顧對象,將設立社區營養推廣中心,聘請營養師走入社區,推廣健康均衡飲食原則,邁向營養新食代。長者咀嚼、吞嚥能力變差,腸胃消化功能漸弱,容易衍生營養不良。社區營養師協助發展飲食策略,配合在地可運用的不同營養狀態、飲食型態。社區營養師駐點 破除長者飲食迷思長者常因牙口不好或聽信傳言,造成少油、少,甚至自設多重飲食禁忌。透過社區營養師定期營養教育,教導民眾認識各類食物攝取需求,了解食物營養素功能概念,維持身體機能。社區營養師依據在地特色,輔導商家提供健康外食餐,並且定期辦理營養衛教教導、開設社區廚房課程等,教導長者聰明煮、聰明吃。王英偉署長表示,社區營養師盤點社區環境資源,教導長者因應身體變化聰明選食。國民健康署將持續鼓勵各縣市設立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充實社區營養專業人力,鼓勵營養師走入社區,帶領社區經營營養健康的生活,社區營養一起來,健康幸福跟著來。

講座/生活保健、用藥安全

講座/生活保健、用藥安全#老人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年齡漸長,慢性病機率上升,身體健康、自我保健成為關鍵。署立雙和醫院將於每月周一、周四舉辦講座,傳布更多生活衛教資訊與觀念。雙和醫院將於11/16(四)分別舉辦2場團衛講座,邀請護理師張嘉倫主講「銀髮族的保健」、吳佳樺藥師主講「用藥安全講座-痛風」。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活動內容、日期、時間、相關辦法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參加本活動前請先上網查看最新消息或洽詢主辦單位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第一場:銀髮族的保健】名稱:銀髮族的保健時間:106年11月16日 星期(四) 10:30-11: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 二樓門診9診候診處(糖尿病衛教室候診處)洽詢:02-2249-0088【第二場:用藥安全講座-痛風】名稱:用藥安全講座-痛風時間:106年11月16日 星期(四) 14:30-15:00地點:雙和醫院第一醫療大樓門診藥局候藥區前洽詢:02-2249-0088

減輕照護負擔 政府大推高齡友善社區

減輕照護負擔 政府大推高齡友善社區#老人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普遍少子化觀念,加上醫療進步,平均壽命延長,老年人口越來越多,佔總人口數的比例更是逐漸攀升。老年族群的健康與否,關係年輕一輩的負擔多寡。如果能在社區設立相關措施,以群體的力量來關懷、照應老人,相對起來可以從老人未病時就加以預防,減輕負擔。政府結合社區力量 推動高齡友善臺灣65歲以上人口已逾318萬人,占總人口13.5%,預估2018年將達14%,進入高齡社會。目前臺灣已有12縣市老年人口超過14%,預估2061年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的41%。國民健康署積極建構結合高齡友善社區及城市,將進一步推展失智友善社區、與重症末期病患的友善支持環境。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國民健康署自2010年起積極打造台灣成為高齡友善社會,2013年全國已有22縣市全面推動。除結合地方縣市政府跨局處平台,也逐步將高齡友善推展落實到社區,結合社區資源,由下而上推動由地區鄉鎮營造適友善老人的生活,使在地老人都能以年輕活躍的心態面對老化。不只被照顧 老人當志工自主經營生活關懷城市以健康城市為基礎,建構健康的公共政策框架,架構涵蓋了環境、服務與政策,透過軟、硬體設施之改善,連結社區、商家、慈善、宗教團體的民間組織及建構社區夥伴關係,發揮社區力量。王英偉署長表示,期望透過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推動高齡友善社區、失智友善社區與關懷社區。讓年長者不再只是被照顧者,而能自主經營老年生活,參與社區活動,如志工、傳授經驗與知識者。或協助家庭照護者貢獻自己的力量,對社會持續貢獻。病得少、老得慢、活得好,更能活得有品質到人生最後。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