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

沒感冒卻長期咳嗽?5症狀快就醫

沒感冒卻長期咳嗽?5症狀快就醫#咳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咳嗽或咳痰是身體對外在侵入的塵埃或細菌,做出自然防禦的反應。每咳一次約消耗二千卡熱量。由此可見咳嗽、咳痰是件消耗體力的事,所以如果長期一直咳不停時,請務必就醫接受檢查。咳嗽或咳痰時,通常一定會先自我反應「是不是感冒了?」。別擔心!下列幾個情況提醒各位什麼時候一定要接受醫師檢查:● 沒有感冒,但是一直咳。● 過了一週仍咳不停。● 出現高燒。● 胸部及背部疼痛、呼吸不順、痰呈黃色˙褐色˙綠色˙黏糊的膿狀。● 曾罹患肺病及心臟病。如何自我照護?懂得如何自我照護,也可以讓情況紓緩些喔!待在溫暖的房間內靜養。太過乾燥容易咳嗽,保持百分之六十的溼度。吃有營養的食物、喝溫熱的茶水以保水分充足。呼吸乾冷空氣也會引發咳嗽,冬天外出應戴口罩。香菸、排氣瓦斯的氣味容易致咳,不要吸入。不要自作主張到藥房買止咳藥,應接受醫師診治。呼吸時有咻咻地聲音 一定要呼叫救護車噎到而不停地咳疑似支氣管有食物或異物跑入。處理方式:馬上將異物從支氣管取出,進行緊急救護(請參考「誤飲毒物」單元)。無法自行取出時一定要呼叫救護車(小孩及老人要特別注意堅果類、糖果、餅乾等容易堵塞食道)。呼吸時有咻咻地聲音、有痰+有心臟病疑似心力衰竭。處理方式:採容易呼吸的姿勢。夾雜血液的粉紅色泡狀的痰疑似肺水腫(有心臟病的人要特別注意)。最近黃褐色的痰越來越多+發燒+胸痛+氣喘吁吁可能罹患肺炎、肺化膿症(肺膿瘍、肺壞疽)、肺結核、黃疸、心臟瓣膜症等嚴重疾病。咳嗽+呼吸時胸痛+高燒疑似急性支氣管炎、肺炎(即使沒有發燒,胸痛時應表示有重病的可能)。疑似氣胸應盡快採用容易呼吸的姿勢痰無色透明、黏性少+呼吸時有咻咻地聲音疑似支氣管哮喘(呼吸困難時應緊急就醫)。咳嗽+胸部及背部劇痛+呼吸不順疑似自然氣胸。處理方式:採容易呼吸的姿勢,並盡快到醫院治療。需盡速接受治療的症狀:咳嗽+呼吸不順+發熱:疑似胸膜炎,應看內科。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白色透明的黏痰:疑似感冒或支氣管炎,應看內科。無其他症狀、持續咳嗽:疑似呼吸器官之慢性疾病、結核、心因性咳嗽。咳嗽、咳痰+打噴嚏、流鼻水、喉嚨痛:疑似感冒或咽喉炎。連續數日無好轉時應看內科醫師。季節交替時早晚咳不停+呼吸困難:疑似支氣管哮喘。應至內科或呼吸器官內科治療。夾雜鐵鏽色的痰或黏糊的膿狀痰:疑似副鼻腔炎、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等重病。如果胸部疼痛,應盡快至內科或呼吸器官內科治療;若是副鼻腔炎則看耳鼻咽喉科。咳嗽沙啞+好像狗在吼叫:疑似格魯布性喉頭炎(CROUP)症候群或急性喉頭發炎等支氣管及喉部之疾病。應看耳鼻咽喉科。長期出現很多黃色、黃綠色的痰:疑似支氣管擴張症、瀰漫性泛細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應看內科或呼吸器官內科。帶黑色的痰:疑似受香菸及煤煙之影響。如果改善環境品質後依然無好轉現象,應至呼吸器官內科就醫治療。(本文摘自/圖解家庭醫學輕百科/山岳出版社發行)

春天易誘發咳嗽 銀耳百合粥滋補潤肺

春天易誘發咳嗽 銀耳百合粥滋補潤肺#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春天萬物萌生,然而病菌也蠢蠢欲動了,對於肺來說,是「多事之春」,尤其是老人和孩子,體質較弱,免疫力低下,稍有不慎就容易誘發呼吸道疾病,諸如感冒、咳嗽、肺炎、氣管炎等。藥食同源,通過飲食調節,調養肺臟,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就能減少感冒的概率。銀耳百合排骨粥 原料:銀耳10克,乾百合20克,排骨200克,白米100克,鹽適量。 做法:1. 把銀耳用清水泡發1小時,清水洗乾淨後擇淨,撕成小片;百合用溫水泡發,洗去表面的黃色。2. 排骨洗淨,剁碎,熱水燙好,洗去浮沫,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燉1個小時,加銀耳和白米繼續煮半小時;最後放入百合煮熟再調味即可。銀耳滋養 防治肺熱咳嗽、肺燥乾咳銀耳既是營養滋補佳品,又是扶正強壯的補藥,歷代皇家貴族都將它看作是「延年益壽之品」和「長生不老良藥」。中醫認為,銀耳性平、味甘淡,無毒,歸肺、胃、腎經。具有強精補腎、滋陰潤肺、生津止咳、清潤益胃、潤腸通便、補氣和血、強心壯身、補腦提神、嫩膚美容、延年益壽、抗癌等功效。對肺熱咳嗽、肺燥乾咳等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本草詩解藥注》中說:「白耳有麥冬之潤而無其寒,有玉竹之甘而無其膩,誠潤肺滋陰之要品,為人參、鹿茸、燕窩所不及。」所以銀耳對陰虛火旺、不受參茸等溫熱滋補的病人來說是一種良好的補品。銀耳和百合搭配,清甜爽滑,有潤肺燥、健脾胃、化痰止咳的功效。加入排骨、白米,則變成一道美味可口的粥品,既養肺潤燥,又溫暖飽腹,很適合早春乍暖還寒時食用,也適合體質虛弱者食用。(本文摘自/養生粥療:97歲中醫大師教你一日一粥,保健防病/世茂出版)

易咳嗽、鼻塞 白色食物來調理

易咳嗽、鼻塞 白色食物來調理#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中醫的天人合一理論,認為人與天地四季相應,肺屬金,對應肅殺的秋天。但是過度「悲秋」的人,個性通常都比較細膩,多愁善感,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而且到了秋天特別多病。肺主表,肺氣比較虛弱的人,體質也較為敏感,容易受外在環境影響,一到秋天,身體呼應秋天肅殺之氣,導致肺病發作,如咳嗽、喘促、鼻塞等,或是原有的病情加重。所以肺氣虛弱的人,平日就應多注意調適身心狀況,進入秋季,尤應注意保暖,多曬太陽,多接觸正面的事物,就能淡化秋天的悲涼感。肺屬白色 潛力無限肺在五色系統中屬於白色。中醫所認知的白色是什麼呢?中醫知道白色包含所有的顏色,代表了各種可能性。中醫將白色給予生命之始的肺,讓我們的生命始點存在著各種機會與變化,得以發揮潛力,創造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內經》說:「精明者,所以視萬物,別黑白,審長短。」指出眼睛的功能是視察萬物,分別黑白顏色,判斷長短。白與黑是極端對比的顏色,五色之中,肺屬白色,腎屬黑色。白木耳、蓮子等白色食物 護肺臟肺與腎也有著極端對比,例如在人體臟腑的位置,肺在最高位,腎在最低位。天地是大宇宙,人體是與其對應的小宇宙,肺宛如天,脾宛如地,腎在脾之下,宛如地底。天有著明亮的特質,地底就暗不見天日,因此白則亮,黑則暗。肺的白色也代表「明亮」,肺經所主的寅時正是天色將亮之際,肺屬白色隱含了清晨與光明,充滿了希望。前面提到肺為嬌臟,需要呵護。白色的食物,如白木耳、蓮子等都能呵護嬌嫩的肺。這是肺屬白色在飲食上的應用。肺為相傅之官,是位獨具風格、優雅的「白面書生」,五行屬金,有潔癖,堅持原則,不輕易妥協;五色屬白,未來充滿光明與希望。肺經擁有十二經絡系統中獨有的風格與優雅,可以簡稱為「白金嬌臟」,屬首發經絡不可或缺的重要特質。(本文摘自/經絡解密/大塊文化)

講座/認識胃食道逆流

講座/認識胃食道逆流#咳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常覺得「胃鄒鄒」、有「火燒心」症狀嗎?當心可能患有胃食道逆流!據統計,臺灣每100個人就有10至20人患有胃食道逆流症,不處置可能引發長年咳嗽、咽喉異物,常清喉嚨使聲音沙啞、出現口臭,甚至氣喘發作。有鑑於此,臺安醫院將於3/27(二)舉辦衛教講座,由胃腸肝膽科醫師葉秉威主講「胃食道逆流」。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胃食道逆流病友們與關心健康保健知識的民眾踴躍參加!請撥打02-27718151轉2891或2878報名。(活動內容、時間、地點辦法等以主辦單位最新訊息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再做確認,以免臨時異動或取消。)名稱:胃食道逆流時間:107年3月27日(二)上午10:00-11:00地點:臺安醫院醫療大樓1樓大廳(台北市八德路二段424號)洽詢:02-27718151轉2891或2878

感冒別輕忽 流感重症引心肌炎

感冒別輕忽 流感重症引心肌炎#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發燒、頭痛、肌肉痛,好怕是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併發症嚴重,要平安的度過流感季節,不僅從預防做起,萬一不小心被傳染,也要留意自己的症狀,通報、盡速就醫。把握好幾個原則,就能避免流感造成嚴重病情。流感症狀 發燒、頭痛、肌肉痛流行性感冒是病毒造成的呼吸道疾病,致病原為流感病毒。常引起發燒、頭痛、肌肉痛、疲倦、流鼻涕、喉嚨痛以及咳嗽,通常在7天內康復。流感爆發流行快速、散播範圍廣泛以及併發症嚴重,尤其是續發性的細菌性及病毒性肺炎。另外也可能導致心肌炎、心包膜炎,或是神經系統併發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流感主要透過感染者的飛沫傳播病毒,尤其密閉空間,但病毒亦可在低溫潮濕環境存活數小時,手接觸到污染物表面上的口沫或鼻涕等,再碰觸自己的口、鼻或眼睛亦會感染。嬰幼兒、老人、孕婦 重症高危險群重症及死亡者多見於嬰幼兒、老年人、孕婦、患有心、肺、腎臟及代謝性疾病、貧血或免疫功能不全者、以及BMI大於30的肥胖者。一旦出現疑似重症症狀,如胸痛、呼吸會喘、連續72小時高燒不退、意識改變,建議立即就醫。台灣住院流感病患重症死亡率約2成,不可輕忽流感可能造成的傷害。顏正中醫師提醒,勤洗手,與呼吸道衛生如戴口罩,咳嗽打噴嚏時要掩口鼻,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併發症最有效的方式。染病在家休養,減少出入公共場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飲食均衡、補充水分,適當運動及休息。有類似流感症狀儘速就醫。

只是高燒、流鼻水 女童竟染腸病毒!

只是高燒、流鼻水 女童竟染腸病毒!#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一名5歲女童,10月中旬因高燒、流鼻水、咳嗽、暈眩就醫,之後出現下肢無力的神經系統重症病徵,且持續惡化,再度就醫住院。經疾管署檢驗,確診為腸病毒D68型重症,目前仍住院治療下肢無力,同住家人均無疑似症狀。腸病毒疫情流行 上週逾萬人就診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經衛生單位調查,女童及家人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女童就讀的幼兒園10月初曾因有同班同學確診腸病毒停課,班上無其他疑似症狀個案,不排除是受無症狀帶原者感染。衛生單位將持續追蹤女童及接觸者健康情形,並加強家庭腸病毒相關衛教及環境消毒方法。依據疾管署資料顯示,上週(10月29日至11月4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為12,214,近期疫情呈下降趨勢,但仍處流行期。今年累計11例重症病例,其中1例死亡。3例感染克沙奇A6型,克沙奇B3型、伊科病毒5型及腸病毒D68型各2例,克沙奇A2型及腸病毒71型各1例。幼兒意識不清、肌抽躍是重症前兆羅一鈞副署長表示,目前疫情以輕症為主,社區檢出以克沙奇A型為多,今年已檢出40例腸病毒71型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病毒活動。腸病毒傳染力極強,教托育機構應定期清潔環境、重點消毒,加強宣導衛教知識,教學童正確勤洗手、生病在家休息,落實疫情通報及停課機制。嬰幼兒如經診斷感染腸病毒,避免與健康的幼兒接觸,降低交叉感染機會。一旦發現幼兒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儘速送醫治療。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查詢,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洽詢。

以為是感冒?這病恐成幼兒殺手

以為是感冒?這病恐成幼兒殺手#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最近季節交替,幼兒常出現咳嗽、喘鳴,家長可別以為只是感冒。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多為病毒所引起,即使有發燒,頂多3、5天就會漸漸改善。但有時這些病毒會突破防線,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腫脹或分泌物增加,如果聽到支氣管收縮的喘鳴聲,恐怕是急性細支氣管發炎,而最可能造成的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抵抗力差幼童 患病恐呼吸窘迫亞東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陳家駿表示,呼吸道融合病毒的傳染,主要藉由直接接觸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或是間接接觸到環境中受汙染物體,以及感染者咳嗽、打噴嚏或說話散布的飛沫傳染。被傳染後,潛伏期為2至8天,容易引發嬰幼兒細支氣管炎或肺炎,嚴重時喘到需要插管,甚至致死。多數感染者會在4至7天後自行痊癒,然而對先天抵抗力較差,如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以及合併有慢性肺病等少數族群,極有可能誘發呼吸窘迫,需緊急插管治療。容易產生嚴重症狀的高危險群為小於六個月的嬰兒、小於35週的早產兒、有先天性心臟病、免疫不全、有其他慢性疾病或氣喘的孩童。感冒久不癒 咳痰、喘鳴速就醫陳家駿醫師提醒,家長若發現幼兒感冒久未癒,咳痰、喘鳴症狀嚴重,甚至呼吸急促症狀,應儘快就醫治療。目前對呼吸道融合病毒無特效藥,只能住院觀察並用氧氣罩加水蒸氣或高濃度生理食鹽水化痰。高危險族群如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幼童,可施打免疫球蛋白單株抗體,從6個月大開始每月施打1劑,接續打12個月,可有效降低誘發重症機率。曾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而住院的寶寶,之後發生反覆性喘鳴或氣喘的機率是一般嬰幼兒的3至4倍。所以當不像一般感冒,病程太久或合併喘鳴咻咻聲時,一定要跟醫師好好討論,是否是氣管過敏、氣喘徵兆,以免氣管持續受傷發炎而更難控制。建議家長落實幼童衛生習慣,遊戲後、吃飯前等勤洗手,出入人多的公共場所戴上口罩,防堵呼吸道融合病毒侵襲。

常便秘、咳嗽者疝氣恐找上門

常便秘、咳嗽者疝氣恐找上門#咳嗽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8歲的王先生常覺得右下腹部有異物感,走路久了會疼痛,就診後醫師發現,王先生的不適是腹股溝疝氣所致,透過內視鏡手術進行網膜修補,目前王先生復元順利,已回到正常生活。下腹部有異物感不處理 恐致腸壞死臺北慈濟醫院泌尿科醫師游智欽指出,疝氣好發於兒童及中老年人,而男性多於女性。形成於腹壁薄弱或缺損時,腹腔內的臟器或脂肪組織掉到腹壁外。各種疝氣中又以腹股溝疝氣最常發生,約占所有疝氣的80%。發生在嬰幼兒或兒童的疝氣是天生生理結構不全所致,成年人則因長時間提重物、咳嗽、便祕導致腹壓上升、腹壁薄弱缺損,使病症發生。常見的疝氣的症狀為,下腹部有異物感、突起物或在長時間活動時感到明顯不舒服,雖不算非常嚴重的疾病,但若遲遲不處理,恐怕造成腸子壞死、腹膜炎等嚴重併發症。腹腔鏡微創手術 復元快、復發率低疝氣必須靠醫師觸診來診斷,且只能透過外科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方式是將臟器放回正常位置後,直接將缺損組織縫合,這種方式容易造成周邊組織張力大、病人疼痛。游智欽醫師說,人工網膜會被人體吸收,利用它修補疝氣,腹壁會更厚實、復發率可低於5%,目前大約有八成的疝氣修補都是使用人工網膜。人工網膜修補的手術方式有兩種:1)一般手術/將疝氣囊復位後直接將網膜縫合於腹壁組織外側。然而傷口較大、疼痛感較明顯。2)腹腔鏡微創手術/透過腹腔鏡從腹壁內側做修補,可以同時對視野下所有腹壁缺損做一次性修補,不僅傷口小、復元快、復發率低。術後避免咳嗽、便秘、搬重物 以免復發疝氣復發的2個關鍵,一是手術方式,二是生活習慣的改善。游智欽醫師提醒,疝氣的生成與腹壓有密切關係,要防止復發要先避免會讓腹壓升高的生活習慣,如長期咳嗽、長期便秘、長期搬重物。此外,若發現腹股溝一帶有不明腫塊或疼痛,應儘早就醫以避免嚴重併發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