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

北市稽查醫美廣告 竟三成廣告不實!

北市稽查醫美廣告 竟三成廣告不實!#醫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愛美的你,是否曾經被誇大不實的醫美廣告吸引,花了錢卻苦無效果,變成冤大頭呢?有鑑於此,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開始對誇大不實的醫美廣告祭出處分,其中,光是去年台北市竟被舉發649件,其中網路廣告高達50%以上。對此,衛生局呼籲民眾,做醫美前,需注意「三要一不四問訣」。台北市醫美亂象,到底有多亂?北市衛生局表示,執行醫美業務之診所計335家,自101年7月15日至今,共查核197家執行醫美業務診所之廣告(市招、布條、海報),符合規定133家(68%)、不符合規定64家(32%),其中現場有不正當方法招攬等違規業務(優惠、折扣)計16家。而不符合規定之店家,多為刊登宣稱就醫即贈送各種形式之禮品、折扣、彩券、健康禮券、醫療服務,免費兌換券等優惠價格;及誇大不實、強調最高級及排名等敘述性名詞或類似聳動用語。為此,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不要被天花亂墜的廣告所影響,挑選美醫診所應謹守「三要一不四問訣」,三要,要檢視其開業執照,要檢視醫師執業執照,要主動詢問醫療儀器仿單說明。一不,不要參加團購;四問,療程是否由醫師親自診察,;執行雷射、超音波等醫療儀器之人員;是否預收訂金、預購單、分期付款;是否確實開立收據。注意這些事項,才不會花冤枉錢!

愛美請先張大眼 醫美陷阱處處見!

愛美請先張大眼 醫美陷阱處處見!#醫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您是否曾經看到極為吸引人卻可能涉及違法的醫美療程廣告而心動嗎?千萬別貿然行動,這些聳動且以不當優惠方式招徠業務的醫療廣告,極可能是令人踏入醫美糾紛的陷阱!台北市衛生局提醒民眾,可別花大錢卻得不到應有的醫療服務品質。衛生局表示,101年台北市違規醫療廣告檢舉都達數百件,其中網路廣告高達50%以上,且廣告方式在技術上最多變也最難處理,相關規範也亟待建立。為淨化醫美廣告,衛生局從去年起重點監測團購網站,並對醫療院所的市招進行全面輔導,發現有14家團購業者違法刊登醫療廣告。衛生局指出,一般醫美廣告最常見的陷阱樣態,像是刊登宣稱就醫即贈送各種形式之禮品、折扣、彩券、健康禮券、醫療服務、免費兌換券或優惠價格等。或是誇大不實、強調最高級及排名等敘述性名詞或類似聳動用語。北市衛生局再次提醒民眾不要被不當廣告影響,在挑選醫美診所謹守三要一不四問訣,要檢視其開業執照、要檢視醫師執業執照、要主動詢問醫療儀器仿單說明;不要參加團購;詢問療程是否由醫師親自診察、執行雷射或是超音波等醫療儀器是否為醫事人員、是否有預收訂金,預購單,分期付款之違法情事、是否確實開立收據。另外,提醒民眾就診後應保留相關收據、同意書等資料,以避免發生爭議時,缺少相關資料佐證。且針對醫療機構優惠、折扣等不當招攬行為,衛生局將發動大規模查緝行動,若查獲違法行為屬實,將依醫療法規定處5萬元至25萬元罰鍰。

整飭亂象!「美容醫學」機構認證上路

整飭亂象!「美容醫學」機構認證上路#醫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美應正名為「美容醫學」!衛生署今(4)日表示,「美容醫學」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如:手術、藥物、醫療器械、生物科技材料等,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技術來改善身體外觀,而非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國內所稱「醫美」一詞,考量係為專業醫師、或護理人員於醫師的指導下執行醫療業務,應正名為「美容醫學」,而不是「醫學美容」。主要包括三大類:第一類是光電治療:如雷射、脈衝光、電波、超音波等;第二類是針劑注射治療:如注射肉毒桿菌素、玻尿酸或膠原蛋白等;第三類是美容手術:如抽脂、隆乳、隆鼻、植髮、雙眼皮手術、拉皮手術或削骨手術等。對於美容醫學糾紛之主要原因包括醫美可能風險未充分告知、醫美項目及品質資訊不易取得、執業人員資格及經驗未充分揭露或說明。衛生署將針對美容醫學之機構認證、執業人員資格及美容醫學之廣告三方向加以管理。基於為維護美容醫學品質及確保病人安全,將針對從事美容醫學之醫療機構執行認證,考量「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長期過去辦理醫院評鑑與多項品質認證,對於辦理品質認證具有充分之經驗,將由該會辦理「美容醫學品質認證」。而為協助民眾辨認通過美容醫學認證之醫療機構,通過者將授與標章,申請低侵入性光電治療或針劑注射治療者,將授與綠色標章的證書,申請侵入性美容手術者,將授與粉紅色標章的證書,證書上將詳細記載實際通過認證的美容醫療項目。針對美容醫學所衍生之醫療廣告問題,衛生署將請地方衛生局加強取締,另為避免美容醫學之醫療機構利用不同廣告型態招攬病人,衛生署將針對美容醫學所產生之醫療廣告,另外研修廣告規範,以杜絕美容醫學之醫療機構利用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衛生署說明,美容醫學基於醫療業務屬性,為維護民眾健康權益,將一方面藉由醫策會辦理機構認證鼓勵高品質的美容醫學機構,並將認證結果提供民眾選擇美容醫學機構之參考。另一方面相關醫學會組成美容醫學教育訓練聯合委員會,規劃醫事人員從事美容醫學之教育訓練,提升美容醫學執業人員之專業知能,以兼顧醫療品質與民眾權益。

新規:醫美醫師須經認證才能上路

新規:醫美醫師須經認證才能上路#醫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醫學美容亂象可解決,並且朝向國際發展?日前,行政院衛生署為了解決台灣醫美各科醫師皆可在民眾臉上動刀、做雷射,因此,祭出新規範,從事醫美之醫生,必須上課通過認證給予標章後,才能開業替民眾的臉上「變美」。近年,台灣醫界因為醫療糾紛不斷,醫美商機又日漸龐大,使得內、外、兒、婦、急診科五大科,紛紛改換跑道,撈過界朝往醫療糾紛較少,但又好賺的醫美前進,讓台灣醫界出現「救醜不救美」的亂象,且導致台灣醫美到處林立,品質良莠不齊的怪現象。為解決此種情況,衛生署指出,衛生署經過多次與醫界共同討論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制度,今年開始推出認證,讓從事醫學美容機構自願申請,通過認證後給予標章。醫事處長許銘能說,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分為機構認證、人員資格認證與廣告。醫事處簡任視察周道君也表示,以往除了皮膚科與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可以從事美容醫學外,法令並無規定其他專科醫師不得從事,因此坊間有許多醫師轉行跨入醫美領域,不過,從今年起,若要取得認證則需修畢相關學分。

泌尿科醫生也可做醫美?醫美亂象可望解決!

泌尿科醫生也可做醫美?醫美亂象可望解決!#醫美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醫美,商機因達數百億,醫學美容因而成了醫療界「各科」都想跨足的領域。又因為,在台灣政府法規,對醫學美容之醫生資格審查不夠嚴謹,你可以看到,泌尿科、小兒科等,各科醫生都能在民眾的臉上動刀、雷射、美容,使得台灣醫美業,出現許多亂象,醫療糾紛也不斷傳出。對此,衛生署終於宣布,要嚴格審核醫美醫生的資格,醫師才得以在民眾臉上做出「行動」。你知道台灣到底有多少醫美醫生是非皮膚科醫生,撈過界幫你「變美」嗎?答案是一萬名!據統計,全台4萬名現職醫師當中,至少有4分之一、1萬多人「撈過界」跨足醫美,因為只要儀器合法、擁有醫師證書,不管是急診、家醫還是泌尿科醫師都可以做醫美,衍生不少消費糾紛及爭議。對此,衛生署明年起,決定比照GMP標章做法,針對全台醫美診所頒發「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只要通過醫策會評鑑,即可取得標章張貼於醫療院所供民眾辨識,品質有衛生署掛保證,且得動刀的侵入性手術,還進一步排除非泛外科系醫師參加。衛生署醫事處長許銘能也表示,美容醫學品質認證將針對從事醫美整形的醫療院所,進行能力以及設施、設備的認證,合格者就頒給認證標章,並在衛生署官網上公開,提供消費者做為選擇醫美診所的依據之一,讓台灣醫美亂象,能夠解決。

全民瘋凍齡 肉毒桿菌夯

全民瘋凍齡 肉毒桿菌夯#醫美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現代男性女性越來越愛美,臉上的任何小瑕疵都不放過,因此讓醫學美容成了現在最夯的商機。而根據數據顯示,現在男性對醫美的接受度,也漸漸升高,過去,男女求診者比率從1:9變成如今約3:7,可見,「愛美」已經成為了全民運動。皮膚科詹育彰醫師指出,近來年輕的求診者已將注射肉毒桿菌素作為預防老化方法,與其十年後才開始除皺,遠不如現在就開始凍齡、抗皺,讓外表維持在現在的年輕模樣。在美國人們稱肉毒桿菌素為「卡布奇諾咖啡」,因為美國的熟齡男女認為接受肉毒桿菌素除皺治療就像喝卡布奇諾咖啡一般稀鬆平常。就連美國最受歡迎的影集慾望城市中珊曼莎都曾經說過,打肉毒桿菌素比婚姻還可靠。而目前台灣注射肉毒桿菌素除皺、抗老化的人數增多,已是十分的普遍的醫美療程。醫美藥品公司總經理劉美黛表示,肉毒桿菌素開啟了不動刀的醫美新時代,早期原用於治療,2002年後開始轉用於美容。在台灣,目前接受肉毒桿菌素除皺治療的人次較10年前成長10倍,10年總累計注射超過100萬人次,而施打肉毒桿菌最多的年齡層為31-40歲佔31%,其次是41-50歲佔25%,而21-30歲年輕人,隨著療程越來越普及化,這幾年間也漸升為24%。皮膚科醫師吳敏綺也說,觀察十年來接受肉毒桿菌素治療的求診者發現,女性求診者多怕鬆弛及魚尾紋、男性則多數在意眉心皺紋;施打時間短,沒有恢復期的問題、術後不影響正常作息、且可明顯看到效果,是求診者接受度高的主要原因。

醫美診所騎馬舞廣告 偏離主題遭開罰

醫美診所騎馬舞廣告 偏離主題遭開罰#醫美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網路上一部由台灣醫美診所拍攝的騎馬舞廣告引起相當大的關注,因其廣告表現的方式與醫療業務不符合,雖做了十足噱頭吸引關注,不過卻因違反醫療法而受開罰。衛生局於近期內將開立行政裁處書予當事人,並責成當事人將影片即刻下架。並依醫療法第104條規定處新台幣5萬元以上25萬元以下罰鍰。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於16日下午至元和雅醫美整形診所進行現場查察,據該診所葉姓經理表示,影片刊登期間負責醫師及診所皆不知情,該影片製作剪輯及影音上傳網站播放皆為個人行為,目的只因基於好玩創新,趁假日時結合診所內部分護理人員及朋友共同完成該部影片拍攝。按行政院衛生署函釋:「違規廣告應以實際刊登者為處分對象」,本案因具體違規事證明確,影片內容確實宣傳醫療業務及刊登診所名稱,且該診所葉姓經理亦表示為個人行為,衛生局已於現場告知葉姓經理已違反醫療法第84條規定:「非醫療機構,不得為醫療廣告」醫療法第85條規定略以,醫療廣告其內容以醫療機構之名稱、開業執照字號、地址、電話及交通路線、醫師之姓名、診療科別及診療時間、利用廣播、電視之醫療廣告,在前項內容範圍內,得以口語化方式為之…為限。醫療美容是近年來最夯議題,有關「醫療廣告」定義於醫療法第9條規定,係指利用傳播媒體或其他方法,宣傳醫療業務,以達招徠患者醫療為目的之行為。其相關規定包括醫療法第61條規定,醫療機構不得以中央主管機關公告禁止之不正當方法,招攬病人。醫療機構及其人員,不得利用業務上機會獲取不正當利益。呼籲業者在廣告宣傳的同時,注意法規上的限制。

醫美亂象搶市場 六百億商機引來密醫橫行

醫美亂象搶市場 六百億商機引來密醫橫行#醫美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愛美的民眾要當心!業界推估,包含美妝通路、微整形,以及隆乳、隆鼻等整形手術,國內醫美市場高達新台幣六百億元以上。如此大的商機,導致坊間許多診所,利用密醫、密護操作僅能由醫師使用的機器;台北市衛生局今年1月至8月,針對醫美診所稽查共計112家,其中有具體違規事項移送地檢署偵辦者就有18件,違規率高達16%。民眾小心愛美不成,反成冤大頭!陳情人張小姐日前到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的某間醫美診所進行雷射除毛,她控訴此間診所為她雷射除毛的人員,竟然不是持有執照的醫師而是一名護士;她表示,當時她詢問為什麼不是由醫師來操作,並用手機錄影存證,害怕術後產生副作用,但幸好返家後並無大礙。據醫師法第廿八條規定,僱用密醫密護執行醫療業務,「處新台幣十萬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鍰,得併處限制執業範圍,停業一個月以下或廢止其執業執照,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醫師證書」。衛生局醫護管理處副處長杜仲傑表示,已將此業者移送法辦。劉越萍處長提醒,民眾在挑選醫美診所時,一定要檢視其開業執照、醫師執業執照,並主動詢問醫療儀器仿單說明,才能杜絕不肖業者橫行,並且讓自己的美麗加分!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