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寶寶

米其林餐廳在你家!孩子做飯、擺盤樣樣行,只要父母敢放手,台灣版小小廚神就在妳家!

米其林餐廳在你家!孩子做飯、擺盤樣樣行,只要父母敢放手,台灣版小小廚神就在妳家!#媽媽寶寶

文/黃煜嵐 諮詢採訪暨圖片提供/德築集團共同創辦人Helen 讓孩子煮一頓飯給自己吃,是許多父母可能等到孩子成年後都等不到的「驚喜」,更有父母打趣道:與其期待孩子煮飯,教他們怎麼訂購外送比較快。但若妳有看過美國實境秀節目《小小廚神》,妳就可以知道孩子煮起飯來,可不比大人差,甚至還能更好!Helen信誓旦旦的跟所有爸媽打包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就可以進廚房幫忙,而他們的表現往往比我們想像的還要來得厲害更多! 爸媽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訓練孩子掌廚的訣竅,並不在於每個步驟慢慢教,而是父母做一遍,孩子在旁邊觀摩,若他們有想要參與哪個步驟,父母再讓孩子去接手。剛開始也不著急,先從較簡單的洗菜開始,再到切菜、放食材進鍋子、撒調味及最後的擺盤等。經過經驗的累積,孩子們已經能做出法國牛奶吐司、煎蔥油餅/蘿蔔糕等豐富菜色。 料理食物也能培養美感 怎麼說煮飯也能培養美感呢?擺盤、配色、選擇使用的器皿,都是美感的呈現。如果是雙薪家庭,可能沒有多餘時間可以準備三餐,Helen表示,請孩子幫忙清洗水果,或是將切好的水果照顏色、形狀,依照自己的方式擺盤;另一個則是幫忙插上生日蛋糕的蠟燭,她說,可別小看這一根小蠟燭,怎麼插、插在哪可都是學問。這都是在日常中,很實用幫孩子建立美感的小訓練。 孩子需要成就感 現在的他們幾乎能獨立完成一道料理,過程中,除了父母耐心的陪伴外,更得加上父母不吝嗇的稱讚,小至一個蔬果的形狀切得好美,大至這道料理擺盤創意。我們都知道孩子在成長路上,最需要的就是從父母的正向態度中獲得成就感,幫助自己找到自我認同。 成就感促使一個人更加茁壯邁向成功的推力,我們在職場奔波為了三餐溫飽外,更希望可以獲成就感;而孩子也是一樣,當他們做一件事情得不到父母的讚美與認同,他們會逐漸喪失對事物的熱忱,因此父母的讚美是孩子通往成功路上最棒的催化劑。 父母決定料理工具.而不是限制孩子 不論任何年紀,都有適合小孩做的料理,全看父母願不願意放手讓孩子做做看。Helen更是舉例,很多朋友的小孩來她家玩,從沒碰過料理的他們,也都有模有樣地,把自己烹飪到色香味俱全的菜端上桌。 Helen知道很多父母會擔心,孩子會被噴油燙到、被菜刀切到,但她認為,反而能藉此提升孩子的受挫力,因為受傷而不敢繼續料理也沒關係,等到下次孩子願意再自己嘗試一次時,父母只需要口頭提醒:「上次哪裡沒有注意到,這次要小心」即可。如果怕被油噴到,父母就準備長一點的夾子;如果盤子不慎打破,當作孩子成長的投資,再買一個就好。畢竟,誰的成長沒有跌過一次跤呢? ※原文刊載於2020年09月號《媽媽寶寶》40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7080 ※延伸閱讀 善用空間、家具教孩子生活自理和創意!看三寶媽如何把「家」翻轉成孩子的大玩伴 幼兒學會自己清潔、主動收拾玩具,就靠這幾招!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寶寶要喝水嗎?長輩真心覺得要,就讓兒科醫師給個專業說法!

寶寶要喝水嗎?長輩真心覺得要,就讓兒科醫師給個專業說法!#媽媽寶寶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林湘瑜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在育兒照護上,總有一些問題存在長輩與年輕人的認知差距中,而不斷被討論。其中,要不要讓寶寶喝水就是討論度很高的問題之一,「要不要喝水」常常是爸爸媽媽被長輩交代去門診時要問醫師的問題!建議如果育兒上溝通不順時,帶寶寶去健兒門診或看病時,不妨邀長輩一起去,讓兒科醫師來跟長輩解說。 喝水,的確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再忙,也要適時喝杯水,特別在運動時、天氣熱、流汗時,需要多喝水,以保持體內水分的平衡。 吃副食品前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喝水 對成人來說,喝水很重要;但是對寶寶來說,喝水並不是那麼需要做的事。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主任暨新生兒科主治醫師林湘瑜表示,「WHO建議6個月前的寶寶應以純母乳哺育,6個月以後吃副食品,因為部分落後國家存在水源髒汙的問題,讓嬰兒只喝母乳,相對安全」。 相較WHO建議寶寶6個月大吃副食品的時程,台灣兒科醫學會則建議寶寶4至6個月大就可開始吃副食品。也就是說,「至少在寶寶滿4個月大開始吃副食品前,不管喝母奶或是配方奶,水分量都已經非常足夠,不需要另外喝水」。 林湘瑜醫師表示,「寶寶開始嘗試副食品,重點不在吃多少,而是讓寶寶練習咀嚼、吞嚥,鍛鍊口腔肌肉,可促進日後的構音正確。所以,只要寶寶願意吃,且能吸收就好」。 寶寶喝水有階段性做法 由於寶寶對副食品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吃的量不免有所差異,有的寶寶從4個月大開始嘗試,到5個月大時,大概就可取代一餐的奶量;也有的寶寶跟爸爸媽媽會出現副食品拉鋸戰,經過了一兩個月仍只有少少的進食量。但總之吃了副食品後,減少了奶量,自然也少了水分的攝取量,所以可適度補充水分。 開始吃副食品 她指出,「開始吃副食品就表示:奶會喝得比較少一點點,也就是水分會少一點點,建議在每餐後一樣用小湯匙餵寶寶喝幾口水,讓他練習喝水,也可當做口腔清潔。」 寶寶7、8個月大 當寶寶7、8個月大,可在不需協助下能獨立坐穩,且雙手會拿東西,「就可用練習水杯喝水,不過,練習水杯裡面不可以放水、母奶、配方奶以外的東西」。有的媽媽會問「天然的果汁呢?」林湘瑜醫師強調,「雖然天然的果汁很好,但不行讓寶寶當水喝,寶寶練習喝水,可幫助他熟悉水的味道」。 寶寶滿1歲 至於1歲以後的寶寶,應進入一天吃三餐的飲食模式,奶類一天約喝400c.c.~600c.c.,水的部分則一天喝上1~4杯,「隨著年紀愈來愈大,寶寶會自行表達『渴』的需求」。 掌握寶寶喝水量 林湘瑜醫師表示,在門診的確很常見父母詢問:「要不要讓寶寶喝水?」她提醒,父母應認知「寶寶在吃副食品前,餵奶就等於餵水,母乳80~90%是水分,所以,不必要另外餵寶寶喝水,更不能餵寶寶喝紅嬰水或糖水」。 當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則可參考以下的每日喝水量: .6個月大到12個月大:120c.c.~240c.c.。 .1到2歲:240c.c.~1,000c.c.。 .2歲到5歲:240c.c.~1,200c.c.。 她指出,這些水量是在一天內分次讓寶寶喝的總量,不需要一次喝很多,「寶寶若一次喝進太多水,容易吃不下東西,而使血糖變低,易讓寶寶更覺得餓」。 ※原文刊載於2020年09月號《媽媽寶寶》40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7038 ※延伸閱讀 寶寶喝夠了嗎?資深護理長教你判斷0〜1歲嬰兒奶量 滿1歲的孩子不能再以奶類為主食,不好好吃飯,小心腹脹、便祕、腹瀉通通來!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小孩泡球池、媽媽泡美人湯,三間部落客大推溫泉親子飯店,讓大人小孩都捨不得退房!

小孩泡球池、媽媽泡美人湯,三間部落客大推溫泉親子飯店,讓大人小孩都捨不得退房!#媽媽寶寶

因年初開始的疫情,旅人的出國計畫停擺,卻也因此創造出另一波國旅風潮,讓國人重新認識台灣的美麗之處。國內旅行的魅力,不只是如尋寶般深掘這片土地時,總會帶來新感動,也非常適合爸媽帶著孩子,週末來場兩天一夜的家庭輕旅行! 1.新北.蘊泉庄 位於淡水的蘊泉庄,是極富禪意的設計飯店,每個房間都設有養生湯池與SPA浴座,能滿足三代同遊所需的大坪數空間及休閒需求。簡約北歐風親子童玩間,讓孩子在美學空間中培養實作技能。 安心帶孩子入住的寬敞客房 蘊泉庄全數皆為套房設計,並貼心設有廚房。爸媽帶著寶寶出門,常有準備副食品的需求,有了電磁爐、流理臺等設備對爸媽來說便利許多!除此之外,還能預約每日限量提供的兒童帳棚及球池,在房內佈置出孩子的迷你遊戲區,大人也能享受泡湯的靜謐時光,洗滌疲憊身心靈。 北歐自然風親子童玩間 不同於繽紛熱鬧的遊戲室,蘊泉庄的親子童玩間給人一種親近自然的溫馨感,如同城鎮裡的小社區,分為餐廳、小超市、木工坊、圖書室,鼓勵孩子手腦並用,在各種場域體驗、遊戲並思考,培養「小小職人」的實作技能。日落時分,爸媽可以帶孩子漫步戶外的日暮步道,欣賞台灣八景之一的淡水夕照,遠眺紅樹林河岸風光。 2.宜蘭.礁溪寒沐酒店 礁溪寒沐酒店完美融合當代藝術與在地文化,每間客房都有獨立溫泉浴池,最近更推出瑪利歐主題房,房內提供Switch遊戲機,還有多款瑪利歐系列遊戲任你挑選,帶給親子歡樂住房體驗!  充滿溫度的質感遊樂園 礁溪寒沐的親子園地「樂未央」以綠色草坪、木製器材打造大自然氛圍,大量攀岩牆面、攀爬網狀迷宮,滿足孩子探險樂趣,也訓練協調與平衡能力,大空間可供親子閱讀與遊戲,飯店也會安排小型戲劇表演,或是親切的「MU引導員」帶領孩子進行主題遊戲。 內建泡湯池與兒童戲水區 來到以溫泉聞名的礁溪,行程若沒泡湯或戲水,難免讓人感覺「少一味」。入住礁溪寒沐,即可免費使用露天風呂泡湯區「光之湯」,還有一年四季皆可使用的超大戶外溫水泳池區,光是兒童滑水道、水槍,就夠孩子玩上半天!不只遊樂區深得人心,配套設施也能看出礁溪寒沐的細心與周到,孩子從泳池起身後,一旁就是親子更衣室,裡面還細心備有脫水機,不必帶著溼答答的泳衣狼狽回房。 3.南投.雲品溫泉酒店 坐落在日月潭旁,被山景與湖景環抱的雲品酒店,美景自然不在話下,而雲品的亮點除了無敵景觀、高品質溫泉,於去年重新裝潢完成的雲遊森林遊戲室,對於家庭遊客又是一大加分,躍升為親子遊南投的熱門選項! 帶孩子到森林探險去 雲遊森林遊戲室採挑高設計,設施中的透明連通道,方便家長察看孩子動態,也使空間更通透明亮,孩子像是在色彩鮮艷的樹屋中穿梭,一棵棵大樹中藏著無數冒險關卡,等著孩子來挑戰!如果樹屋不夠刺激,一旁還有寬闊攀岩室,跟著服務人員的引導,學習正確攀岩方法,玩累了就到旁邊的積木區或圖書室休息一下,準備下一場歷險記。 值班管家隨時提供服務 雲品酒店令人念念不忘的,不僅是頂級客房與溫泉,還有窩心無比的服務,若有嬰幼兒同行,飯店會提供床圍、嬰兒床、嬰兒澡盆、幼童牙刷,也有各種尺寸浴衣、拖鞋可供挑選。另外,許多爸媽帶孩子出門,總是忙於泡奶、哄睡,根本沒時間欣賞迷人景色,這時雲品的兒童伴遊服務就如同育兒神隊友,讓爸媽好好感受溫泉與自然風光浸潤,享受久違的愜意時光。 ※原文刊載於2020年09月號《媽媽寶寶》40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8056 ※延伸閱讀 親子旅遊不只留下美好回憶.也能養成孩子的獨立能力 【黃老斯聊教養】一出門就哭不停!4方法帶孩子出門旅遊不哭鬧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胎動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醫師坦言:比起頻率增加,其實更怕的是胎動減少……

胎動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醫師坦言:比起頻率增加,其實更怕的是胎動減少……#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採訪諮詢/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怡伶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胎動,對於孕媽咪來說,是種奇妙的感覺,當肚子出現明顯胎動時,總是會好奇胎兒正在裡面做什麼。然而,胎動也是判斷胎兒健康的重要依據,建議孕媽咪每天撥點時間,好好觀察,以便及時發現異常。 不同妊娠階段的胎動感覺 在孕期的不同階段,胎動的感覺、位置都會有所不同,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怡伶表示,懷孕初期約10週左右,胎兒才4〜5公分大,透過超音波看到胎兒微微地在動,就能稱之為「胎動」,但因為胎兒還太小,孕媽咪並不會有感覺。 等到約20週左右,胎兒體重慢慢增加,孕媽咪漸漸能感受到胎動,對於經產婦來說,則是在18週就能感覺到,但也與身材的胖瘦有關,不同體重的孕媽咪,胎動的感覺就會有些落差。而陳怡伶醫師也提到,20週左右的宮底高度(子宮最上方到恥骨聯合上方的距離),約會落在孕媽咪的肚臍或是更下面一點的位置,孕媽咪平時可以觀察這塊區域,這階段胎動會像「小魚撞塑膠袋」的感覺,等到週數再大一些,胎兒移動的幅度會更大,甚至會在孕媽咪肚子表面看到胎兒滑過去的樣子。 如何計算胎動頻率? 陳怡伶醫師表示,根據醫學文獻指出,胎動與胎兒的健康有著高度關聯性,如果孕媽咪要自行在家觀察,建議28週後比較妥當,這時胎兒的體型較大,活動的頻率比較有參考價值。 孕媽咪也會好奇,何種頻率才算是正常的胎動?陳怡伶醫師解釋,一般來說,28週之後,每2小時感覺到10次,或是1小時至少有3次,都表示胎兒處於良好狀態,但對於現今的孕媽咪來說,白天活動時間長,很難會有多餘的心力能計算得如此準確,「其實胎兒有習慣活動的時間,像是孕媽咪剛吃完,血糖較高時,或是情緒高昂,也有時媽媽肚子餓,使得腸胃蠕動的聲音過大,讓胎兒感受到而增加胎動」 陳怡伶醫師建議,只要媽媽了解胎兒的習慣,會依照大致固定的時間動即可,如果發現有些異常,可以讓自己先靜下來,搖肚子、左右側躺、聽音樂刺激胎兒,若還是沒反應,則建議就醫檢查較妥當。 胎動減少的原因及後續處置 當孕媽咪因為胎動異常,抵達醫院就診時,醫師會先詢問是否合併其他症狀,像是陰道出血、肚子劇痛等,陳怡伶醫師說明,胎動減少可能是因為胎兒缺氧所導致,而缺氧的原因有很多種,常見的有胎盤早期剝離等。 胎動減少,相對胎心音也可能會減速或是變異性差,醫師會先幫孕婦綁上胎兒監測器,透過胎心音監測記錄胎兒的心跳變化,觀察時間大約為30分鐘,此項檢查適用於28週以上的孕媽咪,較能看出胎盤功能及是否有胎心音減速、胎兒窘迫等問題,陳怡伶醫師也提到,坊間常以為臍帶繞頸會造成胎兒窘迫,其實胎兒並不是以氣管和肺呼吸,而是以臍帶自母體獲得養分和氧氣,所以臍繞頸並不會造成胎兒窘迫,除非是極為罕見的臍帶打結。 ※原文刊載於2020年09月號《媽媽寶寶》40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7085 ※延伸閱讀 胎動可以預知寶寶出生後的性格?不同胎動類型蘊藏不同性格的寶寶 孕期出血、腹痛......可能是胎兒在喊救命!準媽媽必知的6大異常徵兆,發生原因、解決辦法一次掌握!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Tiffany子癇前症為母則強!感謝毛加恩把屎把尿,安胎中見真情

Tiffany子癇前症為母則強!感謝毛加恩把屎把尿,安胎中見真情#媽媽寶寶

文╱黃煜嵐 攝影/Hedy Chang  造型/KATHY HSU 化妝.髮型/Sunny 影音/煒視覺影像工作坊 回想起知道自己懷孕的情況,Tiffany笑說她的直覺反應好像和別的媽媽不太一樣,當時的她只覺得:完蛋,要和自由說掰掰了。但一想到即將有新成員加入這個愛的家庭,又忍不住心中的期待,將驗孕棒的照片傳給老公毛加恩。電話那頭,毛加恩感動到眼眶泛淚,並興奮地對老婆再三歡呼「我要當爸爸了!」這樣爽朗的反應,讓她放下不少對於這個「計劃之外」到來的不安。 驗出子癇前症高風險,懷孕後更明白母親真的很偉大 子癇前症是不少準媽媽在懷孕時,很怕遇到的問題。Tiffany透露,她在產檢時,驗出是子癇前症的高風險族群,因此,孕程中,每天都要吃藥控制直到小毛毛安全出生。在快滿7個月的時候,發生出血的症狀,緊急住院安胎,雖然小毛毛並無大礙,卻也讓他們嚇出了不少冷汗。 安胎時,經歷了每兩分鐘宮縮一次的痛苦,對於第一次懷孕就碰上這棘手的情況,Tiffany樂觀地說:「剛開始真的很害怕,但上網看了很多媽媽們的經驗分享,給了我很多力量。」雖然這次出血,讓她住進醫院,但也正因為有這個空擋,讓她更有空間和自己與兒子對話,相比之前一邊懷孕一邊忙事業,現在的她,更安靜踏實地感受著成為一位母親的過程,也再次從中體會到每位媽媽的辛勞與偉大。 當上爸爸後的毛加恩,也讓Tiffany看到了很多在交往中不曾看到過的一面,從前他知道獨立的Tiffany可以照顧好自己,但懷孕後,他變得時常關心老婆有沒有哪裡不舒服,需不需要休息等,都讓Tiffany默默感動在心裡。「我沒有辦法體會懷孕有多辛苦,但我希望妳知道,我都在,也一直會在。」有毛加恩這麼甜蜜的宣言,Tiffany直呼真是神隊友。 美式教育,親子互動輕鬆為主 談到未來對小毛毛的教育,Tiffany和毛加恩異口同聲地回答:「希望能和小毛毛當最要好的朋友。」第一次當爸媽的他們,也像大家一樣,上網爬文看看大家對於「教養」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在小毛毛出生後,以最快的方式上手,成為他的超人爸媽! 正在構想親子裝,期許自己能在家庭與工作中取得完美平衡 今年,Tiffany不只升格成人母,更創立了品牌Sincewen。她也親自示範孕媽咪的穿搭照,藉此向所有懷孕的媽媽表達:「女人生命中,每個角色階段,都有能夠展現出來的獨特美麗。不用活在社會的框架裡,只有我們能定義自己。」舉手投足間的自信,也給了正在懷孕或是準備懷孕的女性,另一種看待自己的態度。 夫妻倆也為即將見面的小毛毛準備好第一個禮物「Jordan鞋」,毛加恩興奮地說:「腦袋都是和兒子一起打籃球的畫面,真的等不及要與他見面了!」對比老公的「藍色泡泡」,Tiffany則略顯無奈表示:「我要開始把NBA球星的名字,全都塞到我的腦袋裡了!」面對即將開張的小小男生宿舍,Tiffany也期待未來能生一個女兒,讓父子打籃球、母女瘋打扮,慢慢蓋起屬於他們的幸福城堡。 ※原文刊載於2020年09月號《媽媽寶寶》403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7017 ※延伸閱讀 林辰唏當了媽媽繼續帥!鼓勵孩子獨立思考,也不忘忠於自我 非典型媽媽陳艾琳:與其當一個漂亮女生,更想當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不知不覺中.孩子就這樣長大了!

不知不覺中.孩子就這樣長大了!#媽媽寶寶

文‧圖/黃小柔 這是我最近很有感受的事,依然記得他們還是小baby,躺在懷裡安心熟睡的可愛模樣,而我還在擔心怎麼讓他們睡過夜的同時,他們現在已經會在睡前跟我說聲「晚安」,然後爬上床睡到隔天。 連最麻煩的日常出門,尿布、奶粉、副食品、玩具一樣都不能少,到現在出門的配備越來越少,就算沒帶,只要在便利商店買一下就好,突然間覺得輕鬆不少!每天哭個不停的小寶寶,怎麼一轉眼已經可以跟我說心事,偶爾還會抱怨天氣不好,沒辦法出去玩,同時也會安慰我說「不要擔心我們無聊,我們有很多遊戲可以玩。」 說著,想著,他們一轉眼就長大了,孩子一天天地大,我們的歲月也被記錄著,還沒成家之前,總覺得青春好漫長,無所謂浪費著時間,沒有壓迫感的享受生活,但自從孩子出生後,所有年月日都這麼清楚地被孩子的生活所記載著。 每一步的成長.都是爸媽生活的動力 哥哥前幾天掉了第一顆乳牙,抱著我說,他從今天開始變成了大哥哥,可以幫我照顧弟弟妹妹,即將要滿六歲的他,讓我覺得一切都好不可思議,這孩子真的長大懂事了!妹妹現在喜歡在哥哥、弟弟睡著後,偷偷跑到客廳,躺在我們身邊,唱著她愛的歌,享受專屬我們與她的時光,這個撒嬌的小女孩,完全融化爸爸的心。 弟弟更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每天早上起床先彈跳到我們的房間,非常有元氣的打開房門,討個抱抱親親再調皮地說聲Bye Bye後,關上房門黏著阿嬤吃早餐。看著這三個孩子的成長,我們心中有股說不出的成就感,這屋簷下的一切更是我跟老爺生活的動力,為著孩子們的幸福打拚。  想念那段被孩子依賴的時間  看著身邊的朋友,每個人幾乎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大家的話題也漸漸變成爸媽經的同時,還是會聊聊剛當上爸媽那段手忙腳亂的日子,一邊想著剛出生軟綿綿的他們,現在瞬間長大不再是寶寶,說著說著,彼此還是會透露出捨不得,想念嬰兒時期一直被爸媽需要的時候,也會交換著孩子小時候呆呆的萌樣照片,再轉頭看著跑來跑去的他們,突然覺得時間真的過得好快。 席間一位姐妹帶著剛出生沒多久的小寶寶加入聚會,現場瞬間母愛大噴發,七嘴八舌交換著育兒經驗,看著新手爸媽被體諒安慰的表情,讓我深深感受到原來在多年前,我也是這樣熬過來的。所以,剛當上爸媽的你們,好好享受寶寶全心全意依賴你的時間,因為在不久之後,你們也會跟我一樣,突然很感慨孩子真的就在我們不知不覺中長大了!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643 ※延伸閱讀 當媽媽後,優先想到的都是孩子!三寶媽黃小柔省錢買孩子的用品,願意曬一整天的太陽.「改變,都是因為愛的力量」 小孩也有社交煩惱!黃小柔兒子與好朋友吵架,從中得到認錯的勇氣!幼時社交會影響長大後的人際關係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1歲半叛逆期就來了!孩子越難搞代表越聰明,3方法讓孩子不生氣,別在哭鬧時說教

1歲半叛逆期就來了!孩子越難搞代表越聰明,3方法讓孩子不生氣,別在哭鬧時說教#媽媽寶寶

文/游資芸 採訪諮詢/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曾雅鈴 爸媽好疑惑,叛逆期不是2歲才來,怎麼我的孩子才1歲半,已經天天把「不要」放嘴上? 孩子第一個叛逆期.1歲半就開始 雙和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曾雅鈴表示,從孩子的發展來看,2歲、3歲這種整歲是指相對穩定期,而1歲半、2歲半、3歲半為相對不穩定期,每個學齡前兒童的發展,因先天基因遺傳和後天環境刺激不同,穩定期與相對不穩定期的長短因人而異。 1歲半、2歲半、3歲半是相對不穩定期 相對不穩定期與穩定期有什麼差別?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說明,所謂的穩定期和相對不穩定期,關鍵在於孩子的能力是否正在躍進,換句話說,孩子的穩定期與相對不穩定期,取決於家長對孩子是否足夠熟悉與了解,若孩子有新的能力出現,而爸媽不夠了解時,就會覺得挑戰,認為孩子處於不穩定期,也就是叛逆期,通常落在1歲半、2歲半、3歲半時。 孩子說「不要」.其實是不要你幫 曾雅鈴職能治療師提到,大部分孩子在1歲半時,大動作發展已經很不錯,這時候的他,可能出門不想讓爸媽牽著、想自己上下樓梯等,當爸媽認為這樣會跌倒、想要幫忙,會讓孩子出現「我不要你幫」的情緒,令爸媽覺得他變得好難搞。 在精細動作部分,1歲前或1歲左右的孩子,基本手部功能的發展已完成,這時候會漸漸發展操作工具的能力,例如:孩子想學大人去按開關、拿剪刀,但爸媽可能會覺得太危險或孩子還不能做很好,因此不讓孩子做,這時就會有衝突。 另一方面,孩子的認知和語言能力,也會在這個階段開始精進。有趣的是,孩子越聰明,便越知道這麼做可能會導致什麼結果,他有時會享受這個過程,比如:孩子自己會拿杯子喝,他知道可能會灑出來,但他覺得很好玩、很有成就感,當遭到爸媽制止時,便會有不滿的情緒。 3大教養法.搞定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表示,當孩子想要自己做的時候,爸媽放手讓他去嘗試前,可以善用一些方法,或是適時給予一些協助,來增加孩子的成功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在孩子哭鬧或崩潰時,先同理他的情緒。 方法1:改變環境或物件降低失敗率 當孩子想要自己做的時候,爸媽可以嘗試改變環境,或是一些物件,可讓孩子容易自己完成,也降低失敗的機率。舉例來說,孩子想要自己洗手,不要爸媽抱著洗,這時可使用一些小撇步,如:給他一個增高凳、將水龍頭水管的長度延長,改變環境和物件,讓他自己做得到,孩子就會感到很開心! 方法2:表面放手但爸媽巧妙助攻 除了改變環境與物件外,放手讓孩子去嘗試,爸媽還可以適時給予孩子協助。曾雅鈴職能治療師說,就算孩子只做到中間一個小步驟或一小部分,但他做到了,就會很有成就感!爸媽可藉著幫一點、讓他自己做一些、最後的步驟由自己做到的方式,就可讓孩子開心地練習生活自理的能力。 方法3:別在孩子崩潰時說教 不要在情緒中說教!曾雅鈴職能治療師建議,可給予1歲半至2歲的孩子一些安撫,等心情平靜之後,再引導他說出自己的情緒,可以先幫他把這些感覺說出來,因為這年紀孩子才剛開始練習這些語言的辭句,還不是很能表達自己的感覺,同時讓他知道爸媽有站在他的角度為他著想,孩子漸漸地會了解原來這就是難過、生氣,也學會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485 ※延伸閱讀 寵愛和寵壞如何拿捏?1~2歲漸進式放手是關鍵 擔心孩子黏TT無法獨立?11個建議讓你教出獨立又有安全感的孩子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許孟哲&趙孟姿:因為愛,我們勇敢

許孟哲&趙孟姿:因為愛,我們勇敢#媽媽寶寶

文╱高凡淳 攝影/Weslie Wei 髮型/Naomi_chicshock 化妝/Aga 造型/KATHY HSU 影音/煒視覺影像工作坊 無論是許孟哲眼中,那個獨一無二的小女人,還是雙手捧著孕肚,一腳潛入大海的準媽媽。從趙孟姿身上,讓我們看到因為愛而散發出的自信及勇敢,懷了孕的趙孟姿,真的好美! 懷孕後更愛榴槤!老公幫忙保養肚皮  談到懷孕後的改變,趙孟姿說「初期很嗜睡,不喜歡魚的味道,聞到不覺得噁心,但就是不喜歡。懷孕前,我本就是喜歡菜大過於肉,現在更是嚴重,以前沒有很愛吃甜食,現在變得超愛吃,雖然都沒有孕吐,但對味道變得敏感許多。」老公許孟哲則是擔起監督的責任,只要醫師交代的事,他一定嚴格執行,「像是特愛吃榴槤的那一個月,體重就增加比較多,消夜要進行控制,吃辣的程度也要適度調整……」許孟哲碎念著這些叮嚀,趙孟姿則用充滿愛的眼神笑笑聽著。 有人形容,妊娠紋是甜蜜的負荷,對於趙孟姿來說,雖然會擔心,但也是與老公的浪漫時光。她之前就聽說,由於自己的身形偏瘦,在懷孕時,皮膚更容易被撐開,妊娠紋也會較為嚴重,且一長出來就會是一輩子,當時一知道懷孕,就特別認真保養。「老公現在每天都會幫忙在肚皮上擦妊娠霜跟妊娠油,他還規定洗完澡後一定要等他來擦,如果我自己先擦了,老公還會因此有點小生氣!」 寶寶從小就愛搞怪.貼肚子太近都看不到臉 他們也分享近期產檢的有趣經驗:前陣子寶寶都用一隻手擋住了臉,直到某一次產檢,夫妻倆事先對著肚子裡的寶寶說,「今天要去拍照,不要再擋著臉喔。」果真當天寶寶就沒擋臉,兩人很開心,想說終於可以看到臉了!結果看了老半天,發現還是看不到,只聽見醫師默默地說,「因為寶寶貼肚子太近了……」一聽到兩人快笑瘋,感覺寶寶有種「要看我嗎?給妳拍啊〜給妳拍啊〜」的感覺,結果臉貼得太前面,什麼也看不到,小小年紀就這麼愛搞怪! 第一次感受到胎動.藉機對寶寶喊話「爸爸放假再出來!」 許孟哲分享,第一次感覺到胎動時,內心覺得很疑慮,「因為在這之前,我有感覺到很多次,但老婆都說不是。有次很驚喜摸到,老婆說那是她的呼吸;我再摸摸旁邊,問她這是嗎?她也說不是,那是子宮動脈。」等到第一次確實感覺到時,認真覺得寶寶好有力!也因為將近臨盆,加上許孟哲目前長時間都在台中趕拍新戲,都會趁這段時間跟寶寶喊話:「妳要乖乖的喔!爸爸開始放假的第一天跟妳說,結束放假的最後一天也會跟妳說,不要在爸爸拍戲的時候出來,外面沒有比較好玩,待在肚子裡面比較好玩!」 建立好規矩.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  「我想要把小孩當成朋友,在她的生活裡,媽媽可以是一個陪伴者的角色,一起陪他成長和體驗。」趙孟姿相信,成為爸媽後的他們,一定能在孩子身上學到不少,也會鼓勵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她摸著肚子,對孩子說:「請妳未來多多指教,也很謝謝妳選擇我們當妳的爸媽,我很期待第一眼看到妳,也很希望出生的那一刻,我們三個都在!」 ※原文刊載於2020年07月號《媽媽寶寶》401期。 ※原文連結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620 ※延伸閱讀 小小網紅歌手胖球&斯拉.投入每一件喜歡的事,用音樂和繪本,療癒爸媽的心! 非典型媽媽陳艾琳:與其當一個漂亮女生,更想當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s://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mombaby》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