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功能

逾2000人受惠!健保放寬6歲以上異膚病童生物製劑:年省40萬元藥費

逾2000人受惠!健保放寬6歲以上異膚病童生物製劑:年省40萬元藥費#免疫功能

今年8歲的小豪,自2歲起就受異位性皮膚炎所苦,不僅皮膚流湯流水,每天洗澡、睡覺甚至寫作業前,都要先進行抓癢儀式,家人還要「幫忙抓」1個小時以上,讓小豪媽媽心疼孩子從小就受苦⋯所幸,今年2月1日起健保放寬生物製劑,開放6歲以上中重度異膚患者可申請給付,成為兒童病患穩定控制病情的治療契機。

腸道發炎因體內「這功能」錯亂!一篇懂症狀、治療方式

腸道發炎因體內「這功能」錯亂!一篇懂症狀、治療方式#免疫功能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醫師,這是我1年多來第一次解出成形的糞便耶!」30歲的廖先生很開心地說。他因為反覆拉肚子,已經跑過很多醫院,後來又因為腹痛、發燒,接受過盲腸切除手術,但在術後,症狀仍舊反反覆覆,體重快速減輕,甚至在會陰部出現很深的潰瘍,持續流出渾濁的膿汁。 經過一系列的檢查,才終於確診克隆氏症,並開始使用免疫調節藥物治療。輔仁大學附設醫院胃腸肝膽內科醫師郭震亞亦建議病患,由於傳統藥物的治療成效不佳,所以再幫病患申請健保給付的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病況終於漸漸穩定。目前患者各項發炎指數都在正常範圍,會陰部瘻管重新癒合,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腸道持續發炎,可不只有拉肚子郭震亞指出,發炎性腸道疾病屬於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腸道在受到外來刺激(例如細菌、食物、藥物、環境刺激等)之後,造成免疫功能錯亂,患者自己的免疫細胞開始攻擊正常的腸道黏膜,導致腸子發炎、潰爛,而出現慢性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 發炎性腸道疾病可以分為2種型態,包括潰瘍性大腸炎和克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的發炎只侷限在直腸和大腸,除了拉肚子之外,還會有間歇性的急便感、血便和慢性腹痛,長期下來會導致貧血、精神不濟的狀況,如果嚴重發炎會導致發燒,甚至腸道壞死而需要手術切除大腸。 「在臺灣,潰瘍性大腸炎好發於30至50歲的青壯人口,以男性較多。」郭震亞表示:「如果沒有好好治療,將會對家庭和社會造成很大的損失,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就是因為潰瘍性大腸炎而辭職下台。」 「克隆氏症」可以在所有消化器官造成發炎,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腸、大腸等,郭震亞說,克隆氏症除了造成病患慢性腹痛、拉肚子之外,更常出現精神不濟、體重減輕和發燒等全身性症狀。由於克隆氏症的發炎較潰瘍性大腸炎更深,容易造成腸道穿孔、瘻管或狹窄等併發症。 發炎性腸道疾病恐致短腸症候群在台灣,克隆氏症好發在20至30歲的年輕人,也是以男性居多。克隆氏症如果沒有積極治療控制發炎,最終會有6成患者需要接受手術切除腸道,對身心造成莫大傷害。若因為併發症而反覆切除腸道,可能導致「短腸症候群」。 「短腸症候群」是指小腸因為大範圍的慢性發炎或手術切除而喪失消化、吸收功能,導致患者營養不良而需要終身接受靜脈或腸道營養補充。也因此,郭震亞提醒,克隆氏症病友更需要積極治療控制腸道發炎,降低需要切除腸道的風險,以避免短腸症候群的發生。 除了腸道發炎之外,大約1到4成的發炎性腸道疾病患者會出現腸道外器官的發炎,例如眼睛發生葡萄膜炎或鞏膜炎、口腔慢性潰瘍、皮膚出現不正常的紅斑或潰爛,手指、脊椎或髖關節因慢性發炎而疼痛,另外,這種疾病也可能造成肝臟、膽道發炎,而在抽血時發現肝膽指數異常。 無論克隆氏症或潰瘍性大腸炎,較嚴重的急性期治療會先使用全身性類固醇來快速減輕發炎,若類固醇的治療成效不佳,則會考慮使用生物製劑或免疫抑制藥物作為第2線治療。 若是屬於輕度至中度的潰瘍性大腸炎,可使用5-ASA抗發炎藥物做為第1線藥物,如果療效不佳會考慮使用類固醇治療。郭震亞解釋,克隆氏症對5-ASA抗發炎藥物的反應較差,即使是輕度發炎,在急性期仍然會以類固醇作為第1線治療。  類固醇治療急性發炎,生物製劑促長期穩定控制由於長期使用全身性類固醇會造成新陳代謝方面的副作用,並增加感染的風險,因此不適合作為維持緩解的長期用藥,必須逐步替換為副作用較少的5-ASA抗發炎藥物或免疫調節劑來控制發炎。倘若傳統治療成效不佳,則會進一步使用生物製劑來長期控制發炎。 生物製劑是種單株抗體,可以阻斷特定發炎路徑以達到抑制發炎的效果,相較於類固醇,生物製劑的專一性、安全性較高,也會比傳統免疫調節劑的療效更穩定,但由於藥價昂貴,因此目前在臺灣健保給付中屬於第2線治療。 生物製劑藥物主要可分為2種機轉,全身型生物製劑可抑制發炎介質作用,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可抑制淋巴球遷徙至腸道組織而達到抗發炎作用。郭震亞指出,腸道專一型生物製劑主要是針對腸道的發炎反應做抑制,較不影響其他器官的免疫反應,長期使用時感染風險較低,是目前生物製劑中較安全的選擇。生物製劑治療中重度腸炎患者可免切腸手術生物製劑的療效和發炎性腸道疾病的嚴重度、患者本身的狀況有關,郭震亞分析,平均而言,使用生物製劑治療中重度潰瘍性大腸炎,約有6成患者可維持腸道黏膜癒合;治療克隆氏症,約有4成至5成患者可維持腸道黏膜癒合。根據國外大型追蹤研究報告,使用生物製劑長期治療,約可降低3成潰瘍性大腸炎和7成克隆氏症需要手術切腸的風險。 由於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和生物製劑都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因此使用前必須確認患者是否處於肺結核潛伏感染或是有B型肝炎、C型肝炎帶原的狀況,以避免治療過程中感染復發。 發炎性腸道疾病是自體免疫疾病,無法完全治癒,但目前已經有成效良好的藥物可以穩定控制發炎,改善預後。郭震亞叮嚀,治療目標除了要改善腹痛、腹瀉、血便等症狀,更重要的是達到腸黏膜癒合,以降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機會,避免動刀切腸子! (文章授權提供/照護線上)

把握3歲前黃金期 這樣抗敏就對了!

把握3歲前黃金期 這樣抗敏就對了!#免疫功能

(撰文/優活健康網記者 徐平) (諮詢/禾馨新生婦幼診所兒科醫師 巫漢盟) (圖片提供/優活健康網) 塵蟎總是讓孩子的換季過敏雪上加霜,每到換季,過敏都是父母頭大的問題之一。人體免疫系統約在3歲前抵定,而腸道掌管人體70%的免疫功能,腸內菌相就和過敏產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腸道健康不能等!只要掌握簡單原則,就能有效改善過敏。 從源頭發展自身防蟎力、降低壞菌 兒科醫師巫漢盟表示,發生過敏時,一般家長會採用消極的做法,認為環境問題才是孩子最大的威脅,因此總認為只要換棉被,清潔濾網就可以杜絕過敏原。事實上,戶外環境難以掌握,唯有打造日常保養,從源頭發展自身防蟎力,同時降低大人小孩體內壞菌,免疫力才能得以提升。 母體懷孕時寶寶腸道為無菌,經過產道時,不論是母體的好菌或壞菌都會被新生兒承襲。3歲前是抗敏黃金期,從媽媽懷孕到小孩免疫系統發育完全,只要掌握把腸道健康底子打好,嬰兒在媽媽子宮裡一樣可以自行發展出預防過敏的機制。   打造抗敏一條龍 親餵母乳有幫助 至於如何讓孩子一出生就充滿保護力?巫漢盟醫師指出,想要從子宮內、出生後到3歲前打造「抗敏一條龍」,免疫能量來源可以從食物著手。許多民眾都會將益生菌當作幫助消化的輔助,研究發現,部分益生菌還能預防過敏,一般醫師都會建議親餵,因為母奶含有調節免疫力的益菌生,可以讓寶寶自動形成防護網。 3歲以前沒打好底子以後就會常過敏嗎?新手爸媽問題多,怎麼吃才是真正對寶寶好?巫漢盟醫師表示,環境、飲食對於敏感體質的孩子影響甚鉅,家族裡若有過敏性體質對於飲食一定要很小心。父母都會在意小朋友出生後吃的東西,建議勤餵母奶,待寶寶腸道系統成熟後,在適當時機補充副食品,可讓腸道系統產生耐受性。只要免疫力調整好,基礎也能慢慢建立起來。 LP菌屬的益生菌有助免疫功能趨於穩定 在小朋友6、7個月的時候,副食品搭配補充益生菌也會有些保護作用。益生菌有助減少塵蟎特異性IgE抗體,動物實驗研究結果顯示,特定菌種如LP菌屬的益生菌可以幫助免疫功能趨於穩定狀態。一般來說,若有外來物入侵,免疫細胞會產生抗體對抗外來物,抵擋進到體內的機會。腸道好菌多,也可以避免過敏原趁虛而入。 第二型輔助型細胞活性過多 體內會發生過敏 免疫細胞是主要為B細胞及T細胞,若身體遇到外來物或是過敏原,B細胞就會分泌免疫球蛋白,此時輔助型的T細胞便來調節體內產生免疫反應,對抗外來物。 輔助型T細胞又分為第一型跟第二型,若第二型T細胞活性太多,體內會傾向於過敏反應,皮膚起疹子、打噴嚏、流鼻水、咳嗽的情形也會增加,過敏現象就會慢慢產生。因此若過敏反應能在一開始就抑制住,寶寶也不用承受後續症狀。   內外雙重保護才能有效防螨抗敏 巫漢盟醫師表示,寶寶出生前可由媽媽補充益生菌,出生6個月後寶寶也可嘗試攝取益生菌。不同菌種、不同劑型的益生菌效果不一,攝取後也要看菌種在腸道內是否能有好的定殖率。(假設吞了100隻益生菌只有10隻順利到達腸道,則定殖率只有10%) 巫漢盟醫師強調,台灣氣候潮濕悶熱,想要抵抗換季過敏,一定要記得內外雙重保護,才能夠防蟎抗敏!

驚!情緒異常恐致子宮頸癌

驚!情緒異常恐致子宮頸癌#免疫功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人體免疫功能變差的原因很多,遺傳、年齢、體溫、壓力、營養、疾病、感染、放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等,都會使免疫力下降;其中,沈重的壓力,更是破壞這道重要自然防線的元兇之一。以口腔扁平苔癬患者來說,100%和精神壓力有關,其次是90%以上的復發性口腔潰瘍;其他如口乾舌燥,都和壓力脫不了關係。長期承受壓力 容易引發癌前症狀適當的壓力對人體有喚醒作用,腎上腺會在短期承受高度壓力時,分泌大量皮質醇,刺激身體釋放能量對抗外來壓力。但現代人長期承受過重壓力,腎上腺因此工作過度而疲乏,皮質醇分泌不足,導致人們無法有效對抗壓力,並造成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的相互反應,免疫力降低,進而表現出身心各方面症狀,比如:反覆發作的憂鬱症、失眠、頭痛、經常感冒、消化不良,甚至引發「癌前症狀」。情緒與免疫的關係是許多學者近年來研究的課題,精神緊張等心理因素,可影響「自體免疫性疾病」的誘發、症狀演變、疾病的預後、甚至抵消療效的反應。眾多的事實,使人們相信情緒障礙,特別是緊張刺激引起的負性情緒體驗,可以改變機體免疫功能、而增加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有情緒異常者 恐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情緒與免疫的研究,還涉及到腫瘤與自體免疫疾病問題。目前不僅證實良性與惡性腫瘤的女性患者間的心理反應不同,而且一些前瞻性研究也顯示,那些有可疑的子宮頸抹片異常的婦女,經過追蹤觀察發現,有明顯的情緒異常者,大多數發展成為子宮頸癌患者。生活於緊張性環境中數月後,婦女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明顯增加。同樣的現象也可見於系統性紅斑狼瘡、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我多年研究扁平苔癬的自體抗體、和腫瘤指標「鱗狀細胞癌」相關抗原、以及修格連氏症候群(乾燥症候群)的自體抗體等,也有類似的情形,不當的情緒壓力,會打破免疫平衡,造成免疫失調,使得自體抗體或腫瘤指標濃度升高。體虛失眠 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情緒與免疫的一些證據,可以從研究中得到證實,比方離婚、是一個較嚴重的生活事件,情緒的變化也較為複雜,因而引起的免疫學變化也很複雜。參加考試的學生,在參加考試的當天與考試前後壓力比較,也是不一樣。病人臨手術前的等待,是一種最深刻的情緒體驗,手術前的精神壓力,可影響到淋巴細胞對刺激物的反應,尤其是病人個體的敏感性、擔心對手術預後了解與評估的不足,影響關係都是最為密切的。口腔潰瘍,也可算是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很多患者的口腔潰瘍反覆發作,從臨床觀察,多是在過度疲勞後發病的。也就是說,口腔潰瘍最喜歡找上精神壓力大、生活作息不正常、愛抽菸、酗酒、嚼檳榔、體質虛弱和失眠的人。容易罹患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除了對症治療外,也要注意生活規律、該休息的時後就要休息、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持之以恆的運動,並且保持心情愉悅。(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張口困難?口潰瘍別自行塗藥

張口困難?口潰瘍別自行塗藥#免疫功能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口腔,就像是人類疾病的一扇窗,口腔可以看出人體的免疫功能,自律神經狀況,並與身體各部位息息相關,所以成為治療疾病的重要參酌關鍵。口腔黏膜疾病,是指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的病變;和許多全身系統疾病有著密切關係,因為口腔黏膜病況,也是判斷這些疾病處於早期或已到晚期的表徵之一。口腔久潰不癒 小心恐癌病變雖然身體有許多病痛,會從口腔反應出來,例如來自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藥物過敏、缺乏鐵質、缺B12、葉酸…等等,會出現唇炎、嘴角炎、舌炎等症狀表現,但是如果傷口拖了一段時間,時好時犯反覆發生,久潰不癒很難收口,就要小心是不是有癌病變的潛藏?口腔有著許多功能,是咀嚼食物的地方、品味和發音之處;同時還具有保護性質,對抗許多有害的細菌和物理創傷。口腔黏膜的結構,和唾液的相互關係,幫助我們完成了消化開端的功能。口腔由一層黏膜層所覆蓋,由上皮層、結締組織固有層所構成。嘴破最多兩周可自行痊癒保護和感覺是口腔黏膜最大功能,保護是幫我們防禦外來的創傷刺激、生物、微生物、病毒的侵襲。在感覺刺激部份,味覺之外,還有疼痛、碰觸、擠壓以及對冷熱溫度的反應。而唾液分泌出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幫助溶解某些細菌,消滅某些病毒。口腔潰瘍就是俗稱的「嘴破」,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症狀,嘴巴裡會有發熱和疼痛的感覺,吃東西時非常不舒服,如果病灶是發生在頰黏膜處,不小心被牙齒咬到傷口,可就成了二次傷害,又得多疼幾天。好在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淺表性潰瘍,多是一至兩個星期,便可以自己痊癒。張口困難、口乾現像通常維持3到10天一般口腔潰瘍,講話和吃喝東西時,一碰到傷口就疼痛不堪,有人張嘴困難、有人還會伴隨口乾現象。通常會持續3到10天,嚴重時、還要忍耐兩個禮拜左右,痊癒後不會留下疤痕。有些口腔潰瘍病患,老是在反復發生,醫學上稱之為「復發性口腔潰瘍」。也叫復發性(鵝)口瘡性潰瘍。有人一年發病數次,也有人一個月頻繁發病幾次,甚至新舊病變交替出現。但若這般反復發作,請務必問診就醫了。難好的潰瘍可能是免疫疾病害的 別自行塗藥咬傷或燙傷的水泡,所造成的潰瘍,比較容易復原,但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形成的潰瘍,會較難收口,請別自行隨便塗抹藥膏,還是要經醫師診斷,如果不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很難痊癒,必要時需佐以免疫檢查。若是濾過性病毒所感染的潰瘍,常需要10天到14天的病程,才會恢復。正常的口腔黏膜,濕潤光滑,呈粉紅色,除皮脂腺外,沒有其他,口腔黏膜的防禦作用,主要在物理化學細胞免疫的屏障。我們的口水、唾液,就是口腔黏膜的第一道關卡。唾液的沖洗作用,可以用來排除有毒物質,使微生物不易附著於黏膜或牙齒表面。(本文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大塊文化)

免疫差 男性比女性易患皮膚癌?

免疫差 男性比女性易患皮膚癌?#免疫功能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編譯)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不論臉部、頭皮、手腳等都有可能產生皮膚癌。根據英國研究報告顯示,儘管患皮膚癌的男女比例是差不多的,但死於皮膚癌的男性卻超過女性;這可能與免疫功能有關。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研究指出,每年因皮膚癌而死亡的男性有1300人,而女性只有900人。預計這死亡的差距還會繼續擴大。而患皮膚癌男性死亡率高於女性,原因可能是女性比男性的免疫機能更強。另一個男性皮膚癌死亡率高的原因是診斷拖延。不同於女性,男性的皮膚癌通常發生在後背而不是手臂或腿上。這使得癌症不那麼容易發現。在英國,男性患皮膚癌的機率是30年前的5倍,從每10萬人口中2.7人增加到今天每10萬人口中17.2人。而過度日曬和使用日光浴更是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機率。

多補充益生菌防感冒? 營養師:因免疫功能增強

多補充益生菌防感冒? 營養師:因免疫功能增強#免疫功能

益生菌可以幫助腸道清潔,改善過敏並且促進代謝,但是根據研究顯示,益生菌除了這些功能之外,還可以預防感冒。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董碧蓉醫師研究發現,如果多補充益生菌,可以讓人體比較不容易感冒。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營養治療科技術主任黃金環營養師表示,這應該是益生菌促進身體免疫機能,讓身體有足夠的免疫力去抵抗感冒病毒的入侵,所以不容易感冒。研究人員募集了三千多人,將他們分成三組,一組有補充益生菌,一組補充安慰劑,一組則是什麼都沒有,一個禮拜後觀察他們的感冒的情形,結果發現有補充益生菌的人,比那些沒有補充益生菌的人,感冒的機會減少了12%。董碧蓉醫師認為,這是因為益生菌當中的乳酸菌與比菲德氏菌可以促進免疫機能,加強了白血球細胞的吞噬功能,所以可以抵抗外來的感冒病毒侵襲。黃金環營養師表示,過去益生菌就已經被認為可以促進腸道機能、代謝與改善過敏,卻沒有任何文獻提到預防感冒的作用,但是她認為這是因為益生菌可以促進身體白血球的吞噬功能,讓身體的防禦力增加,自然就不容易受到病毒或細菌的感染。黃金環主任提醒民眾,益生菌的目的是要平衡身體內好菌與壞菌,所以不是越多越好,不管是市售的優酪乳或是膠囊,都需要依照上面的標示食用,優酪乳一天不要超過500c.c.,千萬不要認為益生菌很好就猛吃。此外,有一些免疫力不全的病人,像是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後的病人,最好不要補充益生菌;未滿2歲的嬰兒,腸道的機能還沒有成熟,也不適合吃益生菌。營養師指出,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同一種益生菌,因此想要補充益生菌的人,要多去嘗試不同的菌種,才能知道身體當中需要哪些益生菌,比如有便秘的人去嘗試多種益生菌,才可發現哪個菌種能改善便秘。生殖泌尿道感染不治療 孕婦當心病延子女!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53媽媽暴露二手菸 恐致小孩過敏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220自己培養「好的細菌」 研究:好菌可改變心情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196

Happy牛Year!春聯義賣感受新年歡樂氣氛

Happy牛Year!春聯義賣感受新年歡樂氣氛#免疫功能

春節假期將至,行政院衛生署新竹醫院在元月二十一日(星期三),提早慶祝春節,在醫院的一樓門診大廳特別舉辦了「Happy 牛 Year! 春聯義賣」活動,邀請新竹市書畫協會理事長黃瑜月老師等五名書畫家,在現場揮毫書寫春聯、繪畫,並當場義賣,所得將全數捐助該院策劃發起的「每個都是寶、一個不能少」建構大新竹地區學童健康保護網,幫助無健保的學童就醫。藉著此活動新竹醫院希望能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在這景氣寒冬能共體時艱,慷慨解囊幫助社會上弱勢的角落,讓家家戶戶都能平安過好年!新竹醫院張景年院長,特地向大家拜了早年,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能夠身體健康,牛年行大運,張院長表示「每個都是寶、一個不能少」建構大新竹地區學童健康保護網計畫,在去年度已經協助新竹地區許多無健保但需要就醫的學童,特別是因家庭重大變故導致經濟困難的「新貧家庭」,這個計畫與地區政府、民間部門的資源,一同提供了學童完整的保護網絡,協助弱勢學童及家庭,希望大家一起響應這次春聯的義賣活動以及新竹荷蘭國際學校的義演,如同書畫老師提字寫的「牛轉錢坤」!能牛年行大運,為社會的和諧與幸福來努力!義賣活動進行的同時,新竹醫院邀請新竹荷蘭國際學校八年級的同學,在大廳帶來精彩的表演,有活力流行熱舞、樂團表演以及鋼琴演奏等,陪伴病患提前感受新年歡樂的氣氛!除了台灣之外,這些同學有些來自新加坡、韓國,為了這次在醫院的表演,同學們運用下課時間努力練習,用心準備活動,就是希望能帶給病患及家屬歡樂,讓大家暫時忘記生病的痛苦!截至當天中午,新竹醫院的春聯義賣活動,共募得壹萬餘元,醫院員工、志工、以及大廳的民眾都熱情響應義賣活動,用這別具意義的春聯來除舊佈新,新竹荷蘭國際學校的義演,更帶動現場氣氛high到最高點,這次新竹醫院的「Happy 牛 Year! 春聯義賣活動」讓大家都提前感受到新年的歡樂氣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