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

反覆嘴破造成潰爛 小心癌已上身

反覆嘴破造成潰爛 小心癌已上身#潰瘍

口腔,就像是人類疾病的一扇窗,口腔可以看出人體的免疫功能,自律神經狀況,並與身體各部位息息相關,所以成為治療疾病的重要參酌關鍵。口腔黏膜疾病,是指發生在口腔黏膜和軟組織的病變;和許多全身系統疾病有著密切關係,因為口腔黏膜病況,也是判斷這些疾病處於早期或已到晚期的表徵之一。雖然身體有許多病痛,會從口腔反應出來,例如來自細菌或病毒的感染、藥物過敏、缺乏鐵質、缺B12、葉酸…等等,會出現唇炎、嘴角炎、舌炎等症狀表現,但是如果傷口拖了一段時間,時好時犯反覆發生,久潰不癒很難收口,就要小心是不是有癌病變的潛藏?口腔有著許多功能,是咀嚼食物的地方、品味和發音之處;同時還具有保護性質,對抗許多有害的細菌和物理創傷。口腔黏膜的結構,和唾液的相互關係,幫助我們完成了消化開端的功能。口腔由一層黏膜層所覆蓋,由上皮層、結締組織固有層所構成。保護和感覺是口腔黏膜最大功能,保護是幫我們防禦外來的創傷刺激、生物、微生物、病毒的侵襲。在感覺刺激部份,味覺之外,還有疼痛、碰觸、擠壓以及對冷熱溫度的反應。而唾液分泌出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幫助溶解某些細菌,消滅某些病毒。口腔潰瘍就是俗稱的「嘴破」,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症狀,嘴巴裡會有發熱和疼痛的感覺,吃東西時非常不舒服,如果病灶是發生在頰黏膜處,不小心被牙齒咬到傷口,可就成了二次傷害,又得多疼幾天。好在發生在口腔粘膜上的淺表性潰瘍,多是一至兩個星期,便可以自己痊癒。一般口腔潰瘍,講話和吃喝東西時,一碰到傷口就疼痛不堪,有人張嘴困難、有人還會伴隨口乾現象。通常會持續三到十天,嚴重時、還要忍耐兩個禮拜左右,痊癒後不會留下疤痕。有些口腔潰瘍病患,老是在反復發生,醫學上稱之為「復發性口腔潰瘍」。也叫復發性(鵝)口瘡性潰瘍。有人一年發病數次,也有人一個月頻繁發病幾次,甚至新舊病變交替出現。但若這般反復發作,請務必問診就醫了。咬傷或燙傷的水泡,所造成的潰瘍,比較容易復原,但是「自體免疫疾病」所形成的潰瘍,會較難收口,請別自行隨便塗抹藥膏,還是要經醫師診斷,如果不使用類固醇或免疫調節劑很難痊癒,必要時需佐以免疫檢查。若是濾過性病毒所感染的潰瘍,常需要十天到十四天的病程,才會恢復。正常的口腔黏膜,濕潤光滑,呈粉紅色,除皮脂腺外,沒有其他,口腔黏膜的防禦作用,主要在物理化學細胞免疫的屏障。我們的口水、唾液,就是口腔黏膜的第一道關卡。唾液的沖洗作用,可以用來排除有毒物質,使微生物不易附著於黏膜或牙齒表面。本文作者:孫安迪 醫師摘自:小心嘴破:身體免疫拉警報,由大塊文化發行延伸閱讀「口腔潰爛的原因」:http://www.uho.com.tw/mouth.asp?aid=9464

香菇堵住小腸 造成61歲老翁腸阻塞

香菇堵住小腸 造成61歲老翁腸阻塞#潰瘍

文/行政院衛生署台中醫院 微創中心 蔡金宏主任61歲未婚的徐先生,平時在家由母親及兄弟姐妹共同照顧,並聘請外籍女傭幫忙看護。上週四時,家屬發現徐先生的食慾變差,星期六早上開始噁心嘔吐。家屬在幫徐先生清理嘔吐物的過程中,發現徐先生的肚子又圓又脹,於是緊急將徐先生送至台中醫院急診。在急診發現徐先生腹部脹如圓鼓,腸音變快,並不時的表示腹痛,在急診的電腦斷層發現在小腸中後段的腸內有一團異物將小腸塞住,導致腸子阻塞。仔細詢問家屬與病患,只知徐先生牙齒脫落逾半,家屬勸他裝假牙,他又不肯。家屬也想不起他倒底是吃了什麼食物把小腸塞住了。最後決定用手術方式把異物取出,解決腸阻塞的問題。手術中發現異物卡在小腸的中後段,打開腸子赫然發現一朵完整的香菇,約4.5×3×2.5公分大小,卡在離大腸尚有140公分的小腸段。這一段小腸是小腸段中直徑較小的,只有1.5~2公分,是異物最常卡住的腸段。原來徐先生因年紀大,多數牙齒已脫落,又不肯裝假牙,吃東西時無法細嚼慢嚥,多是大口吞嚥,才造成未消化的香菇阻塞腸子。未消化的香菇在徐先生接受手術後已取出,目前恢復情況良好。人生活忙碌,容易暴飲暴食,進而造成消化不良,嚴重者還有可能造成消化性潰瘍,甚至發生像徐先生一樣的急症:腸阻塞。另外,有些特殊族群,例如:精神上或是智能上異常者、老人家、幼小兒童等,因牙齒脫落或是口腔發育未完全者,更容易因無法細嚼慢嚥造成消化不良,食物阻塞腸道的危險性也相對增加。因此,對於食物的烹調方式,應以細碎飲食為主。在照顧此類族群上,更應小心注意才是!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

預防大腸直腸癌 飲食高纖、低脂、多運動#潰瘍

根據衛生署統計,癌症已成為國人主要死因之首,而大腸直腸癌則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每年造成的死亡數約4000人左右,佔癌症死亡總人數的10%,且大腸直腸癌的罹患人數在民國八十年至九十年間,增加了約七成,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約有1/3的大腸直腸癌病患在確定診斷時,已出現轉移(第四期),而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患的5年存活率低於5/%,相對地,若能早期發現,則存活的機會相當高,第一期病患的5年存活率達90%,因此認識大腸直腸癌的致癌因子,且定期接受篩檢或監測,是遠離大腸直腸癌最佳的方法。光田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彥志醫師指出,大腸直腸癌的形成是多重因子所造成,包括遺傳、基因突變、致癌物質及飲食、生活習慣等交互作用而成。李彥志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形成的主要模式,是從正常黏膜階段至腺性瘜肉,再進行至癌症,是由一連串基因的改變積聚而成,近年來已証實經由大腸鏡瘜肉切除及其後的監測,可大大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達90%。 在飲食及生活習慣上應多吃蔬菜、水果、穀類等高纖食物且多運動、少吃脂肪類或卡路里高的食物,避免抽菸、少喝酒,將可降低大腸直腸癌的發生。李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高危險群包括:家族性大腸瘜肉症、遺傳性非瘜肉大腸直腸癌、潰瘍性結腸炎、克隆氏疾病、先前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及二位(或以上)第一等親家屬或一位小於60歲的第一等親家屬罹患大腸直腸癌者等,應更密切篩檢或監測及給予必要的處置。

腸胃不適者 多數睡眠品質差

腸胃不適者 多數睡眠品質差#潰瘍

睡眠不足與失眠是現代人常見的困擾,有人忙到沒時間睡覺,卻也有人躺在床上輾轉難眠;消化系統疾病更是當今社會的文明病,有人忙得不可開交,有一餐沒一餐,也有人天天交際應酬,喝酒買醉暴飲暴食,各式各樣的壓力導致胃腸不適。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消化內科羅鴻源醫師指出,睡眠與消化系統疾病間其實互相影響,治療消化系統疾病,亦可改善睡眠品質。羅鴻源醫師表示,消化性潰瘍的成因是胃腸道攻擊因子與保護因子間角力的結果,主要以上腹部疼痛及出血來表現,在十二指腸潰瘍與睡眠的研究發現,基礎胃酸分泌的尖蜂是在半夜,胃酸分泌與睡眠週期並不相關,但在睡眠週期的前二小時胃酸分泌不易被抑制,用藥物抑制夜間的胃酸分泌,可以促使潰瘍癒合亦可預防潰瘍復發。其次是胃食道逆流疾病,胃食道逆流主要以胸口有燒灼感、嘔酸水、不明原因胸痛及其他非典型症狀來表現,在一份美國調查發現,79%胸口燒灼感發生於半夜,75%的病患因此影響到睡眠,40%的病患因此影響到隔天的精神,甚至27%影響到枕邊人的睡眠。對於胃酸逆流,人體會藉由分泌唾液及吞嚥動作減少胃酸對於食道的傷害,這些動作在進入睡眠後都會減少,加上睡眠時平躺,這種種因素都導致夜間胃酸逆流,胃酸與食道接觸時間比日間要長,而且造成傷害較大。另一方面,胃酸逆流至食道會伴隨著短暫的清醒,這是人體的自然防禦機制,目的是避免胃酸逆流至氣管造成傷害,但是如此睡眠週期因而被打斷,於是睡眠片片斷斷而造成失眠。最後談談胃腸功能障礙,所謂胃腸功能障礙表示消化系統並無器質上的病變,目前的致病機轉並不清楚,可能與腸胃道蠕動、腸胃道對痛覺過度敏感及個人精神官能症等因素有關,症狀主要有腹痛、腹脹、便秘及腹瀉等等。在西方國家的研究調查顯示,在腸躁症及胃腸功能障礙的病患中,有睡眠障礙的比沒有睡眠障礙的要多,臺灣的研究調查亦出現相同的結果。羅鴻源醫師表示,胃腸功能障礙的病患中大約25-30%有睡眠障礙,而且當晚的睡眠品質與隔天的胃腸症狀有很大的關係。林林總總談了一些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與睡眠之間的關係,良好睡眠品質是為第二天充電,不好的睡眠品質會影響到隔天的表現,也會讓你覺得腸胃不適,更可能透露出潛在的疾病。

重視「瘜肉」問題 降低罹患”腸癌”風險

重視「瘜肉」問題 降低罹患”腸癌”風險#潰瘍

大腸(結腸)癌是大腸癌症,直腸癌是結腸最後6英吋部位的癌症,它們統稱為大腸直腸癌。大腸直腸癌是亞洲地區裡面最常見癌症的一種,在許多亞洲國家裡面,像是中國、日本、韓國,因飲食生活西化,其發病率越來越高。雖然大腸直腸癌發生的確切原因不詳,但是已經找出數個危險因子。這些因子包括了:年齡、家族病史、個人病史、瘜肉、遺傳性疾病、發炎性腸道疾病、飲食、喝酒、抽煙、糖尿病與肥胖。而哪些族群比較容易罹患大腸直腸癌:如、50歲以上的人罹患大腸直腸癌機率較高,但年輕人也有可能會罹患大腸直腸癌,特別是擁有陽性反應家族病史的人;另外,大腸直腸癌病患的親屬也是擁有比較大的罹患風險,而先前有瘜肉或大腸癌病史的人,也會增加再次發病的風險。瘜肉是從結腸壁擴展生長出來的一團細胞。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內科 - 吳淑明醫師表示,瘜肉的種類有數種,有一些可能會轉變成惡性,雖然增生性瘜肉很少會變成癌症,但是腺瘤性瘜肉則有可能會變成癌症,因此,在做乙狀結腸鏡或大腸鏡檢查,發現腺瘤性瘜肉時,通常都會將其刮除。有一些遺傳性疾病會影響到結腸,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可能性,例如:家族遺傳的腺瘤性瘜肉群症以及遺傳性非瘜肉群症大腸直腸癌。有長期的發炎性結腸疾病的人,像是長期潰瘍結腸炎以及庫隆氏症,也比較可能得到大腸直腸癌。    吳淑明醫師說,有研究指出,飲食中的飽和脂肪與熱量含量高,而且鈣、葉酸、纖維、水果與蔬菜含量低,也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同時,也有證據證明,喝酒與抽煙都會增加罹患以及死於大腸直腸癌的風險。肥胖的人與糖尿病病患,也都有較高的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大部份的癌症在早期可以治療的階段是不會出現什麼症狀,這也是為什麼早期與定期檢查很重要的原因所在,特別是高風險的族群更是如此。吳醫師提醒,要注意的一些常見前兆與症狀有:「排便習慣的改變、血便、持續的腹部不適感、腸道蠕動伴隨著腹痛、感覺排便沒有完全解乾淨、體重減輕。」從50歲開始就應該做檢查,高風險的族群則應該要從更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檢查。建議,每年要做一次大便潛血檢查。如果是呈陰性反應,每五年做一次乙狀結腸鏡檢查以及每十年做一次大腸鏡檢查,高風險的族群則應該要做更頻繁的檢查。吳淑明醫師強烈建議,要進行生活方式與飲食上面的改變。限制脂肪的攝取,特別是要限制飽和脂肪的攝取,同時要攝取大量的水果、蔬菜與全穀類。減少喝酒、戒煙以及定期的運動,以保持健康的體重。大腸直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如果在早期就發現並且刮除會致癌的瘜肉,是有很大的治癒可能性。

雷射運用範圍廣 改善嚴重牙齦外露

雷射運用範圍廣 改善嚴重牙齦外露#潰瘍

雷射的運用範圍很廣,在眼科可治療近視,皮膚科能用來除去疤痕、坑洞。目前雷射光也經常運用在牙科上,雷射光刀取代了傳統的手術刀,癒合快速又舒適。醫師依憑本身專業醫療經驗,加上患者對於美感與醫療需求,運用雷射手術去除牙齒敏感及塑形,讓患者重拾健康笑容。呂睿庭醫師表示,由於雷射種類眾多,臨床應用與發表也愈來越多,以運用於美容牙科方面最為普遍,包含牙齒治療與修護層面:牙周病治療、牙齒美白、牙齦美白、口腔殺菌、潰瘍治療、纖維瘤切除、雷射洗牙等。25歲的阿文(化名)牙齦外露問題嚴重,有一天刷牙時牙齦出血,就診後才知道自己有牙周方面的疾病,而他從小在乎的牙齦外露問題,現在也可透過雷射與牙周治療一起治療完成。呂睿庭醫師表示,牙齦雷射整形術的特點在於,高功率雷射使疼痛感降低、流血少、傷口微創、治癒力強,可破壞最少之組織。像阿文這樣的患者,可運用牙齦雷射整形術改善微笑時牙肉露出太多的問題,使微笑時的嘴形呈弧形微笑狀。假如牙齦曲線有不整齊的情形時,還可讓牙齦呈現標準完美弧度。此外,牙齦雷射整形術針對牙齒未完全萌發之牙床、牙齒變色、上顎齒槽骨過於突兀的困擾都有改善的效果,運用範圍相當廣泛。不過呂睿庭醫師強調目前牙科已慢慢轉型為美容醫療牙科,而美容醫療中醫師審美觀與判斷力最為重要,搭配良好的醫療設備,才能提供安全又舒適的美容醫療服務。現在雷射光束足以代替傳統的高速鑽牙機,免除傳統鑽牙機的刺耳噪音及不舒適感,對於害怕看牙的患者是一大福音。

咳血、便血皆可能是「消化道出血」

咳血、便血皆可能是「消化道出血」#潰瘍

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天主教耕莘醫院新店總院胃腸肝膽科-葉錦龍醫師表示,臨床上因處理方式的不同,所以粗略的以十二指腸韌帶 (Treitz ligament )做為分界,此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道、 胃、十二指腸、胰管及胆道的出血,稱之為上消化道出血;此韌帶以下的消化道,包括小腸及大腸出血,稱之為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種十分嚴重的症狀,一半以上的原因是因為胃及十二指腸佔潰瘍。1. 其他出血原因有:胃糜爛、食道裂傷、食道靜脈曲張破裂等等。2. 表徵包括:吐鮮血、吐出咖啡狀物體或是解出黑色大便。但是咳血或是口鼻腔出血吞嚥下去再吐出來,有時會誤以為是上消化道出血,要小心鑑別。葉錦龍醫師指出,大概有80%以上的上消化道出血自行停止,後續只要根據檢查出的病因加以完整的治療即可。其他的出血,必須經胃鏡檢查出病因,並適當運用各種止血方法來止血,少數出血則必須要手術治療或是血管栓塞治療,但仍然會有一些病人因為病情嚴重及併發症而無法救治。■ 下消化道出血:最明顯的表徵就是便血,出血量有可能是大量、少量或是隐性出血到發生姿勢性低血壓甚至昏厥才被發現。病因則有痔瘡破裂、肛裂、大腸瘜肉、憩室、發炎或惡性腫瘤等等。檢查的工具有大腸鏡、小腸鏡、核子醫學掃描及血管攝影檢查。治療的方法則有經大腸鏡止血、血管栓塞治療或是接受外科手術。總之消化道出血是內外科重症,須要接受進一步檢查以確定病因,配合上適當的治療,絶大多數的病人可以康復痊癒。

「臭嘴邊」怎麼辦?教你對付難纏的唇部疱疹

「臭嘴邊」怎麼辦?教你對付難纏的唇部疱疹#潰瘍

唇部疱疹是由一種叫做單純性疱疹的病毒所引起之感染,這種病毒和感冒病毒不同。雖然大部分的人體內都帶有這種病毒,但並非每個人都會引發唇部疱疹之外觀症狀,不過有些人則會在一年內有2-10次發作。感染會在什麼時候發生?為恭紀念醫院皮膚科賴義傑醫師表示,第一次感染通常發生於兒童時期,比如說被已感染者親吻(父母、兄弟或其他成人),然後病毒穿過皮膚,沿著神經移動,最後躲藏在神經連接觸,一直到下次發作時再沿著原來之途徑跑到皮膚。有很多原因可使病毒再度發作,包括:著涼、流行性感冒、胃不舒服、月經、疲勞、情緒不好、神經壓力、受傷、日曬以及僅僅感到衰弱,一但病毒重新活動,病毒從神經連接觸沿著神經來到皮膚,並再度引發唇部疱疹。唇部疱疹發作時會出現下列4個階段:1. 刺痛期:在這段期間,大部分病人都知道唇部疱疹又將發作,在水泡出現前,皮膚有刺痛及搔癢之感覺。2. 水泡期:首先皮膚表面有小水泡浮現,然後膨脹成單獨或成群之水泡,水泡通常是很痛的。3. 潰瘍期:很多人在這期間內特別感到難為情或不雅觀,水泡破裂形成一個潰爛的大傷口,此時病毒很容易傳染給別人。4. 結痂期:水泡破裂後,開始乾燥並癒合形成痂,此時病人(尤其是小孩)很容易用手指去碰裂痂,痂破裂就會流血。此外要注意的是,唇部疱疹病毒會感染身體其他部位,賴義傑醫師指出,如果接觸唇部疱疹患部後再用手揉眼睛,可能會發生眼部疱疹感染,而致使眼角膜潰瘍,同樣的在發作期間也不可親吻或口交(Oral Sex),如果有口交(Oral Sex)的行為,生殖器部位可能受感染,而成為生殖器疱疹。生殖器疱疹指的是生殖器官部分受Herpes Simplex病毒感染的病發現象。生殖器官疱疹通常與HSV2型的病毒有關,偶而HSV1型的病毒也能導致生殖器官疱疹。■ 罹患唇部疱疹注意事項‧唇部疱疹是會傳染的,如果接觸唇部疱疹或塗藥後都必須洗手。‧避免接觸眼睛,婦女在化妝或卸妝時更要小心不要接觸唇部疱疹。‧避免親吻,尤其是對兒童及性伴侶。‧避免弄破水泡或破壞痂,如此會使指頭受感染,而且會使唇部疱疹患部再被細菌感染。‧不可共用飲食器具。‧不可與別人共用毛巾。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