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

流感疫苗迷思? 醫:接種較能預防

流感疫苗迷思? 醫:接種較能預防#疫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施打流感疫苗到底會不會有副作用?疾病管制局解釋,其實流感疫苗副作用少見,偶有局部輕微反應及類似感冒症狀。對此,日前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醫師黃玉成就呼籲民眾,勿害怕而不接種疫苗,施打流感疫苗才是有效預防流感的辦法。除非是對雞蛋的蛋白質過敏、六個月以下幼童、過去注射流感疫苗發生不良反應、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或是發燒或急性疾病患者,並不適合施打流感疫苗,其他符合施打條件的民眾,應盡速接種疫苗。施打流感疫苗不能預防感冒,流感症狀雖與感冒有些相似,但流感的傳染力極強,症狀較嚴重,整個病程可能長達14天,更可怕的是引發併發症,嚴重的會造成死亡。因為每年所流行的流感病毒株不相同,因此需要每年接種流感疫苗才會產生保護力。依據疾病管制局指出6歲以下幼童罹患流感後產生併發症機率為一般人的4倍,併發症死亡機率為一般人7倍,基隆市信義區衛生所主任張賢助提醒年底即將進入流感流行期,及早讓幼童接種疫苗可獲得足夠的保護力免於流感的威脅。

宜蘭腹瀉案例增 洗手、打疫苗防流感

宜蘭腹瀉案例增 洗手、打疫苗防流感#疫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及宜蘭縣衛生局監測發現,宜蘭縣已經連續3週出現腹瀉案例,佔醫院門診、急診就醫民眾中4成5。而台灣已進入流感流行期,因不同於一般感冒,容易併發肺炎、心肌炎等併發症,尤其是六十五歲以上老人、幼兒為高危險群,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就是施打流感疫苗。根據疫情監測資料,去年流感併發症病例,造成死亡案例絕大多數病例都沒有施打流感疫苗。疾病管制局表示今年截至12月5日為止,幼兒流感疫苗全國使用率僅有6成。由於六歲以下幼童罹患流感後產生併發症的死亡率是一般人的七倍,接種流感疫苗才會產生保護力,並降低流感併發症的機會。家長應儘速帶家中幼兒施打疫苗,除了預防流感,也可降低嬰幼兒因流感引起的住院率。目前前正是腸道諾羅及輪狀病毒好發時節,也是造成嚴重腹瀉最常見的致病原因。因此,宜蘭縣衛生局局長劉建廷呼籲民眾出入公共場所,應加強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及通風,落實個人衛生好習慣,生病不上班不上課,讓大家安心度過這段傳染病高峰期。 

澳洲麻疹疫情擴大 出境前評估接種疫苗

澳洲麻疹疫情擴大 出境前評估接種疫苗#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澳洲新南威爾斯發生近10年最嚴重的麻疹疫情,4月發現1名年輕旅客於國外感染麻疹,返國後在雪梨的兒科病房、中學及社區陸續引發群聚感染,我國疾病管制局呼籲計畫前往當地的民眾,出發前2至4週請先至旅遊醫學門診接受醫師專業評估「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疫苗)」之接種需求,確保自身防護力,並避免將病毒帶回國內引起後續感染。新南威爾斯今年截至10月11日共報告153例(2008至2011年歷年病例數為19至88例),近一年之病例,則以0至4歲幼童(55例)最多,另15至19歲青少年(29例)次之,其中以太平洋島嶼民族及原住民因多數未接種疫苗,感染率較高。麻疹是傳染性極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主要藉由空氣、飛沫或直接接觸病人含有病毒之鼻咽腔分泌物而感染,發疹之前、後4天內均具傳染力。麻疹可透過接種疫苗而有效預防,注射活性減毒的疫苗後可使95%以上的人產生主動免疫。疾管局指出,近年國內曾發生數起由境外移入個案引發之醫院群聚事件,其中未接種麻疹疫苗之嬰幼兒、少數未按時施打疫苗者,或未曾感染者,都是易受感染的高危險族群,因麻疹極易藉由國際間的旅遊、探親、商務活動等管道將流行地區的病毒攜入國內,易對高危險族群造成威脅。國內常規對出生滿12個月及國小一年級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MMR),出國民眾如有接種麻疹疫苗需求,可至疾管局合約旅遊醫學門診自費接種(壢新醫院桃園國際機場醫療中心診所及衛生署花蓮醫院除外)。旅途中或返國後如有發燒、鼻炎、結膜炎、紅疹等症狀請勿自行服藥,應儘速戴上口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接觸史。另可至疾病管制局網站「入出境健康管理」網頁取得最新國際重要疫情與旅遊傳染病資訊,並可下載「帶著口袋醫師去旅行」、「健康走天涯」等衛教宣導手冊,或撥打國內免付費之民眾疫情通報及關懷專線1922或洽詢。

英百日咳疫情嚴重 前往民眾可接種疫苗

英百日咳疫情嚴重 前往民眾可接種疫苗#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英國每3至4年發生一次百日咳流行高峰,今年病例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疫情較歷年來得嚴重許多。疾病管制局今(9)日提醒,百日咳疫苗尚無法提供終生免疫的保護,呼籲計畫前往英國的民眾可視需要再追加接種一劑,隨行的嬰幼兒於出國前至少應完成前3劑疫苗的基礎接種。英國英格蘭及威爾斯的百日咳確定病例數自2011年4月起開始增加,患者以青少年及成人為主,疫情延續至今(2012)年,且擴散至3個月以下嬰兒,相關單位並已於4月發布第三級應變,並從9月底起提供孕婦接種百日咳疫苗。今年截至10月共通報7,728例百日咳確定病例,約為2008年至2011年平均全年病例數的十倍之多。今年15歲以上病例最多約佔82%(6,322例),且有396例為小於3個月的嬰兒,13例死亡。百日咳為百日咳桿菌引起之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是飛沫傳染,常發生於5歲以下兒童,其他年齡層亦可能發生,黏膜早期陣發性咳嗽未出現之前即具有高度傳染性,潛伏期一般為9至10天,典型症狀為持續1至2個月或更長的痙攣性咳嗽或吸入性哮聲,初期給予抗生素可減輕症狀。台灣現行之疫苗接種政策即包含常規的百日咳疫苗,接種時程包括出生滿2、4、6、18個月時接種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入小學前完成接種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疾管局提醒,民眾如計畫至流行地區從事商旅活動,建議行前向旅遊醫學門診醫師諮詢,評估疫苗接種需求,旅途中避免至擁擠的公共場所,適時戴口罩,尤其嬰幼兒出國前,至少應先完成前3劑疫苗的基礎接種,如發現百日咳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及時診斷及接受治療。

桃縣13鄉鎮市 設假日門診施打疫苗

桃縣13鄉鎮市 設假日門診施打疫苗#疫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綜合報導)冬天將進入流感高峰期,為方便縣民,桃園縣13鄉鎮市衛生所於12月15日同步開設假日門診,讓民眾施打疫苗。桃園縣衛生局今年公費流感疫苗共計採購30萬劑,截至12月5日止已接種26萬2,899劑。因疫苗施打後需約1個月後才會產生抗體,流行性感冒將於下個月進入流行高峰期,桃園縣衛生局局長劉宜廉表示,符合接種對象應儘速前往本縣合約醫療院所或衛生所完成接種,及早獲得保護力。目前社區流行的流感病毒株為AH3型,與疾病管制局採購疫苗病毒株組成吻合度極高,接種疫苗保護效果佳。而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包含,65歲以上長者、安養護等機構對象、重大傷病及罕見疾病患者、滿6個月至國小入學前幼兒、國小1至6年級學童、醫事及防疫人員、禽畜養殖及動物防疫人員等。

醫訊/新手媽媽與孕婦如何預防B肝

醫訊/新手媽媽與孕婦如何預防B肝#疫苗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母嬰傳染」是B肝的重要傳染途徑,新生兒經由母嬰傳染感染B型肝炎,90%以上的機率會成為慢性帶原者。若媽媽為e抗原陽性者,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必須接種免疫球蛋白,且在12個月大,接受完3劑B型肝炎疫苗後,接受B肝標記血液篩檢;若檢出為帶原者,每半年至一年需接受定期追蹤,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為了破除民眾「接種疫苗即與B肝絕緣」的迷失,財團法人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特規劃「免費B型肝炎媽媽教室活動」,將由醫護人員教導孕媽咪如何預防肝炎,參加對象為領有媽媽手冊準媽咪們,當日出席媽咪可領精美贈品-福袋,請預先報名。活動內容日期時間以主辦單位最新公告為準,因此參加本活動前請先洽詢主辦單位做確認,以免臨時更動或取消,當天請自備喝水容器。名稱:免費B型肝炎媽媽教室時間:101年12月8日(六)上午10:30~12:00地點:台大校友會館(台北中正區濟南路1段2之1號)3樓會議室洽詢:02-2382 0886轉11李小姐

血清型19A病例增 疫苗非曾打過就好

血清型19A病例增 疫苗非曾打過就好#疫苗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近六週已檢出高達3成65歲以上成人血清型19A的發病案例!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姚建安表示:國人對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仍有許多錯誤觀念,以致雖有疫苗可以預防,但感染情況仍無法有效控制,姚建安醫師提醒,接種疫苗一定要聽從醫師建議,按照接種時程來施打或補打疫苗,並非以前接種過就可不必再接種。血清型19A今年首度進入65歲以上成人的感染血清型別排名,且高居第三位(9.5%),台大醫院家醫科醫師姚建安指出:由最新疾管局公佈數據中可以發現,過去四年來,血清型19A主要是5歲以下嬰幼兒的感染型別,但今年在65歲以上成人的感染比例也逐漸升高,姚醫師建議:為有效防範侵襲性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新生兒與5歲以下幼兒和50歲以上成人都需接種疫苗以形成有效的群體保護,這樣一來即可降低互相感染的機率。但即便有些長輩有施打疫苗預防疾病的概念,也常有錯誤的觀念需要糾正。姚建安醫師表示:有些比較注意健康的長輩每年都會定期施打流感疫苗,也認為肺炎鏈球菌疫苗也是要年年施打,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以舊型多醣體疫苗為例,就保護效果來說,此疫苗施打5年後的保護效果僅剩約一成2,若要接種第二劑疫苗來進行補強,由於此疫苗沒有免疫記憶力,所以無法有效提高抗體濃度,倘若每年施打,保護效果恐會每況愈下!姚建安醫師進一步表示,今年衛生署通過新型成人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可施打於50歲以上成人,此結合型疫苗能成功誘發免疫記憶,也可產生有效的抗體反應,且保護時間達5~10年,可帶來較長時間的保護。針對舊型多醣體成人肺炎鏈球菌疫苗保護時效短暫,過去曾施打過舊型老人肺炎疫苗者,體內抗體濃度可能已經不足,可和醫師討論安排時間補打一劑新型肺炎鏈球菌結合型疫苗(需自費),用以補強免疫記憶力及強化體內抗體反應。 

疾管破除五迷思 催打新流感疫苗

疾管破除五迷思 催打新流感疫苗#疫苗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得到流感,卻因為對疫苗的迷思而延遲或拒絕接種。為此疾病管制局整理出家長對流感疫苗常見5大迷思,請出專業醫師、流感幼童家長、保母等關懷兒童健康的團體,以親身經驗做出回應。五大迷思分別為,流感疫苗安全嗎?打流感疫苗就不會感冒嗎?寶貝很健康為什麼要接種?已經得過流感就不用接種?去年接種過疫苗今年就不需要打了?曾對流感疫苗也有疑慮的幼童媽媽表示,去年初孩子一歲多,持續發燒、嘔吐、沒有食慾且活動力變差,起初以為是玫瑰疹,後經醫師診斷為流感,除了服藥外,醫師也特別叮嚀注意有無呼吸困難的症狀,要多喝水及休息。她表示,以前看到有關流感疫苗的負面報導或朋友孩子發生接種後發燒等不舒服,擔心流感疫苗的副作用,但歷經去年孩子一場流感罹病後,才體認到感染流感的風險遠比接種疫苗帶來可能副作用的風險大,於是今年在公費流感疫苗開打後,第一時間即帶孩子去接種。台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黃玉成醫師指出,孩子只要經醫師確認沒有接種禁忌症,就可以接種流感疫苗形成保護;接種疫苗後,偶有出現注射部位紅腫痛、發燒等輕微不適,那是身體對抗病毒的正常反應,通常1-2天內會自然恢復。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秘書長邱南昌醫師表示,流感疫苗施打已經有幾十年的時間,其安全性是可以讓人放心的;流感不是感冒,打流感疫苗不是預防感冒。流感的傳染力強,發燒會持續3、4天以上,整個病程也可能長達2週,甚至引發併發症增加死亡機率;因為每年流感流行的病毒株不同,孩子需要每年按時接種流感疫苗才會產生保護力。中華熊媽媽保母公益協進會劉杰執行長指出,網路上常有流感疫苗的迷思出現,導致家長作出錯誤的判斷。中華民國保母策進會林報輝秘書長表示,家長及保母應注意孩子健康狀況,如有疫苗或照護相關問題,應諮詢專業醫師。疾管局指出6歲以下幼童罹患流感後產生併發症機率為一般人的4倍,併發症死亡機率為一般人7倍。今年公費流感疫苗開打以來,3歲以下疫苗使用率達6成,較去年同期(7成)為低,家長擔心疫苗安全性及副作用,不讓孩子接種。疾管局呼籲家長千萬不要因為種種迷思而延誤接種,特別是未滿9歲首次接種之幼童,需接種2劑始有足夠的保護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