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冷

別極端減肥 這樣吃才不難「瘦」

別極端減肥 這樣吃才不難「瘦」#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代謝下降女性群像01 低卡路里中毒、營養不良的女性:真的想變瘦,就要正確「吃」。● 特徵/相信不吃就會變瘦 、 主食永遠是冬粉 、 極端減肥造成手腳冰冷、月經失調  ● 改善對策/擺脫營養不良與熱量不足引起的肥胖惡性循環。● 原因1/成年女性的減肥重點是──必須提高代謝力 相較於年輕時,輕熟女對於「瘦不下來」更有切身之痛。努力選擇低卡食品,咬緊牙根進行嚴格的飲食控制,往往卻事與願違。 事實上,如果持續誤認為這種飲食方式是對的,那減肥最關鍵的代謝能力會趨緩,恐招致肥胖惡性循環。隨著年齡增長,想要提高代謝力,不是減少熱量,而要補充代謝機能必需的營養素。 ● 原因2/肥胖的根源在於營養不良造成的熱量過剩  因為「太油了不吃!」避開蛋白質豐富的肉類,只吃沒營養價值的冬粉、零卡果凍,這麼一來代謝必需的蛋白質、脂質、維生素、礦物質完全都沒有攝取到。 此外,對於麵包、麵類、點心配果汁這些只提供熱量的碳水化合物卻毫無節制。這般「營養不良的熱量過剩」飲食型態,會造成代謝下降,變成容易肥胖的體質。  代謝症候群女性必知的三大營養素常識● 統稱為三大營養素的碳水化合物(醣類)、蛋白質、脂質,全部都含有熱量。● 醣類只是熱量的來源。蛋白質是肌肉的原料,而脂質是代謝必需荷爾蒙的原料。● 咖哩、義大利麵等「醣類×脂質」的組合,是引起代謝症候群的捷徑。 (本文摘自/30歲起這樣吃,代謝好就不難瘦/如何出版)

吃一「碘碘」 越變越健康?

吃一「碘碘」 越變越健康?#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往往不知道哪些症狀是因為缺碘所引起的,直到這些症狀因為我們服用碘劑而消失為止。據那些長期服用碘劑的人士表示,服用碘劑幾個月或幾年之後,他們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持續改善。有些人原本是因為其他的毛病才使用碘劑,沒想到牛皮癬、手腳冰冷和睪丸囊腫的狀況都消失了。服用碘劑之後 感知、計算能力都會提升最初,我們以為碘對甲狀腺有幫助,因為據我們所知,甲狀腺乃是負責貯存碘的主要腺體。但後來我們也聽說有些人的聽力因為碘的補充而改善等等,因此我們認為碘對神經系統也有幫助。既然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含有碘,因此我們實在無法確知它運作的機制,要確定什麼症狀是因為缺碘所致,唯一的方法就是列出哪些症狀因為補碘而改善。在開發中國家,缺碘是造成甲狀腺腫大和智能障礙的主要原因。根據我個人以及其他許多服用碘劑人士的經驗,在服用碘劑之後,感知能力和計算能力都會有所提升,即使是一般人也不例外。乳房保健的碘通常都混合了碘和碘化物可以從加碘鹽當中攝取到足夠的碘嗎?從加碘鹽出廠到抵達商店的貨架這段期間,它原先所含有的碘有一半會消失。你買回家的加碘鹽一旦被打開了,裡面的碘或多或少(視溼度而定)都會揮發(進入空氣中)。除此之外,加碘鹽在被吃進肚子裡之後,其中只有10%的碘十可以被吸收。女性也應該注意:鹽裡的碘事實上是碘化物,但我們的乳房比較喜歡碘,所以用來做乳房保健的碘通常都混合了碘和碘化物。還有,我有沒有提過烹煮的過程會破壞碘?一群研究加碘鹽的科學家曾經在〈碘營養:美國食鹽裡的碘含量〉這篇論文中討論了碘鹽的問題。另外,我有沒有提過到:一般的精鹽缺乏天然礦物質,不像粗鹽──例如賽爾特海鹽──那般營養?所以,簡而言之,答案是:不行,你不能從加碘鹽當中攝取到足夠的碘,因為你根本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真的有攝取到碘──包括攝取的量和碘的種類。我們所攝取的加碘鹽中,只有10%的碘會被人體吸收。海藻製成錠劑 含碘量大幅減少可以藉著吃乾燥的海藻或以海藻製成的營養品攝取到足夠的碘嗎?由於現今海水已經受到汙染,因此海藻可能會吸收到砷、重金屬、清除海上漏油的除油劑、放射性物質或其他汙染物。此外,如果你服用巨藻片之類的產品,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到底攝取到多少的碘,也不知道用來做為片劑填充劑和黏合劑的那些成分會對你產生什麼作用。海藻被採收之後,其中所含的碘就會大幅減少,所以,當它被加工製成錠劑,又被存放在倉庫中好幾個月之後,你真的知道你吃的是什麼嗎?日本福島核子反應爐爆炸事件似乎已經使得全球的許多海藻都受到汙染。但這些核汙染現象在日本以外的地方幾乎都受到忽視。儘管如此,輻射防護與核能安全研究所指出:福島的核災已經造成全球最嚴重的海洋核能汙染。此外,別忘了美國海灣漏油事件中有一部分海面浮油已經漂流到遠方,被用來溶解那些油汙的除油劑已經為海洋生物帶來了更多的汙染。我們不知道海藻所受到的汙染會持續多久。(本文摘自/缺碘大危機/柿子文化)

越生越健康 「月內」要作好!

越生越健康 「月內」要作好!#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生產是大多數女人生命中的不可避免的過程,但只要懂得採用正確的坐月子方法,就有機會讓妳愈生愈健康,愈生愈美麗。孕育寶寶這件神聖的任務,讓準媽咪的身心在10個月的懷孕過程中產生很大的變化。「坐月內」產後休養掌握保養時機隨著胎兒的成長,肚子慢慢撐大了、代謝增加了、骨質流失了、荷爾蒙改變了,連飲食與作息也都為了胎兒得小心翼翼,而生產時又需要用力、出血、流汗,才能將寶寶平安娩出。所以在懷抱新生命的喜悅時,其實也是媽咪們掌握調理和保養身體的好時機,透過坐月子讓身體與心靈有足夠的休息和復原,可以讓媽咪、寶貝和所有家人都有更美好的開始。做好產後護理很重要聽過「生一個孩子掉一顆牙」的說法嗎?這句話傳神地表現出生產對女性身體的影響,也點出產後坐月子的重要性。「坐月子」的產後保養最早可追溯至距今兩千多年的西漢,當時稱之為「月內」,指的就是產後休養的儀式性行為。得到休息 有充足奶水、增強體質生孩子讓女性的身體與生活出現巨變,從人妻到人母、從外人到家人,因此透過坐月子,能協助媽咪順利度過人生的轉折。處於「血不足,氣亦虛」狀態傳統坐月子的方法和觀念,強調多吃、多補、多睡、少動,這是早期農業社會中婦女生活操勞,營養容易不均衡,因此趁著坐月子可以理所當然的休息和進補,一方面為了有充足的奶水哺乳,另一方面則是增強體質,以便日後能夠繼續勞動。傳統的觀念認為,沒坐月子或月子坐得不好,可能會讓日後出現腰痠背痛、小腹突出、乳房下垂、內臟下垂、子宮下垂、膀胱下垂、陰道鬆弛、眼力受損等後遺症,老一輩的人也對於坐月子有諸多的限制與禁忌。從中醫的角度來看「坐月子」,則是考量產婦生產時用力與出血造成體力耗損,處於「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因此大約需要6至8週的時間來恢復到懷孕前的生理狀態,中醫認為「坐月子」是生產後增進健康,改進體質的大好時機。坐好月子 改善怕冷、掉髮、便秘除了讓懷孕時撐大的肚皮消退,這段時間的調養正確與否,也密切關係到未來的身體健康,尤其是過敏、皮膚黑斑、怕冷或手腳冰冷、掉髮、便秘、皮膚鬆弛、水腫、體重過重或過輕等問題,只要把握住生產的機會來調整或治療,並按照正確的方法坐月子,便可以讓媽咪未來有更健康的身心狀態。生產時失血耗體力那麼西醫的觀點又有什麼不同呢?其實西醫認為:產後的病痛和後遺症,多屬於個人的生理差異或姿勢不當所引起的,和坐月子與否並無絕對關聯;不過,媽咪在懷孕和生產過程的確會失血並且耗費不少體力,所以在產後獲得適當的休息與營養照顧其實也是有道理的。生產耗體力 一次會流失1/4的血液「適當的飲食調養」加上「充分的休息」絕對是坐月子的兩大原則。早期婦女待產的過程非常冗長,醫療技術和設備也不如現代,生產過程除了大失血氣,傷口也容易裂開,而因為女性會陰部的血流豐富,一旦傷口裂開感染的機率便會大增。血氣對女性來說十分重要,自然生產平均失血量是500cc,剖腹是1,000cc。舉例來說:一個體重50公斤的女性,身上的血液大約有4公斤,生產一次便會流失1/4的血液,體力的衰耗可以見得,因此產後除了要避免傷口感染,還要注意因體力衰耗而容易受風寒。「坐月子」的智慧傳承下來,方式和內容也與時俱進,如果選擇到專業的坐月子中心,更能讓媽咪們心無旁騖的調養身體,在短期間內容光煥發,同時學習新生兒的照護知識。(本文作者/鄭志堅)(摘自/產後快瘦,從坐對月子開始!/方舟文化)

長痘嘴破?氣溫回暖補過頭!

長痘嘴破?氣溫回暖補過頭!#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秋冬季節,民眾喜歡吃薑母鴨、麻油雞進補,體質虛寒者適合時常進補,但燥熱體質者要多多斟酌。另外,冬天天氣冷時也儘量要「早睡晚起」,尤其是老年人及慢性疾病患者,早上要等氣溫較高時再起床,起床也應等身體暖和後再下床,穿著採取洋蔥式穿法,避免風寒要特別記得頭部與腳部的保暖。進補的次數要少 進補過頭反而火氣大衛福部彰化醫院中醫師張煒東表示,今年冬天至今的情況不同於往年,冷氣團發威時短期溫度驟降,但沒有冷氣團來襲時氣溫可逾20度,所以進補的次數要少一點,以免天氣回暖時因為進補過頭而有火氣大的情況出現。一般常見的冬令進補有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十全大補湯等都屬於溫熱的補法,體質虛寒、易手腳冰冷的人,可以藉此改善體質虛寒的現象,但是體質燥熱的人就不適合,若硬是要進補就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口唇破、牙齦腫痛、流鼻血及失眠等火氣大的症狀。燥熱體質 易破嘴、頭皮屑較多一般而言,燥熱體質者,臉上較易冒出痘痘,加上火氣較旺,也容易破嘴,頭皮屑較多,心情煩燥,也容易便祕。虛寒體質者則血液循環較差,容易手腳冰冷,大便較軟,臉色容易蒼白。張煒東醫師指出,腸胃功能差的人要適量進補,因為有些中藥較滋膩難消化,而且藥膳中含有大量的肉類和油脂,對於腸胃較差的人,可能會有胃腸悶脹、難消化的現象。另外,感冒、高血壓、痛風、高血脂、肝硬化等慢性病者都不適宜進補,否則會出現咽喉痛或口乾舌燥等讓感冒症狀加重的狀況。老人家或慢性疾病的人 要記得避寒冬天的生活作息要避寒,對於老人家或慢性疾病與抵抗力差的人,在戶外氣溫低時,盡量待在室內,室內可以使用電暖器等電器讓室內溫度維持穩定,氣候不穩定時傳染疾病多,所以少去公共場合,這就是避開外在的影響因素。

兒童喘咳困擾 5重點調理

兒童喘咳困擾 5重點調理#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根據兒童咳喘的特點,我們在日常調理的過程中,要抓住以下幾點原則:如果孩子主要症狀為狂打噴嚏、手腳發涼等,多是因胃寒氣重,所以要散寒並溫陽。另外,寒重的主要散寒,氣血虧的主要補氣血。生病調理分為5重點咳嗽初期的時候要多散寒,後期逐漸著重益氣養血、溫陽散寒,根據我的觀察,調理身體也是非常重要的事,如果調理好了,孩子基本上就會很少生病,萬一調理不好,就算這次好了過幾天又會開始生病,所以調理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該如何調理呢?主要有5個重點,分別是散寒、溫陽、清熱為主,然後兼著健脾化濕、補腎。調理時先以健脾化濕為主,再加以補腎,其次是散寒,並以清熱、養陰為輔助手段,這5個治療重點必須兼顧,不能只強調某一點而忽略另一項,否則就會達不到效果。寒氣一直存在就無法治療妥善臨床經驗上,我們必須要面面俱到,需要同時治療並貫徹到最後,否則短期之內有效酒則無效。寒有一個特點,就是「留而不去」,孩子咳喘、哮喘,調理方法一定要注意把肺的寒氣散出去。只要寒氣一直存在就無法治療妥善,所以說「散寒」的直行必須要貫徹,如果醫師或家長沒有這個概念的話,有些家長可能會覺得孩子上次流清鼻涕是因為受寒了,這次流黃鼻涕、濃鼻涕,就是按清熱治。但事實上,哪怕是流黃鼻涕如果你不散寒,效果肯定不會好。上火症狀可能有疼痛、大便乾硬問題臨床上我們運用麻杏石甘湯,作為中醫治療小兒肺熱咳病比較有名的方劑,在麻杏石甘湯中,除了用生石膏清除肺熱之外,也要用溫性的麻黃來散寒,這也從側面驗證了要把散寒作為一條準則。不要因為孩子暫時沒有受寒症狀就不散寒了,治療上要繼續清熱,否則孩子就會出現上火症狀,如嗓子疼、頭疼、大便乾硬,甚至幾天不大便的問題。(本文摘自/兒童止咳 關鍵全書:【不用西藥】名中醫兒科的獨門治咳小妙招,迅速幫小寶貝根除易咳體質!/出色文化)

體寒手腳冷 4撇步可改善!

體寒手腳冷 4撇步可改善!#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往編輯部/綜合整理)大家都知道身體不舒服時,最重要的是接受醫院治療。但是打針或吃藥只能暫時抑制症狀,身體其實還沒完全回復健康。當血液凝滯手腳冰冷時,不適症狀只會接踵而至:•  高血壓、動脈硬化、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  癌症。•  感冒、流感、O157型大腸桿菌等感染症。•  過敏性皮膚炎、花粉症、氣喘等過敏現象。•  憂鬱、失眠、更年期障礙等,自律神經或荷爾蒙失調症狀。•  水腫或肺癌,或肌膚乾燥、長斑。遠離手腳冰冷 勤加按摩小腿肚上述所有疾病,都與血液循環不良以及手腳冰冷有關。所以只要勤加按摩小腿肚,在每天的生活習慣中多用點心,就能遠離手腳冰冷。1) 深呼吸/處在壓力大又忙碌的社會中,總是很容易呼吸過淺。所以要刻意提醒自己「吐氣時,完全把氣吐盡」,努力實行「腹式呼吸法」,才能有效調節自律神經。自律神經可使身體機能順利運作,只要保持平衡,就能使血液循環順暢、體溫穩定,有效改善手腳冰冷。2) 端正姿勢/各位是否一放鬆就會駝背呢?當身體歪斜時,血液容易凝滯在不同部位,使內臟機能與肌力衰退,造成手腳冰冷。駝背除了有害健康,還會給人「沒有幹勁、陰沉、老態龍鍾」的負面印象,實在是得不償失。除了站立或行走時必須將後背挺直外,搭車或坐在辦公室裡也請保持端正姿勢。將注意力放在腹肌上,上半身挺直,同時將肩胛骨夾緊,就能呈現出完美正確的姿勢。此時,再將肩膀往下壓,身體的線條就會很好看。端正的姿勢不會使身體歪斜,阻礙血液流動,自然能擺脫手腳冰冷。3) 不翹二郎腿/不自覺「翹二郎腿」的姿勢,也應該避免。腳部容易血液循環不良,所以只要翹二郎腿,就會造成「水腫」。如果真的忍不住想翹腳,可上下活動位在上側的腳。4) 踮腳走路、上下樓梯/沒事踮腳尖行走、上下樓梯,都可活化小腿肚的幫浦功能。經常伸縮腳踝,可以直接刺激小腿肚的肌肉,強化「擠乳作用」把血液運送出去。例如洗碗時站著可以不時踮起腳尖。單純走下樓梯時也可以伸縮腳踝,「至少在下樓時不搭電梯」,就能自然而然維持小腿健康了。只要每天多用點心,就能遠離手腳冰冷。就算沒時間運動,也不可以輕言放棄!(本文摘自/揉揉小腿肚的驚人自癒奇蹟/采實文化出版)

溫經散寒 快吃8種暖心食材

溫經散寒 快吃8種暖心食材#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天冷暖身,你可以吃這些食材!進入秋冬,許多女性最困擾的就是手腳容易冰冷,影響日常與睡眠,透過簡單營養湯品,不僅可以改善症狀,更能溫暖身心輕鬆度過寒冷天氣,吃補氣補血食物,還要搭配運動,才能達到改善手腳冰冷的功效。早晚氣候開始變涼 消除體寒痛經過了中秋之後,已經可以感受到早晚氣候開始變涼的趨勢,天冷就會想吃些熱熱的食物來暖身,尤其很多女性朋友容易有體寒痛經的問題,對於攝取哪些食物能夠緩解,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陳穎提出以下說明:1)     羊肉 /羊肉為優質蛋白質也富含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營養素,當歸羊肉湯可益氣補虛,搭配薑絲一起食用,不僅暖身更適合氣血循環差且手腳冰冷的女性,不過對於慢性腎臟疾病需限制蛋白質攝取量的患者,需酌量食用。2)     薑 /生薑可溫中止嘔、有溫經散寒的功效,可活絡氣血、溫暖四肢。3)     黑糖 /含有豐富的鈣、鉀、鐵、鎂,可暖肝脾、補血、活血、通淤以及排惡露。4)     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性味偏溫熱,有補腎健腦、強心健體、禦寒的作用,以營養而言,堅果油脂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E,磷脂質是有益健康的食物。 5)     桂圓 /含有豐富的鐵、鋅,味甘性溫、滋補氣血、能助火化燥,屬溫熱性食物。6)     紅棗 /具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功效,有滋養調理的作用。7)     枸杞 /一般認為是冬季進補的好選擇,是上乘的滋補藥,《藥性論》也認為,枸杞子能「補益精諸不足」。8)     葛根 /在日本認為葛根粉有去寒、解毒的功能,葛根為豆科草本植物,用葛根精製的澱粉稱為「葛粉」,沖滾開水如同勾芡狀有保溫的效果,葛粉可在烘焙材料店或日系百貨公司的超巿購買。 

寒流來襲 桂枝湯、保健操不怕手腳冰冷

寒流來襲 桂枝湯、保健操不怕手腳冰冷#手腳冰冷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寒流來襲,讓許多人抵擋不住寒意,尤其平時怕冷的民眾更覺得手腳冰冷、四肢僵硬。中醫師羅珮琳表示,手腳冰冷,大多是因為身體氣血虛所造成的血液運行不流暢、血液量不足,所以比一般人容易怕冷;平時可透過中藥茶飲來促進血液循環、使血管擴張、改善虛弱體質等功效,幫助改善手腳冰冷的症狀。桂枝湯促進發汗 紅棗養血安神羅珮琳醫師舉例,如禦寒桂枝湯可散寒通脈、促進循環,適合虛寒體質、怕冷、喜喝熱飲者,以桂枝2錢、炒白芍2錢、乾薑(老薑)3錢、龍眼肉3錢、紅棗2錢,以熱水熬煮約20分鐘,即可飲用。桂枝湯屬溫補方,桂枝擴張血管、促進發汗,炒白芍養血柔肝,乾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龍眼肉、紅棗養血安神,整帖養血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溫暖身體,改善手腳冰冷。然而熱底體質的人,就不適合喝這帖茶,避免越喝越上火,導致長痘痘、嘴破、便秘等情形發生。5分鐘 幫助手腳恢復知覺此外,針對手腳冰冷四肢僵硬,開業診所中醫師廖婉絨分享「暖手溫足保健操」,動動手腳,按按穴道,藉由刺激穴位促進血液循環,只要5分鐘,手腳就會開始暖和起來:1) 站立,兩腳張開與肩膀同寬,手肘彎曲。2) 雙手握拳,中指用力刺激位於掌心的「勞宮穴(手掌中央,握拳屈指時中指尖處)」,保持6秒。3) 墊起腳尖,同時將手肘打直,手指打開,保持6秒。4) 重複3、4動作20下,或感覺手腳回溫時。廖婉絨醫師說明,以上動作藉著活動四肢,促進末梢血液循環,而且墊腳和手握拳的動作,可分別刺激到位於足底的湧泉穴,和位於掌心的勞宮穴,更加強暖手溫足的功效。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