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1/4成人有脂肪肝!護肝檢查知多少

1/4成人有脂肪肝!護肝檢查知多少#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肝病患者多,肝癌高峰落在45至65歲,屬於還在打拼的資深勞工,篩檢、追蹤至為重要。若有B肝或C肝應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篩檢。若沒有B、C肝,也不代表無肝病風險,因為1/4成人有脂肪肝。抽血檢查搭配腹部超音波 徹底檢查肝臟健康台大醫院綜合診療部主治醫師郭雨庭提醒,許多民眾不知道自己有無B、C肝,完整的肝臟檢查,除了抽血檢查,還要做腹部超音波,才能了解自己的肝臟是否健康。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抽血驗B型肝炎表面抗原、B型肝炎表面抗體、C型肝炎抗體、甲種胎兒蛋白(AFP)、肝發炎指數(GOT、GPT)及腹部超音波檢查;已經確認是B、C型肝炎的帶原民眾,務必定期接受追蹤檢查。肝癌患者唯有透過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避免遺憾!B肝、C肝帶原、肝硬化、家族史為高危險群肝基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超音波檢查是檢查肝膽疾病的最佳工具,無痛苦、安全、診斷率又高,是診斷肝腫瘤最快速、準確的方法,也可迅速判斷肝臟有無肝硬化或肝實質病變,尤其可以利用超音波檢查快速找到小至1公分的肝臟腫瘤,可以早期發現肝癌、掌握早期治療的契機。肝癌高危險民眾,包括有B、C肝炎帶原者、家族性肝癌患者以及肝硬化患者,切記一定要半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檢查。若無症狀、或非屬高風險族群,超音波篩檢自費約上千元。

肝癌家族史危險!肝病逝世風險增4成

肝癌家族史危險!肝病逝世風險增4成#肝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肝病是台灣的國病,慢性肝病(包括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是國人健康大敵。根據統計,我國B型肝炎帶原者有將近3百萬人。肝臟反覆發炎不治療 恐演變成肝硬化全國十大死亡原因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年年榜上有名,每年約有4、5千人因此病故,其中絕大多數是因肝炎病毒引起。長年登榜全國十大癌症死因的肝癌,是癌症死因前2名,每年也奪走約7千命,其中也大約有90%是慢性肝炎的後遺症。林新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凃忠文表示,人類感染B型肝炎病毒後,如果沒有產生抗體而不幸變成帶原者,病毒會一直存在肝臟內,使肝功能受到影響。如果肝臟反覆發炎厲害而不治療,就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患者在急性發作時,應接受治療,避免走上肝炎、肝硬化、肝癌的不歸路。超音波測量肝臟 降低傳統切片的傷害凃忠文主任說明,肝病患者都需要診斷、評估及追蹤肝臟是否有硬化現象,以及硬化的程度。不只病人本身,臨床的腸胃科醫師、腫瘤科及血液科醫師,必須知道是否應給予病人服用抗病毒藥物、肝臟保護藥物或干擾素治療,都非常關心這個議題。傳統方法得知病人肝硬化到第幾級,只能靠肝臟組織切片,但是肝臟切片本身就會傷害肝臟,因此病人和臨床醫師大多不願意採用這種方法。根據國內外醫學文獻報告,透過專業的超音波測量肝臟部位剪力波的傳導速率,可以準確診斷肝硬化程度。肝纖維化超音波為非侵入性檢查,患者接受程度高,利於後續追蹤。肝癌家族42%亦死於肝病西門子超音波「ARFI」適用對象包括B型肝炎、C型肝炎帶原、或有慢性肝病、及肝硬化者,然而檢查需自費。ARFI檢測相較傳統切片,無侵入性、出血量較少、採樣部位誤差小、判讀精準、也不會造成對器官的傷害,並且後續追蹤頻率高。凃忠文主任提醒,肝是最沈默的器官,但可不能沈默待之,尤其是肝病家族。據衛生署統計,台灣肝癌家族約42%家屬亦死於肝疾,成為肝病高危險群,應定期追蹤檢查,不要等到肝臟向你發出抗議聲,才正視肝的重要性。

肝癌治療契機 免疫治療控制腫瘤生長

肝癌治療契機 免疫治療控制腫瘤生長#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提到腫瘤還能談笑風生,62歲林先生先前體重驟降7公斤,就醫發現13公分腫瘤還肺轉移,病兆危險不能動手術,擔心化療副作用最後只能靠藥物治療,直到新型免疫治療才讓他腫瘤消失,鬼門關前走一遭。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侯明模醫師說,當時跟林先生討論後,提供第一線先用標靶藥物或是直接使用免疫治療等選項,林先生則直接選擇免疫治療。肝癌10年無新藥 9月起新型免疫治療藥物上路肝癌高居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二,標靶治療是主要選項,但10年來沒有新藥出現,衛福部食藥署9月6日核准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成為亞洲第一個核准用藥的地區。台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黃怡翔主任表示,就治療腫瘤的反應率而言,大約有兩成病人腫瘤會明顯縮小,另外五成病人則維持大小,腫瘤生長能受到控制。恢復殺手細胞功能 中位存活期可達16個月傳統化療好壞細胞通殺,新型免疫治療藥物恢復人體殺手T細胞消除突變細胞的能力只殺壞細胞,治療後病患中位存活期可達將近16個月,相比噁心嘔吐等化療標靶副作用,新藥少數病患可能只會出現一些身體的發炎反應。侯明模醫師解釋,身體的發炎反應是因為較活化的T細胞所造成的,最常見的症狀就是皮膚起疹子、搔癢等,只要及早跟相關醫療人員反應,絕大部分的副作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緩解。這3種人也要注意肝癌 定期健檢及早診治很重要醫師提醒,肝臟疾病不再是B肝C肝患者的專利,有糖尿病、脂肪肝、三酸甘油酯過高也成肝癌高危險族群,定期健檢,早期診斷治療才最重要。(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糖尿病可能罹肝癌!3危險族群要注意

糖尿病可能罹肝癌!3危險族群要注意#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B肝帶原的40歲男性,長期疏於追蹤檢查,某日腹痛頻繁、發現腹部長出不明硬塊才就醫,檢查發現肚內有10公分大腫瘤,確診為晚期肝癌。評估無法手術切除,初期以標靶藥物治療病況不見好轉,且已發生轉移,後使用新型免疫治療藥物進行治療,治療約3至4個月,未出現明顯副作用,追蹤迄今肝臟腫瘤縮小,轉移至肺與腎上腺的腫瘤亦完全消失。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 就醫多已中、晚期臺北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說明,肝癌是國內常見惡性腫瘤,死亡率高居十大癌症中的第2位。由於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就醫時已中、晚期,錯失手術治療機會。以往晚期肝癌治療選擇有限,已超過十年沒有新藥,目前僅有標靶藥物可以選擇。幸好新型免疫治療藥物今年通過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且臨床試驗效果顯著,使台灣成為全球第2、亞洲第1個率先核准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用於經第一線標靶治療的晚期肝癌患者的國家,為晚期肝癌患者提供續命新契機。新型免疫治療藥物 延長患者存活期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醫師侯明模表示,患者對傳統標靶藥物的反應率不到1成,平均存活期僅6至10個月。但根據《刺胳針》最新發表的第二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晚期肝癌患者對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的藥物反應率高達近2成,且患者中位存活期可長達近16個月,大幅延長患者存活期,並改善患者於治療期間的生活品質,突破過去晚期肝癌治療選擇有限的困境。臨床試驗收治不同類型的肝癌患者,包括B型肝炎感染患者、C型肝炎患者及未曾感染肝炎的患者。結果顯示,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對各種類型的肝癌患者均有治療效果,不受肝癌成因影響成效,其中更有部分患者腫瘤完全消失。侯明模醫師強調,目前新型免疫治療藥物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也在進行中,期待新型免疫治療藥物在未來能展現出更多可能性。糖尿病、脂肪肝、三酸甘油脂過高 致肝癌比例增加黃怡翔主任表示,肝癌主要成因與B型肝炎和C型肝炎有關,不過近年非病毒性肝炎導致肝癌的比例逐漸增加,包括糖尿病、脂肪肝與三酸甘油酯過高,打破傳統只有病毒型肝炎及肝硬化會造成肝癌的迷思。呼籲有糖尿病、脂肪肝或三酸甘油脂過高的肝癌高危險群,定期安排健康檢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一旦確診為肝癌,應配合醫囑,定期回診追蹤。

​沒肝炎卻患肝癌 醫:年過60應檢查

​沒肝炎卻患肝癌 醫:年過60應檢查#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我自己身邊就遇過兩三位沒有B、C肝也沒有肝硬化的長輩,覺得肚子大大脹脹的,食欲不振,沒多久就發現是肝癌了!」日前國家衛生研究院發表論文,提醒民眾,即使未感染B、C肝病毒、沒有肝硬化,但倘若有糖尿病、脂肪肝和三酸甘油脂過高者,還是要小心。國衛院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黃秀芬提醒,年逾60歲的國人至少要做一次腹部超音波,不僅可以了解肝臟健康狀況,也可以預防其他腹部腫瘤。以前大家都說「如果沒有B、C肝就不用擔心肝癌」,不過國衛院收集2005年到2011年國內3843例肝癌病患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其中有一成以上,411例病患沒有感染肝炎病毒也沒有肝硬化,違反了肝癌防治說的「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黃秀芬說,據國民健康署最新的資料更顯示,近年已經有高達近兩成的肝癌患者沒有B、C肝也沒有肝硬化。以前臺灣絕大多數的肝癌病患,為肝炎病毒帶原者,但現在新生兒已經全面施打B肝疫苗,病毒性肝癌病例減少,而其他致肝癌的高危險因子也一一浮現。糖尿病可能引起肝癌?目前國內至少有150萬以上糖尿病人口,「糖尿病可能引起肝癌?」黃秀芬提醒,有很多研究都發現,糖尿病會提高癌症發生率。除了肝癌,還有胰臟癌、子宮內膜癌、結腸直腸癌、乳癌、膀胱癌等等癌症的風險都提高。這份統計資料未標示病患血糖值及糖化血色素,無法明確說明血糖或糖化血色素要多高,風險會增加多少?但糖尿病控制的愈差,血糖愈高則免疫力愈低。因此糖尿病患若想預防癌症,控制好血糖是根本要務。脂肪肝要特別注意肝病防治基金會這幾年大力呼籲國人當心脂肪肝,脂肪肝就像鵝肝醬的肝,肝組織被脂肪包住無法發揮作用,有10%的人會因此引起肝炎,甚至肝硬化並導致肝癌。醫界發現,臺灣幾乎每兩個做肝臟超音波的人,就有一人有脂肪肝!大家要留意自己是否為肝癌的高風險族群?如果在脂肪肝還未引起肝炎前多運動、減肥,就有機會讓脂肪肝回復正常。三酸甘油脂也來惹禍?很多人在預防心血管疾病時,只注意血膽固醇是否過高。不過黃秀芬醫師提醒,其實三酸甘油脂也會引起血管發炎、中風或造成其他心血管疾病。從統計的分析資料顯示,三酸甘油脂過高也會提高罹患肝癌的機率。三酸甘油脂通常是吃甜食、高油脂等食物引起,雖然三酸甘油脂可能因為一時飲食控制而下降,而被認為是「暫時性」的問題。但如果持續讓三酸甘油脂處於失控的狀態,對身體的影響就不是暫時性的,所以即使沒有B、C肝、沒有肝硬化,飲食仍需控制。黃秀芬醫師說,這些無B、C肝炎而罹患肝癌的病例有四成以上超過71歲,所以建議無論有無B、C肝炎,年過60歲就應該進行進行腹部超音波了解肝臟健康,也可以及早發現各種腹部病變。(文章授權提供/愛長照)

C肝就醫率不到3成!當心肝癌找上門

C肝就醫率不到3成!當心肝癌找上門#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53歲的吳先生不菸不酒,是「船隻的守護者」,在澎湖從事船舶維修工作。2007年確診感染C肝後,未積極追蹤治療,3年後年洗澡時突然胃部不適,口吐鮮血。就醫發現有腹水、食道出血,進一步檢查發現已惡化到肝硬化、肝衰竭。吳先生的肝臟已無法正常代謝體內毒素,因肝昏迷被送到加護病房。當時一雙兒女未滿20歲,不能捐贈,所幸外甥女捐肝讓他重獲新生。吳先生肩負愛妻遺願,期盼持續陪伴照顧孩子,換肝成功後積極治療C肝。2年前接受C肝全口服藥物治療,每次治療都需搭機至台北。用藥2週後回診時就偵測不到C肝病毒,經過持續追蹤半年,肝指數也逐漸恢復正常。許多民眾未意識到C肝的風險,做為父母、一家之主更應該重視肝炎篩檢,並及早就醫治療。多達5成C型肝炎患者 不知自己罹病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高嘉宏表示,過去C型肝炎因容易輕忽且無疫苗可預防,成為台灣主要的肝病元兇之一。全國至少有40萬名C肝患者,其中卻高達5成的人不知道自己罹病,往往等到轉為肝硬化、肝癌才就醫。C肝新藥納入健保 12至24週治療成功率高達97%高嘉宏教授表示,C肝口服新藥在106年1月24日納入健保給付,在12至24週治療後成功率達97.0%,其中更包含肝纖維化程度達F3以上的嚴重病患。過去國內重大肝炎盛行處都集中在中南部,尤其調查後發現,民眾常因無病識感、偏鄉交通不便、缺乏醫療資源,導致就醫率不到 3成。所幸健保署近年來陸續開放5款治療特定基因型的C肝新藥納入健保給付,預計今年8月台灣亦將跟上國際C肝治療趨勢,再度核准一款泛基因型(可涵蓋基因型1到6型)全口服新藥,期待大幅提升偏鄉地區治療便利性和患者的治療意願。期望國人與患者善加利用,共同重視C型肝炎防治,有望在2030年達到「零C肝美麗島」的目標。

世界肝炎日來了 必知護肝3招保健康

世界肝炎日來了 必知護肝3招保健康#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強調B型肝炎、C型肝炎的檢測和治療。依國民健康署104年癌症登記中肝癌資料顯示,其中約8成個案為B或C型肝炎。國民健康署也提供護肝3招,提醒民眾維持健康生活,及早抽血檢驗發現肝炎,並定期追蹤。B或C型肝炎導致肝病 分別僅6、4成民眾知道B、C型肝炎是肝癌發生的高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呼籲民眾,首先要清楚知道自己本身是否有B或C型肝炎,如果是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定期接受追蹤、治療可以有效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發生。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結果顯示,民眾知道B或C型肝炎是導致肝病主因,分別只有約6成與4成的民眾知道;而知道自己有B或C型肝炎的民眾中,仍有3成民眾未就醫,未就醫理由最多為「身體無症狀應該不需要」約佔7成,其次為「沒有時間」(約佔2成)。若告知未就醫者「B型肝炎或C型肝炎定期追蹤及治療可以有效控制」後,則有近6成比率有願意接受追蹤或治療。護肝3招 避免肝炎上身B型肝炎、C型肝炎是導致肝病與肝癌的主因,如果民眾想確認自己是否有B、C型肝炎,國民健康署提供民國55年或以後出生且滿45歲民眾,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B型肝炎、C型肝炎篩檢服務。提醒符合資格的國人,可善用政府此項篩檢服務,或自費做此項檢查。根據研究顯示,B、C型肝炎感染者,只要定期接受追蹤、治療就可有效降低肝硬化及肝癌發生的風險。健康保險署提供B、C型肝炎感染者追蹤、治療服務,符合資格的民眾可多加運用。國健署並提供護肝3招基本功,邀請大家做伙顧肝護健康:1)健康生活/不菸不酒、均衡飲食加上規律的運動。2)抽血檢驗/可搭配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終身接受1次B型肝炎、C型肝炎篩檢服務。3)定期追蹤/若為B、C型肝炎者,請聽從醫囑,定期追蹤、治療,就能降低肝硬化、肝癌發生的機率。

免疫療法對付肝癌 2成患者腫瘤縮小

免疫療法對付肝癌 2成患者腫瘤縮小#肝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68歲的陳先生2年前診斷肝硬化合併肝癌,共接受4次電燒、4次肺腫瘤切除手術、1次肋骨腫瘤切除手術,並接受標靶藥物幾個月後,仍治療失敗。醫師評估下接受免疫療法,追蹤4個多月腫瘤完全消失,癌症指數也都回到正常。免疫療法運用於肝癌 20%患者縮小腫瘤醫界常用手術、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方式對付癌症,免疫療法則透過活化、增強病患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細胞。免疫細胞上有些蛋白質(免疫檢查點)會抑制免疫細胞活化,避免身體對抗細菌病毒時,除了攻擊異常細胞外也傷及正常細胞。而腫瘤細胞會強佔免疫檢查點蛋白,壓抑人的免疫反應,降低免疫系統對抗的能力。免疫療法阻止抑制反應,使免疫細胞恢復攻擊癌細胞的能力。台南市立醫院醫療副院長暨血液腫瘤科主任李楊成說明,肝癌治療中,免疫療法和化療、標靶藥物等傳統療法相較,不僅反應率較好,存活期也較好。《刺胳針》於刊登用於肝癌的第二期全球臨床試驗結果,約20%患者腫瘤縮小,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為肝癌的第二線用藥。肝臟功能太差、有腹水、凝血功能差不適用免疫療法引起的副作用包括出疹子、皮膚癢,多數施以症狀處理即可,不會影響持續治療。不過,免疫療法費用昂貴,以肝癌為例,患者每2個星期作一次療程,每月藥費近20萬,並非一般家庭所能負擔。李楊成副院長提醒,並非所有肝癌患者都適用免疫療法,肝臟功能太差,或有腹水、凝血功能差者不適用。抗癌武器越多就能拯救更多癌友,免疫治療在肝癌的機轉還有很多待研究的部分,未來必須先找出哪些癌友適合免疫療法,讓病友得到最適合的治療。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