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

上班族怎麼坐,才不會傷脊椎?醫教「正確坐姿」少1動作腰痠背痛

上班族怎麼坐,才不會傷脊椎?醫教「正確坐姿」少1動作腰痠背痛#脊椎

現代人因為工作時常要久坐,到底要怎麼坐才不會傷到脊椎呢?宏恩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恩能於《脊椎不痛 能走能動》一書中,結合神經外科的專業醫療面向,從案例出發,彙整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及尾椎的病症,並加入治療(術)後的日常復健與保養,提供超實用的脊椎病的醫療照顧攻略。以下為原書摘文:

有圖解》抬頭挺胸反而腰背痠痛?醫授「1呼吸法」坐著就能放鬆脊椎

有圖解》抬頭挺胸反而腰背痠痛?醫授「1呼吸法」坐著就能放鬆脊椎#脊椎

從小父母師長就叮嚀我們要「抬頭挺胸」,但過度矯正姿勢反而會讓脊椎受傷!宏恩綜合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恩能於《脊椎不痛 能走能動》一書中,結合神經外科的專業醫療面向,從案例出發,彙整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及尾椎的病症,並加入治療(術)後的日常復健與保養,提供超實用的脊椎病的醫療照顧攻略。以下為原書摘文:

手腳好麻、腰痠背痛⋯恐是你的「中軸」歪了!醫剖析「關鍵原因」

手腳好麻、腰痠背痛⋯恐是你的「中軸」歪了!醫剖析「關鍵原因」#脊椎

平時姿勢不良、骨盆歪斜,導致不少人深受脊椎側彎之苦,時常腰酸背痛、甚至出現手麻、腳麻情形,對於日常生活、睡眠都造成影響。不過脊椎側彎都是後天造成的嗎?翰醫堂主治醫師蔡承儒表示,先天與後天因素都有可能,透過人體「中軸」概念,更能了解脊椎側彎與相關肌肉緊繃不適的原因,同時建議民眾不適要及早治療,若感到麻木、無力,一定要盡速就醫。

兩個月內發生三次骨折 骨鬆及早積極治療 以免反覆骨折生憾事

兩個月內發生三次骨折 骨鬆及早積極治療 以免反覆骨折生憾事#脊椎

「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估計2025年70歲以上人口數將達300萬人,這群人都有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的高風險族群!」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石承民指出,骨鬆是老年疾病,初期幾乎沒有症狀,容易令人失去警覺,往往都是在不小心跌倒或搬重物時出現低創傷性骨折,才知道骨鬆情況已經很嚴重。 七旬阿嬤反覆骨折,根本問題為骨鬆!  骨鬆性骨折最常發生在脊椎、髖關節及手腕的橈骨部位,一旦發生骨折,再次骨折的機率就非常高。有一名七旬阿嬤坐輪椅來到石承民的診間,無法行走且一動就痛。「是很典型的脊椎骨折,骨密度為-4.7,骨鬆相當嚴重。」在替她進行灌骨水泥手術後,阿嬤就開心地說不痛了。 孰料,兩周後在門診又見到阿嬤,還是喊著痛。「結果是脊椎的其他節又斷了!」再次接受手術後,沒隔多久脊椎其他部位又再次骨折,「患者在兩個月內,前後住院了三次,相當辛苦。」石承民說,發生骨鬆性骨折後,無論是灌骨水泥或打上骨釘,都是亡羊補牢,因為根本的問題在於骨質疏鬆。儘管已經在第一次骨折時就已經替阿嬤進行骨質疏鬆的藥物治療,無奈藥物的效果需要一段時間的累積才能見到療效。 預防骨鬆性骨折要「保密防跌」,高風險提早用藥才實在 骨鬆性骨折的危險除了可能出現反覆性骨折外,若發生在髖關節,死亡率很高;且骨折後活動力降低,即使手術也需要長時間的復健過程,對年老病患而言,要順利復原很不容易。 石承民表示,骨鬆是需要被重視的,若要預防骨鬆性骨折的發生,就要「保密防跌」。「保密」指的是保持好的骨質密度,需要有正確的飲食及運動型態,要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攝取足夠蛋白質、曬太陽等,必要時需有藥物及時介入;「防跌」則是要塑造安全的居家及生活環境,避免跌倒。  極高骨折風險病患建議先接受促進骨質生成藥物治療 目前的骨鬆藥物分為「減少骨質流失」及「促進骨質生成」兩大類,醫師會評估骨鬆性骨折的風險程度建議患者是否該接受藥物治療,「骨鬆用藥的成果往往在一、兩年後才能見到,因此醫囑遵從性要更高,才能降低骨鬆性骨折的風險。」他建議,若是骨鬆性骨折高風險族群,即使未發生骨折,若檢查出已有嚴重骨鬆狀況時,在經濟許可下最好先進行骨鬆藥物的治療。「普遍共識為,針對極高骨折風險病患,例如骨密度小於-3、近期發生骨鬆性骨折或已經接受骨鬆藥物治療又再次骨折之病患,可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類的藥物來提升骨密度,完成療程後,再轉回使用減少骨質流失類的藥物來維持骨密度。」 石承民呼籲,停經後婦女、年長者、極少運動或不曬太陽者,以及體重過輕(BMI<19)、或有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等的高風險族群,務必及早檢測骨密度,有骨鬆風險時,也儘早與醫師討論治療方式,以防憾事發生。 (圖/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石承民照片)

年老長者「縮水」竟是骨鬆骨折!醫建議「這類運動」加強骨密度

年老長者「縮水」竟是骨鬆骨折!醫建議「這類運動」加強骨密度#脊椎

「醫師,我最近經常會背痛,很不舒服。」身材削瘦60多歲的王女士用手挺著背抱怨。王女士已經停經,體重也過輕,顯然是骨質疏鬆症的高危險群,馬偕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林信惠為其安排脊椎X光攝影,以及DXA骨密度檢查,結果發現,王女士的脊椎已有2處壓迫性骨折,骨密度T值小於-3.0,診斷為「骨質疏鬆症」且符合健保藥物給付條件,經過半年多的治療,患者覺得背痛有改善,也有助於降低未來骨折的風險。

女性別輕忽!醫提醒:眼睛發炎、皮膚長乾癬也可能「僵直性脊椎炎」

女性別輕忽!醫提醒:眼睛發炎、皮膚長乾癬也可能「僵直性脊椎炎」#脊椎

26歲Tina從高二起就偶爾會背痛、疲倦、腳部不適,但因曾是籃球校隊,單純聯想為運動傷害;直到出社會後須久坐辦公室,在面臨各種高壓之下,背痛問題越發明顯,看了幾家醫院也未釐清出病因。直到因爲胸悶、胸痛趕緊掛急診,她忍不住吐露「莫名痛10年」困擾,進一步檢查後,才確診「僵直性脊椎炎」。

下背痛該怎麼辦?骨科醫教你「1招」在家就可做,比吃藥更有效

下背痛該怎麼辦?骨科醫教你「1招」在家就可做,比吃藥更有效#脊椎

近年來疫情影響,居家辦公、在家活動機會增加,戶外活動減少,導致許多人腰酸背痛、下肢麻木無力而上門求診。醫師指出,不良姿勢及欠缺身體肌肉訓練,常常是退化、骨質流失的潛在危險因素。若能夠適當調整生活習慣及鍛鍊核心肌群,能減少疼痛及就醫的機會,也降低到院感染風險。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