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

日本腦炎疫苗3/1起開打

日本腦炎疫苗3/1起開打#發燒

日本腦炎疫苗開打囉!本年度日本腦炎疫苗,自三月一日起開始接種,臺中市衛生局提醒,家中有出生年滿十五個月幼兒,及去年度完成二劑之幼兒,需再追加接種一劑,請家長速攜帶上述幼兒,至衛生所及合約醫療院所,接種日本腦炎疫苗。臺灣地區現行日本腦炎流行期在五至十月,因此預防接種時間,集中於每年三至五月,希望幼兒都能在流行期前完成接種,出生年滿十五個月幼兒接種第一劑,間隔二週接種第二劑,隔年再接種第三劑,國小一年級再追加一劑,以提升免疫力。日本腦炎是由三斑家蚊、環紋家蚊等病媒蚊傳播,病媒蚊易孳生於水田、灌溉溝渠、池塘、草地積水、大型容器等,其習性為屋外棲息,偶有發現於住宅內;夜間活動,吸血高峰期為黃昏時及黎明時分。衛生局提醒民眾,在流行期間,盡量避免於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在孳生地點附近活動,或應穿著長袖長褲、塗抹防蚊液以避免蚊蟲叮咬,也可降低感染的風險。感染日本腦炎初期症狀類似感冒,如發燒、頭痛、疲倦、咳嗽、噁心嘔吐或無菌性腦膜炎等症狀,若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不清等腦炎症狀,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遺留智能、運動障礙、性格情緒及自律神經失調等後遺症。因此,衛生局鄭重呼籲有前述幼兒的家長,應儘速帶幼兒完成接種,以確保健康。另外,成人若欲施打日本腦炎疫苗,請自費並洽詢署立臺中醫院。臺中市衛生局諮詢專線04-23801151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

中醫養生茶飲 讓你「便」,才無礙#發燒

便秘是門診中患者常常抱怨的症狀之一,臨床表現包括排便次數減少,經常3、5天或6、7天,甚至更久才能大便1次。或者雖然次數不減,但是排出量少、質太乾燥、堅硬。少數患者,雖有便意,大便並不乾硬,但就是經常排便困難、不順暢。從國人的飲食習慣來看,現今的食物普遍太過精緻,肉類吃太多,富含纖維素的水果、蔬菜吃太少,使腸內容物對腸壁的機械性刺激不足,蠕動相對變差。再加上現代人因為壓力大、生活焦慮緊張、常熬夜,沒有固定上廁所的習慣,日子一久想便也便不出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楊佩龍指出,便秘從體質上可以簡單分成實熱型便秘、氣滯型便秘、虛寒型便秘三類。通常實熱型便秘兼有煩熱,口臭口乾、口舌生瘡、小便短黃等症狀,多半因為飲食不節制、辛辣燒烤厚味吃太多導致。氣滯型便秘表現為便不甚乾結,但排便困難不暢,多半與情緒因素或平時久坐少動有關。老年人或體質較弱、氣血虧虛的患者,由於大腸傳送功能不佳,也可能會出現怕冷、四肢冰冷,有便意但排便困難這類虛寒型便秘。◎ 便秘養生茶飲1.木耳蜂蜜湯材料:木耳120克、蜂蜜30g 作法:先將木耳以水500c.c.煮沸至200c.c.,趁熱加入蜂蜜即可服用適用:腸燥陰虛之便秘2.芝麻桑椹飲材料:鮮桑椹100克、黑芝麻30g 作法:取新鮮桑椹搗碎榨汁後濾去渣,再加入黑芝麻,即可飲用適用:老年人氣血不足的便秘便秘患者平時要注意飲食起居調攝,進食和水分都要適量。在日常飲食物中,常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如粗米、蔬菜,水果、豆類,保持情緒安定心情舒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這些都對習慣性便秘有改善作用。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慢性或習慣性便秘患者,不應該養成服藥通便的依賴思想。因為常服瀉藥通便,使腸壁經常受到刺激,反而容易導致腸蠕動反應減低。中醫治療習慣性便秘,並非一味地單用通下的方式,而是依照個人體質不同,選擇相應的治療方式。建議有習慣性便秘的患者可以找中醫師診斷,針對體質調理,才能真正遠離便秘,有「便」才無礙。

勤除病媒保健康 ”三不政策”防登革

勤除病媒保健康 ”三不政策”防登革#發燒

近年來因全球氣候暖化,導致病媒蚊孳生快速,透過國際間旅遊經商往來頻繁,極易引發疫病流行,依據疾病管制局資料統計,去年東南亞疫情發燒,導致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激增,去(97)年至12月31日止,本市共49例境外移入登革熱確定病例,明顯高於96年同期境外移入確定病例(27例),而且去年亦出現20例本土確定病例(96年為0例),可見病毒來勢洶洶,稍有鬆懈,疫情恐一觸即發。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主要呈現發燒、出疹、肌肉骨骼疼痛等症狀,依抗原性可分為Ⅰ、Ⅱ、Ⅲ、Ⅳ型。有些人感染到登革病毒並無症狀,或輕微症狀,有些人則出現較嚴重的典型症狀,包括發燒、紅疹、眼窩或骨頭酸痛等。登革熱病患於發病前1天至發病後第5天,血液中存在有登革病毒 (此時期稱為病毒血症期),此時若被斑蚊叮咬,斑蚊因此感染病毒,而病毒在蚊蟲體內增殖8-12天後,病毒就會至病媒蚊的唾液腺,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人時,就將病毒傳出,這隻斑蚊終生均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清除孳生源才是預防登革熱唯一方法,噴藥為治標非治本,唯有透過登革熱防治措施三不政策,才能徹底防堵登革熱疫情發生。三不政策係指:1.不讓斑蚊繁殖:清除病媒蚊孳生源(所有積水容器);2.不讓斑蚊進屋:設置紗窗、紗門、噴灑殺蟲劑或點燃蚊香驅蚊;3.不讓斑蚊叮咬:避免每天早上9時至10時及下午4至5時(登革熱病媒蚊--白線斑蚊、埃及斑蚊出沒頻繁時段)到戶外公共場所之樹蔭、草叢、涼亭等陰暗處逗留,並著淡色長袖衣褲、裸露處塗防蚊液等。除作好三不政策外,如自登革熱流行地區(越南、泰國、印尼、新加坡等)返國後出現發燒、四肢酸痛、後眼窩痛、皮膚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時,請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以利正確診斷治療及進行後續防疫工作;醫療院所醫師對於發燒之病例,亦應詳細詢問旅遊史及接觸史,如有疑似症狀,應於24小時內通報衛生單位,若症狀不典型,請以主動疫情監視通報,並採取檢體送衛生單位檢驗。市民若有相關疑問,亦可撥打臺北市市民當家熱線1999或參閱本局網站:http://www.health.gov.tw。

出國前,請做好登革熱防疫措施

出國前,請做好登革熱防疫措施#發燒

春節前後期間本國機場入境旅客居住本市發燒個案共計60例,本市衛生局已完成追蹤個案,大部份已退燒或就醫,並無異常情形。依據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最新資料統計,自98年1月1日至98年1月23日止,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已有17例,其中印尼10例、越南4例、泰國2例及印度1例,與去年相較明顯增加。去年同期僅4例境外移入病例,其中印尼2例、越南及菲律賓各1例。進一步分析發現,該17例境外移入病例中,經由入境旅客體溫篩檢確認的有12例,占71%;而在1月20日至22日通報者即有8例,占47%,其中6例是由入境旅客體溫篩檢確認。上述資料顯示,由於在東南亞經商旅遊之民眾紛紛返鄉過年,而東南亞各國登革熱疫情亦較往年嚴峻,使得我國今年前4週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數再創新高。臺中市市衛生局於春節假期前接獲醫院通報2例,自印尼返國之登革熱境外移入個案,經密切聯繫追蹤並完成住家環境二次消毒後,個案於春節假期間均已治癒返家。  因此臺中市衛生局呼籲民眾出國前,可先上網至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查詢當地相關疫情,並作好防疫措施,特別是自登革熱流行地區返國之民眾,務請注意身體健康,做好自我健康管理,若有發燒、頭痛、全身倦怠、後眼窩痛、肌肉痠痛或關節痠痛等登革熱疑似症狀,請迅速就醫,並將出國史一併告知醫師。若有疑問,請電洽臺中市衛生局諮詢專線04-23801151。

小感冒併發肺炎個案激增 家長切莫輕忽

小感冒併發肺炎個案激增 家長切莫輕忽#發燒

寒假一過,家中唸幼稚園的小寶貝又要上學去了,光田綜合醫院特別提醒家長,要小心注意孩子的健康狀況,即使是小感冒也輕忽不得。每到冬季感冒病號特別多,尤其是嬰幼兒,幾乎都逃不過感冒的侵襲。區區一點流鼻水、咳嗽,對大人而言或許不算什麼,但對嬰幼兒來講,卻是健康的一大威脅。近來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就發現有十多例嬰幼兒因感冒併發雙球菌感染而引起的肺炎個案,部分病例還出現肺積水等嚴重的症狀,幸好透過及時發現和治療,都未引起膿胸的嚴重結果。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主任表示,一般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稱之為感冒。亦即指聲帶以上的咽、喉、鼻腔等病毒感染;而氣管炎則指聲帶以下的氣管發炎;若再向下感染,便形成了支氣管炎、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而嬰幼兒因抵抗力較弱,常常因感冒而引起小支氣管炎、支氣管性肺炎或細菌性肺炎等的併發症。 雖然普通感冒一般症狀輕微,如流鼻水、微咳、偶有頭痛、疲勞、腸胃症狀,經一星期左右身體多會復原。但在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時,在持續一週左右的感冒症狀之後,常常病情反而變得更嚴重。有厲害的帶痰咳嗽、急促的呼吸,甚至有鳴喘的情形出現。同時亦可能會有發燒或嘔吐、腹瀉等症狀一併出現。這種小支氣管炎或支氣管性肺炎的情況在嬰幼兒特別容易發生,尤其在冬季。故我們必須隨時注意嬰幼兒感冒的變化情況。周宇光主任表示,小支氣管炎一般病程為兩週,但帶痰咳嗽、流鼻涕的情況可能會持續一個月或更久。在這期間如果又得到新的感冒,則會使原先的症狀再重來一次,這就是家中有在幼稚園唸書的小孩、嬰幼兒之感冒很難在短期復原的主要原因。此外,氣管在病毒感染後,局部的抵抗力會降低,易增加細菌侵入的機會,故部分嬰幼兒在這過程中會得到細菌性肺炎的併發症。此時嬰幼兒除了有帶痰音咳嗽的症狀加重外,還有會有高燒、活動力變差、呼吸變得困難與急促等症狀,醫師提醒家長切勿忽視病情,一定要趕緊帶孩子就醫診療,並配合適當的抗生素及支持性治療,以免進展到肺積水,甚至膿胸、肺膿瘍等併發症。在感冒的治療與照護方面,感冒初期用止咳、化痰與止流鼻水的藥物為主;但在病情進展到流膿鼻涕、鼻塞時,對嬰幼兒應加上鼻部的護理與治療。此時用暖霧氣沖洗鼻部,軟化膿鼻涕,再加以適度的抽吸,便可使嬰幼兒有鼻部舒暢的效果。而有支氣管炎的嬰幼兒,用蒸氣吸入化痰,加上胸部抽痰的物理治療,可加速氣管痰液的清除,縮短疾病天數。對於細菌性肺炎的治療,除上述的支持性治療外,要加上抗生素治療,才能有效治療肺炎。要是病情進展到膿胸,更需要插胸管排膿。周宇光主任表示,針對預防肺炎雙球菌引起的肺炎、腦膜炎、中耳炎等感染,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施打預防針,也就是肺炎雙球菌的疫苗。通常在出生第二個月就可施打,可與同時間的三合一或四合一等疫苗一起注射。愈早施打,就能愈早得到防護力。

不可輕忽!新生兒「發燒」的警訊

不可輕忽!新生兒「發燒」的警訊#發燒

”發燒”可以說是一般小兒科門診或急診中最常見的問題,因為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對小孩子的發燒非常關心甚至十分的焦急。還好嬰幼兒發燒的原因多半都不是有什麼嚴重的問題,其中很多都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關。這種燒,一般而言很容易控制,病程過了孩子自然就可痊癒,不會有什麼不良的後果。但是發燒也可能只是一種嚴重疾病所表現出來的冰山的一角,如果忽略了而未給予適當的治療,甚至會有致命的危險。這種情形尤其常見於新生兒期,所以對於新生兒發燒,我們必須特別注意和小心。 為什麼新生兒發燒會有這麼大的威脅?臺安醫院小兒科卓瑩祥醫師表示,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新生兒的發燒其原因通常不像較大的小孩那麼單純。很多人都知道或至少聽說過,小孩在五、六個月大以前比較不會生病感冒,其原因除了這個年齡的孩子很少出門,較少接觸到病源以外,體內含有來自於母親的抗體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但也由於不大容易生病的關係,萬一還是生病發燒了,就很有可能不是一般單純的感冒了。卓醫師指出,特別是在新生兒期(通常是指出生後一個月內),孩子身上的器官有些還未發育成熟,很容易受到病菌的侵犯,或被侵犯後病源容易擴散至其他重要器官。譬如新生兒較容易得到敗血症,也就是細菌侵入血液中,然後隨血液循環全身的細菌又會造成全身各個器官的發炎,例如腦膜炎、肺炎、骨髓炎等。此外有些新生兒有潛在的器官發育不良,也使得他們有較大的機率受到細菌感染。譬如尿路感染常見於先天性腎臟畸型或尿液逆流的新生兒。第二個,我們要對新生兒發燒特別注意的理由是,在這個時期的細菌感染,如果沒有及早治療的話,其病程可以非常快速,令人措手不及。在醫院中偶而可見敗血症的新生兒,早上才發燒,到了當天晚上就休克而回天乏術了。因此早期診斷、迅速治療是十分重要的。有些父母非常不能理解為什麼新生寶寶一發燒就得住院,而且抽血、驗尿、甚至抽脊髓液檢查全套都來,實在很不捨得。但是這實在是不得已的,因為敗血症、腦膜炎的初期症狀常常就只是發燒而無其他明顯症狀,如果因為不捨得做檢查而觀察到症狀明顯時,可能已經一發不可收拾了。因此機伶的小兒科醫師對新生兒發燒的處理態度,通常是“寧可錯殺一百也不可放過一個”,這樣才不致悔不當初。雖然新生兒發燒有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警訊,不過也不是每一個新生兒發燒都一定是敗血症或腦膜炎。通常如果發現寶寶發燒了,卓醫師建議,可以先量肛溫或耳溫,如果不是很高的燒,而且小孩的活動力和食慾都還很正常,則還可以先觀察一下。在門診常見一種「假性發燒」,也就是寶寶沒有生病,只是媽媽把小孩包裹太多的衣物,使得小孩的體溫上昇。這時除了寶寶其他狀況一切良好外,身上常長滿扉子或汗疹,頭髮也是濕濕的。如果懷疑是假性發燒,只要將寶寶的包布打開,在冷氣房中待一陣子,再量一次體溫。如果體溫回復正常,即可證明不是真的發燒而可免去一堆不必要的檢查了。所以我們對新生兒發燒是應該特別小心,但也不必過度緊張,如果沒有把握,應該求助於有經驗的小兒科醫師,並且配合醫師的檢查與治療,如此便可避免大多數的悲劇發生了。

凍未條!溫灸薰臍能改善四肢冰冷、兼縮小腹

凍未條!溫灸薰臍能改善四肢冰冷、兼縮小腹#發燒

今年似乎特別冷,冷氣團一波接著一波來襲。「體質虛寒、面色蒼白」,經常會「四肢冰冷、腹痛腰酸」的您,是否對這股冬意感到困擾與不安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傳統醫學科黃中瑀醫師建議有這類困擾的民眾,或許可以考慮「溫灸薰臍」。中醫認為臍部是屬於任脈經絡的「神闕」穴,與十二經脈相聯,內與臟腑相通,對包括腸胃、泌尿、生殖、精神、心血管系統機能均有調整作用,同時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有預防保健的功用。 灸法則是利用艾絨,溫灼皮膚穴位,達到溫通經絡、調和氣血之目的。黃中瑀醫師指出,傳統醫學不僅以灸療來治病,更用來預防疫癘溫毒等疾病。古人選擇秋天進行灸療,可使冬天不怕冷,正是配合節氣的養生方式。薰臍療法是灸法的一種,是選擇適當藥物,如川芎、生薑、木香、丁香、大黃、肉桂等活血理氣藥攪拌為末,納入臍穴中,並經由艾灸的熱力滲透經絡,可以治療身體上的病痛與不適,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黃醫師表示,薰臍療法可改善氣血循環,增進局部淋巴循環,讓肌肉有緊實的功效,達到「溫中散寒、提升免疫功能」的目的,並同時有「縮小腹」的功能。適用「薰臍療法」的情況有以下幾種:1.虛寒體質,即經常易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腎健脾,而脾主四肢,「脾氣健則四肢暖」。2.過敏體質,易打噴嚏、流鼻水者可改善氣血循環「提補腎氣、增強免疫力」。3.痛經、甚至嘔吐者。可改善氣血循環與增強,而達到「改變氣色、美麗膚質」的效果,暖宮袪寒。4.容易拉肚子或便秘等腸胃不適問題。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5.遺尿、頻尿、多尿的人可改善氣血循環,達到溫腎健脾、保健養生的功效。6.失眠、焦慮症、多夢。可改善氣血循環,使陰陽調和。所謂「陽氣入陰,則人能寐」。7.大腹便便,「虛胖」、「中廣」體質。可改善氣血循環,增進局部淋巴循環,讓肌肉有緊實的功效,並同時有「縮小腹」的功能。但是,黃醫師也提醒,對於熱燥體質、糖尿病、中風、或感冒發燒者,均不宜使用;或使用後有口乾、目澀、煩躁等上火症狀,則建議宜由醫師評估再做使用。建議一週一次為佳。

自體輸血 手術不怕後遺症

自體輸血 手術不怕後遺症#發燒

自體輸血,簡言之就是把病患在手術中所流失的血,經過儀器離心分離處理過濾後,再輸回病人體內。可減少病人輸別人血液,降低輸血所引發反應,輕者如發燒、皮膚起疹,重者如肺臟衰竭(ALI),甚至過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或引起感染疾病如肝炎(A型、B型、C型)、愛滋病或其它病毒感染等。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麻醉科主治醫師孫揚忠說,該院區在手術中使用自體輸血已逾一年,這樣對大量輸血手術病患,降低輸血後遺症且可減輕血庫壓力。孫揚忠指出,一般大量出血手術均可適用,如骨科脊椎手術、人工關節置換術,外傷(顱內出血、胸腔出血、肝臟、脾臟及腎臟等的破裂)手術或心臟外科手術等,可用此設備。但再好儀器處置都有限制,若病人有血液方面疾病、細菌感染或癌症等手術,不建議使用,以免引起細菌或癌細胞擴散。自體輸血使用方法為:手術中將傷口流出的血,收集至海綿過濾瓶中,到一定量時,利用離心原理將被破壞血球或死細胞等排除至廢棄袋內,剩下引流至輸血袋中,輸回病人體內。孫揚忠表示,一般手術中流出1000ml血,經過離心機處理後,可回輸至體內大約500ml。也就是說,一個正常病人出血1000ml,回輸500ml血,就無需再輸別人血,因此可大幅降低因輸血而引起後遺症或糾紛。孫揚忠強調,自體輸血在歐美醫學中行之有年,在該院區因脊椎(多節及困難度高)手術甚多,降低病人輸血量,對病人而言大大減少輸血後遺症及恐懼,對該院血庫而言更可降低儲備血量壓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