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

關懷癌症病患 愛心募髮減經濟負擔

關懷癌症病患 愛心募髮減經濟負擔#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癌症患者因為做化療而長不出頭髮,需要戴假髮出門,宜蘭縣扶輪社為響應「為癌友募髮」捐髮活動,由羅東西區扶輪社主辦,邀請宜蘭縣全體扶輪社送出愛心善款計新台幣九萬元整,捐助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作為假髮製作、保養及管理之相關費用,希望能加強提昇癌症病患的生活品質,讓傳遞愛與關懷的捐髮活動延續。現任國際扶輪3490地區羅東西區扶輪社社長謝漢池表示,響應宜蘭縣政府及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募集愛心人士捐贈之頭髮,扶輪社捐助愛心善款製作假髮,提供癌症病患使用,讓傳遞愛與關懷的捐髮活動能延續,本次結合宜蘭縣各區扶輪社捐助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計新台幣9萬元整,希望能減輕罹癌病患因治療過程中所產生掉髮而需購置假髮之經濟負擔。宜蘭縣蘭花婦女關懷協會創會理事長駱李娟娟表示,宜蘭縣政府衛生局成立「頭髮銀行」後陸續有愛心民眾捐髮響應,協會將持續進行後續假髮製作、借用與管理,所製作完成之假髮將提供本縣癌症病友免費借用。有鑑於癌症危害國人健康日益嚴重,有效防堵癌症,應建立健康生活型態、養成規律運動並定期篩檢。目前政府已將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納入預防保健服務項目,另外宜蘭縣政府增加胃癌篩檢,期望透過癌症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異常病變經治療後獲得健康,因此呼籲民眾善用癌症篩檢資源,另癌症治療成功的因素,除了是否接受正規且完善的治療外,亦與心理的調適、飲食及生活習慣的調整有關,已確定診斷罹癌的病友可加入相關癌症病友團體,透過支援服務及輔導,大家互相扶持、重新學習適應生活,提升生活品質。

避免癌症惡化 4癌篩檢提高治癒率

避免癌症惡化 4癌篩檢提高治癒率#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許多醫療院所雖然時常提倡癌症篩檢的重要,不過民眾的接受度仍然有待加強,根據衛生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自民國71年起,癌症躍升為國人十大死因頭號殺手,迄今已31年。每年有超過9435人死於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及口腔癌,平均每天有25人因為這四種癌症離世,呼籲民眾注意癌症篩檢的重要,避免癌症病情惡化。研究顯示,篩檢可以早期發現癌症或其癌前病變,子宮頸抹片可降低6~9成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乳房攝影可降低3成乳癌死亡率、發生率,糞便潛血檢查降低2~3成大腸癌死亡率,口腔黏膜篩檢降低4成口腔癌死亡率,還可以阻斷癌前病變進展為癌症!目前政府提供符合篩檢資格民眾免費4項癌症篩檢有:新竹市衛生局呼籲民眾應定期接受篩檢,早期接受治療,提高治癒率。子宮頸癌篩檢為30歲以上婦女,每年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乳癌篩檢為45~69歲婦女,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大腸癌篩檢為50~69歲的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為口腔癌篩檢,凡是30歲以上且有嚼檳榔(含戒檳榔)或吸菸者,每2年一次口腔黏膜檢查。如有任何疑問,請洽各區衛生所或各醫療院所。

為鼓勵癌症病患 醫院辦藝文活動

為鼓勵癌症病患 醫院辦藝文活動#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能鼓勵癌症病友努力堅強對抗病魔,揮別癌症恐懼,建立情緒抒發管道童綜合醫院於5日上午舉辦「擁抱藝術、彩繪有望」藝文活動,希望癌友們能夠積極努力的面對人生的挑戰。此次展出的作品為二十九幅第四屆「彩繪希望」得獎作品,除了期待透過由癌友、親友及癌症照護團隊們創作,了解嚴正對生命的衝擊、體悟生命和健康的可貴以外,更希望能透過他們的畫作傳遞堅韌的生命力與勇氣,撫慰正在與癌奮戰的癌友們。癌症中心劉錦城主任表示,癌友及其家屬心情常陷於無助、哀傷之中,若能有相關的管道可輔助,對他們都會有所幫助,因此透過藝文活動讓他們可以從人生不同的角度來看待事物,尤其藝術作品表達出創作者深層的情感及對生命的詮釋,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了解生命的價值還可感受不同樣貌的美。劉錦城建議,癌症病友與家屬可透過藝術創作的表達、歌曲、日記書寫、舞蹈等多元藝術活動的嘗試,增進了解生命的意義,進而達到心靈療癒。

你快樂嗎?研究證實孤獨憂鬱易罹癌!

你快樂嗎?研究證實孤獨憂鬱易罹癌!#癌症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知道孤獨,與癌症、阿茲海默症、心血管疾病息息相關嗎?根據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發現,一項歷時僅8週的冥想方案能減低老人的孤獨感,且經過冥想技巧訓練的成人,血液中與癌症相關的因子大幅降低,此研究很可能證明,其實憂鬱與孤獨,與罹患疾病的相關性成正相關。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者以40名年齡介於55至85歲間的成人為研究對象。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正念冥想組或是沒進行冥想的對照組。參與者在實驗前後皆以孤獨量表評估。此外,研究者也在實驗前後搜集參與者的血液樣本,以檢測基因表現和癌症水平。而進行冥想與進修訓練的對照組,孤獨感降低之後,血液中罹癌因子,明顯與未經冥想的對照組,來得低許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精神病學教授Michael Irwin表示,該研究雖屬小樣本,然而,為愈來愈多證實不同冥想技巧,包括太極和瑜伽能為我們帶來益處的研究再添上一筆令人振奮的結論。然而,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任劉嘉逸說,冥想、禪修等方式的確可以讓人心情平靜、情緒穩定,這些都是有相關研究明確指出的。從門診經驗來看,除了讓患者按時服藥接受治療外,他也會鼓勵患者做些能讓自己感到樂觀、正面的事,因每個人喜好不同,因此不僅僅是冥想,他更希望患者能參與團體活動與戶外運動,這都是簡單就能幫助改善情緒的好方式。

愛滋裝置藝術上街頭 同志遊行去汙名

愛滋裝置藝術上街頭 同志遊行去汙名#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27日舉辦的2012台北同志大遊行中,有著來自台灣各地甚至紐約、香港、日本的朋友,台灣露德關懷愛滋大隊的愛滋自由女神裝置藝術將隨著遊行隊伍,期待更多大眾與同志朋友把握機會獻上您的愛心,用萬枚愛心貼紙貼滿LOVE關懷愛滋行動裝置。露德協會表示,表達去汙名化的訴求,若是從事不安全性行為,任何人都可能染上愛滋。露德協會的「愛滋自由女神」裝置行動藝術,繼10月25日現身台北站前廣場,吸引現場數千名大眾以行動支持後,又於今(27)日前進「2012同志大遊行」,邀請不分族群的民眾,在愛滋藥盒堆成的「LOVE」裝置藝術上,貼上代表接納與支持的愛心貼紙,用愛讓帕斯堤走出病痛與歧視,並能繼續為社會貢獻所長。 露德協會在25日街頭活動中調查的210份問卷顯示,99%民眾願意支持感染愛滋的親友、83%民眾表達願意與感染者共事、97%民眾支持政府投入資源於愛滋防治,這些數據代表著關懷愛滋,已經是全民共識;但是問卷也顯示,34%民眾不知愛滋病已可透過雞尾酒療法有效控制病毒。露德協會代表指出,愛滋去污名化,應從愛滋教育著手。此次遊行呼籲的「去污名」,有兩層意義:第一是「愛滋並非特定族群專利」;第二是「自由與愛不分族群」,因此鼓勵更多人一起高喊:「Positive, We are Family-帕斯堤,我們是一家人」目前愛滋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告為慢性疾病之一,其實,日常生活裡與帕斯堤一起求學、工作、用餐、從事休閒娛樂等,並不會有被感染的可能,期待社會大眾放下因恐懼而產生的對立與分類,關心帕斯堤朋友與家屬,用正確的認識來保護自己的健康。 

快篩發現癌症 早期治療掌控病情

快篩發現癌症 早期治療掌控病情#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綜合報導)永和耕莘醫院配合國民健康局推動四大癌症篩檢,於院內成立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大腸直腸癌的篩檢快速通關服務窗口,簡化民眾檢查流程,並於99年添購乳房攝影巡迴車,深入新北市各社區,方便婦女接受乳房攝影檢查,成效頗豐。62歲的易揚淑因篩檢而發現大腸癌,但在她積極治療及持續追蹤之下,成功抗癌,擔任志工的她更將經驗分享給大眾。根據統計,永和耕莘醫院自100年1月到今年9月,針對無症狀民眾進行篩檢共計完成3萬8363件,其中發現癌前期病變有959人(大腸瘜肉556人、子宮頸癌前病變58人、口腔癌前病變345人),篩檢異常率為2.5%,經確診為癌症個案有96人(大腸癌21人、子宮頸癌23人、乳癌47人、口腔癌5人),佔篩檢個案數為千分之3,共計拯救959人生命。62歲的易揚淑就是癌症篩檢的受惠者,前年參加永和耕莘醫院的社區整合式篩檢,檢出糞便中有潛血反應,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結果找到2個小瘜肉,及時切除;第二年大腸鏡追蹤檢查又發現一顆瘜肉,今年七月時,連續第三年大腸鏡追蹤已無異常。讓她十分慶幸,雖目前癌症已痊癒,但她從此對癌症特別提高警覺,每年都做胸腔X光及腹腔超音波追蹤,以防癌細胞復發,斷絕瘜肉發展為癌症的機會。目前易揚淑不但在永和耕莘醫院社區護理室擔任志工,也在稅捐處及花博未來館當志工,生活非常充實,她經常與人分享抗癌的經驗,也鼓勵大家只要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定期追蹤、就可以防範於未然,癌症不可怕!培養社區居民建立正確癌症預防知識及行為,每年辦理社區健康宣導活動達50場,培養更正確的保健觀,一同響應健康的生活哲學。

捐假髮 癌症資源中心造福癌友

捐假髮 癌症資源中心造福癌友#癌症

(優活健康網記者廖詠琦/綜合報導)隨著人口高齡化、生活型態改變及肥胖人口增加,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持續上升。依據衞生署最新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平均每6.5分鐘就有1人罹患癌症。罹癌病患除需承受治療過程中所產生的掉髮而影響生活,購置假髮亦是經濟上的一大負擔。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癌症資源中心」為了造福癌友,於2012年8月舉辦募捐假髮及頭巾的活動,陸陸續續有民眾致電該中心詢問捐假髮及捐頭巾事宜。9月份有四位中華大學的學生自費捐了一箱假髮,因有熱心民眾將此活動訊息刊登在「新竹大玩咖」臉書上,讓許多同學也得知此一訊息。負責癌症資源中心的個管師徐雅惠表示,醫院成立「癌症資源中心」就是要提供給癌症病友及一般民眾完整的疾病照護、輔具租借相關資訊及康復用品的索取或租借等,但這些資訊和物品該如何從無到有實在是很棘手。個管師努力蒐集了許多照護資訊及社會福利資料,但一些實體的康復用品遲遲無法蒐集到,於是個管師們將資源中心「沒有資源時,就要創造資源」的理念充分發揮,舉辦愛心募捐假髮及頭巾,使民眾能夠更重視並瞭解癌症病患的需求。徐雅惠說,目前愛心募捐活動已告一段落,未來「資源中心」仍會扮演適當的角色,在癌症病患的需求和社會各界的愛心之間搭起一座溫暖的橋梁。

醫訊/癌症病患中醫保健講座

醫訊/癌症病患中醫保健講座#癌症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與歐美國家在癌症治療上有些不同的地方,例如台灣除了西醫外,還增加了中醫與民俗療法,許多患者常常是三管齊下,或是中西合併,但是在中醫資源上有哪些方法是用在癌症治療上呢?又要如何區分正統中醫與成藥呢?為此,林口長庚醫院癌症資源中心特與社福課舉辦癌症病友關懷講座「癌症病患中醫保健」。邀請廖述禮中醫師主講,讓病友清楚有哪些中醫資源可以提供抗癌協助及調理,主辦單位歡迎癌症病友及其家屬親友參加,現場備有書面資料。名稱:醫訊/癌症病患中醫保健講座時間:101年10月22日(一)下午14:00~15:00地點:林口長庚醫院病理大樓3樓癌症資源中心(桃園縣龜山鄉)洽詢:03-3281200轉3563或5132社服課張小姐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