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均衡飲食、遠離過敏原 是抗過敏之道

均衡飲食、遠離過敏原 是抗過敏之道#過敏

臺北市兒童過敏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有逐年上升的現象,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為提供學童全方位健康,委託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97年8月針對臺北市國小ㄧ年級(7-8歲)共計142所國小25,094位學童進行潛在性的食物過敏原全面檢測,調查發現,臺北市最常見的過敏原依次序為:塵蟎,是造成兒童過敏氣喘發作的第1名,佔90.79%,第2名佔83.08% 則是螃蟹的關係,第3名佔28.96% 則是狗皮毛,其次為蛋白(24.23%),牛奶(22.45%),蝦(21.40%)、美國蟑螂(16.71%),德國蟑螂(15.48%)是最明顯的影響,而其中IgE抗体誘發的食物過敏原敏感學童高達21%~24%。找出過敏原並避免接觸,是氣喘個案自我控制氣喘最有效的第一步驟,且食物過敏也是引發氣喘的禍首之一,根據過去的研究發現,食物亦為會造成過敏學童誘發過敏發作的各種過敏原中的一種不可忽略的成份,過敏學童對食物的過敏反應可以產生各種不同的症狀且可能波及到全身各部位。此外衛生局也提供五個抗食物過敏的小撇步,像是避免隱藏的食物過敏原、少吃加工食品、只吃新鮮的海鮮、服用益生菌、多吃蔬果都可以改善食物過敏,最後務生局也提醒,擁有均衡而完整的飲食菜單則可以防範發生氣喘。平時若缺乏維他命、飲食不平衡、常吃速食而變的身體衰弱疲憊時,就有可能受到感染。由於感冒和感染是造成氣喘發作的重要媒介,因此,不均衡的飲食,可能直接造成氣喘嚴重發作。

季節交替鼻過敏又發作 中醫幫助改善

季節交替鼻過敏又發作 中醫幫助改善#過敏

最近適逢冬天轉春天的季節變換,天氣忽冷忽熱、再加上花粉季節,許多鼻過敏患者,特別是小朋友,輕者開始打噴嚏流鼻水,嚴重的開始鼻癢、眼睛癢,甚至耳朵發癢。為什麼換季會造成過敏性鼻炎發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郭威均說,因為冬天屬於冰冷乾燥氣候,夏天吹西南風加上梅雨季正值兩個季節交替,乾燥冰涼的環境與濕熱水氣會合,造成不斷降雨。環境變得潮濕、溫度上升,構成過敏原,塵螨、黴菌生長的絕佳環境,造成過敏性鼻炎患者的惡夢。郭威均醫師指出,過敏性體質的人,主要是肺、脾、腎三臟腑功能失調,在中醫辨證上屬於「虛寒」四大類型,如肺脾氣虛型:此類病患最多,主要症狀為起床後不斷打噴嚏、鼻塞、鼻流清涕,眼、鼻搔癢,衛表不固型,因抵抗力差易感冒,兼有流汗、怕冷、風吹等症狀。陰虛肺熱型:鼻涕黃濃、口苦、手腳心發熱、胸悶煩躁、失眠多夢、。腎陰虛型:主要症狀外,並有腰痠、身體瘦弱、口乾等症狀。腎陽虛型:腰痠、怕冷等現象。郭威均醫師表示,以針灸治療鼻炎,適合不愛吃藥的民眾,可加強對鼻過敏的治療,如局部取穴:治療鼻塞狀況。同時,郭威均也提出對於鼻過敏的保護措施,晨起前,先在被窩裡穿好衣服保暖再起床。雙手摩擦發熱後,按於鼻翼兩側,往返摩擦按摩至局部有熱感為止,每日2~3次。注意氣候變化,當天氣突然轉冷時,應及時做好防寒保暖,風寒侵襲時記得戴口罩。適量的運動,保持工作與居住環境清潔乾燥、通風舒適,較不容易有過敏原滋生。對動物皮毛、棉絮等過敏者,應少用地毯、羽毛用具,並以人造纖維代替棉織物。避免刺激性氣體、灰塵、花粉、棉毛物、油煙異味,吸煙者應戒煙。飲食應避免生冷飲料,涼性水果蔬菜,如:西瓜、椰子汁、柚、水梨、白菜等。飲食忌吃辛辣、燥熱、燒烤或油炸等刺激類食物。郭威均醫師囑咐有鼻過敏的民眾,鼻過敏在中醫療法治療過程中,症狀減輕較為緩慢,需要一點耐性配合治療,並加強個人生活習慣,才能大大減少症狀發生。另外,鼻過敏與感冒症狀不同,請民眾需要特別注意,特別是有小朋友的家長,請勿將感冒及過敏性鼻炎混為一談。

藥物過敏要當心 過敏記錄卡應隨身帶

藥物過敏要當心 過敏記錄卡應隨身帶#過敏

一名曾有藥物過敏史的老婦人,因為牙齦發炎而至住家附近的牙醫診所就醫,老婦人告知醫師好像有藥物過敏但不記得藥名,於是牙醫師治療後開立普遍使用的抗生素和止痛藥,沒想到仍然使老婦人發生嚴重過敏反應,全身表皮和黏膜潰爛,住進醫院足足兩個月才出院。藥害救濟基金會呼籲,曾有藥物過敏史的民眾,最好隨身攜帶藥物過敏記錄卡,或請醫師將過敏藥物註記於健保IC卡中,避免其他醫療院所的醫師誤用過敏藥物,可能造成更嚴重傷害。根據藥害救濟基金會調查,這名老婦人患有慢性病,平時在固定醫院就醫,雖然病歷上有記載老婦的過敏藥物品項;老婦人和家人也知道自己曾發生藥物過敏,但是總以為醫院有紀錄就好,所以並沒有刻意記下藥名,沒想到連看牙醫都可能遇上過敏藥物。藥害救濟基金會表示,藥物過敏是指服用、塗抹或注射藥物後,引發身體出現免疫性的抗拒反應,絕大多數是輕微症狀如皮膚癢、紅疹等;亦可能出現極少數因藥物過敏引起休克、皮膚潰爛、肝炎,甚而導致死亡的嚴重案例;理論上,再安全的藥品在不同患者身上都有過敏的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即使初次用藥所發生的過敏反應很輕微,但再度誤用時,卻很可能引發身體產生更激烈的免疫反應,造成更嚴重的傷害。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民眾,藥物過敏的可能反應包括紅疹、皮膚癢、起水泡、眼睛腫、喉嚨痛、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等,如果懷疑出現過敏症狀,請立即回診就醫,及早處置,可降低嚴重藥害的發生。若有藥物過敏史,務必記下藥名,或將藥物過敏記錄卡連同健保卡隨身攜帶,就醫時主動告知,領藥時可請藥師幫忙核對,以免再次誤用過敏藥物引發傷害。醫療人員處方時亦應提醒患者可能的副作用或過敏症狀,並告知因應方式。為避免類似藥害發生,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印製用藥過敏紀錄卡及衛教單張,並分送至全台基層診所,有需要的民眾可向鄰近診所醫師詢問拿取。

打擊腸病毒台中副市長擔任洗手大使

打擊腸病毒台中副市長擔任洗手大使#過敏

因應腸病毒疫情升溫,臺中市政府衛生局23日上午在大里區崇光國小舉辦「打擊腸病毒 贏在常洗手」校園宣導活動,由台中市副市長蔡炳坤著籃球服裝出席擔任洗手大使,教小朋友正確洗手5步驟,象徵活力、健康臺中,宣示打擊腸病毒的決心。活動中,麥當勞叔叔以活潑、生動的洗手歌,帶領現場小朋友一起唱唱跳跳,並以「洗手5時機」行動劇,演出正確「濕、搓、沖、捧、擦」洗手5步驟、與「吃東西前、和小寶寶玩前、上廁所後、擤鼻涕後及看病前後」洗手5時機基本防治觀念,逗趣的演出讓學童看的入迷外,更藉由戲劇表演深根校園中。根據疾管局表示:截至3月20日止,全國已有17例確診腸病毒71型重症個案,開學後學童間的互動更可能助長傳播,再加上三、四月氣溫上升,腸病毒的活躍度將大幅提升,因此今年度將與「麥當勞叔叔之家兒童慈善基金會」合作舉辦『打擊腸病毒 贏在常洗手』校園巡迴宣導活動,藉由落實校園洗手運動,降低校園疫情風險。臺中市政府衛生局黃美娜局長表示:腸病毒好發在5歲以下幼童,如果出現手足口症、或疱疹性咽峽炎感染者,應立即就醫及休息,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重症前兆病徵,一旦出現上述任一病徵,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掌握治療的黃金時間。

過敏癢到受不了!哪些東西要避開?

過敏癢到受不了!哪些東西要避開?#過敏

癢、癢、癢,每到換季時節,因為皮膚癢而求診的人特別多。有人還會出現紅腫、刺痛、騷癢、脫皮等現象,症狀發作時,搔抓會出現疹子,但是愈抓愈癢,甚至皮膚經常抓到流血流湯,癢得令人受不了。你,可能是皮膚過敏了。阮綜合醫院皮膚科黃裕文主任指出,患者一部分是對某種物質過敏,不管是吃或是摸到,或吸入某種物質,導致身體產生過敏反應。而導致這種反應的物質,就是所謂的過敏原。造成皮膚過敏的原因有很多,從食物到所服用藥物,都可能引起過敏反應:(1) 食物:海鮮、貝殼類、花生、蛋、牛奶等含高異蛋白質食品。(2) 植物:花粉、蘆薈、橘科、桑科、海藻等。(3) 藥物:阿斯匹林、青黴素、盤尼西林、止痛劑、鎮靜劑、抗生素、避孕藥等。(4) 化學物質:染髮劑、殺蟲劑、油漆、防腐劑、防曬劑、酒精、香科、人工色素、橡膠、汽油等。(5) 金屬物質:鈷、銅、汞、鉛、鈷。(6) 其他:動物皮毛、皮件、纖維、蚊蟲叮咬。黃裕文主任說,有皮膚過敏困擾的人,最擔心冷熱季節交替,或是受到外在環境影響,如花季的花粉、沙塵暴等刺激與污染問題,除必須避開之外,日常生活要特別注意皮膚保養,如要選擇不含香料、酒精、防腐劑及人工色素的護膚品,不要使用含羊脂、高營養、油膩的化妝品,尤其是鹼性、過期、油水分離的化妝品更要全部隔離,也不可過度按摩、去角質。

花粉過敏症好難受!眼睛紅還出疹子

花粉過敏症好難受!眼睛紅還出疹子#過敏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和謙/綜合報導)陽明山花季已登場,美麗的花海讓人心情愉快,忘卻一切煩惱。但患有花粉症的人要注意了,小心過敏症狀的發作。花粉是植物的雄性生殖細胞,由風媒、蟲媒兩種方式來傳播。花粉直徑一般在30~50微米左右,它們在空氣中飄散時,極易被人吸進呼吸道內,有過敏體質的人吸入這些花粉後,會產生過敏反應,這就是花粉症。(圖:對花粉過敏出現眼睛發紅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黃丹青表示,花粉過敏症的主要表現在鼻子、眼睛、皮膚、與氣管。症狀為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眼睛癢、眼睛紅腫、流眼淚,較嚴重者會有皮膚的紅疹搔癢、蕁麻疹。有些嚴重病患還會誘發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心病,甚至過敏、全身虛脫、休克到威脅生命。黃丹青說,有過敏體質與原本就患有過敏疾病,如: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蕁麻疹的患者要提高警覺。

用藥認知不足 隨意塗抹當心引發中毒

用藥認知不足 隨意塗抹當心引發中毒#過敏

大多人都曉得感冒不得自行吃成藥,以免造成病情更加嚴重,但許多民眾卻不知道習慣隨手拿來塗抹的藥品,如綠油精、曼秀雷敦等含薄荷腦的外用成藥,很可能引發過敏,導致發生水楊酸中毒的情形。而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陳立奇提醒家長,尤其2歲以下的孩童容易對外用成藥過敏。(圖片為樟樹,樟腦就是從樟樹中提煉出來,翻攝自維基百科,作者KENPEI。)大多民眾習慣在被蚊蟲叮咬後,先拿綠油精、白花油、曼秀雷敦等來塗抹止癢消腫,而台北市衛生局先前針對1千多名民眾做「自我醫藥照護能力」的調查,結果發現多達56%的民眾不曉得這類含有薄荷腦(menthol)、冬綠油(methyl salicylate)、樟腦(camphor)的藥品,很容易讓2歲以下的小朋友引發過敏、中毒狀況。由於幼童的代謝器官肝、腎發育未全,一旦過量塗抹恐讓小朋友產生過敏出現水楊酸中毒,如呼吸困難、昏迷等的現象。北市衛生局表示近年因應消費者的反應,衛生署有開放超商販售藥物的計畫,但今天這項「自我醫藥照護能力」的調查結果,顯示出國內民眾大多都必須更清楚成藥的成分與得加強用藥安全的知識,以避免發生用藥不當引起的悲劇。而衛生署在2007年規定含有薄荷腦、冬綠油、樟腦的藥品,必須在仿單註明2歲以下孩童的使用須知,不過由於僅在仿單上註明,容易讓家長忽略。衛生署建議民眾用藥前最好看清楚仿單內容、藥品上的包裝說明,以及詢問專業醫師與藥師。衛生署在2007年針對薄荷腦、冬綠油、樟腦公告注意事項,包括外用產品應該加註「2歲以下兒童之使用須詢問醫師或藥師」,並且吸入劑、擦劑及滴鼻劑等,應該加註「嬰兒及2歲以下之兒童禁止使用」,至於樟腦的外用藥品仿單,應於加註「蠶豆症患者請勿使用」;還有冬綠油每日用量不得超過1.8gm,以免引起水楊酸中毒症狀,像是呼吸困難及其他中樞神經中毒等症狀;如果對阿斯匹靈或水楊酸有過敏或敏感現象,使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年節食品含二氧化硫 氣喘患者要留意

年節食品含二氧化硫 氣喘患者要留意#過敏

因應今年年節早到,高雄市衛生局自去年12月6日起展開年節食品專案抽驗工作,第一批共抽驗年節食品105件,其中3件金針、1件竹笙檢出二氧化硫超量,其餘均符合規定,合格率96.1%。此次抽驗地點涵蓋年節食品批發商、大賣場、百貨超市、三鳳中街、食品販售商等地點,包含豬肉乾、牛肉乾、豆乾、香菇、金針、白木耳、蓮子、竹笙等,檢驗項目為二氧化硫及防腐劑。針對不合格產品,衛生局已責令販售業者將該批產品下架,並依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第12條規定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部分外縣市業者移請所轄衛生機關處辦。二氧化硫是一種漂白劑,乾金針最終殘留限量為4.0g /Kg、竹笙0.5g /Kg以下,若吃過量可能對氣喘病的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誘發哮喘與呼吸困難。衛生局建議消費者烹煮前先浸泡45℃溫水40分鐘再煮,可將二氧化硫殘留去除達70%,此方法是去除二氧化硫理想方法。衛生局將持續年節食品稽查及抽驗,並籲請業者要盡到食品源頭製程衛生安全的管理責任,並呼籲消費者勿購買來路不明產品,以保障飲食安全。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