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藥

小痛未理會,大痛跟著來

小痛未理會,大痛跟著來#止痛藥

痛覺是人體正常的感覺之一,當刺激的強度超過所設定的標準,便產生疼痛,藉此提醒我們身體哪裡受壓過度了。扭傷的腳踝、挫傷的手肘,第一個星期因組織傷害而發炎、導致疼痛,目的就是要身體好好休息,不要使用受傷的區域。這種急性疼痛的特徵是「用力就痛,休息就不痛」,待組織修復,發炎消失(一般從幾天到一個月內),疼痛感也跟著撤退。不過,疼痛這位身體的守護者有時工作太認真,一旦被喚起就長駐不走。一開始,周邊的組織發炎,不斷發出疼痛訊號到脊髓區域,相關的疼痛神經細胞經過一段時間刺激,便覺得「事情大條了」,於是忙著在脊髓區域建立疼痛的神經聯結,分泌更多疼痛相關的化學物質,一步步築起疼痛的第二道機制,準備用更長時間的疼痛感來提醒主人,更加注意這一次傷害。豈料,這種善意的努力卻帶給主人無盡的痠痛感,如果疼痛超過三個月,這種內化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疼痛結構便已存在,使得疼痛升級為一種中樞化的慢性痛,至於周邊組織是否仍受傷或已康復就不重要了。永和耕莘醫院神經內科醫師 方識欽指出,應在慢性痛的發展期(任何疼痛超過1個月時)便警覺,減少疼痛的傷害來源,多休息,不要忽視持續的小痛,好讓你的中樞疼痛系統感到安心;如果不理小痛,盡責的中樞神經會把它變成大痛。至於已形成的慢性痛,多半不會自行康復,可以使用三環抗憂鬱劑等藥物,將疼痛的聯絡抑制掉,一段時間後,慢性痛的疼痛結構會逐步解散,回復正常狀態。慢性痛的病人很苦,苦的不只是整日酸痛不適、看醫師看到絕望、吃止痛藥吃到胃出血、洗腎,還可能被當成無病呻吟、裝偷懶的精神疾患,所以提醒有此困擾的人,在四處求醫解痛之前,先想想「疼痛的道理」是什麼,免得白忙一場!

西藥吃多會傷腎?

西藥吃多會傷腎?#止痛藥

我們先看一下台灣洗腎原因的排行榜,就可以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若是吃藥吃多了,尤其是西藥,就會洗腎。對照歐美先進國家,他們沒有其他選擇,非得吃「西藥」不可(客觀上無所謂「草藥」)。然而,事實上目前台灣洗腎病友的比例,是排行在世界各國前面的!由此可知,只要西藥使用得當,其實不會造成腎臟的損傷。另外,台灣洗腎原因的排行榜第一名是糖尿病,大約十個洗腎的病友們就有四位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第二名是高血壓,第三名是腎臟發炎,主要的症狀,就是血尿。最後才是因為服藥造成的腎衰竭。由這個「排行榜」可以看出來,其實真正傷腎的原因是高血糖及高血壓。其次,高膽固醇與抽菸對腎臟也很不好。所以,真的要「顧腰子」,就必須要控制好血糖、血壓、膽固醇及戒菸,不可諱疾就醫及怕服藥。血糖藥、血壓藥及膽固醇藥都是必須要服用的。現在因為醫療科技的進步,某些降壓藥不只有降血壓,還會有保護腎臟的功能。雖然罹患上述「三高」疾病,非常無奈,但是若不吃藥的話,腎臟反而會受傷害。新店耕莘醫院內分泌科醫師 裴馰指出西藥之中是有會「傷腎」的藥物,主要有兩大類。1.) 第一大類是消炎止痛藥:這裡指的「發炎」,並不是細菌感染的發炎,而是關節炎的的發炎。這類的消炎止痛藥若是長期吃或是吃太多的話,就會造成腎臟受損。一般人服用的陣痛退燒藥,則沒有這種副作用,可以不用擔心。2.) 第二大類會傷腎的藥,則是部分癌症藥物:正是因為西藥特別注重劑量與藥物副作用,因此在使用這類藥物時,醫師都已經有了預先對藥性的瞭解,同時也會採取預防措施,反而不會有問題產生。而中華民國腎臟醫學會特別提醒民眾,真的藥物引起的腎衰竭並不是西藥或是專業中醫師開的中藥,而是草藥、偏方或是來路不明,沒有經過衛生機構認證的藥物。這點一定要請病友們多多注意!千萬不要有錯誤的觀念,該吃藥的時候不吃藥,反而造成腎臟衰竭。

對抗慢性偏頭痛

對抗慢性偏頭痛#止痛藥

每個人都有頭痛的經驗,可能的原因很多,例如:疲勞性肌肉痛,血管性頭痛〈偏頭痛〉,一般性感染合併頭痛症狀等。但是頭痛不會持續太久,頂多數小時或數日就會恢復。如果頭痛每天都出現,甚至時時刻刻,每分每秒都在頭痛,這類的頭痛對患者造成了極大的困擾,病患多半嘗試過各種不同的止痛藥,通常效果不彰,或只能短暫止痛,因此一天當中,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對抗頭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這類症狀可以診斷為慢性每日頭痛。我們可以定義慢性每日頭痛如下:每個月頭痛天數大於15天,平均每天頭痛時間超過4小時,症狀持續一個月以上。這種慢性每日頭痛的患者通常會到處求醫,並服用多種止痛藥,有人每天要喝很多瓶感冒口服液,但是頭痛仍然持續發生。我們必須要仔細探討這類病患的頭痛原因,才能對症治療。天主教聖功醫院-內科 冼鴻曦 醫師指出,慢性每日頭痛可再分為慢性偏頭痛和慢性緊縮性頭痛等類型。慢性偏頭痛以女性居多,過去多半有偶爾發作的偏頭痛〈每月一兩次〉,但是最近偏頭痛發作越來越頻繁,漸漸變成每天都痛,而原來偏頭痛的附帶症狀如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卻變得輕微而不明顯,這種慢性偏頭痛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有止痛藥使用過量的情形。      另外一類慢性頭痛則沒有性別的差異,這種頭痛位置比較廣泛如兩邊太陽穴,後腦部與頸部等,患者沒有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偏頭痛常見的症狀,頭痛幾乎每天都準時出現,尤其是中午以後,較勞累疲乏的時候,頭痛以壓迫感、脹痛為主。         此外,我們應該正視止痛藥濫用的問題,止痛藥會引起頭痛這個事實在17世紀就已經為人所知,長期頭痛很可能與止痛藥濫用有關,頭痛的患者為了止痛常會服用單純或複方的止痛藥,經常服用這種止痛藥可能會改變了中樞神經對疼痛調節的敏感性,使得藥效過了就會引起反彈性頭痛,病患必須再服藥來對抗頭痛,最後形成了:頭痛→服藥→再頭痛→再服藥的惡性循環。一天大部份的時間都處於這個循環當中,因此必定造成止痛藥的濫用。另一方面,藥物濫用也會造成心理上的依賴,沒有服止痛藥會覺得沒有安全感,更加重了頭痛問題的複雜性。    止痛藥的使用必須要有節制,若劑量超過太多,就可能造成「止痛藥頭痛」的副作用,以下是止痛藥過量的參考數據:1.) 單純止痛藥:阿司匹靈每天超過1000毫克,乙醯酚氨(普拿疼)每星期服用超過5天。2.) 複方止痛藥(含咖啡因,巴比妥類藥物):每天超過3顆且每星期超過3天。3.) 麥角鹼(ergotamine):口服1毫克,一星期服用超過2天。4.) 麻醉劑:每天超過1顆且每星期服用超過2天。病患如果有慢性每日頭痛的症狀,應該請神經科醫師診斷,首先必須排除顱內疾病的可能,如腦血管疾病、感染、腫瘤等。另外要告知醫師詳細的藥物使用狀況,若符合止痛藥濫用的情形必須戒除止痛藥,例如每週遞減止痛藥物,再選擇其它替代的藥物。另外,病患應該學習應付壓力及放鬆的技巧也很重要。 慢性每日頭痛的治療需要病患對醫師的信任與配合,才能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如果沒有耐心,很可能又會回復到止痛藥濫用卻又天天頭痛的困境。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