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醫訊/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

醫訊/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糖尿病患常煩惱這不能吃、那不能吃?加上現代人生活忙碌或遇到難以抗拒的婚喪喜慶,外食已是無法避免的場合,然而面對種種的外食型態,對糖尿病患而言心中的擔憂及挑戰更是困擾,在這些場合中該如何選擇才能享受美味又不增加負擔呢?此次的講座內容,營養師王若昱將為你分析常見的外食型態的優缺點並帶您聰明選擇,穩住血糖!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外食族怎麼吃?時間:105年12月23日 星期(五) 上午10:00-10: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122-23號B2)洽詢:02-8966-7000轉1305或2046

醫訊/糖尿病神經病變

醫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享受無痛快樂人生,從認識疼痛開始,不同類型的疼痛,帶來的不適感各有差異,亞東醫院特別邀請醫師,以不同面向剖析疼痛,透過講座讓民眾更了解面對不同疼痛,應有的相關知識。本課程由過敏神經內科醫師郭蔭庭,講解「糖尿病神經病變」相關知識,有助民眾改善常見的疼痛,講座內容豐富,歡迎踴躍參加。名稱:糖尿病神經病變─疼痛講座系列既神經篩檢活動時間:講座:105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上午09:30-10:00   篩檢:105年12月16日 星期(五) 上午09:00-11:3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一廳 (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2段21號)洽詢:02-8966-7000轉1405

沒吃飯服藥 血糖過低險要命

沒吃飯服藥 血糖過低險要命#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60歲劉先生因身體不適胃口不佳,吃不下飯卻照吃相同劑量的降血糖藥,因低血糖在家昏迷超過12個小時後送醫,經全力搶救後未留下後遺症,醫師提醒,糖尿病人都擔心血糖飆高,其實血糖過低,中樞神經系統也會出問題,同樣有生命危險,糖尿病人應瞭解藥物調整方法,並注意徵兆避免低血糖。咖啡色嘔吐物 低血糖致中樞神經受損劉先生有糖尿病史,合併高血壓、腎功能不佳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問題,幾個月前,家人發現劉先生一整天都不出房門,進房後發現叫不醒他,枕邊還有咖啡色的嘔吐物,送醫檢查發現,劉先生白血球感染指數高、有肺炎跡象,合併有急性腎衰竭與高血鉀等危急狀況,醫師確定為低血糖造成中樞神經受損。吃不下飯仍服藥 血糖過低12小時臺中慈濟醫院新陳代謝科徐盛邦醫師表示,劉先生住院期間先後出現腎衰竭、肺炎與腸胃道出血症狀,致病原因是劉先生罹患A、B流感後,併發肺炎、敗血,又因肺炎不舒服,吃不下飯,卻仍服用固定劑量的降血糖藥物,血糖過低至少12小時,引發中樞神經系統、呼吸道、腸胃道與泌尿系統等全身器官問題。中樞神經缺糖 會昏迷、癲癇、死亡徐盛邦醫師強調,嚴重的低血糖,對身體影響非常巨大,低血糖是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之一,臨床上血糖小於70,身體就會開始缺糖,小於55,中樞神經系統也會缺糖,會昏迷癲癇甚至死亡,建議糖尿病人隨身攜帶一些糖果或是泡咖啡用的糖包,一旦有疑似低血糖的症狀,就立刻補充糖分。 

無「3多1少」 仍恐為糖友!

無「3多1少」 仍恐為糖友!#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臟移植訓練師李聖苓曾經胖到80多公斤,直到48歲因健康陸續出現狀況,才開始慢慢建立運動習慣,3個月內累積278萬步,身為專業的訓練師,她建議糖友運動不妨從健走入門,每天30分鐘開始,慢慢強化自己的肌耐力。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全台227萬糖尿病人口恐被低估!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數據,尚有一半糖尿病患未被確診,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報告,全球仍有將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因此今年(2016)以「正視糖尿病」為世界糖尿病日主題,呼籲世人積極篩檢糖尿病及其併發症。目前國內罹患糖尿病人數已突破2百萬,尚有為數眾多的國人已發病而不自知,由於大多數第2型糖尿病友通常不會出現「3多1少」(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的典型症狀,許多人在確診前,已持續高血糖好一陣子,甚至發生了併發症,因此及早發現糖尿病,把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應成為全民健康課題。活動量大 得癌症風險減少約1/3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強調,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空腹血糖超過100毫克分升(100mg/dL)屬於代謝症候群,透過低卡、低糖、低油、高纖飲食,再加上每週150分鐘以上運動,積極控制體重(或減重)可以提升健康素質、避免糖尿病發生的事實。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表示,人的體能在25歲左右達到顛峰,之後隨年齡增長而遞減,體能下滑主因為肌肉逐漸萎縮,體內開始堆積額外的脂肪,形成慢性病的導火線,美國哈佛大學校友調查研究,以活動量最大與習慣久坐2組做比較,顯示前者得心血管疾病,甚至於得癌症的風險減少約1/3。

肥胖、糖尿病 睡眠不足害的

肥胖、糖尿病 睡眠不足害的#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睡眠不足不只影響身心健康,也可能影響胰島素敏感性,並對腸道細菌生態造成衝擊,過去不少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傷害新陳代謝健康,歐洲學者認為,人睡眠不足時,腸道細菌生態可能受破壞,導致腸道細菌種類減少,進而影響新陳代謝功能。腸道細菌 與肥胖、糖尿病息息相關醫界早發現,腸道細菌組成、多樣化情況,與肥胖、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息息相關,而不少研究也發現,睡眠不足的人很容易罹患這些疾病,不過醫界、學界並不知道睡眠不足是否會改變人類腸道細菌生態。瑞典烏普拉大學神經學副教授克里斯汀․班尼迪克特、學者強納森․西德納斯,以及德國人類營養學研究院研究團隊分析、研究上述議題,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分子新陳代謝〉期刊(Molecular Metabolism)。睡眠不足 影響胰島素敏感性研究當中,研究人員以9名健康、正常體重男性為研究對象,這些人分成兩組,一組連續兩晚都只睡4小時,另一組每晚睡滿8小時。研究作者分析,由於實驗時間非常短,加上樣本數很少,因此這項研究並沒有發現兩個晚上睡眠不足會影響腸道細菌多樣化。不過研究卻發現,睡眠不足時,胰島素敏感性會減弱20%,無論腸道細菌生態有沒有出現變化,這都代表人類睡眠不足會影響胰島素敏感程度,即使只有一、兩個晚上失眠,也是一樣,胰島素反應都會變遲鈍。肥胖的人 腸道細菌生態不太一樣研究作者表示,其他研究曾觀察到,肥胖的人,腸道細菌生態與體重正常者不太一樣,肥胖者的壁厚菌門(Firmicutes)細菌、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細菌的比率較為增加。研究作者指出,腸道細菌生態很豐富,未來需要進行更多研究,才能了解腸道細菌生態與胰島素敏感性之間的關聯,睡眠不足除了傷害新陳代謝健康,還容易損害認知功能,想探討背後原因,同樣也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文章授權提供/健康醫療網)

長輩圈瘋傳:桑樹老葉 助控糖與減肥!

長輩圈瘋傳:桑樹老葉 助控糖與減肥!#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黃雅芬/採訪報導)說到桑葉,應該是許多人童年養蠶寶寶的回憶!小小一隻蠶寶寶僅依靠著桑葉就能得到充足的營養。其實您知道嗎?有神仙草美譽的桑葉除了是蠶的食物外,還可以用來控制血糖與幫助減肥。桑葉營養豐富 不僅控糖效果佳 也是減肥族群好幫手營養師余朱青解釋,桑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B2、C及鈣、鐵、鉀、膳食纖維及類黃酮等,其中桑葉生物鹼(DNJ)成分因為與糖構造類似,能減少進食後腸道內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達到抑制飯後血糖上升的作用,因為能減少糖分吸收,對於想控制體重,來達到減肥目的的民眾有所幫助。桑葉也常用於中醫藥用,味甘苦、常見於疏風清熱,肺熱燥咳,涼血止血,清肝明目、降壓利尿等。除了用在控制血糖上,也常被拿來與減肥議題綁在一起,因為桑葉有利水的作用,能將身體多餘的水份排出,有助改善水腫現象。此外,桑葉中含有的DNJ礦物質,能改善人體腸道環境,促進腸胃蠕動,降低便秘情況的發生。不過,由於桑葉性寒涼,營養師提醒不要一次大量食用,建議小量多次食用對身體較無負擔,另外,腸胃功能較弱者也需酌量使用。自製桑葉茶飲留意農藥殘留 市售飲品挑專業認證有些養生的朋友會自製桑葉茶飲用,不論是購買市面上的乾燥桑葉,或採集新鮮桑葉使用,都請留意農藥及微生物殘留。雖然不少人會直接到中藥行購買或選購市售桑葉茶飲品飲用,不過營養師提醒,選購市售的茶飲建議要挑選通過SGS農藥、重金屬等檢驗之飲品,除了參考品牌口碑外,是否採用低溫萃取方式保留活性的製作方式、產品製作履歷,及各項認證通過標示都可以做為選購的參考。

血糖控制好 可降43%截肢率

血糖控制好 可降43%截肢率#糖尿病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糖尿病成為台灣的新國民病!吳女士33歲那年,因頭暈、手抖,家人緊急送醫,確診為第二型糖尿病,15年來與糖尿病為伍,隨著藥物越吃越多,體重更一度重達70公斤,在使用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後,糖化血色素逐漸恢復正常,3個月內,體重也從70kg減至62kg。每8.5名成年人 1人罹患糖尿病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18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為11.8%,換算下來,平均每8.5名成年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全國糖尿病患者高達227萬,且每年新增2.5萬人,糖友人數持續上升中。臨床研究發現,糖化血色素如能下降一個單位,就能減低各種併發症的風險,包括降低43%因末稍血管疾病所引起壞死或截肢,小血管疾病風險則能減少37%,白內障風險則可減少19%,心臟衰竭、心肌梗塞以及中風的機率,則分別下降16%、14%、12%。口服降血糖藥物 吃到一半會有瓶頸社團法人宜蘭縣愛胰協會理事長游能俊分析,在現有口服降血糖藥物在治療一段時間後,往往會有瓶頸,無法繼續有好的控糖效果、讓數值達標,糖友也可能因為口服治療藥物所帶來的副作用,或因服藥種類過多所帶來的不便性,因此沒有完全遵從醫囑好好服用藥物,導致控糖效果不佳。新型針劑降血糖藥物 腸泌素GLP-1助達標目前通過健保給付的針劑降血糖藥物有4種,注射頻率分別有1天2次、1天1次和1周1次,提供醫師與病人治療上不同的選擇,游能俊院長表示,新藥有機會幫助病人降低糖化血色素並控制體重,減少低血糖風險,透過控糖能有效預防腎病變、腦中風、心肌梗塞、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