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素

五個飲食建議!讓孩子考試得高分

五個飲食建議!讓孩子考試得高分#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進入六月學生考季,除了孩子加緊腳步,把馬力催足之外,護子心切的家長們,更會使出各種大補湯,生擒猛獸所精心熬製的食材,好讓孩子補補元氣,然而,這些食補真的對於孩子有加分的效果嗎?其實並不然!為了讓眾考生能夠博得好彩頭,高中狀元,大千醫院江仕峰營養師,特別針對考生所會遇到的五大麻煩,「增強記憶力」、「增加體力」、「照顧眼力」、「腸胃保健」、以及「紓壓放鬆」來提供適當的營養補充:1)增強記憶力/建議可以多攝取全麥麵包、深海魚、豆腐、雞蛋、菠菜、藍莓、堅果及南瓜籽。全麥麵包中的維生素B1為能量代謝的重要物質,與神經細胞膜的功能相關,是維持大腦正常機能的必要營養素。而深海魚脂肪中的DHA能使大腦神經細胞傳導功能正常運作,並且有助腦細胞運送營養及清除廢物。另外豆腐及雞蛋中的卵磷脂是腦部、神經及細胞間的情報傳導物質,負責各機能的調節。而菠菜、藍莓、堅果、南瓜籽中的抗氧化物質則能保護腦細胞不受自由基的侵害,並減緩老化、活化腦力、增強記憶。2)增加體力/多補充全穀類及蛋白質食物。由於全穀類食物富含維生素B群,可以幫助人體能量代謝,將人體所吃進的營養素轉為能量,並消除疲勞、幫助補充體力,因此被視為人體發電機。而蛋白質食物像是牛奶、豆腐、豆漿、雞肉,除了有助於補充體力,更富含鈣、鐵及多種維生素,能為孩子的體力加分。3)照顧眼睛/家長可讓孩子補充枸杞、地瓜、南瓜、紅蘿蔔、木瓜、芒果、蝦等含有豐富胡蘿蔔素的食材,或是玉米、芹菜等富含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的食物,能過濾藍光,減少自由基產生,避免眼睛退化。除此之外,像是葡萄籽、含維生素C與E的新鮮水果及魚油,也都能幫助考生保護視力,改善眼部疲勞。4)減輕壓力/考試壓力大,常出現腸胃不適的症狀,建議可在飲食中添加藍莓、烏梅、山楂等具酸甜口感的食材,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尤其是考季天氣炎熱,也能幫助考生解決食慾不振的困擾。另外,若想要排便順暢或改善腹瀉,則可以食用優格來改變腸道菌叢生態,增加好菌、減少壞菌。5)放鬆心情/可以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如考生處於緊繃及壓力下,可以加強攝取香蕉,因其本身含有豐富的色胺酸,在體內能形成血清素,具有穩定情緒、降低焦慮感等作用;另外,像是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也可清除壓力造成的過多自由基,幫助考生紓壓放鬆。

國人水果嚴重攝取不足!健康快樂指數慘兮兮

國人水果嚴重攝取不足!健康快樂指數慘兮兮#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台灣,堪稱水果王國,無論渾圓飽滿,青綠欲滴的芭樂,還是飄著甜香的熟成香蕉,皆能隨手可得,張口就來,不過,根據董氏基金會的調查卻指出,全台竟高達八成八的民眾,每日水果攝取量嚴重不足,在如此極為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下國人健康快樂指數僅有六十三分,落在及格邊緣,差點就要死當!晚睡又亂吃 女性健康指數較男性差國人飲食習慣不佳,早已不是什麼稀奇的新聞,然而,台灣近千萬人外食,路邊小吃攤又有過鹹、過油、少蔬菜的問題,倘加上蔬果攝取量不足,很容易讓身體因此拉起警報!調查指出,所有受訪者身體快樂指數明顯偏低,其中近四成的民眾,身體老毛病不斷,尤以女性族群又較男性來得高,「夜崩女」就是典型的健康崩壞族群,此族群因飲食習慣及作息不佳,蔬果量攝取少之又少,因而時常產生排便不順、氣色差、容易頭痛、冒痘、皮膚暗沉等問題產生。董氏基金會陳醒荷副主任說明,調查結果顯示,身體快樂的關鍵在於攝取蔬果,蔬果吃足,身體就快樂,台灣號稱水果王國,然而國人最大的飲食問題就是不在乎水果的攝取,分析蔬果攝取比例,有53.8%的受訪民眾天天吃蔬菜,然而天天吃水果的比率卻僅有19.2%,落差接近3倍,身體儼然嚴重鬧果荒。養成吃水果好習慣 可選點心時間食用也因此,要如何養成吃水果的好習慣,就顯得極為重要!呂蕙如營養師建議從改變小習慣做起,如點心時間棄麵包餅乾改吃水果,或吃早餐時搭配水果,可選擇營養CP值較高的當季水果。所謂的營養CP值是從「營養密度」評估,指每100公克水果中17種常見營養素含量較高的水果,如奇異果含有豐富多元的營養素,營養密度是蘋果的6~8倍,或是柳橙、木瓜也都是高營養密度水果,吃進一顆等於吃進多種營養素,是不錯的選擇之一。至於「夜崩女」普遍得分與平均落差最大的肌膚、腸胃順暢及整體活力的表現,則可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的水果,維生素C可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膠原蛋白的形成,具抗氧化作用。

臉皮老是乾燥、脫屑!5大NG習慣中了嗎?

臉皮老是乾燥、脫屑!5大NG習慣中了嗎?#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若乾燥情形很嚴重,請注意這些小細節。長期出現乾燥、脫屑,先確認下列 5 個項目,重新檢視每天的習慣。□是否在淋浴時用熱水對著臉沖洗?臉部受到淋浴的水柱強烈沖洗,角質裡的保溼因子會溶出。此外,熱水也是造成乾燥的原因之一。淋浴時,可設定為弱水壓,且水溫不可超過33℃。□是否喜歡按摩或摩擦臉部?摩擦或拉扯肌膚,會破壞角質層,讓肌膚變得乾燥。特別注意不要托腮、摸臉等習慣性的小動作。托腮的習慣動作也會傷害肌膚。□是否經常塗抹厚厚的粉?粉狀粉底或蜜粉,不宜使用過多。因為粉粒會吸收水分,讓肌膚乾燥。完全停用是最理想的,但若還沒辦法停用,請上得愈薄愈好。眼影也是引起乾燥的原因。□空氣是否很乾燥?冬天可利用加溼器,維持溼度在40~50%。此外,從內部補充水分也很重要。以體重1 kg大約20~30 c.c來概略計算一天需攝取的水分。如果可以盡可能飲用軟水。□肌膚是否有發炎泛紅?髮際線附近有發炎變紅、乾燥情形發生時,應該是洗髮精、潤髮乳、染髮劑等原因造成。可用溫熱水洗髮,停止染髮,即可治好。不用保養品,出現一點乾燥情形很正常開始執行無添加美肌保養法,可能會擔心肌膚乾燥的情形。長期一直使用美容產品的人,已經習慣肌膚溼潤的狀態。一旦什麼都沒有塗抹,當然會覺得哪裡怪怪的。因為不化妝就會顯露出肌膚原本的狀態,所以也會煩惱脫屑的問題。只要恢復健康的肌膚屏壁,這些症狀都會自動消失。請繼續堅持不化妝,直到肌膚的狀況變穩定下來。戰勝誘惑性的宣傳術語一旦開始執行無添加美肌保養法,等於展開「對抗保養品誘惑」的戰爭。可能你會聽到周圍擔心的聲音「稍微做點保溼比較好吧」,可是,如果繼續使用保養品,一切都前功盡棄。不要受雜音影響,請相信自己,努力持續下去。(本文摘自/專櫃小姐不知道的保養真相!肌斷食計畫/世茂出版)

六成四國人營養素不足 罹癌風險激增

六成四國人營養素不足 罹癌風險激增#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隨著外食族群日日暴增,肉多菜少,飲食過於單一,都讓國人體內的營養素嚴重不足!根據健診中心的最新統計數據指出,國人體內抗氧化維生素不足的比例高達六成四以上,資料進一步發現,三成女性普遍缺鐵,骨質密度更是拉上警報,顯見國人健康,著實令人擔憂!長期缺乏營養素 體內容易癌化、病變健診中心家醫科醫師納祖德表示,長期缺乏維生素、礦物質等,會增加罹患疾病的可能。其中抗氧化微營養素甚為重要,可以中和體內因代謝產生的自由基,而自由基會攻擊細胞進而產生病變,許多疾病如心血管病變、神經系統疾病、癌症等都可能由此而生,若無法攝取足夠的抗氧化營養素,慢性病上身的風險即會越高。他進一步說明,除正常代謝會產生自由基外,許多的因素都會增加自由基的產量,如老化、壓力、過度運動、抽煙、飲酒、高油脂飲食等情況,都會消耗體內的抗氧化劑,而大部份的抗氧化營養素人體都無法自行製造,需透過飲食供應,然而大環境的變化,如土壤貧瘠、酸化等原因,也可能造成作物的營養密度變低,使得吸收效果不彰。外加外食族群飲食通常過於單一,更讓營養素不足的情況更為嚴峻。維持健康好體質 少外食自己煮最好納祖德建議,維持身體營養素充足,最好是以「三支柱一衛星」的概念,多管齊下維護健康,三支柱是指飲食、運動、生活型態,一衛星是指營養補充品。從餐桌上改善飲食習慣,每天固定攝取五色蔬果,黃、綠、紅、白、紫,多吃天然食物而非加工食品,輔以運動增加肌肉量並促進代謝排出體內廢物,同時規律作息則以幫助體內荷爾蒙正常分泌。至於營養補充品,則是因為國人飲食普遍不均衡,偏食、烹調過度加熱等因素,再加上體內吸收營養的能力會因為生病、老化、抽煙、喝酒、使用特定藥物等情況下降,有時還是需要視情況補充適合自己的營養補充品,購買前建議注意是否有安全檢驗,如無農藥、無重金屬等,同時詳閱成份說明,以瞭解有效主成份的含量,而非單考量價錢。

8方法提高攝取植物營養素 降低慢性病風險

8方法提高攝取植物營養素 降低慢性病風險#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在營養學裡,大家基本上都同意每天吃五到九份蔬果可以降低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理由之一是,這些食物富含植物營養素,所以非常有效。不同的植物營養素有不同功效。有些是天然消炎藥,有些是抗氧化劑,還有一些是解毒劑。每種營養素都很重要。如果吃對比例,對健康很有幫助。你可以把超級市場想像成你的藥局,食物就是你的良藥。以下是幾個可以讓你多攝取植物營養素和「吃進更多良藥」的祕訣。1)尋找天然的消炎藥/大自然有很多藥物資源。紅色和紫色莓果含有豐富的多酚。深綠色葉菜、橘色地瓜和堅果可以降低發炎現象。不然,也可以服用天然的Advil 止痛藥:薑黃裡的薑黃素是一種環氧化酶2(COX-2)抑制劑——就像布洛芬一樣具有抗炎效果。2)吃進你要的抗氧化劑/有助於粒線體功能的食物,可以提升體力,降低氧化或鏽蝕。請多吃深色莓果、黑米和石榴這類花色素;印度南瓜之類的橘黃色蔬菜;芥蘭、甘藍和菠菜之類的深綠色葉菜;以及像紫葡萄、藍莓、越莓、蔓越莓和櫻桃這類含有白藜醇的水果。只要看它們的顏色。顏色愈深,抗氧化能力愈強。3)靠飲食排毒/十字花科蔬菜尤其有利於排毒。包括青花菜、芥蘭、羽衣甘藍、花椰菜苗(broccolini),或甘藍菜苗(broccoli rabe)、球芽甘藍、花椰菜、青江菜、大白菜。其他天然解毒劑還有綠茶、西洋菜、蒲公英葉、香菜、朝、大蒜、柚皮、石榴,甚至可可。4)食用有助平衡荷爾蒙的膳食/譬如味噌、天貝(tempeh,譯註:南洋島國的一種天然發酵大豆食品)和豆腐之類的食物(這些都是純天然黃豆食品),以及研磨好的亞麻籽。5)多利用香草類植物/它們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劑、消炎劑和解毒劑,試試看薑黃、迷迭香、薑、芫荽等。6)多吃大蒜和洋蔥/這兩者都能降低膽固醇和血壓,它們是抗氧化劑和消炎藥,還能增進排毒能力。可以的話,每天都吃。7)試試綠茶/這種古老的飲料含有消炎、排毒和抗氧化的植物營養素,多數人能承受得了其所含的少量咖啡因。8)選擇深色巧克力/好吧──可以吃點巧克力,但必須是顏色最深、最濃郁的那種,至少含有70%以上的可可。一天攝取量不要超過57克。比較理想的做法,是等六週行動計畫結束後再攝取。(本文摘自/血糖解方/如果出版)

孕期體重學問大 依循3階段補充營養素

孕期體重學問大 依循3階段補充營養素#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人吃,兩人補」許多懷孕媽媽都把重點放在寶寶的大小,卻忽略了自己的體重變化,造成孕期體重大幅增加而影響生產狀況;有部分則希望自己懷孕時體重不要變化太多,可以維持苗條身材,但反而忽略體內營養素攝取。營養師高嘉蔚表示,孕婦體重增加的量與速度是孕期營養與健康的一項綜合指標,一般而言,孕期大約會增加10~14公斤,提醒媽媽,應要在懷孕的3種階段攝取所需的營養素,讓體重可以穩定增加,以提供自己與肚裡的寶寶獲得足夠的營養。體重增加的量與速度是孕期營養與健康的重要指標高嘉蔚營養師說明,不同孕期的體重,可以反應目前媽媽所攝取的營養是否足夠,且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體重增加標準,可分為以下3期:1) 懷孕1~3個月,增加1~2公斤2) 懷孕4~6個月,增加5~6公斤3) 懷孕7個月到生產,增加4~6公斤。然而,孕期飲食過量或過少也都會影響媽媽或寶寶的身體狀況。當孕期體重增加太多太快,除了寶寶容易發育過大而成為巨嬰,造成媽媽在生產時的風險外,更可能引起妊娠糖尿、妊娠高血壓,甚至妊娠毒血症等產科疾病。反之,若是媽媽吃的不夠或節食,造成體重上升不足,也容易使得寶寶營養不良、生長遲緩,甚至會有早產的問題!懷孕3期營養需求大不同,正確攝取避免體重增加太快事實上,胎兒的營養供給主要來自母親的飲食,媽媽若能在懷孕的不同時期,正確地適量攝取營養素密度較高之食品,如:天然的蔬菜,水果,奶蛋魚肉豆,不僅可在孕期及生產過程中確保合理的體重增加,以減少孕期併發症的產生。1)懷孕初期/媽媽常會補充脂溶性維生素A,但若攝取過量,恐會引發胎兒發育的問題,導致畸胎。建議媽媽,除了應注意營養均衡之外,更需要著重鐵質、維生素B群、葉酸及鋅、維生素A(β-胡蘿蔔素)的攝取,如:胡蘿蔔、木瓜,牛奶等,除了可以預防貧血的現象發生,還可幫助胎兒神經系統的發展,減緩孕吐的不適,若要以孕婦綜合維他命作補充,則建議選擇天然β-胡蘿蔔素。2)懷孕中期/4~6個月胎兒正快速發育,可補充一些鋅、鈣、維生素D以及鐵質。此外,深海魚類像鱈魚、鮭魚等,含有DHA、胺基酸、卵磷脂、鉀、鋅、鈣等營養,有助於胎兒發育,特別是腦部神經系統;而且它也含有Omega-3脂肪酸,能減低血液中的發炎物質。根據美國衛生研究院建議,孕婦每日Omega-3攝取量為300毫克,但如果孕婦害怕魚腥味引發孕吐,可選擇無腥味且DHA比例較高的魚油,或者選擇有添加Omega-3的孕婦綜合維他命。 高嘉蔚營養師也特別提醒,本身凝血功能差、或有家族相關凝血功能不全的媽媽,建議懷孕後期就停止攝取Omega-3,以避免分娩時出現出血不止的問題,可以待寶寶出生後,再繼續補充魚油,以增加母乳中DHA的含量,並減少產後憂鬱的情況發生。3)懷孕後期/一般而言,婦女的鐵質普遍攝取不足,建議媽媽在懷孕後期,除了需持續均衡攝取營養之外,也需要特別注意鐵質的補充,為分娩做準備。含鐵質食物的來源像:紅肉類、肝臟類、深色蔬菜等,但若含鐵量過高,可能會造成排便不順的問題,故要若攝取孕婦綜合維他命應特別注意鐵質的含量多寡。 高嘉蔚營養師強調,女人在懷孕時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營養補充的時刻,若能在懷孕時期補充正確的營養,不僅寶寶能健康、順利的長大,對於孕婦來說,也可以預防各種因為營養不足所產生的不適,如:孕吐、產後憂鬱症…等。同時建議,媽媽們應該在懷孕期間對營養攝取「精打細算」才能真正達到一人吃、兩人補的意義。

《還我睡眠》3大類營養素吃出好睡眠

《還我睡眠》3大類營養素吃出好睡眠#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採訪報導)得不到品質良好的睡眠,白天就容易感到疲倦,導致工作和生活效能降低,同時也影響健康,這種惡性循環總讓人好乏力!但你可能不知道,和你一樣睡不著的人可多了,根據2013年國人睡眠大調查結果發現,在台灣有1/5的人受到失眠困擾。用天然食物  趕走你的失眠困擾既然,阻礙睡眠的食物需要戒除或避免,那麼哪些食物能幫助你吃出好睡眠?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洪若樸營養師說,透過飲食,不僅可補充身體缺乏的營養素,比起安眠藥物更是安全又無副作用,因此,想要改善睡眠品質的人,不妨可以試試以下3大類營養素:1)含色胺酸的食物/研究發現,睡前攝取含色胺酸的食物能有助安眠,色胺酸又有天然安眠藥之稱,因為它是腦部製造血清素的原料,可使人放鬆、心情愉悅,減緩神經活動而引發睡意;而含有色胺酸的食物,包括:全麥食物、肉類、香蕉、堅果類、牛奶、魚類等。2)適量的維生素B群/維生素B2、B6、B12、葉酸及菸鹼酸,都有安定、舒緩神經的效果,能幫助睡眠。其中維生素B12可消除煩躁不安的情緒;B6可以幫助製造血清。而含維生素B群的食物,包括全麥穀類食物、綠葉蔬菜、牛奶、肝臟、牛肉、蛋類等。3)富含鈣、鎂的食物/鈣和鎂是天然的肌肉鬆弛劑和鎮定劑,豐富的鎂可有效放鬆身體肌肉,補充足夠的鈣質,則有助於安定情緒、消除緊張壓力,進而幫助入睡;而含鈣、鎂的食物,包括牛奶、小魚乾、香蕉、堅果類、杏仁等。但營養師也提醒,助眠食材固然能幫助改善睡眠狀況,但如果份量吃錯、進食時間選錯,可是會適得其反!別再大吃宵夜 助眠小撇步這樣吃而有些人會有睡前吃消夜的習慣,洪若樸營養師建議,睡前食用以少量清淡為主,像是1杯低脂溫牛奶,因為牛奶助眠,但對於牛奶過敏的人,可以選擇以1小杯優酪乳加上半顆蘋果或半根香蕉打成水果優酪乳,或是吃1小片全麥麵包都能解除飢餓幫助入眠;但如果可以的話,睡前2小時最好能不要吃東西,因為腸胃的運動會讓身體處於工作狀態,反而沒辦法休息。

不吃新鮮蔬果靠蔬果汁代替?恐只是在喝糖

不吃新鮮蔬果靠蔬果汁代替?恐只是在喝糖#營養素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目前市面上的蔬果汁,真的能夠補充一日所攝取不足的蔬果嗎?攤開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法規一看,發現所謂的百分之百蔬果汁,其中也包括了「濃縮還原果汁」,但就有營養師指出,這些果汁在濃縮處理的過程中,裡頭的營養成分早已遭受破壞流失,就算喝再多補充的恐怕不是營養素,而是一口又一口的糖分及熱量。濃縮果汁的營養素攝取有限現代人因生活繁忙,以致無法天天攝取足夠的營養,因此選擇飲用蔬果汁來補充缺少的營養素,但經由加工後的果汁,將會導致維他命流失、纖維質含量降低等問題,如此一來,這些宣稱能補充一日蔬果所需的蔬果汁,其營養素含量恐會變得少之又少。此外,在市售的果汁包裝上除了有主要成分外,為了增加蔬果汁的風味與賣相,裏頭更添加了許多副原料,像是果糖、檸檬酸、砂糖等,將使一瓶瓶的蔬果汁,熱量暴增!董氏基金會尤宣文營養師就表示,若是為了攝取營養而喝果汁的話,根本是本末倒置,因為藉由蔬果汁攝取營養素,除了會額外攝取過多的糖分及添加物外,長期飲用的話也會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所以,還是建議民眾應直接食用蔬果原貌,因為蔬果本身是固體狀,在食用的過程中會直接攝取到纖維質,而且還有飽足感,但是在果汁的製造過程中纖維質會消失,且少了咀嚼感,容易攝取過量導致發胖。百分之百果汁攏係假的?然而,目前市面上所販售的百分之百蔬果汁,在法規上而言,只要沒有添加人工合成物,就算是濃縮果汁也是天然果汁的一種,且依衛生福利部公告的「宣稱含果蔬汁之市售包裝飲料標示規定」,果蔬汁總含量達百分之十以上者應於外包裝正面處顯著標示原汁含有率。只是,它的含量算法是「連濃縮汁都包含在內」,這不禁令人懷疑,外包裝宣稱百分之百的果汁,是否使也是從濃縮汁經稀釋而成的。蘇慈閔營養師也說,就算外包裝標示著100%天然純果汁,還是不可能完全是100%天然萃取,因為水果有所謂的產季,在每個季節、產地所出產的水果,它的甜度、顏色等都不會完全一樣,因此廠商為了讓產品的品質是固定的,就會添加糖分、色料等,所以換句話說,目前市面上並沒有百分之百純天然果汁。丟掉果汁迷思 直接攝取蔬果本身才是最佳辦法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再有飲用果汁的迷思,建議還是直接食用蔬果本身才會真正攝取到營養物質,以免在還沒有補充到營養時,卻把高糖高熱量吃下肚。蘇慈閔營養師也呼籲,市面上許多蔬果汁,熱量與糖分其實都頗高,購買時民眾應注意營養成分、添加物等,就可以避免購買到含有過多糖分的果汁。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