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爭議

遇到醫療糾紛,「醫預法」能幫上忙?醫改會教你「3步驟」自保

遇到醫療糾紛,「醫預法」能幫上忙?醫改會教你「3步驟」自保#醫療爭議

「34歲產婦進入手術室分娩,1小時後卻傳來子宮破裂命危、新生兒死亡的消息。因事發後院方並未在第一時間完整說明、更於當晚神隱失聯,氣的家屬前往事發診所撒冥紙抗議⋯⋯」因醫療爭議而灑冥紙、抬棺抗議的案件時有耳聞,或有些人選擇進行平均5至8年的醫療訴訟,但追根究底,真相釐清了嗎?爭議解決了嗎?能夠預防再發生嗎?

醫療爭議頻傳 學會安全就醫五步驟

醫療爭議頻傳 學會安全就醫五步驟#醫療爭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近日來,有越來越多的醫療爭議事件在報章媒體出現,投訴的焦點包括:醫療人員態度不佳、醫療人員未盡到告知與病情說明、所提供的治療或處置引起其他的不適症狀或醫療人員未依照病患或家屬的要求提供照護服務等,歸納其原因不難發現「溝通不良與資訊不對等」是造成醫療爭議的最大因素,為避免因情境壓力造成溝通不良,基隆市衛生局許明倫局長呼籲民眾學會「安全就醫五步驟」以避免醫療爭議的發生。步驟一、準備就醫資訊,以便在短暫的看診時段中,簡潔扼要地告知醫師就診原因(包括:有哪些不舒服的症狀?持續多久?就醫前做過甚麼處理?等),讓醫師很快速的掌握資訊。步驟二、主動說出疑惑,就醫過程中有疑問就要主動勇敢提出,不要揣測醫師的情緒而不敢提問,若是當下不便提問,也應該利用其他管道如醫療諮詢專線、病友團體或具有公信力的網路平台收集資訊。步驟三、接受檢查、治療或手術前,再仔細問一下。請教醫師檢查、治療與手術的目的?做與不做會有甚麼不同?檢查、治療與手術的本身有哪些風險,又如何避免?在接受檢查、治療與手術前後,個人有哪些需要配合與注意的事項?又何時可以得知檢查、治療與手術的結果?以降低焦慮與恐慌影響溝通。步驟四、正確用藥才安全,領到醫師開出的藥物處方時紀錄一下藥名、用法、劑量與總數,以便在拿到藥物時自行比對一次;向藥師詢問藥物的作用與副作用,服藥期間需注意的事項,當出現異常現象時該如何處理?當然按時服藥、遵從醫囑、定期回診,是讓醫師持續掌握病情控制的有效良方。步驟五、平日做好健康管理,與發生緊急醫療時的因應準備,越是意外的情境越容易產生焦慮緊張,也更容易影響正常的思緒與解決問題能力。因此,產生爭議與衝突的機會比一般計畫性就醫高出許多,所以平日就要與提供醫療的機構與相關人員(包括家人)針對緊急就醫預作準備。基隆市衛生局為促使醫療照護體系健全發展,確保民眾可獲取友善與專業的可近性醫療服務,也希望能建立和諧與良好的醫病關係,讓健康處於最佳狀態,因此若民眾發生醫療爭議,衛生局自當以行政中立的立場,提供爭議雙方一個溝通調處的平台。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