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三九天」來了 中藥貼敷改善鼻過敏

「三九天」來了 中藥貼敷改善鼻過敏#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天冷氣溫下降,咳嗽、呼吸道疾病也跟著上門,尤其是氣喘、過敏性鼻炎、慢性支氣管炎以及免疫力較弱的患者深感困擾。為了預防、治療呼吸道疾病,中醫會利用節令在特定的穴位上進行中藥敷貼,夏天是「三伏貼」,冬季則是「三九貼」,有機會改善過敏體質。天冷身體低代謝狀態 好發過敏性鼻炎南投醫院中醫科主任顏素美表示,傳統中醫依照節氣,從冬至的次日算起,第1個9天稱為「一九」,依此類推,每隔9天為1個階段,第2段的9天稱為「二九」,第3段稱「三九」,共27日稱為三九天。三九天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潛藏,陰氣盛極,人們常感到身體能量不足、血液循環不良、皮膚乾燥、毛孔緊縮及活動力下降。身體處於一種低代謝狀態,也是過敏性鼻炎、氣喘、慢性支氣管炎好發的時候,在此時最適合施行溫灸貼敷穴位的治療方法來改善體質。「三九貼」溫熱貼敷 防治呼吸道疾病顏素美主任表示,灸貼用藥是以具有辛溫走竄、通經、平喘的藥物,通過對特定穴位的溫熱刺激,補充身體陽氣、提高身體能量,以祛除肺中寒飲伏邪、解痙平喘來達到防治呼吸道疾病發作的目的。「冷在三九,熱在三伏」,1年有2次改善過敏體質的節令。今年的三九天分別為106年12月30日、107年01月08日以及01月17日。除了這3天,這段期間內都可以至醫院進行敷貼,一樣會有不錯的療效。

天冷皮膚脫屑 中醫師教5招漂亮護膚

天冷皮膚脫屑 中醫師教5招漂亮護膚#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時入冬季,開始轉冷、乾燥,為皮膚道帶來考驗。有些人的皮膚開始粗糙脫屑,容易搔癢,嚴重甚至於敏感發紅龜裂。冬季有2大因素不利皮膚,包括寒邪(過冷)與燥邪(過乾)。單用保養品若覺得不夠,究竟有那些辦法可以有效保護肌膚呢?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者 冷天易發皮膚病症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說明,乾冷時人體表皮層血管收縮,皮脂腺與汗腺功能降低,皮膚失去保溼與潤澤的屏障。長期生活失調、睡眠不足的人,皮膚一定顯得乾糙晦暗鬆弛,而且粉刺、痤瘡或色素斑頻頻發生。氣血循環不良體質者,冷天容易發生皮膚病症。平常容易頭暈、疲倦、手腳末端酸麻、脈象沉細、舌質偏淡等、末梢血液循環不良表現。寒流一到,皮膚更易迅速乾燥脫屑、敏感搔癢甚至皸裂出血,而且合併手足末端冰冷發紺與嘴唇乾裂等現象。重保暖、勿過度清潔 保養肌膚有人認為冬天洗澡要用熱水洗才洗得乾淨,也有人習慣在浴缸裏泡熱水澡,。殊不知這種「過熱」與「過久」的清潔方式往往會把皮膚表面那層具有保護作用的皮脂層清除殆盡,反而讓皮膚更容易受傷害。以下5點即是在寒冬中正確的皮膚保養之道:1)抵禦寒邪、注意保暖/多穿衣服抵禦「寒邪」。可用生薑加紅糖煮成薑茶,能補充熱量禦寒、預防感冒、健胃。食物可選擇芝麻、雞蛋、牛奶、羊肉等,藥物方面,可根據體質辨證來使用。2)抵禦燥邪、保溼潤燥/乾性皮膚者,使用綿羊油或凡士林軟膏,防止皮膚角質層因過度乾燥而脫水。多服用一些富含黏液質的食品,如:蜂蜜、海參、木耳、蹄筋、水梨等,增加細胞內水份的保存。3)修正錯誤的清潔習慣/隨時請教醫師正確的皮膚保健常識。儘早修正「過熱」與「過久」或其它不正確的清潔習慣,可讓皮膚減少蒙受一些不必要的傷害。4)適度運動/要怎麼運動又不必到戶外受寒受凍呢?可在每日黎明初醒時,雙手掌互相摩擦生熱,貼於面部反覆6次。這種功法是藉由手掌對磨後產生的靜電來幫助臉部的血液循環。5)適當的生活飲食禁忌/節制油炸烤物、醃臘食品以及辣椒、咖哩、竹筍、蔥、蒜,還有不易消化的糯米、巧克力、肥肉等。由內而外 改善皮膚健康許堯欽部長提醒,平時常保持舒坦心情與充足睡眠也是保養皮膚的重點。中醫對於冬天的皮膚保健原則講究整體觀,消除不利皮膚健康的因素,包括寒邪、燥邪與錯誤的清潔習慣,並且調理人體內在環境、改善氣血循環。內外雙管齊下,是在冬天確保皮膚健康美麗的不二法門。

忌在中午流汗?運動4不你中了沒

忌在中午流汗?運動4不你中了沒#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靠某個階段增加運動量減下來的肉,一定會在不運動的時候,全部還給你。當然,適當的運動和節食是減肥期間必要的輔助,它可以幫助體重慢慢恢復到正常。但絕對只是輔助而已。對於運動和節食,我的建議是:1) 不要以游泳為主要方式一是會練得膀大腰圓;二是秋冬季節人要收藏,游泳只會讓身體凝結更多的寒與溼,很容易造成瘀血或寒溼。2) 不要在中午或者晚上八點以後大量運動出汗汗為心之液,出大汗會造成比較嚴重的陰虛。陰虛的後果前面講過,陰為人體的基礎,陰虛比陽虛更難調理。3) 少吃是一定要的,但是最好不要不吃。人體的脾胃是根本,傷了脾胃,就是在傷害其他所有的臟腑。晚上稍微吃一點米飯沒什麼了不起,千萬不要只吃水果,水果多半寒涼也很傷脾胃,實在不想吃飯就燙些蔬菜。4) 每一餐都少吃。即使是早餐,減肥期間也不要猛吃,只要吃到不餓,能維持到中午就好了。每一餐都少吃一點的效果,遠勝於只是晚餐不吃,不信可以試試看。運動搭配中醫藥方 減肥順便治不適我也慢慢用中醫藥調理體質,希望可以不再為了變瘦而那麼累,所以就打著調理體質的旗號,安心等待身體自己瘦下去。這中間當然還要輔助適當的運動和節食,比如晚上睡覺我盡量多翻身,宵夜是絕對不吃了,早餐的煎餅裡,從明天開始只加一個蛋,明天,保證從明天開始。中醫減肥,首先一定是調理體質。現在市面上的針灸和拔罐減肥我都不建議,反彈特別快,因為他們主要的思路就是靠穴位抑制食欲。中醫湯藥減肥也不是千人一方,身體一定會有其他不適的症狀,中藥會針對這些症狀,經過辨證施治後,再進行體質的改善,讓你在治病的過程中慢慢瘦下來。減肥注定是條艱辛的路,沒有人可以邊吃火鍋邊唱歌,愉快地瘦下來。所以要想清楚,減減停停還不如不減。(本文摘自/醫本正經/時報出版)

弱不禁風易感冒 益氣禦風就靠這一味

弱不禁風易感冒 益氣禦風就靠這一味#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一年四季都有風,但春天的風顯得特別,有許多型態,如溫暖和暢、清寒冷鬱、徐徐遲遲、驟猛疏狂,既能催花趕月,又能春風撫面。暖風吹,臨風送懷抱;冷風襲,閉門添厚衣,這是大多數人以變應變的正常表現。有部分的人,不管吹什麼風,始終穿1、2件衣服,既禦寒又散熱,精神抖擻,任風繼續吹。弱不禁風的人 看似強壯其實是虛胖可是少部分人弱不禁風──自汗、乏力、鼻塞、流涕、噴嚏、項強、怕風、畏寒,這就是他們的一貫表現,身體很虛。若仔細想想「弱不禁風」的人,也許他們看似壯,但只是虛胖;他們面白,可是過於蒼白;他們溫柔,卻是氣短;說他們慵懶,但只是乏力而已,還特別容易感冒。這類人易出汗、沒力氣、愛感冒、流清涕、打噴嚏等,其根結在於脾弱氣虛,身體抵禦外邪的屏障薄弱了,只要起風,就容易受侵犯。中醫有一首妙方──玉屏風散,就是專為脾弱氣虛的人創制,由方名可知,此方有3大作用,分別是祛風、禦風、寧風。而用藥則僅僅三味:防風、黃耆、白朮,防風辛散祛風,黃耆益氣禦風,白朮培中寧風。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其實,玉屏風散的具體創制,醫家並未能留名,現在能追溯到最早的記載是《醫方類聚》,稍晚刊行於世的《丹溪心法》有記載此方用於「自汗」,後來明代的張景嶽延承此說,推舉此方主治「表虛自汗」,然而在《普濟方》裡,則記載:「治腠理不密,易感風邪,頭昏眩甚則痛,項強,肩背拘急,噴嚏不已,鼻流清涕,續續不止,經久不癒」,這又與《醫方類聚》「治男子婦人,腠理不密,易感風邪」一脈相承。雖然本方創立的初衷如今已無人知曉,但其功效漸漸趨於統一,那就是主治表虛自汗易外感,至於後世應用的擴展則需另當別論。清代大醫家柯韻伯論本方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治風者,不患無以驅之,而患無以禦之;不患風之不去,而畏風之複來。何則?」桂枝、麻黃助打開毛孔、驅散風邪中醫認為感冒時祛風辛散即可,用桂枝、麻黃、羌活、獨活等,辛溫發汗,毛孔打開,侵犯體內的風邪就能被發散出去了,然而事實上,此時的風驅走了,彼時的風說不準已經在等候,隨時打算再次入侵。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做到祛風之後,鞏固正氣,做好預防工作。如同戰爭一樣,打退敵人入侵,同時還要做好國防。也就是要禦風,不是禦風而行,是抵禦、防禦風邪。祛風用防風、禦風用黃耆最佳。名詞解釋:弱不禁風:生活中那些「弱不禁風」的人,常常動不動就出汗,還特別容易感冒,體型虛胖,身上的肉是鬆軟無力的,也就是腠理不緻密,稍微一運動就覺得累,氣喘吁籲。總結起來就是衛氣虛,肌表的防衛作用弱,特別容易受到風邪的侵犯。防風:古代名「屏風」(見《名醫別錄》),比喻此藥如屏風能抵禦外風也,同時又能祛風外出。所以既可用於外感風邪所致的感冒頭痛、風疹搔癢,又可搜風外出,治療關節疼痛、風濕痺痛。《普濟方》:是明初官方編修的一部大型醫學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大型的方劑書籍。「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而畏風之複來。何則?」:這段話是說正氣不足,邪氣才會侵犯人體。治風,不擔心沒有祛風的辦法,而擔心不能鞏固人體的屏障以抵御風邪。不擔心風邪不會被驅散,而擔心風邪的再次入侵。總而言之就是想要抵禦外邪,最根本的辦法是鞏固人體的正氣。(本文摘自/零基礎學中醫/大是文化)

何首烏渾身是寶 失眠健忘靠它就行

何首烏渾身是寶 失眠健忘靠它就行#中醫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何首烏,顧名思義最大的功效便是烏首,也就是可以烏髮。何首烏治療白髮、脫髮。用於烏髮的何首烏,經過特殊加工炮製,一般以黑豆汁製,稱為製首烏。而未加工的何首烏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瘡癰腫毒,還可潤腸通便。製造過後的何首烏可用於肝腎虧虛何首烏必須製後才能發揮補肝腎、益精血、烏鬚髮的補益作用,可以用於肝腎虧虛、精血虧虛引起的血虛萎黃、失眠健忘、頭暈眼花、鬚髮早白、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等。關於人形何首烏的生長年限長、作用好,是古代書籍將其神秘化的結果,何首烏的功效和形狀之間,並沒必然的聯繫。中藥何首烏用的是蓼科植物何首烏的根,一般是團塊狀或不規則的紡錘形。而長得越像人的何首烏,越有可能是假貨,是不法商販用模子套在紅薯上長出來,或者乾脆刻出來的東西。失眠者很多是因為處於興奮狀態何首烏全身都是寶,它的藤葉也可入藥,叫做夜交藤。什麼是夜交呢?白天主陽,夜晚主陰,陽主動,陰主靜。人要入睡必須讓白天活躍的陽入到夜晚的陰中,這樣才能使人體在夜晚呈現出陰的一面,方可入睡。很多失眠的人是因為體內的陰功能不強,不能承受活躍的陽,所以一直處於興奮狀態。夜交藤可以用於陰虛血少引起的失眠多夢、心神不寧、頭目眩暈等症,常與合歡皮、酸棗仁、柏子仁等養心安神藥同用。名詞解釋:肝腎虧虛:是指久病或過度勞累、縱慾,而消耗肝腎陰,導致肝腎中的精血不足,表現為頭髮早白、頭暈目眩、盜汗、耳鳴眼花、腰膝酸軟等。(本文摘自/零基礎學中醫/大是文化)

過勞四肢全癱 針灸促神經修復

過勞四肢全癱 針灸促神經修復#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30歲的陳先生,去年6月底,感覺視力模糊,1個月後突然看東西有重影、雙腳使不上力。就診後,短短幾天就無法行走、解小便,連眼皮都閤不上。在加護病房嘗試多種治療,還是全身癱瘓。轉院之後,中西醫合治讓病情大幅進步。罹病1年後,終於重返工作崗位,找回新生命方向。肺部塌陷、心跳過快 需膠帶貼眼皮才能睡就醫檢查時,從初步懷疑中風,到確診為急性神經炎,做血漿置換術10次以及免疫球蛋白治療,症狀仍持續。住加護病房2個月,陳先生自律神經陸續淪陷,肺部塌陷、心跳過快、眼皮閤不起,用膠帶貼住眼皮才能睡。陳先生四肢全癱,體重從76瘦到55公斤,掉了整整21公斤。插管、氣切都無法改善自主呼吸,家人甚至已有心理準備,可能得轉到慢性養護機構,度過終身臥床餘生。中藥、針灸加入治療 修復肌肉神經轉院經中西醫合治,陳先生的病情逐漸好轉。台中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莊佳穎指出,陳先生長期睡眠不足,曾持續1、2個月天天15小時埋首工作,熬夜、生活作息不正常,神經系統被病毒攻擊。治療採用給予中藥改善病情,搭配針灸介入,促進神經修復,還有復健科醫師設計復建計劃。台中慈濟醫院復健科醫師洪大為表示,急性神經炎導致四肢肢體呼吸肌肉衰弱無力,後續努力復建訓練,讓現有神經拉其它已失控的肌肉,沒有壞死的神經還是可以再恢復肌肉力量,鼓勵急性神經炎病人不要放棄。

抗皺防老 中醫師教5招保養皮膚

抗皺防老 中醫師教5招保養皮膚#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59歲的張小姐,近5年來,為皺紋日益增多而煩惱。張小姐不甘心肌膚如此快速老化,求診中醫,每星期進行3次針灸治療。治療1個月後,張小姐的抬頭紋已撫平不少。皮膚出現皺紋 與體質、作息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林在裕指出,皺紋是皮膚老化的最初徵兆,人體皮膚衰老,從臉部最先開始。臉部皺紋出現的早晚、多少、深淺,常與個人的年齡、體質、遺傳因素、生活作息與工作環境、心理情緒、工作狀況、營養條件及疾病等情況差異而有所不同。依中醫理論,面容的榮衰與人體五臟六腑、氣血經絡密切相關。透過經絡系統將氣血、營養源源不斷輸送到頭面來滋潤榮養頭面部。當臟腑功能異常、經絡不通或氣血虛弱時,就容易產生皺紋。5要點保養皮膚 預防皺紋生成林在裕醫師表示,針灸撫平皺紋,經由穴位刺激,促進皮膚新陳代謝、改善皮膚的營養供給及平衡肌膚油脂分泌,進而淡化臉部皺紋、細緻皮膚。針灸除皺療法不僅針對臉部皺紋,還能進而調節體質與生理機能。淡化皺紋,把握以下5點,預防皺紋生成:1) 注意防曬/陽光中的紫外線能破壞皮膚的彈力纖維。2) 常運動/運動可促進血液循環,使皮膚獲取更多的養分、排出更多的毒素。3) 飲食平衡/每天喝2000CC的水,保持皮膚水分,不易出現皺紋。4) 生活規律/睡眠充足,使肌膚有充分的修復時間。5) 仰臥睡覺/使臉部肌膚放鬆,且最好用低枕頭。

預防勝於治療!調氣合神法助強身健體

預防勝於治療!調氣合神法助強身健體#中醫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國人習慣運用中醫藥來養生、保健及體質調整,中醫藥的精髓及強項在調整氣血平衡,正是「上醫治未病」,在疾病還沒找上門前就先作預防,避免日後生病治療的諸多麻煩。傳授中醫藥膳及運動 助老人滋補強身為發展中醫健康促進及預防醫學,衛生福利部委託中國醫藥大學執行計畫,設計符合健康或亞健康民眾需求之中醫預防醫學模式,結合醫療院所及社區資源,向民眾講授中醫體質及養生藥膳觀念,並由中醫師指導練習中醫養生功法。計畫團隊在台北市士林區天山里、天和里及中正區南門里舉辦中醫照護模式健康活動,號召近100位里民參加,課程除講授中醫體質、飲食等養生知識,並由中醫師指導中醫養生功法「調氣和神法」,功法簡單易行,讓老人做起來也輕鬆。持續做功法 調整體質、平衡自律神經學員在練習「調氣和神法」8週後,透過量表進行成效評估,體質差異及健康狀態皆發現明顯進步。同時,計畫團隊也檢測參與學員的心率變異,自律神經的平衡上有顯著改善。衛生福利部已陸續於中區及南區舉辦本計畫推動成果分享會,邀請計畫團隊及中醫師、西醫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護理師等專家學者,進行雙向溝通及意見回饋。衛生福利部將以系統性方式推動中醫預防醫學發展,因應高齡化社會的健康管理需求,建立中醫在健康促進與預防醫學之照護模式。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