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保健

感冒猛喝感冒熱飲加藥水 當心引發肝衰竭

感冒猛喝感冒熱飲加藥水 當心引發肝衰竭#小兒保健

入秋以後早晚溫差大,很容易就引發感冒,許多人常會自行到藥妝店或藥局購買感冒成藥,包括感冒藥水、或感冒熱飲等來服用。不過台北慈濟醫院藥劑科主任吳大圩提醒,市售感冒藥的劑量較低,在感冒初期不嚴重時或許可以當成救急使用,但是當感冒情況越來愈嚴重,卻一直沒有好轉時,一定要到醫院就醫,以免影響病情。吳大圩主任表示,通常市售感冒藥中都含有乙醯胺酚的成份,乙醯胺酚對於感冒初期的鎮熱止痛效果不錯。但是一般人一天服用乙醯胺酚的量,不可以超過4000mg,而幼童則是以每公斤不可以超過5~10mg為標準。吳大圩主任提醒,許多人常將感冒藥、感冒熱飲在感冒時混合服用,因兩者都含有乙醯胺酚成分,重複服用恐有過量危機,所以當感冒症狀減輕時,就可減少藥物的使用,避免藥物中毒造成肝衰竭。吳大圩主任強調,感冒成藥只能短期使用,如果感冒症狀非常嚴重、感覺相當不適時,還是尋求醫師的協助會較好。另外有喝酒習慣的民眾,不要在喝酒的時候吃藥,因為酒精會使肝臟代謝的酵素紊亂,使乙醯氨酚無法代謝排出體外,堆積在肝臟中,量多時會破壞肝細胞,導致肝衰竭。此外,民眾在藥局購買成藥時,務必與藥師溝通,諮詢正確用藥方式,才能減少對肝腎功能的損害。感冒糖漿喝到洗腎 超商若賣成藥 藥物更會濫用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352保障用藥安全! 藥師籲不可開放超商賣止痛藥、感冒藥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712感冒要進補才好得快? 醫師:弄巧成拙反而更嚴重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2657

想小朋友健康長大 切勿只照著年齡喝奶粉

想小朋友健康長大 切勿只照著年齡喝奶粉#小兒保健

在門診中常常有媽媽帶著瘦小的小朋友,著急地問:「小朋友長不大、不吃怎麼辦?」碰到這種情形,做父母的應該先了解什麼是生長遲滯和小兒厭食常見的原因,才能有正確的態度來處理這惱人的問題。所謂「生長」指的是身體質(體重、身高、頭圍)的增加,「發育」指的是身體的功能,也就是到了該年齡是否會做該年齡會做的事(例如七月大會坐,八月大會爬)。臺安醫院小兒科 - 方旭彬 醫師表示,要知道生長是否正常,可以參考健保手冊中的生長曲線,根據不同的性別年齡對照體重身高頭圍,可得知小朋友目前座落的百分位為何,如果在第三個百分位(意味著在一百個同性別年齡的小朋友中只贏過三位)以下,表示確實有生長遲滯。兒童的生長是一場漫長的接力賽,有時增體重,有時長身高,除了上述小於第三個百分位的情形之外,在短時間內百分位有明顯下降(例如兩個月內由第十百分位掉到第三百分)時也要小心。方旭彬 醫師指出,根據這三種測量,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三大類:(一)體重最差、身高其次、頭圍正常:這類病人多因飲食攝取不夠或熱量不足造成,應該檢查有無腸胃消化吸收的問題,並進行營養評估給予正確的飲食指導。(二)只有身高較差:這類病人可能有內分泌疾病,或骨骼、軟骨異常,應該做內分泌如生長激素的檢查,同時看看骨齡是否正常。(三)身高、體重、頭圍都差:這類病人可能是胎內感染、懷孕時接觸致畸形物質、染色體或基因疾病所造成,通常會被新生兒科醫師追蹤時所發現,應該要回溯懷孕史,同時安排染色體或基因之檢查。小兒厭食有兩個常見的年齡,一個是在三、四個月開始,常見媽媽將奶瓶塞入寶寶口中,寶寶不是抿著嘴,就是把頭撇向一邊,這種厭食大多屬心理性的抗拒,再加上奶量已無法大量增加,如果已經達四個月以上,或者體重達出生時的兩倍,或者每天總奶量已達一千西西,可以考慮開始逐步添加副食品,最好不要太強迫性地餵奶,否則可能會使厭奶更嚴重。另一個高峰期是一歲以後開始學走路的幼兒,因為嬰兒後期沒有養成良好餵食固體食物的習慣,仍然慣用奶瓶,再加上仍以牛奶為主食,進入學步期後,對外界的好奇也分散了他們對食物的注意力,造成厭食。有的媽媽甚至誤信奶粉廣告,以為小朋友只要照著年齡喝該年齡的奶粉(嬰兒奶粉、較大嬰兒奶粉、幼兒成長奶粉等)就可以長得好,殊不知一歲以上的幼兒應該對蛋奶魚肉蔬果米麵各類食物均衡攝取,除了跟大人一起吃三餐外,可以在兩餐之間給予點心,只需早晚兩杯牛奶(鮮奶、優酪乳皆可)即可。方旭彬 醫師說,曾有媽媽帶著她四歲的女兒來門診,一問之下發現幾年來幾乎只喝豆漿,其他食物少之又少,難怪長得又瘦又小。最重要的是,如果厭食合併有便秘、嘔吐、腹脹、腹瀉等症狀,應該配合小兒科醫師做詳細的檢查,找出病因加以治療,將潛在的疾病治癒,食慾才可能恢復正常。有鑑於此,臺安醫院小兒腸胃科與營養師也積極合作,幫父母解決小朋友不吃、長不大的問題。方醫師建議,可先由小兒腸胃科檢查有無潛藏疾病,並教導家屬回家做三天飲食記錄,再回到營養師門診做營養評估,看看究竟是總熱量攝取不足,還是有哪類食物嚴重缺乏,並給予飲食選擇及烹調的建議。希望藉此能夠使這些厭食又瘦小的小朋友能夠長得更好、更壯、更健康。

寶寶學話慢 可能是發展遲緩

寶寶學話慢 可能是發展遲緩#小兒保健

語言是經過學習而來的,如果學習過程不順利、或因特殊因素無法學習,都會造成語言發展的遲緩。就一個正常孩子來說,約10個月大時就能發出ㄉㄚ、ㄇㄚ等牙牙學語聲,約1歲開始會說爸爸、媽媽等兩個字的詞,到了2歲大時可講兩個字組合的句子,一般而言,孩子們在兩歲到五歲之間是學習語言最快速的階段。天主教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小兒科周彥廷醫師指出,造成語言發展障礙的先天、後天因素很多,但最常引起小朋友語言發展遲緩的原因是”聽力受損”,然而並非每個聽力受損的孩子都會表現出一般人想像中「聽不到」的症狀,他們可能對聲音仍有反應,只是聽不清楚,以致父母親認為小朋友「聽得到」,這時必須接受聽力檢查找出病因,才能找對訓練、治療的方向。另外,有許多孩子可能罹患了自閉症,父母親卻帶來門診抱怨:「小孩怎麼兩歲了還不太會說話?」仔細評估才發現,小朋友和別人都沒有眼神接觸,彷彿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且對於某些玩具和事物相當固執,周彥廷醫師建議,此時必須針對自閉症安排相關心理治療課程及訓練計畫,而非只是單純治療語言部份。還有許多孩子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會出現構音不準確或是口吃等問題,嚴重者也應找語言治療師協助,尋求改善。一般人常認為,舌繫帶過長會造成語言障礙,於是帶著孩子去剪舌繫帶,但事實上絕大多數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都沒有舌繫帶過長的問題。使用語言溝通是人類的重要本能,語言有障礙的兒童,不單與他人溝通會有困難,也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學習,甚至不利人際關係,造成孩子自卑不願與他人說話。因此兒童語言障礙應及早發現,接受相關專家的評估,找出潛在的病因以及最適合的治療訓練方式,周彥廷醫師表示,愈早介入治療,改善的成效也會愈好。

不可輕視的嬰幼兒骨髓炎

不可輕視的嬰幼兒骨髓炎#小兒保健

骨髓炎是指骨髓發炎,通常是受各類病菌感染所引起,其中以化膿性的細菌居多。嬰幼兒骨髓炎最常由血液散佈形成,在新生兒及嬰兒時期,因骨頭幹骨后端的血管會與骨骨后端相連,故常會感染至關節腔內引起化膿性關節炎。新生兒常見的病因有B族鏈球菌及格蘭式陰性桿菌,而A族鏈球菌次之;在6歲以後則以金黃色葡萄球菌、A族鏈球菌及綠膿桿菌為主。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周宇光醫師指出,骨髓炎常見的症狀有發燒、患處肢體疼痛、不願移動及包括皮膚的周圍軟組織紅腫。新生兒患者可能以假性肢體麻痺或移動性疼痛為主,約半數新生兒沒有發燒症狀,甚至無症狀出現。新生兒及嬰兒病灶常在關節處,易以骨髓炎合併化膿性關節炎表現症狀,骨髓炎部位以下肢長骨部位最易發生,肺結核桿菌引起骨髓炎的部位則以脊椎最多,臨床症狀以低燒、體重減輕、感染部位疼痛及軟組織腫脹為主。嬰幼兒骨髓炎的檢查,是在有可能化膿的部位以針直接抽取膿瘍作「細菌培養」是最確定的診斷步驟,不但可確定細菌的種類,並且可作細菌的敏感性實驗,以確定最有效的抗生素藥物。經綜合臨床症狀及實驗室檢查後,大多數都可確定骨髓炎的診斷。治療方面,周宇光醫師表示,「用適當的抗生素作持續的治療,必要時加上外科的處理,才可提高治癒率,因為骨髓炎是嚴重感染,很容易形成敗血症且死亡率很高。」治療骨髓炎原則是在病灶處抽取膿液作細菌培養之後,馬上先用廣效抗生素治療。因金黃色葡萄球菌與鏈球菌是造成骨髓炎最主要的菌種,故在細菌培養未有結果之前必須選用能治療此兩種細菌的抗生素。除抗生素治療外,有時需要外科的幫助作清創處理治療才有效果。對嬰幼兒來說,骨髓炎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故在有疑似的症狀發生時,即應找醫師診斷處理,不可拖延。由於病源的多樣化及年齡的差異,臨床症狀的表現亦有所不同,對醫師是一種專業的挑戰;骨髓炎的療程不短,所以如何誘導孩童們持續地配合治療,亦是父母所需努力的工作。

《新手父母須知》如何改善兒童便祕

《新手父母須知》如何改善兒童便祕#小兒保健

日前香港報導有三十萬港童便秘,嚴重到需要注射肉毒桿菌改善。臺安醫院小兒科方旭彬醫表示,隨著飲食西化的影響,現今兒童的便秘問題大多是因為偏食或飲食攝取不當,若要改善兒童便秘,需從「飲食」習慣解決,方醫師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 增加纖維質的攝取:多吃莖葉蔬菜(如花椰菜)、木耳(黑木耳可與蔬菜一起煮,白木耳可和黑棗做成涼飲)、黑棗、水果(多吃熟香蕉,少吃蘋果)和粗糙食物(如糙米飯)。2. 補充足夠的水份:如果汁、黑棗汁。週歲以上可給予蜂蜜水。3. 養成定時排便習慣:最好的排便時間是在飯後半小時至一小時,此時大腸蠕動較強,排便效果佳。排便時要專心,勿看書報或做其他雜事。4. 避免情緒緊張:保持愉快心情;和諧的家庭氣氛有助於改善便秘。5. 適當的藥物:如果嘗試上述方法仍然無法改善,應找小兒科醫師診斷是否有慢性腸胃疾病(如先天性巨結腸症、腸道神經發育不全),給予適當的藥物和進一步治療。如果便秘改善,仍有持續慢性腹痛時,建議應該進一步檢查找出潛在的病因(如消化性潰瘍或其他腸胃病變),以期對症下藥。

孩童止咳 應先化痰才是上策

孩童止咳 應先化痰才是上策#小兒保健

孩子的咳嗽常帶給父母或阿公阿嬤很大的困擾。以前大人的想法是快快給孩子止咳,但是多年來的經驗使得許多家長了解到,止咳對孩子並不好,化痰(讓痰變稀容易咳出)之後咳乾淨才是上策,正是所謂的「咳者咳之!」而醫學的研究也證實了這個想法。為什麼會咳嗽呢?台東基督教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樂俊仁表示,呼吸道受了病毒、細菌等感染,或有異物進入氣管,或身體受了某種過敏原的刺激,咳嗽就是很自然的反應。氣管會分泌痰包住異物或其他病毒等感染原,而咳嗽便是把它咳出來,有清道夫的功能。有時本來是個簡單的氣管炎,用了很強的止咳劑之後,很可能就會轉為氣管性肺炎了。化痰藥可以幫助痰變稀,但是水分不夠,痰也無法變稀,所以喝水非常重要,一般建議喝白開水最好,任何含糖分的飲料都能惡化過敏體質的咳嗽!喝白開水的習慣要平時養成,若每次到咳嗽時再練習,孩子多半會拒絕,所以平時要多下功夫。樂俊仁醫師進一步說明,拍打的動作引起物理性的振動使痰容易咳出,姿勢引流能把不同部份的痰引至大氣管使之易於咳出,或藉地心引力(如頭低臀高的擺位)使痰流出──如果痰夠稀的話。有些患支氣管擴張症的病人,吃了許多藥都沒效,但是由親人每天三至四次的拍痰加上姿勢引流之後獲得明顯的改善。至於拍痰及姿勢引流的技術可以請教護士及物理治療師。若是不習慣吃化痰的西藥或必須長期化痰(如支氣管擴張症的患者),可以服白木耳,白木耳是非常有效的化痰劑。乾的白木耳先用水泡一兩個小時,換水,煮沸三分鐘,再用小火燉半小時以上,煮到很軟或成黏稠狀即可。吃時冷熱均可,稍加冰糖孩子更容易接受,每天三至四次,每次一小碗(約一百西西)。成人的量就要多些,每次兩百西西。

推廣洗手運動 麥當勞叔叔逗陣為病童加油

推廣洗手運動 麥當勞叔叔逗陣為病童加油#小兒保健

根據消基會的調查報告顯示,進出醫院後,雙手最多竟能驗出8萬2千多個生菌,但只要透過正確的洗手步驟,雙手殘存的生菌數就可銳減達124倍之多,大幅降低感染風險,在腸病毒流行期間,勤洗手也是保護健康的不二法門之一,可見洗手保健的觀念不僅適用於出入醫院就診的患者和醫院的醫護人員,對一般民眾與兒童也非常重要。光田綜合醫院為了加強民眾及院內員工對手部衛生之重視,鼓勵常洗手、保健康的觀念,特別舉辦洗手運動標語競賽,推廣標語竟能由自己來構思,讓社區民眾與院內員工興致勃勃,踴躍投稿參賽。經主辦單位嚴格的審核後,選出前三名優秀作品(共計六位得獎者),於7月21日(一)舉辦頒獎典禮,予以表揚鼓勵。光田綜合醫院副院長黃明國表示,本次比賽包括一般民眾,學生族群、國小學生與光田醫院員工,有的標語簡單扼要,切中主題,有的民眾還以對聯方式表現洗手的重要性,極具巧思。院方希望透過這次的活動,鼓勵民眾盡情激盪腦力,了解手部清潔與健康之間的關聯,進而發想出創意十足的洗手宣導標語,並影響他人,讓洗手運動真正落實於民眾的生活中。頒獎典禮後,「2008年麥當勞叔叔全台醫院巡迴親善拜訪」列車緊接著駛抵沙鹿光田醫院,以「洗洗動動,手護健康」的互動表演一同響應洗手運動的推廣。一看到麥當勞叔叔出場,小朋友們簡直high翻天,許多病童手上雖還吊著點滴,仍張開雙手想摸摸平時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麥當勞叔叔。麥當勞叔叔以互動式的表演和有獎徵答向民眾宣導洗手的重要,表演期間還邀請小朋友一同演出,舉手頭足間逗趣十足,讓院內的病童笑開懷,忘卻了生病的辛苦。而後,麥當叔叔與基金會工作人員還親自到兒童病房與小朋友互動並給予鼓勵,突然看到麥當勞叔叔出現,有的小朋友驚奇的張大嘴巴,以為自己在作夢,有的是驚喜的大叫,張開雙臂直要麥當勞叔叔抱抱,有的小朋友還拉著麥當勞叔叔,嚷著要多拍幾張合照,出院後帶去給同學看,貼心的互動與活力的打氣讓光田醫院的兒童病房充滿溫馨與歡笑。

輕鬆解決寶寶厭奶問題

輕鬆解決寶寶厭奶問題#小兒保健

小強(化名)五個月大了,從四個多月大時,他的牛奶量已經有160c.c左右,可是最近他都不喜歡喝奶,不僅一瓶奶要喝個大半天,而且奶量減少到只有70-80c.c,媽媽擔心的不得了,不知道他會不會越來越瘦。專家說發育不好會影響他的智能發展,到底該怎麼辦?一直這樣下去,寶寶的營養會不會不夠?是不是生病了?小寶寶厭奶是許多父母都很擔心的問題,寶寶厭食的發生時間,第一次通常在四個月大左右。由於寶寶在這個時期,脖子肌肉張力變得比較好,開始變成好奇寶寶,會對身邊的事物有濃濃的好奇心,因此會分散他吃東西的注意力,所以第一次的厭食期多發生在這個時期;有些孩子會提早在三個月大左右發生。而寶寶在六個月大以後,不會像之前一樣奶量明顯增加,實際奶量甚至會開始停滯或逐漸減少,所以適時添加足夠的副食品,可彌補奶量減少的營養需求。第二次的厭食期,則在一歲左右。寶寶在這個時期,會只喝奶不想吃固體食物,而出現明顯的厭食。一方面可能是孩子過晚添加副食品,一方面是父母的餵食方式有問題,所以孩子習慣喝奶,而排斥固體食物。至於寶寶一天到底要喝多少奶才夠?臺安醫院小兒科方旭彬醫師表示,一般四個月以內寶寶計算奶量,是以孩子的體重和每天的餐次來計算。以新生兒來說,體重約3公斤,一天約喝8餐,每餐的奶量約60c.c左右。若以四個月大的寶寶來說,體重約6公斤,一天約喝6餐,每餐的奶量約150c.c左右。【計算公式:(體重×150c.c)÷ 餐次/(天)﹦一餐的奶量】方旭彬醫師解釋,寶寶厭奶的常見原因有是生理因素及心理性因素。若身體不舒服會導致食慾不振,所以當寶寶出現厭食的症狀,必須排除是疾病引起的厭食。如果厭奶合併嘔吐、便秘、腹脹、腹瀉或發燒等症狀,就不能輕忽,必須立刻就醫診治。至於心理性因素,主要是因為寶寶從出生至四、五個月大,每天只喝同一種食物,可能會開始主觀性的厭惡喝奶,不過多數孩子在持續一段時間後胃口會慢慢恢復(少數孩子並無明顯的厭奶症狀)。這樣的寶寶通常活動力佳、精神也很好,只是食慾差了點。小寶寶厭奶其實是正常的反應,只要寶寶的生長發育一切正常即可。方醫師建議,父母在寶寶出現厭奶的狀況時,可定期帶去健兒門診,護士會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再經過醫師詳細的問診,就可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是否已達該月齡的生長里程碑。平日父母也可自行參考寶寶健康手冊裡的生長曲線表,其中有男、女寶寶的體重、身高和頭圍的生長曲線;若寶寶厭奶,但生長曲線一切正常,父母就不用太憂慮。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