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

醫糾訴訟平均耗時三年?醫改會:借鏡德國

醫糾訴訟平均耗時三年?醫改會:借鏡德國#醫改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為了減少醫療糾紛訴訟的案件,並且增加民眾對於各單位處理醫糾的信任度,和解的成功率,醫改會召開記者會呼籲,國內處理醫糾的方式,應學習德國經驗將「行政調查、初步鑑定、專業調解」三合一的機制,納入地方衛生局調解必要程序,藉以提升民眾信任度與和解成功率,取代現行搓圓仔式的調解。否則就算法案通過,醫糾官司恐難減少。其中,台大法律學院教授沈冠伶說,一般民事訴訟第一審平均耗時六個月,醫療訴訟卻平均得拖上三年,對於醫病雙方都是折磨。但醫糾往往涉及病人非死即傷的結果,加上醫療是具有高度專業知識門檻及醫療過程的隱蔽性,有如「密室中的密室」,因此,一旦發生糾紛,除非是醫療內行人,民眾是很難判斷過程中是否有所問題,也苦無管道尋求協助,只能訴諸司法訴訟送請鑑定以釐清事實真相,造成醫病雙輸。因此,何博基醫師與台大副院長王明鉅也表示,醫糾新制度的設計應滿足病人對真相的渴望、減輕醫事人員坦承錯誤的恐懼、建立可分享學習醫療錯誤的文化。他們甚少遇過病人表示不用了解過程發生什麼問題而直接開口要錢的。對病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要瞭解真相,才能判斷後續該如何走下去。對此,台大法律系教授林鈺雄呼籲,不鑑定就沒真相、沒真相就不調解。建議應立法將調解與鑑定結合,並採「鑑定先行」、「免費利用」等原則,而非要求民眾自費才能鑑定,才可能導引民眾走此途徑來避免訴訟,也才能藉由鑑定統計而協助醫界建構除錯機制。

馬英九花蓮掃街拜票 談醫改理念不願看見血汗醫院

馬英九花蓮掃街拜票 談醫改理念不願看見血汗醫院#醫改

選戰進入倒數白熱化階段,總統候選人馬英九也馬不停蹄,在花蓮展開全縣拜票掃街行程,更是一天內在花東地區安排了35個行程,但在行前,馬英九還先到門諾醫院拜訪,並和醫護人員舉行座談會,說明其醫療改革理念,不希望看到血汗醫院的存在。馬英九表示,對於護理人員人力短缺,造成醫護人員的沉重工作負擔,馬英九表示,目前4床1護的比例,希望能夠改善為3床1護的比例,且馬英九表示未來會將這些人力調整,列入醫院評鑑之一,希望能減輕醫護人員的辛勞,並且給當地醫療單位承諾,未來四年,將把把醫療投資從現在的6.2%增加至7.5%,二代健保在5年內也不會調整費率。另外馬英九也說,護理人員應該做專業的事情,不應兼差,同時有護理人員反映,交辦作業就需1小時,造成無法準時下班的狀況,馬英九也說,政府會有配套措施,簡化交班過程,讓護理人員都能夠準時下班等,以上問題未來都應納入醫院評鑑項目,讓醫院能夠配合,不希望看到有血汗醫院存在,也期盼每個縣市都有1家醫院專門負責婦科和兒科急診,因為有些嬰兒一出生就罹患罕見疾病,卻得不到救援,現場馬英九還特別強調,未能回答的問題,一定帶回研究,給大家滿意答案,獲得在場醫護人員的熱烈掌聲。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