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胎健康

AI賦能產前診斷 北市聯醫:讓每個新生命都有更好的開始

AI賦能產前診斷 北市聯醫:讓每個新生命都有更好的開始#母胎健康

面對精準醫療技術快速進展,台灣精準醫學學會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共同合作,今(5/3)日假中興院區第一會議室舉辦「精準醫療產兒科醫護人員最前線」研討會,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林陳立以「AI在產前診斷與母胎健康中的應用概覽」為題發表,系統剖析人工智慧技術於產科與新生兒照護的臨床實證與未來潛力。 王智弘總院長於開幕致詞中指出:「產兒科處於人類生命的起點,推動精準醫療不只是技術創新,更代表臨床思維與照護模式的轉變。透過基因資訊整合、AI分析與公衛策略的導入,將有助於強化母嬰健康保障,實現更全面且精準的人本醫療。」 理事長周輝政則指出:「隨著基因科技、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融合,精準醫療已從概念走向臨床實踐。產兒科是最能展現精準醫療價值的領域之一,從孕前檢測、產前診斷,到新生兒疾病預防與照護,每一環節都能透過科技提升品質與效率。希望透過本次研討會,凝聚跨界共識,推動制度與臨床的雙向革新。」 本次研討會以「關鍵1000天」為核心議題,聚焦母胎健康與新生兒早期照護的重要性。馬偕兒童醫院副院長楊崑德將分享精準健康策略在產前與產後期的實務應用與效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林陳立則以「AI時代的產科進展」為題,解析人工智慧在產前診斷的最新發展及臨床實證。 林陳立指出,台灣周產期醫學正面臨多重挑戰,包括高齡產婦比例上升、不孕症增加,以及孕產婦與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 根據2023年出生通報資料,早產率高達10.8%,其中極低出生體重兒達1,453人。2023年台灣嬰兒死亡率為每千人4.3,於OECD會員國中排名相對落後,顯示母嬰健康指標仍有明顯進步空間。 林陳立表示,AI技術的導入正逐步改變台灣的周產期照護現況,將成為推動母胎健康照護轉型的重要關鍵。AI應用於醫療影像分析,不僅提升影像品質與解讀準確性,更深入整合臨床資料、醫學影像與基因組大數據,發展更具精準性的產前診斷工具與高危妊娠預警機制,同時促進個人化用藥設計與新藥研發,根據個體基因特徵預測療效與副作用。特別在先天性疾病診斷方面表現卓越,已能自動判讀胎兒超音波與MRI影像,提升胎兒顏面異常、先天性心臟病及腦部病變的早期偵測精準度,亦能強化胎兒生長參數的自動量測與標準切面的辨識,大幅簡化臨床工作流程、減少操作誤差。 他特別強調,AI技術在NICU應用日益成熟,能預測新生兒敗血症、分析腦電圖(EEG)以評估癲癇與缺氧風險,未來也可整合穿戴裝置與非接觸式監測,進一步守護極早產與高風險嬰兒。 面對臺灣新生兒與嬰兒死亡率仍有改善空間,林陳立認為,AI應用是關鍵轉機。他建議政府與醫界應共同打造高品質醫療數據基礎、優化演算法驗證流程、健全倫理與法規架構,並以AI支援偏鄉孕產照護、高齡孕婦風險管理及NICU資源調度。 總體而言,林陳立表示:「AI不是取代醫師,而是強化臨床專業的利器,未來北市聯醫將在婦幼專責醫院引進AI工具, 加強周產期醫療照護智能化, 並且協助北市府及中央在婦幼公共衛生領域的規劃及執行,藉由此研討會將結合各領域的專家及產業界共同努力也為台灣母胎醫學的未來發展注入新契機,邁向更安全、精準且具人本關懷的醫療新時代。」 此外,國立成功大學孫孝芳教授將介紹孕前與產前擴大帶因者篩檢的關鍵角色,從基因層面提升疾病預防效益;臺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系陳怡樺教授則關注氣候變遷對母嬰健康的長期衝擊,提出跨領域因應策略。 中午專題講座由美基生物科技簡郡緯博士主講,分享基因檢測技術於產兒科的臨床應用與未來趨勢,結合理論與實務,提供與會者深具前瞻性的實戰觀點。下午議程則由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司長劉越萍就我國精準醫療政策進行專題報告,聚焦實驗室開發檢測(LDTs)的發展現況與法規規範,說明政府政策在推動精準醫療發展上的具體作為。 會中並設有「產兒科精準健康論壇」,由政府、學界、產業及臨床實務界代表共同對談,從不同視角剖析精準醫療於產兒科應用的挑戰與契機,激盪跨界合作的創新火花。活動最後將由主辦單位代表進行閉幕致詞,為此次專業交流畫下圓滿句點。 圖/周輝政理事長 圖/王智弘總院長 圖/林陳立副總院長

孕產照護新進展母胎醫療好品質

孕產照護新進展母胎醫療好品質#母胎健康

隨著少子化、低生育率趨勢的影響;精質化的孕產照護及「母胎健康」巳成現代產科醫學的主要目標,而母胎醫學又分孕母照顧和胎兒醫學兩個主軸。今年台灣周產期醫學界最重要的兩個國際學術會議同時都選擇在府城台南「奇美醫學中心」舉行。9日於永康「奇美醫學中心」的研討會以孕產照護新進展為主題,邀請海峽兩岸周產暨臨產醫學領域之精英學者與會,提供自產程照護、分娩照護、新生兒照護及產後照護等寳貴的理論和實務經驗,此次研討會將透過全面性的對周產醫學相關醫療照護人員認知教育及訓練的實施,達成設定之『優化孕產環境.保護母嬰安全』的目標。11日的研討會則邀請國內外著名胎兒醫學專家做專題講座,分享他們的臨床心得和最新研究成果,並介紹各類胎兒疾病的診治規範。研討會主題涵蓋產前篩檢、胎兒超音波、基因診斷和胎兒治療等領域,藉此將最新的周產醫學進展,介紹給全台灣的婦產科醫界同好。此次大會的特色,除了講師涵蓋國際及海峽對岸大陸地區的重要專家之外;更有從廈門地區前來的近三十人的專業醫事人員,將全程參與兩日的研討會活動。這是台灣開放兩岸交流以來,登台參與學術活動最龐大的隊伍。應邀至大會致詞的台南市長賴清德表示,台南市政府已於今年啟動醫療觀光的推展規畫,台南有台灣南部唯一的國立大學醫學院及附設醫院成大醫院,和大型的財團法人醫院奇美醫學中心;這兩所醫院即以超音波和幹細胞研究享譽全球。這也是提昇台南優質醫療國際形象的厚實根基。本身也是醫師的賴市長指出,今年七夕,台南市號召了海峽對岸廈門市百對新人到台南辦集團結婚;他期待這些新人在文化首都月老和註生娘娘的加持下,愛情穩固、婚姻美滿,很快有了愛的結晶;能再度前來台南接受產前檢查、生產分娩等優質周產醫學的國際級醫療服務。帶領參訪團遠道自廈門前來的廈門婦幼保健醫院院長,同時也是廈門市醫學會婦產科分會主任委員的李健醫師表示,二十多年來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加強,兩岸的醫學交流合作也在發展中不斷深化,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臺灣素以擁有優質的醫療人才、先進的醫療技術以及親善的服務而著稱,醫療水準在國際上亦有口皆碑。李健院長指出,2007年,臺灣長庚醫院落戶廈門,拉近了廈門醫療機構與臺灣醫院的距離,在日益頻繁的交流合作中,大陸民眾深切感受到了臺灣人性化的醫療服務理念,以及臺灣醫務人員敬業愛崗、嚴謹求實、視病猶親的優秀品質和精神,非常值得學習。這次到臺灣,將更近距離地目睹臺灣醫院科學化、規範化的醫院管理和無處不在的人文關懷服務,相信會獲益良多。近年來,大陸的醫療技術、服務品質也得到了飛速發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臺灣同胞到大陸就醫、行醫或興辦醫療機構,兩岸在醫療技術、醫學教育和醫院管理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正不斷擴大。主辦單位之一的奇美醫學中心院長邱仲慶指出,奇美醫學中心一直以深耕品質、追求卓越的精神自許,此次主辦「海峽兩岸周產醫學精英論壇」與「國際胎兒醫學學術研討會」,更加彰顯我們致力於提昇醫療照護品質的努力,也與奇美醫學中心的核心價值:關懷、專業、效率相互輝映。主辦者中華民國周產期醫學會理事長成功大學婦產科張峰銘教授強調,周產醫學領域最大的挑戰,乃在於創造並提供安全的待產、分娩及生產環境,而此一任務免不了地落在產科醫護人員肩上。雖然問題艱巨繁複,但只要瞭解問題核心,擬定完整可行的對應策略,落實施行步驟,並嚴密追蹤,自然得以減少待產、分娩、生產及產後期的醫療不良事件、優化並提升母嬰照護品質;因此,才有這兩個國際會議的籌辦,希望藉此提昇大家對周產醫學研究的興趣,進而投入,使母胎醫學得以在臺灣地區蓬勃健康地發展。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