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標靶藥

82歲老翁走路易喘竟是白血病 口服標靶藥減少副作用、提升存活

82歲老翁走路易喘竟是白血病 口服標靶藥減少副作用、提升存活#口服標靶藥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初期症狀不典型、容易被忽視。發病若未及時就醫,短短數月即恐危急生命。1名82歲長者長期罹患高血壓,持續用藥控制,體力良好可外出活動。某日覺得容易頭暈,走路容易喘,原本以為幾天就會好,沒想到症狀持續數個月,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初期症狀易忽視 未即時治療很快就面臨死亡威脅 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許雅婷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癌細胞生存在骨髓中,成長速度非常快,會嚴重影響造血功能,導致正常紅血球、白血球、血小板數量低下,病人容易感到體力不佳容易喘,免疫力下降感染風險增加,也常發生不正常瘀青或內出血,並且隨著時間症狀越來越嚴重。 許雅婷說明,上述病患身體原本還算健朗,當出現頭暈與走路喘等症狀時,並不以為意,但隨著發生頻率增加、且症狀日益嚴重,才到住家附近診所抽血檢查,發現血紅素僅6至7gm/dl,遠低於成人男性正常值的標準。診所醫生立刻安排轉院後續檢查,確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高齡病患難承受強烈化療副作用 標靶藥物加快癌細胞死亡 許雅婷指出,臨床觀察,約半數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上,推測隨著身體老化,造血基因突變機會增加,罹患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風險越高。高齡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病患,難以承受高強度化療伴隨的副作用,因此現在多使用標靶藥配合低劑量化學治療清除癌細胞。 健保給付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標靶藥物 增加高齡病患治療品質與意願 許雅婷強調,為了讓高齡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患者,能兼顧良好治療效果與維持較好生活品質,健保於2020年給付第一款標靶藥物FLT3,2021年7月進一步給付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只要是年紀超過75歲年長者,或18歲以上但未滿75歲,且經檢查確認心、肺、肝功能當中一項不佳的共病患者,亦可符合BCL-2抑制劑的健保給付資格。 許雅婷呼籲,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在積極配合治療下,可大幅改善存活與預後。過去高劑量化療的副作用常讓年長或有共病的患者為之卻步,然而健保已有條件給付口服BCL-2抑制劑口服標靶藥,幫助上述體況較弱的患者。透過口服BCL-2抑制劑標靶藥與低劑量化療的搭配下,可以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切勿因為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抗拒治療,導致病情快速惡化。 治療時必須按照醫生指示 有任何狀況必須有充分討論 許雅婷提醒,發現疑似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症狀,應儘速就醫檢查。一旦確診,切勿放棄任何治療希望,目前標靶藥物相當進步,加上健保逐步納入或放寬給付,不會因為年紀大就沒有治療空間。治療時應遵從醫囑,切勿中斷治療或聽信偏方,有任何狀況都要跟主治醫師充分討論,才能有最好治療效果。 若出現相關症狀想要探詢更多衛教資訊,或是想要尋找住家附近醫院及醫師進行相關檢查、治療,可點擊下方連結,進入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與骨髓化生不良症候群疾病工作組成立之「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衛教網站」,取得完整疾病介紹及治療資源。https://knowamltaiwan.org/

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 心存希望就能活得好活得久

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 心存希望就能活得好活得久#口服標靶藥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談到「神經內分泌腫瘤」,一般人或許覺得很陌生,其實,在腸胃道腫瘤中,其盛行率僅次於大腸癌,是胰臟癌的2倍。知名的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就是因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且轉移至肝臟,在進行換肝手術後仍不幸逝世。許多人或許認為身價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賈伯斯也不敵惡性腫瘤,一般人更沒有對抗的機會,但是,長庚醫院一般外科黃燦龍醫師認為:「或許賈伯斯當時罹病生不逢時,因為這幾年來對於此疾病,醫界已建立治療準則,加上新藥的推陳出新,已有很好的控制,可與病長期共存。」  持續宣導5年 提升神經內分泌腫瘤疾病意識 根據2013年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表的全國癌登資料分析,預估每年新增400位神經內分泌腫瘤新患者。黃燦龍醫師表示,神經內分泌腫瘤分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功能性是會製造影響身體機能荷爾蒙的腫瘤細胞,臨床症狀會有慢性消化潰瘍、腹瀉、低血糖等;不過也有部分患者屬於僅有輕微甚至沒有症狀的非功能性。由於其臨床症狀常會與其他疾病混淆,如何在有症狀出現時意識到此疾病,甚至在沒有症狀時就提早診斷,是醫界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因此,從2010年第一屆「神經內分泌腫瘤世界覺醒日」開始宣導並提醒所有病人、照護者、醫護人員及一般社會大眾,應加強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識,及早發現、適切治療。臨床症狀、抽血檢查及影像學判讀助確診目前對於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診斷,由以下方式可更快確診:1)臨床症狀/間歇性的低血糖現象、持續性腹瀉、臉部潮紅或反覆且難治的消化道潰瘍2)抽血檢查/檢測可能相關的荷爾蒙,如胰島素、胃泌素、CgA等3)影像學判讀/進行內視鏡鏡檢、腹部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核醫檢查等黃醫師指出,這5年來各大醫學中心的串連合作及生物標記檢測平台推廣,共同建立系統化的多科整合醫療團隊,包含腸胃科、一般外科、影像診斷科、病理科、及腫瘤科,不僅提升神經內分泌腫瘤的確診率,更能監測疾病預後情形。口服標靶藥建立治療準則 患者活得好也活得久除了前端的診斷外,神經內分泌腫瘤也確立了治療準則,使用口服mTOR抑制劑,讓病患過去認為沒有希望的疾病,有了一線生機。即使是少數家族遺傳性的神經內分泌腫瘤患者,也不需太慌張。透過診斷、長期規律追蹤及治療,是最好的就醫策略。行醫30多年的黃燦龍醫師常告訴他的患者「心存希望,能夠活得更好更久」,他認為身為醫師的職責,除了給予患者良好的就醫品質外,也要同時照護患者的身心靈,讓他們在抗癌過程持續保有希望跟信心,才能與癌共存。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