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脅

C肝成頭號殺手!個人化療法治癒率高

C肝成頭號殺手!個人化療法治癒率高#威脅

肝病號稱台灣國病,坊間普遍認為B肝患者罹患肝癌風險較高,然而根據最新於台灣舉行的第22屆亞太肝病研究學術會議(APASL)研究論文顯示,台灣B肝引發肝癌致死率已開始逐年下降,反觀C肝引發肝癌致死率卻連年攀升,增幅逾1成,其中女性C肝引發之肝癌的致死率更是高於男性,C肝將超越B肝成為引發肝癌的頭號威脅!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余明隆院長表示,C肝患者如於發現時及早治療,治癒率可達7成以上,未來也將有新型口服藥物可合併標準治療使用,呼籲患者及早面對C肝,才有希望及早治癒。C肝引發肝癌的死亡率為B肝1.6倍!女性為男性2倍台灣的B型肝炎一度盛行,而自民國73年起全國實施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後,感染B型肝炎的機率已大幅降低,同時自民國92年起,全面對慢性B型肝炎執行抗病毒治療,引發肝癌的機率及致死率已逐年下降。反觀C型肝炎因無疫苗可預防,所引發的肝癌致死率不僅逐年攀升,更是B肝的1.6倍,顯示C肝即將超越B肝嚴重威脅台灣民眾的健康!其中,女性肝癌死亡患者54%為C肝所引起,較男性更高出2倍。台灣成人C型肝炎盛行率平均達4.4%,患者超過60萬人,但在不同地域呈現極大的差異。根據統計,西南沿海一帶之盛行率,遠高於全台之平均。余明隆院長表示,這些高流行地區的病因,可能與早年打針文化之盛行有關。然而,面對C肝的高度威脅,台灣C肝患者雖然疾病認知率高,但仍約有2成左右的病患選擇不治療,同時,有1成5的病患即便接受治療,也會在療程期間中斷治療,消極的治療意願已成為台灣C肝防治瓶頸。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胃腸科簡榮南教授表示,「C肝患者若拖了10~20年才接受治療,病程可能已發展到肝硬化階段,不僅治癒率降低了2成以上,藥物副作用也相較明顯,甚至容易導致治療中斷,得不償失!但如果發現時就及早治療,治癒率平均可達7成以上,相較於B肝的難以治癒,C肝只要治療就有希望。」目前C肝治療方式,在治療搭配用藥的考量下,先依照病毒基因型選擇藥物,並依照體重、病毒反應來決定藥物劑量和治療時間長短,是國際上「C肝個人化治療」的最新共識:個人化療法第一步:檢測病毒基因型目前已知的C肝病毒基因型有6種,台灣患者以第1型、第2型病毒為多。研究顯示,台灣北部C肝感染者中,感染第1型者佔7成、第2型佔2成;南部病患則是第1型與第2型各佔5成,整體來說,台灣C肝第1型感染者佔了5~7成。而在亞洲國家研究中,在不治療的情況下,第1型病毒是比較強勢的病毒,其病毒複製能力為第2型病毒之100倍,因此第1型病毒引發肝硬化、肝癌的危險性比第2型高。個人化療法第二步—制定個人化治療時程由於治療肝炎需要較長的時間,依各病患的狀況不同,約需24週至48週療程。現行C肝的標準療法是以長效型干擾素搭配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Ribavirin),進行治療。最新的觀念認為,第1型病患如果在治療前病毒濃度較低(4000000IU/ml以下),且在治療後第4週,如果病毒有被清除的跡象,也就是出現「快速病毒學反應」(rapid viral response,RVR),通常治療半年就足夠,反之,則代表治療效果較差,通常在治療後第12週,病毒才被清除,建議將療程延長至1年。若療程結束、停藥6個月後,血液內測不到病毒量,C型肝炎就算是根治,整體個人化治療在台灣的治癒率可高達7至8成。適量調整劑量 有效減緩治療副作用干擾素及Ribavirin會有類感冒症狀貧血的副作用,根據目前國際治療趨勢,會提供病人適量的藥物治療,並依照體重、病程來決定藥物劑量,進而避免過多的副作用,延長病患服藥順從性、增加治療效果。C肝無疫苗可預防,宜及早篩檢積極治療簡榮南教授表示,「C型肝炎經由血液與體液傳染,目前沒有疫苗預防。曾接受輸血、共用針頭,於身體上刺青、針灸、紋眉、穿孔,或是有洗腎者,都是C肝的高危險群,應積極接受C型肝炎抽血篩檢並及早治療,並定期追蹤,以提高治癒機會!若已是C型肝炎健康帶原者,建議應每3至6個月抽血檢查肝功能及胎兒蛋白,並依醫囑接受超音波檢查,以早期發現肝癌。」而衛生署也長期推動「全民健康保險加強慢性B型及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並已訂定慢性肝炎患者的藥品給付規定,減輕治療上的經濟負擔,民眾可向各特約醫療院所醫師諮詢。此外,國立新加坡大學醫院林成義教授(Seng Gee Lim)指出,除了目前使用的長效型干擾素加上雷巴威林的標準用藥外,最近的研究發現一種C型肝炎的口服治療新藥物Boceprevir,與干擾素和雷巴威林的標準療法併用,可望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但是並不能單一使用,必須與干擾素與雷巴威林併用。目前此藥正在台灣進行臨床試驗,未來計畫在台上市,有機會提升患者整體治癒機率。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