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陰性乳癌

逾70歲乳癌轉移 死亡率高3倍

逾70歲乳癌轉移 死亡率高3倍#三陰性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現年64歲的鄭姓病友罹三陰性乳癌16年,從肋膜開始,到肝臟、骨頭、肺臟、腦部,癌症持續復發轉移,絕不投降,嘗試最新治療策略,在家人支持下,勇敢與癌為伍,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活著等到新藥、新治療策略的出現。化療搭配荷爾蒙療法 提高存活期長庚紀念醫院林口總院一般外科乳癌治療中心主任陳訓徹表示,以往對於這類乳癌患者,大都採取保守治療,但越來越多臨床實證資料顯示,對於快速惡化乳癌患者來說,醫師應擬定更積極的治療策略,這類患者如能先採用化療,控制遠端轉移的腫瘤,再搭配荷爾蒙療法或標靶藥物,就有機會提高存活期。易喘、胸痛 癌細胞轉移至肋膜鄭姓患者於2000年確診2期乳癌,屬於三陰性,當時可用的抗癌武器不多,只接受了化療,2009年因易喘、胸痛而就醫,檢查發現,癌細胞轉移至肋膜,導致肋膜積水,在醫師建議下,嘗試積極治療,病情穩定,直到2011年才再度復發。轉移超過3處、術後復發 影響預後為了辨識哪些危險因子可用來預測乳癌病情發展,研究1,224位遠端轉移者的臨床診治資料,分析高惡性乳癌的危險因子,預測轉移後2年內死亡風險發現,包括轉移至腦、肝、肺而引起明顯病徵,轉移部位超過3處,術後2年內即復發,以及年齡大於70歲、三陰性等,都是影響患者預後及存活的重要危險因子。三陰性患者 轉移後年內66.8%死亡年齡大於70歲的患者,78.8%在2年內死亡,轉移的部位越多,2年內死亡率越高,術後復發時間短於2年的病友,復發後2年內的死亡率達71%,死亡風險增加1.872倍,而三陰性患者,轉移後年內死亡率達66.8%,整體而言,如有以上危險因子,死亡風險將增加近2~3倍。

難自摸、高復發 三陰性乳癌好發年輕婦女

難自摸、高復發 三陰性乳癌好發年輕婦女#三陰性乳癌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一位35歲婦女在懷孕期間,自己摸到右側乳房有小硬塊,生產後決定到醫院檢查,結果令人意外,她摸到右邊乳房的硬塊是良性纖維腫瘤,卻在左乳房發現一顆僅0.7公分的乳癌,又是屬難纏的「三陰性乳癌」。醫師表示,三陰性乳癌多見於年輕婦女,因無法用荷爾蒙或標靶藥物治療,手術切除後,只能依賴傳統化學治療。 三陰性乳癌難纏  只能放射治療、化療澄清醫院中港院區一般乳房外科張金堅醫師指出,這位初為人母的婦女,在做完月子後到醫院做檢查,證實右側有一顆約2.5公分的良性纖維腺瘤時,原先婦女已鬆了一口氣,同時觸診她的左乳房,也未摸到明顯的硬塊,但以超音波檢查卻出現一個約0.7公分的腫瘤病灶,結果是「三陰性乳癌」,且癌細胞已轉移到腋下淋巴。而所謂的三陰性乳癌,是癌細胞的荷爾蒙受體(ER/PR)及人類表皮因子接受體第二型(HER2)皆為陰性,表示無法用荷爾蒙或標靶藥物治療,只能依賴化學治療和放射治療的輔助性治療。特點是容易發生於小於40歲的年輕的病患、家族性遺傳、佔乳癌中的10%至15%的比率,治療後的復發率較高且較早,約在治療後2~3年內。 摸不到!定期乳癌篩檢   即早揪出所以,張金堅醫師強調,乳癌的嚴重性,不能只以傳統之腫瘤大小來評估。像這位乳癌僅0.7公分的婦女,因屬於兇惡的三陰性乳癌,自我胸部觸摸不到硬塊的情況下,已發生了腋下淋巴轉移,如果等到摸出硬塊時,極可能已轉移到其他的器官,生命岌岌可危。因此也呼籲一般婦女除了養成自我檢查外,一定要定期接受乳癌篩檢,避免錯失早期發現的機會。

免費癌篩保健康 現金1萬等你拿

免費癌篩保健康 現金1萬等你拿#三陰性乳癌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訂於24日上午11時,於內湖區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處,抽出102年1-3月設籍或居住臺北市「免費癌症篩檢 月月有禮」得獎名單,將有1名幸運民眾可以得到現金1萬元、6名現金5,000元及45名3,000元以下商品禮券得主。三軍總醫院附設民眾診療處自上午9點到12點設有癌症篩檢服務,歡迎符合篩檢資格,今年尚未接受篩檢的民眾,持健保IC卡完成子宮頸抹片檢查、口腔黏膜檢查、乳房X光攝影檢查或糞便潛血檢查,可領取精美禮品1份。衛生局健康管理處林莉茹處長表示,為鼓勵市民參加免費癌症篩檢,還有5次抽獎機會,愈早篩檢抽獎機會更多。自102年1月1日起至8月31日止,凡現居或設籍臺北市且符合免費四癌篩檢資格民眾,至臺北市醫療院所(含診所)接受癌症篩檢,即有機會成為獎金幸運得主,每接受1項癌症篩檢可參加1次抽獎,每月最高抽1萬元,有52個獎項,4-9月共有260個獎項,預計送出獎金57萬元,同時可每個月連續抽獎,儘早接受篩檢,抽獎機會愈多。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