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

構築個人特性各異 觀察不同自我

構築個人特性各異 觀察不同自我#特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編輯整理)你的護照、身分證、駕照、銀行戶頭,全寫著一樣的名字。你註定要當那個人,整個文化都倒向那種想法,但是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你不是一,你是多。我們可以用心理學上的多重人格來比喻。我們體內有很多不同的自我;其實想一想就知道。自我的不同特性 各個都有自主權我們其中一個自我喜歡抽菸,其他的自我則相當厭惡。有一個自我瘋狂熱愛運動,另一個自我卻喜歡窩著看書,就連起身拿一杯水都懶。有一個自我喜歡詩歌藝術,另一個喜歡做生意賺錢。一天之中,所有的自我會爭先恐後地冒出來。如果覺得多重自我聽起來有點可怕,可以先想成一條條「自我的線」,每條線都有一定的自主權—就跟組成繩子的纖維一樣。每條纖維跟繩子本身很像,但跟繩子相比,還是較為有限。接受自己是「多」而非「一」各位聽到自己老被說成內向或外向,是不是很煩?大部分的人其實可以內向,也可以外向,視情況而定,看是哪個自我在做主。有時候,我們一開始是A 自我,一下子又轉換成B 自我,成為不同的人—突然間又進入狀況,自得其樂。有的自我很會開車, 有的卻不會—為什麼在路上行駛時會發生碰撞,就是這麼簡單。第一步就是接受「你是多,不是一」的概念,接著觀察不同的自我:它們有多常冒出來,各自擅長什麼、不擅長什麼。(本文摘自/微精通/大塊文化)

成為好父母前 要先對自己負責

成為好父母前 要先對自己負責#特質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們常常忘了,陪孩子長大的過程中,自己也在長大。初當父母時,我開始慌了,不知怎麼扮演好這個角色?陪著荳芽姊妹長大,從幼兒階段到青少年階段……兩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不一樣、行為模式不同,對我來說,就像每天都在面對新考題,而且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只能邊走邊看,有時茫然,有時驚喜,有時憤怒,有時傷心,這就是真實的家庭生活。把陪伴孩子「玩樂」認真經營從小到大,我們都被賦予了某種期待,那是人生最無奈的現實,但我對生命有更深刻的期待,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因為喧囂,我開始尋找寧靜;因為挫折,讓我更加懂得珍惜。小時候總是活蹦亂跳,快樂似乎是我天生的祝福與禮物;不過我也是個很晚開竅的人,成績平平,各種挫折不斷,卻總是遇到貴人,絕地逢生,是許多人眼中「傻人有傻福」的基本典型。這股傻勁後來轉換成一種熱情,讓我努力去追求自己的興趣,從不放棄自己的目標。當了媽媽之後,卻成了非典型的母親,把陪伴孩子「玩樂」當作重要的家庭生活內涵來經營。我更知道在真實的生活中,總是充滿了各種挫折與無奈,就像行駛在大海中的船隻,總會遇到風暴,若要船上成員齊心去面對一切,就必須有更多情感的凝聚。最大的挑戰在於理解孩子不同特質陪伴孩子,帶孩子去認識我所愛的大自然,與她們分享我所知道的土地故事,是我最擅長的部分。孩子感受到我的熱情,自然而然會耳濡目染;但是她們畢竟有著不同的靈魂,我所愛的一切,孩子不見得會照單全收,衝突也在所難免。而我經常為此擔心或是懷疑,多年來,發現最大的挑戰就在於學會如何理解孩子不同的特質、如何讓自己放心、如何真正相信孩子……甚至,我們得學著放手,在一旁看著她跌跤,陪著她流淚,再陪著她建構自我,重新出發。要對孩子誠實表達自己很慶幸因為從小帶著孩子到處遊山玩水,讓我和孩子擁有深厚的親密關係,女兒即使進入了青春期,仍然願意和我討論她的各種想法。雖然我們也經常吵架,但我總是非常誠實地表達自己的無助與擔憂,讓女兒知道我的不完美,同時也明白我是如何深愛著她。基於這份信任與情感,比較能夠以同理心來面對彼此的差異與期待。王浩威醫師閱人無數,也輔導過許多親子家庭,他說:「沒有一個家庭是沒問題的,但是父母必須在其中學習成長,變成一個更成熟的人。不要以為孩子不成熟,其實有更多『沒長大』的父母。」父母也要照顧好自己的心靈為人父母要盡量讓自己變成更美好的人,在我看來,首先是讓自己成為獨立快樂的人;我最怕碰到那種一天到晚告訴孩子自己為他犧牲了多少夢想,並不斷要求孩子以成果或成就來作為報答的爸媽。孩子要尋求自己的人生,父母也要掌握好自己的人生,父母對孩子的付出是本能,也是天職,但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卻是更重要的功課,要成為好父母之前,要先成為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本文摘自/沒有牆壁的教室/時報出版)

壓力感與特質有關 適時紓壓避免憾事發生

壓力感與特質有關 適時紓壓避免憾事發生#特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在人生的道路中,總是會遇見許多挫折、壓力、徬徨、痛苦等經驗,但這樣的負面情緒,若適時的抒發,長久累計下來恐怕就會引發自殺的念頭、意圖或行動。特別是壓力,因為生活中的任何改變,都可能成為壓力的來源,由生活事件的主觀感受所產生的壓力感與個人特質有關,壓力所帶來的後果也因人而異。躁動、失眠 皆是情緒波動直接的表現青少年面對壓力調適困難時,情緒波動是最直接的表現,容易以衝動、煩躁不安、強烈憤怒來表達;睡眠和飲食的變化也相當常見;對原本有興趣之事提不起勁、覺得無望無助、甚至想傷害自己。一般調適壓力的方法有運動、肌肉放鬆、時間管理、評估壓力情境與思索可行的因應方法、善用身邊資源、培養情緒的出口等,其中,健走是老少適宜的休閒活動,在運動保健之餘,可欣賞美景與音樂,讓身心舒適,與家人或朋友一起參與,不僅能紓壓,還能擁有共同的美好回憶。憂鬱情緒超過1個月 應尋求他人協助宜蘭縣衛生局提醒民眾,發現自己心情不佳時,除了找朋友聊聊之外,如果發現有心事不曉得可以向誰說,或是憂鬱情緒及身心壓力反應已經持續超過1個月,應尋求協助,例如: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會(1995)和救國團張老師(1980)等,以免累積過頭,造成憾事發生。

別再玩手機!桌遊4特質增進親子關係

別再玩手機!桌遊4特質增進親子關係#特質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3C產品泛濫,走在路上幾乎是人手一機,全台一起進入「滑」世代,然而也使人與人之間變的疏離,親子關係也容易因此降到冰點,北市衛生局表示,透過玩桌遊來陪伴孩子,可以有效增進親子關係。父母陪伴時間少 親子關係易疏離為了解青少年的網路使用及親子關係的概況,台北市衛生局102年曾對臺北市內近6萬名10~18歲的青少年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其族群在網路使用狀況上分別有近半數及1/4的青少年表示,「每次都只想上網待一下子,但常常一待就很久不下來」、「只要一段時間沒上網就會覺得心裡不舒服」,更有18.8%的青少年陳述「不能控制自己上網的衝動」。此調查分析同時顯示,父母親陪伴子女的時間愈多,愈能讓子女感受到被瞭解,且使用3C數位產品的時間及戒斷狀況都會減少;根據統計結果,家長如果每天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1小時,則其子女能夠感受到家長瞭解自己的比例僅約六成,但是每天被父母親陪伴長達1~3小時的青少年,有近九成都覺得自己被父母親瞭解,並且產生較佳的親密感。透過玩桌遊 增加陪伴並改善溝通由於臺灣社會結構下,家長陪伴子女的時間短,因此陪伴方式的選擇就更顯重要,臨床心理師陳以儒根據經驗,建議民眾可以利用玩桌遊陪伴孩子,因為桌遊具有4大特質,可以增進親子關係,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也規劃相關系列講座,幫助增進親子間的溝通。1)一起選擇遊戲、一起玩,有效減少 3C 使用時間並可以增進親子互動及修復緊張的親子關係。2)一起訂定遊戲規則,並將生活規範內化到規則,藉由遊戲的過程讓孩子學習正確的生活規範與行為。3)一起利用共同遊戲的過程,觀察並了解每個發展階段孩子的個性。4)藉由遊戲的勝負,適時教導孩子處理正、負面的情緒。

機會?命運? 「生命靈數」教你如何抉擇

機會?命運? 「生命靈數」教你如何抉擇#特質

華特史派洛是個寡言的居家新好男人,看似平凡單純的生活,卻因妻子偶然間買下一本《靈數23》的小說產生鉅變,詭譎的是,「23」這個數字像是種暗示般,充斥在生活的每處角落,冥冥之中彷彿有股力量引領著他揭開一樁埋藏10幾年的兇殺案,背後真相竟發現是自己殺了人!阿拉伯數字的發明堪稱人類創舉,對好萊塢來說,更是歷久彌新的電影素材,這是一部試圖挑起觀眾聯想的心理探索片,華特史派洛最終才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究竟是「命運造就性格」還是「選擇造就命運」?親自來體驗一下,相信你會獲得更多對生命的領悟:http://course.uho.com.tw/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動物,就是個體能自由選擇命運的意識,誠如竇廣玲(豆豆老師)所言,「孩子跟我們不一樣,非要他們順應我們的意思不可,不應站在否定、批判的角度。」她將於12月10日的星期六下午1點半,透過生命靈數,從了解自己開始,教你如何排自己的命盤,並與同質性的人互動,讓你更清楚自己的特質與人生走向。「停止責怪自己不稱職,停止對老天、生命的抱怨,」豆豆老師認為,很多時候是自己選擇叛逆,此時只要換個角度試著去理解,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藉由與他人分享的團體運作力量,將能得到許多啟發與不同的想法讓思維更加開闊。你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相加化約出的數字,是性格養成期的能量嗎?豆豆老師指出,大家受父母長輩、社會的教育下發展出一種思想模式,再結合生活經驗即形成每個人的性格,因此我們透過了解這個「生日數」,釐清心智模式,才得以跳脫幼童時期不可避免的負面情緒。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