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

補鈣2觀念!中斷補鈣比不補更糟!

補鈣2觀念!中斷補鈣比不補更糟!#觀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台灣成年人的鈣質攝取量,在全球平均排名偏低,但你知道中斷補鈣,竟比沒有補鈣更糟嗎?根據網路調查,有近3成5的人仍無補鈣行為,相當258萬民眾忽視補鈣的重要性。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林高田醫師解釋,研究發現,40歲以上族群在補鈣2年後中斷補鈣,20個月後骨質密度會回到像沒有補充過鈣質時的初始狀態!且自認有補鈣的民眾,每4個人就有1個人維持時間不到半年,中斷補鈣狀況嚴重!醫師警告,40歲以上民眾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讓鈣質持續流失,但長期反覆補鈣又中斷,會加速骨骼中鈣質的代謝,因此,長青族中斷補鈣的現象需要特別被重視!中斷補鈣比沒補更糟醫師近一步解釋,當鈣質攝取不足時,蝕骨細胞會促進骨骼分解,釋放鈣質進入血液以維持血鈣穩定,原本有補充鈣質的人在中斷補鈣後,會因血鈣濃度的需求,從骨頭釋出大量鈣質到血液中維持平衡,造成骨質密度急速下降。研究也看得出來,中斷補鈣後,骨質密度下降的速度會快於從來沒有補鈣的人,特定部位骨質密度也會明顯下降。臨床上就有一65歲女性,常常會買一些鈣片來補鈣,但每次都持續不到一個月,等到鈣片過期都還沒吃完。直到有一天走樓梯時摔倒進醫院,和醫師抱怨補鈣沒用,才發現該名婦女不但常補錯鈣,還常常中斷補鈣,讓鈣質流失更快。長青族補鈣二大觀念:1.光補鈣還不夠,還要增加鈣吸收2.結合既有飲食,補鈣更輕鬆和維生素D一起攝取 可增加鈣吸收率中老年人該如何才能有效補鈣?醫師提醒,40歲以上民眾光靠補鈣是不夠的,還要增加鈣吸收!醫生建議,鈣質最好可以和維生素D、礦物質一起攝取,維生素D可增加30%-40%的鈣吸收率,但每天若沒有辦法曬足20分鐘的太陽,建議可以透過飲食額外補充。如何輕鬆的補鈣不中斷?根據調查,有70%補鈣超過半年-3年的民眾,其實每天並沒有攝取到足夠的鈣含量。醫師表示,很多人是因為「達到每日鈣質建議攝取量有困難」或「忘記吃」而中斷補鈣。醫生建議,補鈣最好要和既有的飲食習慣做結合,像平常早餐有在喝鮮奶、飲料的人,沖泡式高鈣奶粉就會是很好的選擇,每日飲用2杯含有多元化骨骼營養素的高鈣牛奶,即可補充1,000毫克的鈣質,還可以搭配五穀粉、燕麥一起沖泡,不但可以提升補鈣持續性,又可以滿足不同的飲食需求。

一手掌握!常見藥物使用密笈大公開

一手掌握!常見藥物使用密笈大公開#觀念

(優活健康網記者 張桂榕/綜合報導)民眾到醫院看病拿藥,或到藥局購買指示藥或成藥,須先閱讀藥袋、藥品外盒標示及藥品說明書,不可隨意增減藥量,且應改正「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錯誤用藥觀念。具有侵蝕性藥物吃完不可立即躺臥部分藥品具有侵蝕性,像是四環黴素膠囊呈酸性,若服藥後立即躺臥,藥品可能沾黏在食道黏膜上,當包裹於藥品外表的膠囊或膜衣等特殊劑型溶解後,會造成接觸性黏膜灼傷、發炎、潰瘍,甚至穿孔破裂而導致死亡,尤其像口腔、食道等黏膜較薄的部位。此外服藥後躺臥,也可能增加藥品或所搭配的水嗆入呼吸道的風險,造成呼吸道損傷或是感染,甚至發生阻塞而窒息。搭配開水服藥 避免沾黏食道有些人會用牛奶或飲料代替開水喝,這些看似日常生活常見的小舉動,但卻可能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醫師建議服用藥品時,能以站姿或上半身直立的坐姿方式,最好是搭配200cc以上的開水吞服藥品,但病人若有吞嚥方面的問題,可再搭配更多的水服藥,以避免藥品沾黏於食道上造成灼傷,並且順利達到胃腸道,以利身體吸收。有些特定藥品,如雙磷酸鹽類,更要求患者服用後需保持上半身直立超過30分鐘。特殊劑型的藥品,如舌下錠的硝化甘油,則非以吞服的方式,且使用後可能會發生暈眩,因此建議患者以坐姿服藥,避免因暈眩而跌倒,造成頭部、頸部創傷。務必遵守醫師與藥袋指示用藥服用藥品前,應遵照醫師或藥師指示,或依照外盒、藥品說明書上的使用方法用藥。如對藥品使用不清楚,應該主動詢問藥師,尋求正確的服藥資訊。

醫訊/正確使用助眠藥

醫訊/正確使用助眠藥#觀念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很久沒有一覺到天亮了嗎?現代人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失眠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根據食藥署統計,國人一年平均吞下3億多顆助眠藥,但助眠藥卻往往令人又愛又怕,深怕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或是依賴性。亞東醫院將舉辦衛教講座「正確使用助眠藥」,課程中藥學部藥師王怡茹將帶大家了解睡眠,介紹睡眠衛生觀念及用藥注意事項,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參加。名稱:正確使用助眠藥時間:105年10月26日 星期(三) 下午13:00-14:00地點:亞東醫院北棟1樓思源1廳(新北市板橋區南雅南路二段21號)  洽詢:02-8966-7000轉2123

吃西藥傷身?2錯誤觀念 國人腎臟病居高不下

吃西藥傷身?2錯誤觀念 國人腎臟病居高不下#觀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依據國民健康署三高調查發現,國內20歲以上成人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其中糖尿病是其主因,而高血壓與高血脂也是腎臟病成因之一,國民健康署呼籲,三高失控將導致腎臟加速病變,除了影響個人及家庭生活品質,更對國家社會經濟產生莫大影響,104年健保署健保門診透析治療花費高達342億元,約佔健保總預算5.7%,影響之鉅,不言可喻。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糖尿病人中有46.6%同時罹患慢性腎臟病,其中更有四分之一已進入「末期腎臟病前期」;此外104年台灣腎病年報資料也顯示,國人洗腎原發原因以糖尿病居第一位,佔45.0%。控制三高  顧腎之道研究指出,糖尿病病患進行介入控制後,當發現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正常數值為7%),發生腎病變的風險降低了27%;另外血壓也是關鍵因素,收縮壓控制在130 mmHg以下風險降低了35%。由此可見,血糖、血壓控制良好者,可有效延緩腎臟病變發生。邱淑媞署長也提到,民眾易有錯誤觀念,恐導致腎臟病發生,不得不提防,包括:1) 認為西藥傷身,5成6民眾誤以為三高藥物會傷腎/依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高達7成5民眾缺乏正確觀念,甚至有5成6的民眾認為,按時使用糖尿病及高血壓用藥會「傷害腎臟」,且男性持這樣錯誤觀念的比率較女性高。進一步分析年齡層來看,較年輕族群(18到39歲)有高達6成回答按時吃藥是「傷害腎臟」,高於整體平均。此結果證實了,一般民眾普遍認為服用西藥會傷害腎臟的刻板觀念,也導致了不願意正確用藥的結果,其實正確服用藥物,把血糖、血壓控制到安全範圍,才是保護腎臟的正確做法。2) 覺得驗尿麻煩,2成民眾不知驗尿可檢查腎病變/因為腎臟受損常會有血或蛋白質流失至尿中,尿液檢查為診斷腎臟疾病方便又實惠的第一步,尤其糖尿病患者更應每年定期檢測尿液微量白蛋白。但是國人普遍對驗尿不重視,在健保署資訊顯示,103年糖尿病病人尿液白蛋白檢查率只有50.2%,另104年國民健康署「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顯示,有2成民眾不知驗尿可以檢查腎病變,國健署強調,尿液有乾坤,驗尿是監測腎臟病的簡易的方法。

道聽塗說防過敏觀念!3大迷思你不可不知

道聽塗說防過敏觀念!3大迷思你不可不知#觀念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採訪報導)隨著台灣兒童過敏盛行率逐年升高,有許多家長為了讓寶寶遠離過敏,都會提早做準備,例如:懷孕和哺乳期不吃致敏食物、副食品越晚吃越好等,但其實這些都是錯誤觀念。根據國內一項最新調查發現,在預防寶寶過敏的營養攝取上,從懷孕期、哺乳期、配方奶、到副食品,有高達8成的家長有迷思。所以,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歸納出3點常見的迷思,希望能打破家長對寶寶飲食攝取的錯誤觀念,別再被迷思所騙去:1)懷孕和哺乳期,不能吃易致敏的食物?/台大醫院小兒部過敏免疫風濕科林于粲醫師表示,無論孕期或哺乳期,媽媽飲食首重營養均衡,畢竟從懷孕期到哺乳期,寶寶的營養攝取來源都是母體,除非媽媽本身對特定食物會過敏,否則不建議特別限制。2)預防寶寶過敏,副食品應六個月後才添加?/高雄長庚兒童過敏免疫風濕科王玲醫師表示,延後添加副食品並不會降低寶寶過敏的風險,建議4~6個月時,就可以開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一次只添加一種新的食物,慢慢確認寶寶無過敏反應後,間隔3~7天才能添加另外一項新的食物。3)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來預防寶寶過敏,但營養價值低?/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過敏免疫孫海倫醫師表示,有很多臨床實證皆顯示,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透過水解技術,把大分子的牛奶蛋白切割成小分子,不像一般配方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進到腸道後,很容易被視作過敏原,而誘發過敏反應。最後,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葉國偉理事長提醒民眾,做好過敏預防,應裡外兼顧,正確的飲食攝取、環境清潔兩者並進,由內而外打好健康基礎,才能真正預防。

誇張!台灣一年吃掉22億顆胃藥

誇張!台灣一年吃掉22億顆胃藥#觀念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我國民眾因飲食習慣的改變,導致胃部常態性的不舒服,早已是國人的典型毛病,而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每年吃下的胃藥,數量多到得驚人,達二十二億顆,若以每顆0.2公分計算,我國每年吃下的胃藥,可堆疊成六千多座101大樓令人咋舌!吃藥傷胃 民眾主動要求開胃藥顧胃全國性調查發現,民眾普遍存在著「吃藥傷胃」之錯誤觀念,不少民眾就醫都會主動要求醫師開立胃藥,希望減低對腸胃的傷害,有接近3成(26.6%)之民眾會主動要求醫生另外再開胃藥,其中40~59歲中高齡民眾更高達3成5。制酸劑吃多 反而有害健康許多民眾對於藥是一無所知,其實大部分的藥品其實不會造成腸胃道不良反應,民眾卻因為「加個胃藥顧胃」的錯誤概念而吃下去的制酸劑,等於是白吃了。仍有2成半民眾表示會根據親友的建議或廣告印象自行購買胃藥來吃,買回家後,2成民眾甚至不會詳細閱讀藥品使用說明書。調查更發現,高達7成民眾對於使用制酸劑長期風險不清楚,期服用胃藥會使胃內酸鹼值升高,胃酸變少,反而造成腸胃細菌過度生長,適得其反。食品藥物管理署呼籲,民眾往往忽略用藥的風險,錯誤的用藥行為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食藥署不斷持續教育民眾使用藥品須遵守五要原則「要知風險、要看標示、要告病況、要遵醫囑、要問藥師」及五不原則「不要求、不併用、不長期、不刺激、不亂買」,特別注意切勿自行購買制酸劑跟其他藥品一起服用,可能會影響疾病治療效果或增加藥品副作用。

家中寶貝洗錯了?破除幼童沐浴4大NG觀念

家中寶貝洗錯了?破除幼童沐浴4大NG觀念#觀念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靜梅/採訪報導)夏天即將到來,天氣越來越悶熱,小朋友好動、跑來跑去、滿身大汗,此時父母擔憂小孩幼嫩的肌膚被悶出紅疹,於是急著帶寶貝去沖涼,讓身體恢復清爽,但1~4歲幼童稚嫩的肌膚可禁不起再三的搓揉清洗。幼童到底該如何正確沐浴,皮膚科醫師提出4個錯誤觀念,並說明正確照護幼童肌膚的小秘訣。迷思1:幫幼童清洗肌膚,清洗時間越久越乾淨?醫師解答:幼童肌膚抵抗力不足,清洗太久易乾燥。臺大醫院皮膚科邱品齊醫師說,幼童肌膚的抵抗力不足,因皮膚正處於適應環境的階段,且角質層的功能較差、皮膚較薄,容易發生乾燥問題,皮膚相對成人而言,較脆弱、防禦功能也不足。因此,替幼童洗澡時需留意水溫控制,水溫不宜過熱、因水溫過高,皮膚越容易乾燥,同時留意幼童洗澡,切勿洗太久,3~5分鐘即可。邱醫師提醒,幼童皮膚容易發生乾燥問題,是因其皮膚層較薄、水分容易流失導致,對此,可於洗澡過後,擦點保濕的產品,如乳液、凡士林,增加肌膚鎖水度。迷思2:幼童專用沐浴乳完全不傷皮膚?醫師解答:2個小秘訣避免過度刺激。市面上標榜的幼童專用沐浴乳,百分之百安全嗎?對此,邱品齊醫師表示,父母挑選幼童沐浴產品時,應慎選成分,要以不添加香料者為主要重點,如此一來,市面上約有7成沐浴乳產品,就可先排除。再者,挑選溫和度高的產品,可由成分表去分辨,看產品是否屬於胺基酸類或糖苷類的界面活性劑,此2類產品較為溫和,不易破壞幼童的稚嫩肌膚。迷思3:藥皂幫幼兒肌膚殺菌消毒 益處多?醫師解答:大錯特錯!!不當使用 皮膚更易發紅、脫皮、過敏。有些家長擔憂小朋友清潔不夠乾淨,反而不當使用藥皂,認為可能可以達到除菌、消毒的功效,對此,邱品齊醫師破除迷思,說明幼童根本無須使用到藥皂,因為幼童並不像成人會接觸髒汙,若沒必要,盡量不要使用,以免傷害他們柔嫩脆弱的皮膚層。此外,邱品齊醫師更指出,不當使用沐浴用品,恐使皮膚皺褶處容易出現發紅、脫皮等症狀,嚴重還會引起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或全身發癢,不可不慎。迷思4:夏季幼童容易流汗 洗越多次澡越好?醫師解答:洗愈多次皮膚愈容易乾燥。夏季快來臨,父母擔憂幼兒流汗,引發汗疹,不免會想多清潔幾次,讓幼童肌膚乾淨、清爽。對此,邱品齊醫師提醒,幼童的肌膚較稚嫩,若過度清潔、頻率過多,恐使肌膚更容易乾燥;若是真的汗流不止,建議用毛巾擦乾取代,再換上新的衣服,也能達到一樣的效果。

北市舉辦健走活動 灌輸民眾用藥觀念

北市舉辦健走活動 灌輸民眾用藥觀念#觀念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正確用藥能保救,當心錯誤用藥反傷身,衛生局指出,藥品正常使用下,是用於治療疾病,但若錯誤使用可能會導致致命的毒害,尤其已有抽菸、酗酒、嚼檳榔習慣者,有可能落入濫用藥物、使用毒品的深淵。健康促進與正確用藥認知融合 打造民眾良好觀念因此,為增加民眾對正確用藥的認知,也期望為將健康促進概念融入,健保署將於3月22日星期六上午9時在新北巿新店碧潭風景區舉辦「你我正確就醫用藥 健保十九健康永久」系列活動。歡迎民眾攜家帶眷、扶老攜幼,一同投向戶外揮灑活力,會場更設有健保及醫療宣導攤位,讓民眾在參與遊戲中能瞭解珍惜醫療資源的重要,希望民眾們可由參與活動增進闔家健康,更加深對全民健保之認識與支持,讓健康長存,讓健保更好。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