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

副木固定治療 獅隊陳鏞基復健防肌肉萎縮

副木固定治療 獅隊陳鏞基復健防肌肉萎縮#肌肉萎縮

統一獅強打陳鏞基5月29日與兄弟象之戰,因自打球受傷退場,30日到醫院進行X光檢查,發現左小腿脛骨出現裂痕,至少需修養三個月;在多位專業醫師建議下,獅隊球團與陳鏞基決定採用「副木固定治療法」。獅隊防護員馮先生表示,「採用這種治療法,可以防止肌肉萎縮。」陳鏞基受傷後,到醫院經過X光檢查,發現他的左小腿脛骨有小裂痕,馮防護員馮說,「經過醫師觀察後,發現鏞基的傷勢並不是太嚴重,我們也與多位醫師請教,詢問最佳的治療方法。」最後陳鏞基決定採用「副木固定治療法」進行療程復健;馮防護員指出,「副木固定治療法」是依受傷部位,以鏞基來說,包括膝蓋與腳踝部位,為他製作專屬副木進行固定,搭配復健課程。馮先生表示,「石膏固定治療法」的固定效果較佳,對於骨折傷患有較完全的保護,「不過較容易造成肌肉萎縮,對選手來說並不好」。陳鏞基採「副木固定治療法」,好處是在治療期間也能讓腿部稍做活動;馮先生表示,目前預計先讓鏞基充分休息一至兩個禮拜,「第三個禮拜後就可以讓他做一些簡單的活動,包括踩固定式腳踏車,以維持他的肌耐力,若復原狀況好,8月底、9月初可望回到球場。」

截肢病人有高達三分之一是糖尿病患者 千萬不可輕忽

截肢病人有高達三分之一是糖尿病患者 千萬不可輕忽#肌肉萎縮

糖尿病患者常忽視腳部的照護,但臺北縣立醫院家醫科賴韻如醫師指出,臨床上,截肢的病人有高達三分之一是糖尿病患者。所以,糖尿病患者務必要好好保護雙腳,才能知「足」常樂。賴韻如醫師表示,典型的糖尿病足部潰瘍形成過程是由於神經病變,引起手腳麻木、刺痛等,尤其晚上症狀會加劇,同時對溫度、痛、振動的感覺亦會日漸遲鈍,到最後完全喪失感覺。因缺乏痛覺預警,導致病人的腳部容易受傷。例如鞋子不合易發生水泡、鞋內有異物等,受傷後病人亦常常沒有發覺,以致沒有立刻接受適當的治療。若侵犯運動神經時,則會引起小塊肌肉萎縮,屈、伸肌失衡造成足部變形、足壓增加。也因為糖尿病患者的白血球功能較差、血管病變造成的缺氧,再加上血糖高,提供了細菌繁殖的優良環境,所以當足部皮膚受損時,若細菌感染,較易擴展而難以控制,甚至常可以在傷口中培養出兩種以上的細菌。所以,糖尿病患者的雙腳除了要注意保暖以外,宜每日自我檢查及做好清潔的工作,腳指甲也要常修剪並注意是否有長雞眼。5趾襪是不錯的選擇,襪子的縫線不可太粗、鬆緊帶不可太緊。鞋具的選擇上,材質要透氣防水,綁鞋帶的鞋子優於套入式,較能固定住需固定的部位。鞋頭前緣要夠寬,腳指頭才不會互相擠壓。鞋底要厚,太薄的鞋底會讓足底與地面的摩擦增加,導致足底出現硬皮或雞眼。至於鞋墊,水松鞋墊可依腳型自動調整成最適合的形狀,但不能太軟,否則無法提供承托的功能。跑步及劇烈運動時要注意能否吸震。足部變形、有雞眼或過度摩擦產生硬皮以及足底筋膜炎者,建議至醫院復健科由專業醫護人員幫您評估並設計特殊鞋墊。

舌頭長皺紋?原來是唾液腺癌作怪!

舌頭長皺紋?原來是唾液腺癌作怪!#肌肉萎縮

日前在門診發現一名七旬老翁,在早晨刷牙照鏡子時,發現一邊舌頭出現皺紋,但無異狀感,遂前來就診。經檢查發現,這名病患是因一邊的舌下神經麻痺,導致肌肉萎縮進而出現皺紋。再仔細檢查,竟是因為一邊的頷下腺唾液腺癌所致!羅東博愛醫院耳鼻喉科許明哲主任表示,舌頭出現皺紋其實是因為支配舌頭運動的舌下神經麻痺,進而導致舌頭肌肉萎縮所出現的現象,而一般舌下神經麻痺常是因為中風或腦瘤所致,但該名病患健康狀況良好,並沒有中風或腦瘤的症狀。故許主任臆測病患的舌下神經麻痺應是與鄰近的頷下腺唾液腺病變有關。經觸診發現,病患的頷下腺果然有硬化情形,因此馬上安排電腦斷層檢查,並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當中,赫然發現病患頷下腺不但有惡性腫瘤情形,且在其深部的舌下神經已受癌細胞侵犯,呈現腫脹情形,因此將腫瘤及舌下神經一併切除乾淨。目前該名病患在接受手術及放射線治療後,復原情況良好。許主任呼籲:惡性腫瘤常有侵犯神經的情況,因此若民眾出現不尋常的頭頸部神經症狀,如麻木感、疼痛、肌肉萎縮,或不明頸部硬塊時,務必儘早前往耳鼻喉科就診,接受醫師的專業檢查,找出病因,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避免延誤病情。

關節僵硬、痠麻無力 當心長骨刺

關節僵硬、痠麻無力 當心長骨刺#肌肉萎縮

什麼是骨刺?這個名詞經常出現,但也常被誤解。所謂骨刺,就是在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所產生的贅生物,在X光片上看起來就像一個尖刺突出物一樣,因此稱之為骨刺,英文稱之為(bone spur)。關節邊緣的骨質為什麼會「增生」呢?所謂關節,是指骨骼與骨骼相接的地方,彼此之間有軟骨做為襯墊。天主教聖功醫院骨科-李彥興醫師表示,當關節之間的軟骨因為長期負重、承受壓力,導致軟骨磨損,於是關節變得不穩定,關節邊緣的骨質為了因應此一變化,於是增生出骨贅,以增加關節之間的穩定度。由於骨刺是在這樣的狀況下增生出來的,所以負重的關節比不負重的關節容易長骨刺,例如膝關節就比肘關節容易長骨刺;活動度大的關節比活動度小的關節容易長骨刺,例如腰椎就比胸椎容易長骨刺。另外有些情況,則是誤用了骨刺這個名詞。李彥興醫師指出,例如椎間盤損壞造成背痛,會被稱呼為腰椎長骨刺;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造成坐骨神經痛,會被稱呼為骨刺壓到神經;足底筋膜長期發炎出現鈣化,會被稱呼為足底長骨刺;肩膀棘上肌肌腱長期發炎出現鈣化,也會被稱呼為肩膀長骨刺。這些都是誤用骨刺一詞的情況,只是用久了積非成是,原本的定義就被混淆,也就得不到正確的診斷。骨刺會有什麼症狀?因為骨質的增生是為了增加關節的穩定度,相對的便減少了關節的活動度,所以骨刺增生以後,關節會變得較為僵硬;骨質的增生會佔據原有的空間,如果周圍正好有神經通過,就會被骨刺壓迫到,造成痠麻無力甚至肌肉萎縮等神經症狀。由於骨刺會增生是因為軟骨已經被磨損,所以也會出現疼痛的症狀。如何避免骨刺的增生?隨著年齡增長,關節在長期負重使用之下,都會增生骨刺。李彥興醫師提醒,但我們可以注意下列事項,以減少骨刺的增生:1. 維持適當的體重,不要過胖,以減少關節承受的重量。2. 適度的運動,不要過度激烈或時間太長,以避免軟骨的磨損。3. 保持正確的站姿及坐姿。彎腰駝背,坐姿不良,都會增加脊椎的受力,長期下來將引起脊椎骨刺增生。開車時可在腰部加墊,讓腰椎保持正確的曲度。4. 避免提重物。尤其是彎著腰提重物時,脊椎承受的負荷更大。必要時可穿著束腰輔助支撐。5. 枕頭不宜太高。勿長時間低著頭或歪著頭做事。以減少頸椎的受力。6. 上下樓梯及蹲下站起等動作,會增加膝關節的磨損,進一步引起骨刺的增生。必要時可穿著護膝增加穩定度,以避免骨刺增生。

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小心!

行走或運動時的疼痛,小心!#肌肉萎縮

人類全身的動脈血管壁,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趨向硬化,造成血管腔道得狹窄阻塞,加上飲食及生活形態的改變,加速血管壁的硬化,導致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日漸增加,如果不能即早診斷及治療,會有截肢的可能。新店耕莘醫院 盧崇弘醫師表示,罹患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最普遍的症狀是患者在行走或運動時,小腿肌肉因為缺血缺氧,引發下肢的疼痛越來越顯著,休息後,疼痛現象會緩解消失,臨床上,稱為間歇性跛行症。如進一步嚴重缺血,連休息狀態都無法獲得足夠的供血量時,會造成肢端的靜止疼痛,再嚴重者,會出現夜晚疼痛,最終將導致肢端的組織潰瘍或壞死。對於阻塞性周邊動脈疾病完整的檢查包括血壓、頸動脈雜音、腹主動脈瘤、腳足部皮膚的顏色、毛髮、腳趾、動脈脈動、小腿腹肌肉萎縮等。下肢周邊動脈阻塞好發的位置,通常是在股動脈和膕動脈交界處,愈遠端阻塞,血管繞道重建的可能性愈低,因為,遠端血管管徑越來越細小,繞道吻合手術困難度高,縫合的動作有可能破壞血管內膜的完整性,造成更嚴重、更遠端的血管阻塞。此外,因為動脈硬化是全身性的病變,所以,不單是四肢的動脈會受影響,心臟的冠狀動脈、腦部的動脈都是受到同樣的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煙、肥胖、年齡、低溫環境等的影響。因此,完善的血管功能檢查就顯得相當重要,而動脈儀對患者周邊血管的檢查是一種安全、簡便、迅速、高度準確性、無侵犯性以及可重複檢驗的方式。其中,ABI (踝肱指數‧Ankle-Brachial Index)的數據還可以用來推測心肌梗塞、中風的存在危險性;ABI正常指標值應大於 0.90,因此,若ABI 指標值小於0.90,患者就有周邊動脈阻塞的可能。同時,ABI指標值若越低,患者周邊動脈的硬化阻塞越嚴重。如果藥物治療無法改善周邊動脈阻塞的症狀,在血管外科手術考量下,就必須要有血管硬化程度、阻塞位置所在、側支循環情況等等資料,提供適宜的血管繞道手術,為患者肢端建立充足的血流管路,此時就必須考量進行動脈攝影的可能。提醒您,定期追蹤、常規服藥是確保人體血流暢通的必要條件;而戒菸(包括二手菸)、少攝食脂肪、維持正常血壓、血糖、適當的運動,則是延緩周邊動脈硬化的良方。

骨刺是否要開刀?

骨刺是否要開刀?#肌肉萎縮

「骨刺」的產生通常是因退化所引起,骨刺通常被認為是骨頭為了支撐受影響的關節所承受的負荷,而本身盡量作修復而產生的結果,多發生在關節的位置,一般常見於脊椎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陳鑑江醫師表示脊椎產生骨刺通常是以保守療法為主,例如注意平時的姿勢、減輕脊椎的負重及復健治療等,根據文獻報告,保守療法的療效可達百分之九十左右,病情亦可獲得相當的改善。是否需手術治療則視患者的病情而定,如有神經壓迫、運動功能障礙、活動無力、肌肉萎縮及馬尾神經叢的問題產生時,就需要考慮以手術來處理。建議患者須經由專科醫師為您進行審慎的檢查及仔細的評估,以了解病情是否已達到必須手術治療的適應症。髖關節及膝關節「骨刺」之產生亦多因退化所產生,手術之適應症是依關節腔隙受影響的程度、關節面受損情形及關節活動受限之狀況而定,並非依骨刺之多寡及大小來決定開刀與否。人體的各個關節均有產生骨刺的可能,新店耕莘醫院建議至於否需手術則須經由骨科專科醫師為您作進一步的檢查及評估。

中風治療

中風治療#肌肉萎縮

在中醫中風主要分為「閉證」與「脫證」兩大類。「閉證」可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兩手握固,大小便閉等,此時可於十指指尖放血(以毫針點刺出血),或於耳垂耳尖放血。「脫證」可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目合口張、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遺等,此時可用艾灸百會、關元、神闕等穴。天主教聖功醫院 張書寶醫師表示當中風較為穩定之後,其後遺症常見半身不遂、運動障礙、肢體酸、麻、痛、無力、肌肉萎縮、痙攣等,造成許多生活上的不便。此時除了積極復健之外,針灸及中藥亦是很好的選擇。針灸對疏通經絡、通調氣血有很好的效果,可根據患者全身狀況及局部特點選取穴位治療。而中藥對整體的陰陽偏勝、臟腑失調、氣血逆亂有積極的作用,兩者對中風後遺症的病人都有很大的幫助。一般中風治療以中風發生三個月內為治療的黃金時期,在此階段內治療可獲得最大的改善。1、生活規律:日常生活要有規律,避免過勞過累,對天氣變化亦要防止過冷過熱刺激。2、注意飲食: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量,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4、隨時注意身體狀況:尤其有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更要注意自己的血壓及血糖值。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