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

睡覺前「1動作」害你變胖?研究增「5大風險」血糖心率全上升

睡覺前「1動作」害你變胖?研究增「5大風險」血糖心率全上升#心率

睡覺開小夜燈,反而對健康造成傷害!根據《CNN》報導,一項新研究找來一群健康、年輕的人,參與睡眠實驗室的實驗,結果發現,在睡覺時即便只有昏暗的光線,例如:靜音開著電視機,體內血糖、心率隨之上升。「儘管睡覺時是閉上眼,光線仍會穿透眼皮。」美國西北大學費恩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的神經病學教授菲利斯.澤(Phyllis Zee)表示,長期之下,可能影響新陳代謝,導致變胖、增加心血管疾病等風險。

掌握4關鍵 有效降低室內運動風險!

掌握4關鍵 有效降低室內運動風險!#心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採訪報導)運動時該注意心率、運動強度,還有最重要的水分攝取,但是喝水學問大,不僅要考慮份量,時機也是一項重要的指標。事實上,家醫科醫師表示,運動過程前、中、後期都必須不斷補充水分,健身房盛行,即便在室內運動也應避免「渴了才喝水」,不讓體內鬧水荒才是最正確的應對方式。夏季運動還能從哪方面降低健康風險呢?掌握以下運動時間、出汗程度、最大心率、運動量等4關鍵,就能動的安全又有效!運動前中後補充水分的量及時機知名開業診所醫師林青穀表示,出汗補水很正常,攝取水分的時機相對重要,不但運動前2小時內要持續補充約400cc的水,運動前15分鐘需要再補一次200-400cc的水,另外運動中也應儘記每10-15分鐘補充120-450cc的水量;運動後除了要補到流失體重1.5倍的水量,也建議以含礦物質、電解質的水為主。民眾可自由換算最大心率以避免運動風險林青穀醫師指出,由年紀換算最大心率,就能避免運動強度太高出現胸悶、暈眩、頭昏眼花等症狀。最大心跳率為220減去實際年齡,健康成人的有效運動心率為最大心跳率的60%~85%間,假設一個50歲的人的最大心跳率為220-50(實際年齡)=170,而有效運動心率就會落在102(170×60%)~136(170×80%)間。運動原則是「多比少好」,即便是搭電梯換成爬樓梯也是能夠簡單增加運動量的方式。50歲左右的民眾運動時可以透過「333」來評估自己運動的效果,另一方面,林青穀醫師也認為「運動733」原則,每周運動7次、每次運動30分鐘,運動後心率達到每分鐘130下以上,才能算是有效的運動方式。穿戴式運動裝置能當做降低運動風險的參考林青穀醫師表示,室內運動除了透過運動器材自行監測運動強度、出汗程度,也建議可配戴具備腕式心率感測的穿戴式裝置即時掌握生理數據。除基礎的心率監測外,更可依據相關數據推算出個人的最大攝氧量,作為運動效率及降低運動風險的參考指標。

運動降心血管風險?醫:同時監測心率更佳

運動降心血管風險?醫:同時監測心率更佳#心率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綜合報導)台灣人頻繁外食、運動習慣不佳,導致心血管相關慢性病發生率近年持續升高;醫師指出,現代人運動時間不足與沒有安全評估方式,是兩大問題,建議民眾可以透過能夠監測心率的運動APP,並搭配心率裝置,以科學化、持續性的監測達到安全運動,讓心臟更健康。規律定量運動 可改變健康狀況據衛福部國健署調查指出,台灣人普遍因不健康的外食、運動習慣不佳等原因,造成急性心肌梗塞與中風發生率近年持續升高,其中尤以上有父母下有子女、30~49歲的「三明治族」最為嚴重,屬於瀕臨疾病的亞健康族,因此推出「救心七行動」,包括拒菸、挑食、多動、控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及健檢,協助民眾透過具體行為讓自己更健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葉健全醫師也指出,透過規律定量運動達到有效運動心率,可確實改變健康狀況。結合雲端科技與運動醫學的運動管理APP,並搭配當前流行的心率穿戴裝置,協助許多使用者在忙碌生活中維持運動習慣。運動瘦23公斤 助男重拾健康長年在服務業工作的陳先生,在持續運動10個月後健康瘦下23公斤,健檢結果更從一堆紅字變成全數標準。以往,忙碌的工作與家務相比之下,運動對他來說不重要,但在經歷一次嚴重到無法行走的痛風後,體悟到健康的寶貴,所以決定重拾運動習慣。陳先生選擇從年輕時期習慣的登山開始,雖然初期慢慢看見效果,但也碰上不小的減重停滯期,後來透過心率裝置搭配運動APP,在同樣路線中,藉由運動過程的即時心率,來調整運動強度,讓有效運動心率能夠提升,且維持在安全範圍。 不到一年的時間,陳先生已減重23公斤,更驚人的是,原本超標的尿酸跟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數,在10個月後全數恢復正常值,目前已經持續運動25周,將繼續保持運動習慣。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