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單

便利社會下被迫的孤單 讓人忘了幸福

便利社會下被迫的孤單 讓人忘了幸福#孤單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最近的社會上發生很多事情,互相攻擊傷害,家人、同儕、學校都出了問題。諮商心理師李訓維表示,在這些事情背後我最有感觸的反而是現代人好像越來越孤獨。最近我跟學生家長、老師學生們討論,現在的社會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我想從最簡單、最直接接觸孩子的老師身上,找到所謂的起因與變化,我們思考教育制度的變遷,中式的填鴨教育、西式的主動式學習,出乎我意料,發現討論之後我們所有人的共同答案是—孤獨。為什麼這麼說?我想邀請各位想想我們的往年時光那是一個平淡中,努力生活的年代,每天早上,因為交通不方便,大部份我們必須走路上學,途中會遇到我們的同學、朋友,有很多愉快的打打鬧鬧,接著到校之後,晨間、放學打掃、加上每天朝會,做固定早操升旗,唱國歌、校歌,跟一些五花八門的班級競賽(整潔、秩序、禮節),壁報比賽、資源回收比賽、詩歌朗誦、合唱比賽、大隊接力、園遊會、運動會、還有種種留下加練的課後活動,雖然沒有現在多元,也沒有太多刺激。科技進步、手機電腦的出現 代表著家庭變化、教改開始上課時候傳小紙條、偷講話,忙著唸書之餘聯絡感情,回家約冰果室、泡沫紅茶店、籃球場、撞球場集合,天南地北的聊,只為揮灑青春,但是科技進步、手機電腦的出現,也代表著家庭變化、教改開始。方便但是孤獨缺少關係的社會諮商心理師李訓維表示,我們努力的跟上變化,時代進步,時間拿來發展市場,文明發達。3C產品讓我們要念更多的書,卻也讓我們真正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最終,就是方便但是孤獨缺少關係的社會。團隊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專家學者演講越來越多,人們改在螢幕前自我陳述與推銷自己,曾幾何時,我們想要的只剩下問題解決或是搞笑。暢銷書排行榜剩工具、翻譯書、照片,看不到文學。因為環境要求講求效率、重視賺取金錢,人生最多的是競爭與比較,我們吞下了自己的苦果,變的越來越孤單。在台灣的內政部統計,去年的結婚率千分之5.86,創10年來最低點,比前年少近1萬對,相對的,離婚率是千分之2.31,則創下5年來新高。是世界排名第二,亞洲第一,顯示台灣在關係上,有很多的不安及擔心,無法好好彼此相處,而這樣的現象是社會所造成的孤單、難以相信父母的孩童。諮商心理師李訓維表示,當我們還一直執著賺錢、課業、跟整個大環境造成的焦慮不安時,我相信孩子想要的只是人與人間的溫暖互動,也許成功在現在來說並不容易,但是我們真正追求的幸福、快樂並不難,質樸簡單但有人味的家庭與學校,比充滿競爭與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容易多了。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人生  一種不孤獨而溫暖的生活現在,如果我們有緣讓你看到這篇文章,想想家人朋友、想想自己,有沒有一種好像忘了幸福的感覺。太少彼此的相處時間,太多的汲汲營營,把時間花在羨慕、追求別人的生活。其實我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簡單的人生,一種不孤獨而溫暖的生活,也許沒有太多的科技、沒有太多的比較,每天認真的生活,用心去體會、用愛去看世界,享受我們內心最真實的感動。

好孤單?獨自活動可強化情感經驗

好孤單?獨自活動可強化情感經驗#孤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我會建議各位重新思考自己喜歡的休閒活動,看看使否有方法可以增加自己獨處的時間,若能將獨處與自己喜歡的活動產生連結,那麼便可以稍微減輕自己對於孤獨的焦慮。慢跑、看電影、釣魚都是一個人的運動慢跑一直到了1960年代才成為運動學門,這點也許能夠解是為什麼慢跑是少數常見的「一個人運動」,慢跑運動回應了我剛剛所描述的現代毛病,而且慢跑擺脫了之前的「休閒等於社交」文化,不過,其實也有很多室內活動可以獨自進行:看電影、去藝廊或爬山、釣魚、園藝等等。閱讀和聽音樂(甚至是彈樂器)很明顯是需要一個人進行的休閒活動,但是,這些活動中的確衍伸出一個奇怪的問題,閱讀時算是孤獨一人嗎?聽音樂(尤其是人聲音樂)是種孤獨的活動嗎?還是其實作者、作曲家或歌手是陪伴著你?散步時產生自信感 對獨處能力有信心除了這些,走路更是最為孤獨的活動,對我來說,一個人散步(尤其是在荒郊野外,但並非必須)是種必要、更是種享受,獨自散步特別能夠展現個人的獨立與健全的身心,因此,散步是個探索孤獨的好起點,在散步時,自然而然便會產生自信感、對自己獨處的能力產生信心,除此之外,幾乎所有人都能進行、一點也不花錢。跟他人共同體驗某件事 反應變得淡薄有許多確切的軼聞可以作為證據,證明獨自進行活動可以強化情感經驗,跟他人共同體驗某件事情,似乎會使我們的情緒反應變得淡薄,仿佛多加溝通變會抽乾內心的感受一般,我經常獨自散步,而且對我來說這種經驗和他人一起散步完全不同,我會看到、注意到更多事物,並以相當清楚值皆的方式體驗四周環境和我的身體。(本文摘自/艾倫‧狄波頓的人生學校:開始享受獨處/時報出版)

復健不孤單!團體治療 恢復速度快3個月

復健不孤單!團體治療 恢復速度快3個月#孤單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大部分民眾對於復健的印象都是單調又無趣,每天重複做著一樣的動作,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到像以前一樣動作自如,甚至因此常常偷懶,導致復健不見效果,亞東醫院發展團體治療,讓病人不再孤單做復健,也大大提升患者的出席率。不再只是跟機器互動 分組治療更有趣52歲的趙先生,去年因為中風住進加護病房,驚險撿回一命的他,積極參加團體復健,經過1年多的努力,現在已經可以自己開車、搭捷運,他表示,過去自己一個人復健很孤單,現在多了許多戰友,讓復健之路有了動力。亞東醫院推動團體復健,復健科醫師邱正民表示,此方式打破以往復健給人痛苦單調的刻板印象,治療方式包含花園療育、分級活動、同儕支持、快樂復健等核心概念,藉由多元活潑、富涵趣味性的團體運動治療,達到復健的成效,跟一般復健僅與機器互動的復健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團體復健也會依照安全性及病人年紀做分組,再由治療師指導6至8位患者,進行團體牽拉、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及動作技巧的控制,如球類運動、舞蹈等;分組的方式也讓每組患者能力相當,可以互相較勁,讓復健多了趣味。丟掉拐杖 7成病人可自行上下樓梯參與團體復健治療的患者大多為中風、癌症或是動完大手術,治療結束後的重症病人,復健的目標是幫助他們重返日常生活功能,及增加動作的技巧性;且根據臨床實測發現,參與團體復健的病人,平均恢復速度較傳統復健者快3個月。這些過去曾經需要坐輪椅拿柺杖的患者,在接受有效密集運動訓練後,大約有70%可獨立上下樓梯,50%自行坐捷運,還有20%可重回工作崗位,甚至重新找回以往對運動的熱忱,最重要的是,患者在動作學習過程中,可透過病友之間的互動,彼此鼓勵及加強自信,增加社交技巧及問題解決的能力,使其能更容易重返職場或日常生活。

喜歡寂寞?研究:太孤單恐怕早死

喜歡寂寞?研究:太孤單恐怕早死#孤單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人生有些幽幽小徑、風雨顛簸之路,不免須靠一個人獨自走過,例如,日夜苦讀須一人碎步緩走,易感寂寞;亦或,戀愛時一個人獨享他人歡心與愛,失戀時,也必定一人嚐淚。不過,根據美國的最新研究指出,寂寞恐怕會影響健康,甚至有早死的風險,也因此,若在一人的路上,務必抬頭見見藍天,找找故友,方能解解鬱悶,有助健康!本世紀孤單感有史以來之最 恐引發流行病此份研究來自美國楊百翰大學,研究分析三百萬筆資料,進一步分析不同年齡、性別之間,其中人與人的互動,是否會影響生理發展,並進一步對健康產生波動變化。研究發現,在性別、年齡與健康狀態都受到控制之下,嚴重的孤單感,或是社會疏離,都會增加死亡風險,尤其愈年輕影響就會愈加劇烈。研究人員指出,現代人們的孤單感,算是人類有史以來之最,未來因為孤單或社會疏離,將會引發一波波相關流行病,其威脅將不亞於其他生理疾病。也因此心理與生理的確息息相關,唯有時常保持愉悅的心,才能練就百毒不侵的好身體!

孤單寂寞 心痛身體更傷!

孤單寂寞 心痛身體更傷!#孤單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你孤單嗎?你寂寞嗎?那你得要趕快找個人陪伴,如有心事請找出口宣洩,因為孤單不只會影響心情,還可能影響你的免疫系統。因為根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孤單,會對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破壞。此研究,兩百位已接受過乳癌治療的女性,以及134位體重過重、但無重大疾病的成人,調查他們血液裡對EB病毒及巨細胞病毒的抗體後,發現越孤單的人,體內潛伏皰疹病毒越容易再被活化,因此會產生與發炎相關的蛋白質。而長期發炎的後果,容易產生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第二型糖尿病、關節炎及阿茲海默氏症;除此之外,壓力也會造成潛伏皰疹病毒被活化,因此研究者認為,孤單就像是一種慢性壓力,會讓免疫系統失控。研究者傑芮卡表示,不良的人際關係容易產生疾病,包括過早死亡及多種健康問題;長期處於孤單環境下的人,也容易自覺人際關係不好。研究結果已發表在今年「人格與社會心理學會」年會上。

又要一個人度過聖誕跨年? 醫籲慎防「假期憂鬱症候群」

又要一個人度過聖誕跨年? 醫籲慎防「假期憂鬱症候群」#孤單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謝劭廷/綜合報導)景氣低迷,企業裁員減薪消息時有所聞,加上現在勞保、健保問題頻傳,一想到自己的荷包不保,上班族的憂鬱指數與壓力就直線攀升,學生族群對於未來就業前途更是徬徨不安。而醫院身心科門診亦發現,因經濟壓力導致身心症狀的民眾有增加的趨勢。日前醫院甚至有遭到公司裁員的民眾想不開自殺,被送到醫院急診室急救,才撿回一命。醫師提醒民眾,除了忙著顧好飯碗,也要注意自己與週遭親友在心情上的調適,尤其12月起如聖誕節、跨年等佳節假期多,有憂鬱傾向的民眾面對周遭歡樂的幸福氣氛時,可能會引發所謂的「假期憂鬱症候群」,需要大家特別注意和相互關懷。身心科醫師溫偉鈞表示,多數人面對壓力過大時所表現出的不適應症狀,可能包括生理和心理層面,包括容易緊張、焦慮、失眠、腸胃不適、注意力不集中、疲倦、呼吸困難、心悸,而且情緒和平常相比,脾氣會變得較為暴躁易怒、缺乏耐心,長期調適不當的話,甚至可能導致憂鬱症。此外,經濟不景氣期間也要更加注意「假期憂鬱症候群」的發生,12月起陸續會有聖誕節、跨年的節日或假期,緊接著農曆年就要到來,一些具有憂鬱症特質、剛遭逢重大事件者(如失業)及獨居者容易比較旁人的幸福快樂,此時如果又缺少家庭、親友的支持,在走頭無路的情況下特別容易呈現出孤單、寡歡的情緒,輕則出現脾氣暴躁、容易不耐煩、憤怒的情緒,嚴重者甚至會做出自殘、傷害他人的行為。因此休假期間親友最好能適時給予關懷,時常透過電話互相問候關心,即使只是靜靜聽其訴說心情,也會有莫大幫助,甚至可相約出遊散心或運動,讓身心壓力舒緩,避免悲劇發生。溫醫師也建議,民眾若感覺壓力過大時,當下可以腹式呼吸法舒緩,用肚子慢慢吸氣再呼氣,盡量延長空氣進出身體的時間,重複5至7個循環後,通常就能使緊繃的肌肉和神經獲得放鬆,降低因壓力而造成的不適。(圖片:光田醫院提供)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