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潮

情緒低落什麼都不想做?治療師教「4招自我對話」擺脫無動力狀態

情緒低落什麼都不想做?治療師教「4招自我對話」擺脫無動力狀態#低潮

當你看到一個骯髒的房間時,你內心的聲音可能會說:「我真是一團糟!」只要改變說法,生活就會不一樣!專業治療師KC.戴維斯(KC Davis)於《低潮整理術》一書中,結合心理諮商案例,針對各種繁瑣的生活事務,舉凡洗碗、洗衣、廚櫃整理、餐具收納、居家打掃、個人清潔衛生⋯等,提供自我照顧練習,包含清晰的建言和實用方法,幫助讀讀者掃除身心與環境的負能量。以下為原書摘文:

消極主義掰掰!「壯世代」快樂生活3要訣遠離負面情緒

消極主義掰掰!「壯世代」快樂生活3要訣遠離負面情緒#低潮

近期台灣社會發生許多憾事,從85歲的國寶級雕刻大師朱銘殞落,62歲的淡江大學前副校長王高成、52歲的翻唱王子江明學等人自殺事件,讓人重新關注身為社會「三明治夾層」的壯世代族群,在面臨自身健康走下坡時,同時兼顧上有老、下有小的巨大照顧壓力,唯有透過健康的心理與正確的舒壓方法,在工作與家庭找到平衡的蹺蹺板,讓生活充滿正能量! 熟記3要訣擁抱正能量人生 壯世代教科文協會理事長吳春城分享,身處人生黃金期的壯世代,當遇到難題時,別忘了熟記以下3要訣,一起擁抱正能量人生。首先是「去除標籤化」,當你在人生低谷時,造成的原因往往是諸多事件的積累,並非一蹴可及,我們應該去除標籤化,不隨意定義他人;其次是「不帶情緒的傾聽」,撇除先入為主的觀念,當一個安靜的傾聽者,提供釋放壓力的管道;再者為「專業人士協助」,尋求專業醫生或心理治療師的幫助,透過心理與生理治療,逐漸走出低潮,開啟快樂第二人生。 吳春城舉例,以壯世代來說,多數人的既定印象停留在有房有車、時間彈性、兒孫滿堂等,相較年輕人明明擁有更優渥的物質生活條件。但從現實層面來看,造就壯世代族群高自殺率的5大原因,包括精神疾病、久病厭世、另一半的缺席、獨居、人際失和等,其中又以「疾病」、「長時間」等健康亮紅燈因素的自殺率最高,無論是精神上的阿茲海默症、憂鬱症,亦或是生理的大魔王癌症,長時間的久病不癒,不僅耗費大量金錢與時間,也可能成為家人或小孩的拖油瓶,對生理與心理無疑是場硬戰,也是壓垮無數人的最後一根稻草。衛福部統計,台灣有一半男性不懂情緒紓壓,生活有問題也不懂求救,是造成台灣中年男性死亡率高居亞洲之冠的主因,平時應該多經營家人、朋友的關係,透過相處有機會即時察覺徵兆與訊息,降低憾事發生率。 透過積極正向的態度戰勝病魔 據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分析,台灣壯世代50歲以上罹患憂鬱症比率高達16.3%,仍有7成未就醫,遠低於國際平均值,主要受到「消極治療」與「守舊醫療觀念」影響。很多人對前往醫院諮詢心理醫生與治療有著莫大排斥感,似乎把憂鬱症與精神病畫上等號,其實近年來精神科基層診所、心理諮商服務據點快速增加,約86.1%民眾可以在30分鐘內到達,費用僅需幾百元、負擔不大,勇於接受現狀並接受他人關懷與協助,透過積極正向的態度,是戰勝病魔的不二法門。

把握成長機會 學著用低潮充實自己

把握成長機會 學著用低潮充實自己#低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所以總把人生過程中的高潮與低潮、得意與不得意,當作好壞的標準。得意順利的時候就慶幸自己交好運;不得意不順利的時候,就哀嘆倒楣。如果真的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沒有所謂得意與不得意的問題,也不會有所謂低潮和高潮的問題了。逆境當前未必不好,順境當前也未必真好,但看我們如何面對、如何運用而定。運用低潮大量學習以我個人而言,一生經歷走得比一般人辛苦。小時候,同年齡的孩子們可以上學,我卻沒有這樣的機會,這算是低潮。之後,我就讀佛學院,沒多久爆發戰爭,寺院遭受破壞,許多同學還俗去做工,而我為了日後能夠繼續出家,只好選擇暫時離開寺廟去從軍;那段時間,和我同年齡的人在讀高中、大學、研究所,而我必須在軍中當兵,這可說是我人生的另一個低潮。當我再度出家後,終於有了進修的機會,我到日本留學,留學期間卻沒有經濟支援,日子依舊苦悶。取得學位後我到了美國,時運不濟,我便在美國街頭流浪,這也算是人生過程中的又一個低潮。但是我就在低潮之中,運用那些低潮時期,不斷地學習、大量地閱讀,從見識、學問、心性的成長來充實自己,雖然一無所有,可是並沒有浪費生命。運用低潮期充實自己在我十多歲時,因為環境的關係,而學會運用生命的低潮期來充實自己,從那時起我開始摸索著寫文章投稿,二十多歲時便有作品發表;為了寫作,我必須自修看書,因此雖然際遇顛沛動盪,但我並沒有讓生命留白。即使在軍中,我也把握自我成長的機會,除了完成長官交代的任務,也隨時利用時間看書、寫作、禮佛。當我退役之後再度出家,有機會到山中掩關修行,雖然沒有信眾供養布施,我卻一住就是六年,真是人不堪其憂,而我仍能樂在其中。那段日子,竟是我第一個佛學著述的盛產期。習慣面對逆境 只是生命中的過程尤其當我在日本留學的那段日子,雖然沒有人接濟我,卻是我生命中自我成長的黃金歲月。即使在美國街頭流浪,每天仍然忙得不亦樂乎,從不感到徬徨、空虛與無奈。因為我已經習慣了面對逆境,如此一來,縱然有點挫折感,卻不會覺得是倒楣。對於這些低潮的經驗,我把它視為我生命過程中的必然。我現在也活到晚年了,已有許多的經歷,也成立了一個國際性的團體;從旁人的眼中看來,可以算是我生命中的最高點了,但我還是把它當作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什麼高點或低點。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過程總是起起落落,只要自己沒有糟蹋浪費,每一個段落都是有其價值的。如果我們的心情會被起伏的遭遇所左右,將會活得缺乏意義,生命也無價值,如果生命只要高峰而不能善用低潮,人生的可觀處大概就只有一點點了。(本文摘自/紓壓禪/法鼓文化出版)

人生沒有永遠的順境 運用低潮期充實自己

人生沒有永遠的順境 運用低潮期充實自己#低潮

(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有很多人因為不知道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所以總把人生過程中的高潮與低潮、得意與不得意,當作好壞的標準。得意順利的時候就慶幸自己交好運;不得意不順利的時候,就哀嘆倒楣。如果真的了解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沒有所謂得意與不得意的問題,也不會有所謂低潮和高潮的問題了。逆境當前未必不好,順境當前也未必真好,但看我們如何面對、如何運用而定。以我個人而言,一生經歷走得比一般人辛苦。小時候,同年齡的孩子們可以上學,我卻沒有這樣的機會,這算是低潮。之後,我就讀佛學院,沒多久爆發戰爭,寺院遭受破壞,許多同學還俗去做工,而我為了日後能夠繼續出家,只好選擇暫時離開寺廟去從軍;那段時間,和我同年齡的人在讀高中、大學、研究所,而我必須在軍中當兵,這可說是我人生的另一個低潮。當我再度出家後,終於有了進修的機會,我到日本留學,留學期間卻沒有經濟支援,日子依舊苦悶。取得學位後我到了美國,時運不濟,我便在美國街頭流浪,這也算是人生過程中的又一個低潮。但是我就在低潮之中,運用那些低潮時期,不斷地學習、大量地閱讀,從見識、學問、心性的成長來充實自己,雖然一無所有,可是並沒有浪費生命。運用低潮期充實自己在我十多歲時,因為環境的關係,而學會運用生命的低潮期來充實自己,從那時起我開始摸索著寫文章投稿,二十多歲時便有作品發表;為了寫作,我必須自修看書,因此雖然際遇顛沛動盪,但我並沒有讓生命留白。即使在軍中,我也把握自我成長的機會,除了完成長官交代的任務,也隨時利用時間看書、寫作、禮佛。當我退役之後再度出家,有機會到山中掩關修行,雖然沒有信眾供養布施,我卻一住就是六年,真是人不堪其憂,而我仍能樂在其中。那段日子,竟是我第一個佛學著述的盛產期。尤其當我在日本留學的那段日子,雖然沒有人接濟我,卻是我生命中自我成長的黃金歲月。即使在美國街頭流浪,每天仍然忙得不亦樂乎,從不感到徬徨、空虛與無奈。因為我已經習慣了面對逆境,如此一來,縱然有點挫折感,卻不會覺得是倒楣。心不被遭遇所左右對於這些低潮的經驗,我把它視為我生命過程中的必然。我現在也活到晚年了,已有許多的經歷,也成立了一個國際性的團體;從旁人的眼中看來,可以算是我生命中的最高點了,但我還是把它當作只是一個過程,並沒有什麼高點或低點。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過程總是起起落落,只要自己沒有糟蹋浪費,每一個段落都是有其價值的。如果我們的心情會被起伏的遭遇所左右,將會活得缺乏意義,生命也無價值;如果生命只要高峰而不能善用低潮,人生的可觀處大概就只有一點點了。(本文摘自/紓壓禪/法鼓文化出版)

心理照顧佳 低潮也能再出發

心理照顧佳 低潮也能再出發#低潮

行政院主計處日前公布之數據顯示,100年12月之失業率為4.18%,創40個月以來新低,然而100年之平均待業人數仍有49萬1,000人,顯示即使景氣回溫,仍有一些民眾尚處在工作迷惘的狀態。然而,從林書豪自沉潛到爆發的例子可以看出,家人、朋友的支持,以及當事人的自我心理調適,影響到個人如何由潮落再出發。依據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服務的民眾資料分析發現,13.2%有自殺行為的民眾是因為工作經濟因素造成,另有近一成因人際衝突而採取自殺行為的民眾是源於職場人際關係不和睦,顯示職場議題與自殺風險具有重要的關聯性。此外,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委託104人力銀行針對待業族的抽樣調查顯示,待業時間長達3個月以上的民眾幾乎都有心理健康及人際關係變差的狀況。其中,有37.9%的待業民眾變得「不敢和朋友、家人接觸」,而產生「恐慌、焦慮感增加」及「沒有自信、不如人」等負面反應,分別各占24.3%和21.8%。由此顯示,對於遭逢職場難關而陷入低潮的民眾來說,親友能否適切地對他的心理感受作出回應,將影響其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度過困境。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就業服務處黃筱懿個管員分享就業輔導的經驗時表示,服務過的求職民眾在未知中等待下一次機會中,民眾難免會感到挫折、擔心被家人責備而不敢回家,或是害怕沒面子而拒絕與朋友聯繫,嚴重的甚至還可能出現輕生念頭。在黃筱懿個管員服務的案例中,某位化名阿凱的長期失業民眾,既不好意思與家人聯絡,也沒什麼往來的朋友,曾經因為灰心而每隔三、五天便表示要「告別」,所幸就業服務個管員藉由擬訂就業計畫、鼓勵發掘優勢,以及陪伴心理調適等過程,協助阿凱重拾了信心,最後在接獲工作消息的契機下,阿凱才得以用準備好的就業心態與修正過的面試技巧獲得錄取的機會。臺北市政府自殺防治中心提醒遭逢工作迷惘的民眾與其親友一些心理照顧小叮嚀,期盼能夠協助處於潮落民眾蓄勢待發,面對下一次的潮起。1.接納當下,保持信心:接受現狀並不表示承認失敗或放棄努力,而是避免自怨自艾而累積負面心理能量,坦然正視目前的處境,將更有助於重整就業心態。親友適時以理解與陪伴提供參考意見,將更有助於低潮者保持信心與接納暫時的不順遂。2.關心面對,避免比較:真誠的關懷可以使人倍感窩心,但比較的心態容易使人覺得抬不起頭而迴避與他人接觸,甚至引發社交退縮行為,反而使心理壓力更沉重,若能放下比較心態,較能以穩定的心情面對工作或是待業過程的不確定感。3.利用時間,調整步伐:趁工作低潮期調整生活步伐、審視生涯規劃,以作為再次起步的預備。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