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足腫

啞鈴型耳垂,穿耳洞之後引起「蟹足腫」

啞鈴型耳垂,穿耳洞之後引起「蟹足腫」#蟹足腫

幼童至中年人均有,老年人少見。常發作於外傷或手術知位置,以卡介苗注射的上臂最常見,易多見於上胸部、臉、及腹部。喬美整形外科診所 喬美診所醫師群指出,蟹足腫多呈啞鈴型,兩側是球狀突起,中間稍平有癢感,臉上多為青春痘之贅生疤痕,上胸部亦是,腹部常見為剖腹生產之後,耳垂則發生於穿耳洞之後。1) 預防為第一要務,避免一切不必要之手術及一切外傷,因為這是天生體質,有深及真皮層級可能出現。2) 局部真皮層內注入類固醇,可使漸漸萎縮,約2至4週注射一次,注射量以病灶呈黃白色即可。因疤痕組織甚緊密,注射針需栓緊,以免用力時使針跳開,有高壓注射器最佳,注射時有劇痛,可先局部麻醉。3) 若病灶甚大且位於切除的不位,例如耳垂,則考慮切除,在於癒合知傷口注射類固醇,可抑制再出現。然而這依方法需患者充分合作,手術後要定期檢查,定期注射,否則難保不會長出更大的。4) 因需長期注射,注射部位可能出現類固醇青春痘及微血管擴張,且皮膚可能泛白。5) 參考處方:1. 病灶內注射Kenacort 40mg/c.c。2. 早晚各擦Dermovate軟膏一次,塗抹後用膠布封住。3. 可先以Xylocine局部麻醉。

異常增生的疤痕

異常增生的疤痕#蟹足腫

蟹足腫是一種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患者由於有特異的體質,在外傷、手術傷口、發炎或灼傷處,形成不斷增生的疤痕,有時呈現多角狀蔓生,有如蟹足,有時則邊緣平整,但不斷向外,向上擴張,甚至形成香菇狀。而病灶除不雅外,也可能有癢或疼痛、壓痛等現象。體質及外傷是形成蟹足腫的兩大因素,有報告指出,有家族蟹足腫病史的人,症狀通常比較嚴重。而多數蟹足腫在外傷發生的一個月內形成,但也可能遲至一年才發病,甚至有部分患者並無明顯外傷病史。蟹足腫經過一段時間後,其生長會停頓下來,但卻很少會自行消退。外傷是蟹足腫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必是嚴重的外傷,甚至是針刺、蚊蟲咬傷都可能形成,以台灣為例,雖然因手術傷口(尤其開胸手術、剖腹產傷口)所產生的蟹足腫就很常見,但打卡介苗及穿耳洞,也是常見原因之一;另外有些患者,只是因為在胸口或背上有輕微的青春痘,一樣形成突出的疤痕。另一個造成蟹足腫的原因是皮膚或縫合傷口的張力,蟹足腫容易在上臂、上背、肩膀及前胸等皮膚緊張處形成,尤其在大傷口勉強縫合時尤易形成。蔡呈芳 醫師表示手術可是蟹足腫的根除治療,然而也是惡化因子。我們常見到蟹足腫切除後,換來更大的蟹足腫,有時採取植皮方式進行,結果不僅在受皮的病灶周圍產生復發現象,甚至在取皮處形成新的症狀。總體來說,有六成患者會有復發現象,因此一般的切除對蟹足腫來說,可說是一大禁忌。配合皮膚擴張術、手術後皮質素注射,或是放射線療法,雖能降低復發率,但復發率仍高。許多早先報告以手術方式治療成功的案例,其實並非真正的蟹足腫,而僅是增生性疤痕。蟹足腫在台灣,事實上是一種相當常見的問題,而雖然在處理上有許多的選擇,但最好的方式還是預防,以減少不必要的手術。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