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會暴力

七夕約會懶人包》「約會5招護身+男性避孕3法」給你一場完美約會

七夕約會懶人包》「約會5招護身+男性避孕3法」給你一場完美約會#約會暴力

農曆七月鬼門開,但也同時迎來浪漫的七夕情人節,然而男女朋友在規劃美好約會、表達愛意之際,也要小心暗藏的約會風險,學會如何安全的自我保護,才不會被愛情「鬼遮眼」,讓自己身心靈受到傷害,也能避免再度陷入「#MeetToo」風暴!以下建議「七夕約會懶人包」自我保護5招,再加碼醫師提醒,親密關係中該注意的3大避孕措施。

研究顯示:約會暴力為婚姻暴力前奏

研究顯示:約會暴力為婚姻暴力前奏#約會暴力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桂榕/綜合報導)經台灣衛誌2019年38卷第3期研究顯示,少年時期是許多現代人開始經驗到兩性親密關係的階段,也可能是交往中的情侶第一次經歷到約會暴力的階段。從1980年代開始到現在,已有超過50份的研究報告顯 示,約會中的情侶比已婚的伴侶更可能發生暴力。國外研究顯示,16-24歲是親密伴侶暴力(intimate partner violence)發生最嚴重的時期。另有學者統整101份研究報告顯示,青少年肢體約會暴力的盛行率為20%;性暴力則為9%。另根據美國一項全國性的數據分析顯示,若比較約會暴力中的肢體暴力、性暴力、與跟蹤三者會發現,男性自陳最常遭受到的約會暴力形式是跟蹤,佔62.5%;女性則是以肢體暴力最多,佔51.5%。美國一項研究報告指出,曾遭男友暴力傷害的高中少女(包括肢體和性暴力),其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未遭受暴力少女的4倍,懷孕的可能性約增加4-6倍,自殺的可能性約增加8倍。此外,約會暴力亦與憂鬱症狀、創傷 後壓力症候群(PTSD)、自責感、感染性病、自殺意念有關。在社會層面,約會暴力受害者 可能需要轉學、搬家、或是換工作以逃避受暴關係等。台大社工系沈瓊桃教授表示,約會暴力可視為婚姻暴力的前奏,婚前約會暴力的現象極可能延續到婚後,並形成終生的行為模式。尤其是求學中的青少年通常是處於發展適當親密行為的模塑期,此時期所呈現出的行為模式通常也會成為持久的關係特性。因此,對約會暴力的了解與研究將有助於婚姻暴力的預防。如果在婚前的交往中就有暴力事件的發生,而學校輔導體系或暴力防治系統可以適時適當的介入處理,就有機會預防日後婚姻暴力的發生。 相反的,如果漠視現代青少年的交往特性與約會暴力問題而不加以防範或處理,可能會造成青年沒有把婚前的親密關係暴力當作警訊,而與有暴力傾向者結婚,日後所  要付出的家庭暴力防治之社會成本是更加龐大驚人的。 其研究結果顯示,共有31.7%的研究參與者表示曾有交往的經驗,首次交往的平均年齡為13.7歲。也就是說,約有3成的青少年在不到14歲的稚齡(國中階段)就開始有親密關係的經歷。在有交往經驗的青少年中,有26.6%的研究參與者表示他們曾經對交往對象施暴,而 38.3% 的青少年曾遭受親密關係暴力。這些數據顯示,我們需要教導青少年如何和情侶和平相處、自我保護的知識,以及解決情感問題與衝突的技巧。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