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活健康網》採訪編輯

父親節真的快樂嗎?研究揭「憂鬱爸影響孩發展」沉默不愛笑要注意

父親節真的快樂嗎?研究揭「憂鬱爸影響孩發展」沉默不愛笑要注意

父親節快到了!大家都在感謝父親的付出,但我們很少停下來想一想:「爸爸自己,真的過得還好嗎?」根據2025年一份研究就發現,如果父親有憂鬱症狀卻沒被注意,幾年後孩子可能會出現情緒不穩、愛生氣、自信心低等問題。因此,家人應多留意父親和以前相比是否有差異,關心父親的心情,也是對全家的照顧。

為什麼會有狐臭?自己聞得到嗎?狐臭檢測、改善5招、手術治療一次看

為什麼會有狐臭?自己聞得到嗎?狐臭檢測、改善5招、手術治療一次看

天氣逐漸變熱,在外活動一下很容易就汗流浹背,流汗雖是身體重要的散熱機制,但有汗臭味就會感到十分難為情,尤其腋下汗腺豐富,不注意就會產生狐臭。《優活健康網》整理狐臭的相關問題,包括為什麼會狐臭?狐臭自己聞得到嗎?哪些人容易有狐臭?除毛有用嗎?若想要排除狐臭的問題,建議民眾可就醫諮詢。

還用塑膠袋裝外食?研究揭「塑膠微粒」恐傷腎引中風:教你4招少接觸

還用塑膠袋裝外食?研究揭「塑膠微粒」恐傷腎引中風:教你4招少接觸

隨著全球一次性塑膠製品大量使用,不論是塑膠微粒或是塑膠奈米,這些肉眼難察覺的微塑膠顆粒已廣泛存在於飲用水、空氣、食物與人體組織中,近期多項研究更揭露,這些微塑膠顆粒甚至出現在人類血液、尿液、腎臟、心臟與動脈斑塊中,恐影響人體健康。對此,研究團隊呼籲,民眾應該從日常生活開始注意,盡量減少接觸這些有害物質。

夏季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常見症狀、治療:反覆感染恐「膀胱腫瘤」

夏季小心泌尿道感染!醫揭常見症狀、治療:反覆感染恐「膀胱腫瘤」

隨著夏季到來,有不少女性因為排尿不適而到泌尿科求診。根據國內2019年衛福部《醫學與健康期刊》氣候與女性泌尿道感染之相關性研究指出,夏天氣溫越高,女生得泌尿道感染的機率也會跟著增加,尤其是7月發生率最高,8月也還是偏高。在炎夏高溫中,民眾除了需要防曬外,更要警覺泌尿道感染的風險。

不吃早餐容易膽結石?醫揭「1原因」勿空腹太久:千萬別超過●●小時

不吃早餐容易膽結石?醫揭「1原因」勿空腹太久:千萬別超過●●小時

根據統計,台灣大約每10位成年人中,就有1人罹患膽結石。由於平常沒有不適症狀,多數人是在健康檢查或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時,才意外發現。膽結石雖然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許多人終其一生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一旦發作,可能引起腹痛、黃疸,甚至導致胰臟發炎,對健康造成不小的威脅,因此仍需多加留意。

胃食道逆流治不好,胃鏡檢查卻沒問題?胃腸科醫揭恐是「1原因」造成

胃食道逆流治不好,胃鏡檢查卻沒問題?胃腸科醫揭恐是「1原因」造成

59歲陳先生多年來深受胃食道逆流所苦,雖多次接受胃鏡檢查結果皆顯正常,但近1年卻開始吞嚥困難,甚至體重驟減。他輾轉至各地醫學中心就診,症狀依然未改善,直到台東馬偕紀念醫院進行「高解析度食道壓力檢查」,才發現問題出在食道蠕動功能異常,診斷為「食道弛緩不能症」。後續,透過內視鏡手術治療後,終於緩解困擾多年的症狀,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龍眼、桂圓、龍眼乾差在哪?龍眼一天吃幾顆?一天超過●●顆爆熱量

龍眼、桂圓、龍眼乾差在哪?龍眼一天吃幾顆?一天超過●●顆爆熱量

龍眼是夏天的代表水果之一,身為為當季的養生聖品,一小顆就包含葡萄糖、蛋白質、多種維生素,還有鉀、磷、鈣、鐵、鋅等,是營養豐富的水果。不過,許多人常會把龍眼跟桂圓搞混,究竟龍眼、桂圓、龍眼乾差在哪?《優活健康網》整理龍眼種類、功效與保存方法,並解析常見問題。

乳房長不明腫塊不痛不癢?醫揪「乳房葉狀瘤」未切除恐釀皮膚壞死

乳房長不明腫塊不痛不癢?醫揪「乳房葉狀瘤」未切除恐釀皮膚壞死

日前,30歲許小姐摸到左側乳房有明顯腫塊,且短期內快速變大,雖然沒有疼痛,但卻造成心理壓力,遂至台北慈濟醫院就診。後續,經乳房超音波與粗針切片檢查發現,乳房有約3公分大的葉狀瘤及2顆小腫瘤,經充分討論後,醫師執行內視鏡輔助微創乳房全切除手術合併重建,病理結果確認3顆腫瘤皆為「乳房良性葉狀瘤」,所幸手術順利,後續追蹤未見復發。

吹冷氣也有熱傷害風險?醫揭「兒童更易熱傷害」出現5症狀快就醫

吹冷氣也有熱傷害風險?醫揭「兒童更易熱傷害」出現5症狀快就醫

日前,一名國中男學生參加暑期夏令營,從事戶外球類活動約40分鐘後,突然出現頭暈、四肢無力、小腿抽筋等初期熱傷害症狀,隨後出現噁心、臉色蒼白,雖大量出汗,但皮膚觸感冰冷,體溫飆升至接近39度,心跳也明顯加快。送醫後,經醫療團隊立即執行快速降溫、靜脈輸液與生理監測後,病童體溫逐步恢復穩定,嘔吐停止,意識清醒,經住院觀察一晚後順利出院。

暑假是吸菸好時機?國健署揭「近2成青少年難拒菸」容易受同學影響

暑假是吸菸好時機?國健署揭「近2成青少年難拒菸」容易受同學影響

暑假期間,青少年容易受到同儕影響,進而嘗試吸菸或使用電子煙。研究指出,雖然超過8成的青少年表示有拒菸的意願,但仍有近2成在面對誘惑時無法堅定拒絕。事實上,高達9成的吸菸者在18歲以前就已接觸菸品。對此,國健署分享「4招拒菸方法」,成功拒絕菸品的第1步在於堅定個人的信念。

Menu